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烏骨雞、老母雞、小公雞哪個更滋補?

2020-12-27 惠遊天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民諺:「起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三伏天裡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須適當補充營養。在燉雞時可適量加入生薑,生薑性溫,可以調節人體在夏季內外的溫差,使得人體適應外界環境,起去溼強身的作用。

從中醫理論來說,雞肉確實具有補益的作用。《本草綱目》記載:雄雞肉甘、溫,雌雞肉甘、平,具有溫中健脾,填髓益精,補氣止痛的功效。

按照中醫的陰陽理論,雄雞屬陽,溫補作用較強,更長於助陽補氣,關於雄雞的名吃有童子雞,選用的是生長剛成熟未曾交配過的,或者是飼養期在三個月以內的小公雞。而雌雞屬陰,更長於補血,且性平和、不易上火,所以產婦、身體虛弱之人常用老母雞燉湯來滋補。著名的婦科聖藥烏雞白鳳丸,就是以烏骨雞為主要原料,配伍其他補虛藥材,能補氣養血,調經止帶,用於虛性的疾病。

烏骨雞、老母雞、小公雞,

究竟哪種雞更好?

烏骨雞、老母雞、小公雞,這三者可以說是民間推崇的相對更為滋補的雞了,但要論其哪個更好,其實也有講究!

從中醫角度看,老母雞偏重於補血,小公雞偏重於補陽。兩者補益力量都很好,但吃老母雞一般選擇雞齡不超過三年的,而小公雞選擇那種還不會打鳴的或剛剛會打鳴的。

但用烏骨雞治病,是我國獨有的方法,它能補五行之氣,素有「中國花旗參」之美譽。

而明代的醫書《壽世保元》和《普濟方》中均收載有烏雞,界定其功效為:補肝腎、益氣血、調月經、退虛熱,可用於虛損羸弱、營養不良之人,慢性疾病及病後氣血不足、體質虛弱、骨蒸勞熱、消渴、遺精、脾虛久瀉、久痢、女子崩漏、帶下等虛證補益。

其實我想糾正很多人的一個錯誤認識:烏雞白鳳丸是給女人吃的。這個中成藥是一個補虛藥,如果是男性有身體虛弱,腰膝酸軟等症狀,也可以服用,現代報導對於氣血虧虛所致的男性性功能不足、前列腺炎等疾病,烏雞白鳳丸有不錯的療效。中醫講究辨證施治,有是證用是藥,無論性別男女或者疾病不同,證一樣,就可以用同樣的藥。所以您下次如果看到中醫給一個男性開了烏雞白鳳丸,也大可不必驚奇。

另外,現代營養學也證實了烏雞在很多方面更佔優勢:

①烏雞的生長期遠比白羽雞等速成品種要長,因而烏雞中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含量就高一些,這兩種物質會增加雞肉的韌性,因此烏雞肉更勁道。

②每100 克烏雞的蛋白質、鉀、鐵、鎂等營養素都要高於普通白羽雞,而且膽固醇和脂肪含量卻更少。

這樣一來,不管是減肥人群,還是三高患者,烏雞作為膳食選擇都有一定優勢。

但為什麼烏骨雞是黑色的?主要與它自身的營養成分有關。

烏骨雞含有一種美拉寧的黑色色素,所以看起來是黑色的,也有學者認為這種色素可以增進免疫力,但還在進一步研究中。

2烏骨雞品類繁多,

哪種更有優勢?

仔細觀察,其實烏骨雞有白毛烏骨、黑毛烏骨、斑毛烏骨、骨肉全烏等之分,並非一模一樣。

《本草綱目》李時珍曾記載:「烏骨雞,有白毛烏骨者,黑毛烏骨者、斑毛烏骨者,有骨肉皆烏者、肉白烏骨者,但觀雞舌黑者,則骨肉俱烏、入藥更良。」

烏雞其實常被稱為「烏雞白鳳」,其羽毛為白色,骨頭和肉呈黑色。一般的雞沒有補腎功效,而烏雞有很好的入腎滋陰補腎水的功效。

3烏雞的花式吃法

健脾補腎潤肺,補益全身

烏雞的食用方法較多,可通過煮、燉、煨、燒、炒等法入食。民間大多用熬湯或燉食,與普通雞的烹調方法基本一致。而搭配上不同的東西,功效也略有差異~

1四黑補腎粥

配料:烏雞500克,黑芝麻100克,慄子100克,黑米50克。

做法:先燉烏雞半小時後,下入黑芝麻、慄子、黑米燉熟。一個月吃一次就行。

黑芝麻補腎、益氣養血;慄子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黑米益氣補血、暖胃健脾、滋補肝腎,搭配上烏雞熬湯,很適合脾腎陽虛患者吃。

2滋陰潤肺——沙參玉竹烏雞湯

配料:沙參30-50克,玉竹30-50克,烏雞1隻,陳皮、薑片適量。

做法:

①烏雞切塊,放在鍋中焯水撈出備用。隨後在煲湯的鍋中倒入熱水,把焯水後的雞肉放入其中。

②取30-50g的沙參、玉竹,少量陳皮和其他剩下的材料,也倒入其中,通過火候來控制時間,一般大火燒開一個半小時為宜。

沙參清熱養陰,潤肺止咳,主治肺熱咳嗽;而玉竹中含有大量的粘液質,可以滋陰潤燥,生津止渴;陳皮健脾養胃。此湯很適合常感口乾咽燥,晚上睡覺有潮熱出汗、睡不好現象的人食用。

蓮子銀杏燉烏雞

原料:烏雞1隻,蓮子、銀杏各10克,姜、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

1、烏雞洗淨;銀杏洗淨;蓮子去心;生薑切片。

2、鍋內加清水燒開,放人烏雞、薑片氽一下,除去血水,撈出。

3、把烏雞、蓮子、銀杏一起入燉盅,加適量清水燉約2個小時,加鹽、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安神、養心。

烏雞白鳳尾菇湯

原料:烏雞500克, 白鳳尾菇50克, 料酒、大蔥、鹽、生薑片各適量。

做法:

1、烏雞宰殺後,去毛、內臟及爪,洗淨。

2、砂鍋添人清水,加生薑片煮沸,放入已剔好的烏雞,加料酒、大蔥,用小火燉煮至酥,放人白鳳尾菇,鹽調味後煮沸3分鐘即可起鍋。

功效:補益肝腎,生精養血,下乳。

慄子蒸烏雞

原料:烏雞1隻,慄子20個,鹽、姜各適量。

做法:

1、將烏雞去毛和內臟,人開水中氽一下。

2、慄子去殼、皮;姜切片。3、將烏雞與慄子、鹽、姜放人大碗內,加適量水,上鍋內蒸熟即可。

功效:補心益腎,健脾開胃。

芪烏雞湯

原料:烏雞500克,香菇200克,蔥、姜、鹽、黃芪、白胡椒粉、料酒、雞精各適量。

做法:

1、先將烏雞洗淨,去除內臟和雞爪,然後放進溫水裡加人料酒用大火煮,待鍋開後撈出烏雞,放進清水裡,洗去浮末。

2、把烏雞放人有溫水的砂鍋裡,將蔥、姜、香菇、鹽及黃芪一起放入鍋中,用大火煮,待鍋開後再改用小火燉,1個小時後加人適量的白胡椒粉和雞精,煮熟即可。

功效:氣血雙補, 滋補肝腎。

3健脾補腎——烏雞膏

李老認為:要想最大限度地吸收烏雞的營養,烏雞骨則也要充分利用,再與其他食材科學搭配,熬製成膏方,滋補效果更好!

藥材:烏雞、枸杞子、桑葚、龍眼肉、黑芝麻、山藥、甘草、菊花、蒲公英。

烏雞滋陰、補氣血,枸杞子、桑葚、桂圓、黑芝麻,這四味藥有滋陰養血填精的作用;山藥和甘草補中益氣,能增強脾胃功能;菊花清肝明目,蒲公英清熱解毒,防上火。

烏雞膏適宜人群:氣血不足、面色萎黃、心慌心跳、睡眠不好、月經不調的人。

公雞

公雞肉屬陽,溫補作用較強,坐月子適合吃公雞,將公雞肉熱炒後,再加上老酒燉湯喝。與母雞相比,食用公雞更有利於母嬰的身體健康。公雞體內含有的雄激素能對抗雌激素,降低產婦的雌激素含量,促進催乳素作用使乳汁增多。同時公雞所含脂肪較母雞少,對嬰兒的身體健康起著潛在的促進作用。另外大公雞在宰殺種尾部留毛當做祭祀之用。(月子內宜吃小公雞,大公雞宜在滿月後再吃,因為大公雞溫補性強,月子內吃小孩易回奶)

閹雞

閹雞營養價值與公雞區別不大,但閹雞因為被閹割後,變得馴良,不再到處追逐母雞,所以皮下脂肪堆積增加,皮脆肉質鮮甜有咬勁,香甜味美,我們餘姚人請客吃飯都愛挑選閹雞白切做冷盤。

母雞肉屬陰,可用於脾胃氣虛引起的乏力、胃脘隱痛以及頭暈患者的調補。廣東人坐月子時不吃老母雞,因為老母雞含有的脂肪較多,易導致產婦乳汁中脂肪含量過高。餵養一年左右的小母雞燉湯最為保健和滋補。因為小母雞含有更為豐富的蛋白質,有極高的鈣、鎂、鋅、錫、銅等多種營養元素。而其中的錫元素是一種重要的抗氧化劑,可以防止人體的衰老,但是這一元素在老母雞(一年半以上雞齡)中的含量幾乎為零。

童子雞

童子雞一般指生長剛成熟但未配育過的小公雞,或飼育期在四個月內、體重達一斤至一斤半、未曾配育過的小公雞。童子雞其肉質緊密,鮮嫩,吃起來比較有筋道。

廣東人都愛吃雞

吃雞代表著一種儀式感。廣東人「無雞不成歡,無雞不成宴」,逢年過節、拜神祭祀、宴請賓客...沒有雞,就不成事,就沒有面子,就是沒有過節的感覺。

雞,更是廣東人食譜裡的高級「靈魂美食」。

一碟好的白切雞,必然是金黃油亮,菱形紋路清晰的,夾一塊浸進蔥姜蒜調味碟裡,再一咬,黃皮香脆有彈性,有點肥但不會膩,雞肉嫩滑鮮口...emmm, 我得再來十碗白飯!

豉油雞。把雞和醬油,用小火慢慢煮,讓雞肉吸乾湯汁就可以,特別香口嫩滑。

鹽焗雞。用配好的調味料來淹制雞,再放進砂鍋鹽堆裡。雞肉鹹香撲鼻,連骨都入味...

豬肚雞。生豬肚、生雞和養生食材一起煲,濃鬱的藥材味和胡椒香氣令人胃口大開,豬肚很爽口,雞肉又很鮮嫩,冬天吃最好!

椰子燉雞。椰子和雞一起燉湯,清甜醇鮮,養顏又滋補...

雲南人做雞套路的十八般武藝

汽鍋雞

汽鍋雞可謂是養生派的掌門人,養生雞界的頭牌,最正宗的當然是建水汽鍋雞。作為雲南名菜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就在民間流傳。在汽鍋雞中配入雲南特產的名貴藥材「三七」、「蟲草」、「天麻」,使雞湯更有營養。

竹蓀山藥雞

竹蓀是雲南野生菌的一種,因長相優美,被人們稱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菌中皇后」,它營養豐富,香味濃鬱,自古就列入「草八珍」之一。竹蓀爽脆,雞肉鮮美,兩者完美結合真是妙不可言。

天麻燉雞

天麻燉雞是雲南昭通地區的一道傳統美食,昭通是我國天麻主產地之一,所產天麻個大肥厚品質特佳,小草壩產的野生天麻,堪稱上品。天麻與雞相燉,味道以及功效都是上乘之品。

火塘雞

火塘雞是納西人民最原始的吃法,是麗江當地特色美食之一。納西族是麗江的主要世居民族,在滇、川、藏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拉鋸地帶,火塘文化成為了納西族文化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部分。火塘燉雞注重的是原汁原味,吃的時候用炭火慢慢的燉,雞湯味道鮮美。

尼西土鍋雞

用尼西土陶加工的藏香雞,就是著名的尼西土鍋雞。用尼西土陶煨制出來的雞原汁原味,味道非常鮮美。是香格裡拉不可多得的大眾美食。尼西土鍋雞味道獨特的原因,就在於有3000多年歷史的黑陶,只有用尼西土陶煨出來的雞,才具有原汁原味的鮮嫩。

壯涼雞

壯涼雞是雲南永平縣回族風味名菜,瘦肉紅似櫻桃,肥肉潔白如雪,質嫩香醇,腊味鮮美。製作壯涼雞時雞的宰殺十分重要,需要兩個人合作,不讓血液倒回保持雞肉潔白。

彌勒滷雞

在彌勒人的舌尖上,惟有「色豔、味香、肉筋和耐嚼」的滷雞,最具地域飲食文化特色。獨特的滷料配方和不斷創新的烹調方法,造就了雞肉的獨特風味,使得滷雞成為彌勒的名片。

鬼 雞

鬼雞是雲南傣族和景頗族的名菜,聽名字會讓人感覺這道雞很玄乎,其實這與他們的信仰習俗有關。歷史上他們有殺雞祭鬼的習俗,「鬼雞」就是供祭獻鬼後,景頗族人將煮熟的雞晾涼後撕碎,佐以配料。

哈尼蘸水雞

哈尼蘸水雞別具特色,是哈尼族人待客的最高禮節。 蘸水是整道菜的點睛之筆,薄荷、芫荽、香蔥、大等作料切細或搗爛,而後將與雞肉切細丟入碗中,再澆上一大勺雞湯,一時間雞湯香混合著各種輔料的香四散開來,令人垂涎。

香茅草烤雞

香茅草烤雞是雲南傣族的一道特色美食。用洗淨的香茅草把肉團捆綁起來,夾在竹片中放火上烤。等到肉烤熟之後,再抹上豬油,再烤上幾分鐘就可以解掉香茅草吃了。吃起來香辣可口,非常鮮美。

木瓜雞

木瓜酸而可口,在大理州雲龍縣一帶,用其盛產的酸香可口的木瓜燉雞來防病治病補身,也用來招待遠方來客,為客人消疲解乏,強筋健胃。木瓜燉的雞肉湯肉酸香,味清純,一點都不油膩。

漆油雞

怒江盛產漆樹,漆油雞葉成為了怒江傈僳族的美食瑰寶。漆油就是漆樹結的籽炸出的油,冷卻後凝成塊狀,活血化瘀的藥用價值突出,「漆油雞」佤族婦女產後必吃。漆油雞是要做成火鍋吃的,並且在製作過程中最驚奇的是任何作料都不擱,保持著原汁原味。

竹筒雞

竹筒雞是雲南哈尼族的傳統名吃。利用竹筒烹飪,歷史久遠。時至當代,雲南的各少數民族仍保留竹筒烹飪的傳統方法,竹筒雞既有雞肉之鮮甜,又有青竹之清香,滋嫩軟糯,製法獨特,古老樸實。

霑益辣子雞

霑益辣子雞是滇菜的代表作,也是曲靖霑益的宣傳名片,它的製作工藝有百年歷史,因其選料精殊挑剔、製作道序複雜、味道辣香爽口而名震四海。較具代表性的是龔氏辣子雞。

夯岜雞

岜夯雞,是文山州廣南縣壯族獨有的一道獨具風味的傳統美味菜餚,被稱之為「雲南一絕」。岜夯為壯語,即酸湯之意,是一種用紅青菜或野菜製作酸菜湯,加入雞肉慢燉,以香甜、鮮美和奇特的酸味為特色,油而不膩。

雞肉爛飯

雞肉爛飯佤族語稱「布安納亞」,是佤族菜譜中最著名的一道菜,也是佤族待客的上等佳餚,因其比稀粥要稠一些,有經過加工的雞肉混合,故俗稱雞肉爛飯。以以手撕最為講究和精道,用普通土產雞,但忌用白羽毛雞,風俗認為用白羽毛雞是對客人的不禮貌。

除了吃雞肉

這個「寶貝」可別丟

除了可以用雞肉進補,雞身上還有一寶能入藥,能化脾胃之積,平穩降血糖;還能化臟腑之積,甚至讓小的結石、息肉神秘消失,卻被很多人直接丟棄了。

這味藥就是雞內金,它是雞胗裡的那層黃色薄膜。古人把雞內金比作雞身體裡的黃金,可見其藥用價值之高。

專家推薦過幾個雞內金的日常用法,有相同症狀的不妨試試:

1化脾胃之積——雞內金餅

有脾胃虛弱、血糖不穩等問題的人日常可以吃這款雞內金餅~

雞內金益脾餅

藥材:

雞內金——化瘀、化食積

乾薑——溫胃、健脾、散寒

大棗——健脾、養血

白朮——健脾養胃、治療腹脹腹瀉

做法:

①大棗煮熟,去皮去核做成棗泥;

②適量的白朮、乾薑、雞內金打成粉,加入一點麵粉,與棗泥混合;

③和好的麵團壓成一個個小餅;

④上鍋蒸熟即可食用。

脾胃溼寒、食欲不振、食積不化的人可以適當吃一周左右,每天吃一個,症狀好轉後停用。益脾餅只是食療方,如果脾胃症狀嚴重,還是應該到醫院治療。

2化臟腑之積——雞胵茅根湯

身體若有小的結石,如肝膽腎結石,亦或是脾虛氣滯導致的甲狀腺結節、胃腸息肉、乳腺增生等,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喝下面這款湯~

雞胵茅根湯

藥材:15克雞內金、生白朮15克、鮮茅根60克。

做法:將茅根煎湯約500毫升,先用300毫升加生薑5片、雞內金,熬至鍋中只有100毫升水時,再添加剩下的200毫升茅根湯。煮開後攪拌七八次倒出,放置澄清取清湯服用。

吃伏雞民間一般選擇在入伏的這一天吃,也就是入頭伏(7.12),入中伏(7.22),入末伏(8.11)的這三天吃。據說大人吃了補腎健體,小孩吃了可以長的更高。

相關焦點

  • 烏骨雞、老母雞、小公雞哪個更滋補?這樣吃,補益全身!
    每當說到要補補身子的時候,很多家庭都會煲上一鍋雞湯,但雞的品類繁多,三黃雞、童子雞、老母雞……論滋補,哪種是首選?一起來看看。 烏骨雞、老母雞、小公雞 究竟哪種雞更好?
  • 老母雞最補、公雞最毒?2類人燉湯喝,2類人烤著吃,有人要忌口
    磁山家雞的發現,比原來世界上公認的印度最早飼養家雞時間提前近4000年。養雞的好處非常多,公雞可以打鳴,在沒有鐘錶的古代,公雞就是報時的工具。雞除了能提供肉,還能下蛋,一隻母雞,一年能下200多隻蛋,家裡養2隻雞,每天都有蛋吃了。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養只雞多划算。雞肉味美價廉,不只中國人喜歡吃,世界人民都喜歡。
  • 老母雞燉湯,味道更鮮美
    燉雞湯通常用料簡單:老母雞,生薑和鹽,用時2-3小時。這是清燉法,目的是燉出味道鮮美的雞湯,原汁原味。(加紅棗、枸杞或當歸等輔料,會影響口味)。 為什麼要用老母雞?公雞、青年母雞不可以嗎? 不用公雞,是傳統習俗裡認為,公雞是發物,少吃。什麼是發物?簡單說,發物就是容易引起舊病復發的食物。
  • 小公雞與老母雞,到底哪個營養價值更高?真相出乎你的意料!
    小公雞與老母雞,到底哪個營養價值更高?真相出乎你的意料!生活中,有不少的人都喜歡吃小公雞和老母雞,這兩者深深的受到大家的喜歡,因為在大眾的眼裡,這兩個物品是滋補佳品,營養價值很高!那麼這句話是真的嗎?這兩者除了性別不同之外,營養價值方面有什麼樣的差別!
  • 雞的營養對比:小公雞與老母雞、烏雞與普通雞?營養師一文說清楚
    關於吃雞的一些疑問,也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比如烏雞和普通雞相比哪個更有營養價值?煲了雞湯到底是吃肉呢還是喝湯,哪個含的營養更高?公雞和母雞怎麼吃才更有營養?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今天一篇文章說清楚。1、烏雞和普通雞哪個更有營養?
  • 老鴨燉老雞,冬令時節滋補湯,本是江淮家常靚湯,如今卻很少見到
    長江流域中下遊廣大地區,自古有飼養雞鴨的天時地利條件,養得多就吃得多,吃法自然也多。直到如今,吃雞大戶臨沂,吃鴨大戶南京,都在這片區域。按照時令季節,冬天雞鴨長肥了,該到人們烹飪享受補身體。在江淮地區,更有這樣的雞鴨文化:小雞小鴨飽口福,老雞老鴨補身子。
  • 坐月子怎麼燉雞湯才更有營養?好方法要收藏
    第一種:選烏雞這種烏雞,就是燉雞湯專用,烏雞的營養比普通雞就是高一些,因此,被人們稱作"名貴食療珍禽"。烏雞比普通的肉雞生長期要長一些,蛋白質含量比普通雞略高,而脂肪含量僅為普通雞的1/4,而烏雞中的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E、鈣、鎂、鐵、鋅等營養成分含量均遠高於普通雞,吃起來味道更濃鬱。
  • 「一九一隻雞」,進補吃公雞還是母雞?
    冬至大如年,多地百姓有「一九一隻雞」的滋補養生傳統,認為冬至開始每逢九天需進補一隻雞,來年就有好身體。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侯茜主治醫師提醒,冬至進補,選擇公雞還是母雞,需根據體質分而辨之。 冬至時陽氣開始復生,要適當進補,精心調養。《內經》提出雞肉有「溫中補虛」的作用,適合羸弱之人、病後體虛、產後不足、老衰之軀,可食養調補。
  • 大部分人都喜歡吃雞,但是雞被人類馴化後還選育出了許多觀賞品種
    但也有不少研究認為人類馴養雞的年代應該更久遠,比如有學者稱我國的養雞歷史很有可能已經超過了6000年,比印度人更早。但是有一個概念,就是接觸雞、取食雞肉和雞蛋,跟馴養並成規模繁育是有很大區別的。這兩個說法都很有道理,傳統觀點更側重於前者,認為古代亞洲人馴化原雞是為了用來進行鬥雞活動,並流傳到非洲和歐洲,成為了當時風靡一時的娛樂活動。也有研究者稱到了古希臘時期(公元前4-2世紀)人們才開始正式以吃肉為目的繁育肉用型雞。除了吃肉、吃雞蛋、獲取羽毛之外,雞還有一個傳統用途,就是用來觀賞。本文配圖中的前兩張就是歐洲著名的觀賞雞品種——鳳頭雞中的波蘭鳳頭雞。
  • 一九一隻雞,進補吃公雞還是母雞?專業建議值得一聽
    一九一隻雞,進補吃公雞還是母雞?冬至大如年,多地百姓有「一九一隻雞」的滋補養生傳統,認為冬至開始每逢九天需進補一隻雞,來年就有好身體。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侯茜主治醫師提醒,冬至進補,選擇公雞還是母雞,需根據體質分而辨之。冬至時陽氣開始復生,要適當進補,精心調養。《內經》提出雞肉有「溫中補虛」的作用,適合羸弱之人、病後體虛、產後不足、老衰之軀,可食養調補。
  • 吃雞肉選公雞好還是選母雞好?原來還有這麼多差別,你吃對了嗎?
    其實雞肉是我們中國歷史上一道傳統的美食,自古以來我們中國人就喜歡喝雞湯,因為雞湯是比較滋補的,尤其是大病初癒的人,這時候抵抗力比較弱,身體也是比較虛弱的,所以家裡人常常會給他們做一些雞湯作為首選的補品,因為雞肉又屬於一種溫中益氣的食材,而且也非常容易被人體所消化吸收,所以說在平時適當的吃點雞肉或者是喝一些雞湯,能夠提高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 洪江雪峰烏骨雞,幸福的滋味!
    他含笑著回答:就像我們剛吃的雪峰烏骨雞。她笑了,俏臉上升起兩朵幸福的紅雲。幸福就是如此簡單:只需要同心愛的人在一起,分享一隻雪峰烏骨雞!他含笑著回答:就像我們剛吃的雪峰烏骨雞。她笑了,俏臉上升起兩朵幸福的紅雲。幸福就是如此簡單:只需要同心愛的人在一起,分享一隻雪峰烏骨雞!
  • 紫雲大水井村烏骨雞出欄了!吃雞扶貧,愛心抗疫
    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該村大力發展烏骨雞林下養殖,目前通過合作社聯結農戶,實現規模養殖2800羽。全村125戶貧困戶全部加入合作社,通過烏骨雞養殖產業脫貧。目前,大水井村養殖的烏骨雞出欄時候,但受今年疫情影響,尚有存欄2000隻。買一隻雞幫一個農戶。
  • 老母雞一年以內的好還是多年的好?看是啥需求,養著下蛋還是其他
    說到老母雞,鄉居小菜也是比較有感觸的,在農村裡過些重要的節日時家裡煲湯一般就喜歡選擇老母雞,集市上人們賣雞,老母雞的價格也是比較貴一些。至於說長一年以內的母雞好還是多年的好,看個人需要了;長一年以內的母雞才剛產蛋沒幾批,產的雞蛋質量好,產蛋量高,若是養來下蛋的話很合適,而且不喜歡吃那麼老的雞肉,就選一年以內的母雞;像鄉居小菜自己就不喜歡吃那種養得太久的母雞,覺得肉老,就算拿高壓鍋熬湯(以前家裡養了好幾年沒怎麼下蛋的母雞最後就吃掉,沒賣),也沒見得口感有什麼特別,可能是不會品嘗吧。
  • 貴州最好吃的幾種名雞,你吃過哪種?其中有一種是赤水烏骨雞
    好客在貴州,無雞不成席。夜市靈魂之烤雞,火鍋之龍裡肉餅雞,炒雞界的扛把子之辣子雞,不輸廣州煲湯的竹蓀燉雞……在貴州吃雞既意味著聚會宴客的隆重禮遇,也是日常解饞的首選之趣。
  • 一九一隻雞,大「雞」大利補身體,除了燉湯,這樣做味道更贊!
    時值「三九四九冰上走」,「一九一隻雞」的食俗廣受人們推崇。寒冬時節,最適宜吃雞,不管是熬湯還是蒸煮,均味道鮮美。中醫認為,雞肉味甘,性微溫,能溫中補脾,益氣養血。且雞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E等,蛋白質含量較高,易消化,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效果。今天,華輝美食人就給大家推薦一些美味的雞肉烹飪方法,不但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雞的營養,且味道鮮美,不妨給家裡人做來嘗嘗。
  • 廣東人硬核吃雞,論雞的100種吃法
    廣東人花式吃雞作為吃雞大省,廣東人均每年至少吃20隻雞,廣東常住人口有1億多人,全廣東一年要吃掉20多億隻雞。只雞好有雞味啊……」原因是產過蛋的老母雞中含有大量的雌激素,因此產後大量食用母雞會加大產婦體中雌激素的含量,使催乳素功能減弱甚至消失,導致回奶。閹公雞是廣東客家人的特色手藝,說白了就是通過外科手術把公雞的睪丸摘除,使其雄性激素無法正常分泌,喪失公雞的特性,也被稱為絕育手術。
  • 濃香味美的肚包雞湯,特別適合入冬滋補身體
    可以說是有什麼樣的將軍就有什麼樣的士兵,在《我的兄弟叫順溜》中,不僅陳大雷司令愛吃肚包雞,這部電視劇的主人公、陳大雷最寵愛的新四軍戰士順溜也很愛吃肚包雞。劇中一集有個情節是司令員請順溜一起吃飯,他把三營長接風的肚包雞拿給順溜吃。順溜喜歡吃肚包雞,居然到連雞骨頭都能一起吃掉的境界,真的是驚呆了!
  • 開封桶子雞,只用老母雞,而且味道竟然精彩絕倫
    開封桶子雞,只用老母雞,而且味道竟然精彩絕倫對於開封來說,作為古都之一,歷史文化底蘊肯定不在話下,在這樣的情形之下,自然少不了一些名小吃的出現,以此來印證當時的文化經濟繁榮景象,而在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之中,更是有各種攤販的身影。
  • 鹽焗雞肉嫩、味香、清潤滋補,相傳是伏羲發明,吃雞美食系列之八
    算是下酒菜中的硬菜,孩子們也喜歡吃,比國外炸雞更營養,更滋補。中華美食講究色香味形意,這道鹽焗雞屬於傳統美食中的上品菜式,色香味形意都是非常有講究的。當時的翻譯就告訴他:「這是中國的一種自由生長的走地雞,生活在粵北山區一個叫清遠的地方,那裡山清水秀,養出來的雞,皮滑肉爽……」一直講著講著,突然卡殼了,因為介紹資料上有個詞「雞項」,估計翻譯一時忘記這個英文單詞怎麼說,而當時周總理曾經在廣州待過,知道這個雞項指的是沒有下過蛋的小母雞,於是周總理跟尼克森解釋:「您剛才吃的是我們清遠一隻公雞的未婚妻」,當時的尼克森也很幽默地回了一句「難怪如此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