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中國菜好吃我就覺得心挺塞的。
我四川人。川菜在中國甚至世界是什麼評價也不用我多說了。我記得前段時間有個帖子,說美國外教展示麵包的ppt,那個學生說「Chinese food is the best」,然後被美國外教嘴炮了。
我本來想寫答案的,後來沒寫。因為剛去美國的時候我也是一樣的想法。學校食堂的飯菜很差。煎幹掉的牛排,生的菜葉子,吃了肚子會脹氣的起司,還有怪味奶油湯,苦味橙汁(後來才知道鮮橙汁就是這個味道),清水煮豆角,無味三文魚(後來我才知道鹽和胡椒要自己撒)。
我曾經,在大雪封山的寒假一個人晚上睡覺的時候夢到了青椒炒豬肝,醒來後發現自己饞哭了。聚會的時候有人嘴賤說突然想吃火鍋了,被大家輪流罵了一頓。
諸如此類...
總之當時覺得美國生活還不錯,就是吃東西憋屈了點。憋屈很多。所以我會覺得:Chinese food is the best.
當聽到我這個抱怨之後,我一個美國大四室友笑了。我還挺幸運的,他沒跟我開嘴炮。他拿了雞胸,拿了Electric Grill,忙活20分鐘之後請我吃
(Electric Grill。先前腦子抽筋寫了電烙鐵,引起朋友誤會。是這玩意兒,不過我美國室友的比這個小得多,目測只能放單塊雞胸)
我懷疑地吃了一口。Fuck。為什麼這麼好吃!
他說,秘訣就是火力、時間、鹽和胡椒,沒別的。然後他寫了個單子給我,上面寫明了需要用什麼火力去烤,放多少鹽。我邊吃著,邊和他聊別的,有說有笑,心情瞬間好了很多。
多年以後我在山東海邊幹活的時候,日子很苦。一起幹活的大連乾癟老頭吃飯的時候,說:「吃吧吃吧,吃飽了就不想家了!」當時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那美國室友笑著給我煎雞胸的事情。
我就覺得原來無論到世界的哪裡,有些道理都是一樣的。
==1==
後來買車了,我們去了好多地方吃,觀念完全改變了。食堂根本不能代表美國菜!(不過想想也是,中國大學食堂能代表中國菜麼)
在Outback吃過黑麵包。用潔白的白色餐巾包好了放在籃子裡盛上來,熱得發燙。切好黃油,一小塊放在麵包片上,甚至會融化。
這麵包入口之後我學習到了兩件事情:好吃的麵包不應該是甜的;原來麵包口感可以這麼複雜。
我又仔細端詳了一下這籃子麵包。沒加什麼椰蓉核桃仁蔥蓉蒜蓉奶油。就是麥子粉+酵母烤出來的。原來小麥可以這麼香。
原來半融化的黃油和麵包是這樣結合的。味道和味道互補,口感與口感互補這樣的安排好合理啊。
牛排上來了,一桌子人就我點了個rare(2分熟)。原來肉可以烤出這種味道。原來美國人也長了味蕾。
我後來就不挑剔了。iHops裡的楓蜜汁Pancake,好吃。奧蘭多迪士尼和豬肘子一樣大的火雞腿,好吃。波士頓的烤龍蝦,好吃!
iHop Pancake
==2==
回國,第一份工作跟義大利人同事。他們是那種山民,很淳樸。有次吃飯他們興致勃勃地談到了翻譯大姐姐回義大利給他們帶奶酪解饞的問題,我不是很感冒,因為在美國吃過,味道真心一般。
然後奶酪帶來了,他們熱情地分給我嘗。有幹的,有溼的,有白的,有黃的,有硬的,有軟的。我都嘗了一點點。味蕾體驗到了之前從來沒有體驗到的味道,爆炸了。
我才知道...歐洲的Artisan Cheese和美國的Process Cheese差別有多大。這玩意在義大利根本不貴,家庭日常吃的。據說貴的更好吃。
我在學前班的時候,看過一本童話書,是關於一個老鼠去拿奶酪的童話畫本。當時我盯著這個黃色的、長得像搓澡海綿的玩意看了很久,試圖想像它的味道。
我當時得出的結論是:應該是和旺仔小饅頭一樣的味道吧。
後來去了美國,吃了食物裡泛濫的工業奶酪,覺得就是:鹹鹹的,軟軟的,粘牙的食物。好吃也不好吃,難吃也不難吃。這次吃義大利奶酪的時候,我簡直覺得大腦味道迴路裡被開了一個洞,因為我沒有嘗過任何一種食物是這樣的味道。
我腦中不能構造出我沒嘗試過的味道。
他們又分享給我了Salame,一種生豬肉香腸,很粗的那種,切薄片吃。
我一聽是生豬肉發酵做的,吃的時候也不經過烹飪,有點反胃。但是看他們吃得這麼開心我就閉眼往嘴裡一塞。
好香...為什麼?也沒有生豬肉的腥味和反胃感,耐嚼,越嚼越香。我味蕾和大腦裡的印象已經混亂了。果然不愧是吃貨國義大利!
==3==
和一個德國人聊起我吃義大利奶酪和香腸的奇妙體驗,他微微一笑。
「對一個沒嘗過德國奶酪和香腸的人來說,義大利的可能確實比較好吃吧。」
我:...朋友你...
光是讓這兩個國家的食物愛好者爭辯優劣,估計都能持續上一段時間了吧。
==4==
以前在南通當工地翻譯,支援來中國工作的16個美國民工。他們大多數第一次踏出美國國門,就領隊的老頭全世界跑過(歐洲、中國、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日本)。臨近工程結束的時候他們領隊老頭神秘地拉我過去單聊,問我:「我們能請你吃個飯麼?」
我很奇怪他為什麼要這麼問。要請客我應該不用這樣啊?我同意了。晚上去市區,找到他們附近的中餐館(人均30-50¥的那種普通館子),坐下,一桌美國人救星一樣地看著我。
我壓力很大,眾目睽睽之下正常點完菜,上了,所有人狼吞虎咽。吃完不夠還要加菜,我記得白切雞加了2次。領隊老頭後來對我坦白了,原來.
這些可憐的來自喬治亞山區民工,在吃膩必勝客和kfc和麥當勞之後想嘗嘗本地中餐。上次試著自己點,點了一堆黑暗料理。比如他們點了10幾個開胃小菜。我說主菜在中間幾頁的時候他們流下了悔恨的淚水。
他們以為是鴨子的菜端上來是一盤鴨舌。一小盤。(肉在哪裡?)雞蛋是黑的(皮蛋豆腐)。要自己剝的水煮毛豆。以為是烤豬,結果是肘子湯。
感謝沒有圖片的菜單和文曲星翻譯。服務員小妹很想幫她們,可惜互相不同語言。連「你們客人吃什麼我就吃什麼」的意思也沒傳達到。
據說最後慘到一群美國壯漢到人家包間門口張望別人在吃什麼菜,差點被店家轟出去。所以我真的救了他們!哈哈哈。
大家都吃飽了之後,我問他們評價是怎樣。
「It ain't home, but it ain' bad neither!"
"When people tell me Chinese food is good, and I tried Panda Express, I thought my taste bud went wrong! Now I know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
Panda Express是美國連鎖的「快捷中餐」。
我想,如果他們沒有吃這次飯,估計對中餐的理解也就停留在Panda Express的水平了吧。
==5==
在蘇州吃一家四川火鍋,網上評價中上。我夾起涮毛肚一入口,立即覺得味道好正。
結帳的時候,和老闆用四川話交流了起來。他說:「我的料、醬、特別是花椒、辣椒累些全部都是我個人從四川運到蘇州滴。味道肯定正宗撒!」
我點點頭。就是覺得價錢有點小高。
所以你別不信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南橘北枳。省和省的味道都不一樣,跨大洲的食材味道差了多少,還真不容小覷。為了達到好吃的目的,做法上也會千差萬別。
比如我自己在美國做土豆泥,很好吃。回國想複製,發現菜市場買來的土豆做成泥之後是甜甜的,沒有那種味道。後來看烹飪節目才發現土豆原來有好多好多品種。感嘆自己無知了。
不過我也想明白了,對於吃的記憶,語言是無力的。對沒吃過的味道不要妄下結論。
=後記=
心放開了,偏見放下,每個國家每種文化都有好吃的東西。
國內也有很棒的西餐廳,但是價格說實話根本承擔不起。我國內吃過和美國口感一樣好的黑麵包。不過25¥一個...美國是吃牛排免費送一籃筐+黃油。同理,美國吃一頓中國小館子級別的中餐一個人要吃20$。
這道理就和英國人剛來中國的時候外面吃飯狂點米飯一樣,因為這玩意英國館子裡2英鎊一小碗,中國免費吃,吃到飽為止。
所以中國菜好吃是不是因為調味?換了任何一個地方的菜都能這麼問。所以我認為中國菜在調味方面沒有特殊性。
大家都長了味蕾,發源於各地的文明,都做了幾千年的菜。關於吃都是經過反覆的嘗試、摸索、和創新,在這方面下的功夫不會比我們少。我們覺得好吃絕對不僅僅是因為調味、質感、或者烹飪方法、食材這些。
「吃飽了就不想家了。」
本單詳情
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或複製網購連結:www.dealuse.com
Brioche Urban Eatery (溫市中心的義大利小餐館)
這家位於溫哥華市中心區煤氣鎮的餐廳用了壹個法式甜麵包「Brioche」的名字,但大家切勿誤以為是間法國餐廳,其實它是壹家兼營咖啡室、小酒館和烘焙麵包店的三合壹義大利菜小餐館。老闆兼廚師來自義大利西西裡,所做菜色也以義大利和北美西岸的傳統口味為主。
餐館於2003年起已在這座溫哥華的歷史建築物裡營運,內部空間不大,只有6-7張餐桌,加上門前加設在行人道旁的4-5張小餐桌,所以在用餐繁忙時間都會出現輪候人龍。店內古舊的木地板和紅磚牆,讓人有如置身歐洲古鎮的感覺。餐館使用先繳費後用餐形式運作,顧客必須先在櫃檯訂餐及付款,領取號碼牌後找個位置等候,服務生隨後會將做好的餐點送到。飲用水有自助水機供應,若要喝熱水的話就要請服務生代勞。這裡的餐點價錢稍為偏高,但考慮到在市中心區的高消費以及店家食物的質和量,算是物超所值啊!
SAUCE OPTIONS 醬汁選擇:
CARBONARA – Pancetta, garlic, cream, egg yolk & Parmesan
培根醬--燻肉,大蒜,奶酪蛋黃,帕馬森乾酪
ALFREDO – Rich cream, parmesan & gorgonzola
奶醬-重奶酪,帕馬森乾酪,古岡左拉乾酪
BOLOGNESE – 「AAA」 beef, tomato sauce & seasoning
肉醬--頂級牛肉,西紅柿醬
MARINARA – Garlic tomato sauce
紅醬-大蒜西紅柿醬
ROSE – Tomato sauce & cream
玫瑰醬-西紅柿醬,奶酪
WILD MUSHROOM – Variety of wild mushrooms, herbs, spices, cream & tomato
野生蘑菇醬-各式野生菇,草藥,香料,西紅柿
RUSTICA – Fresh tomato, asparagus, spinach & peas
黃花醬-新鮮西紅柿,蘆筍,菠菜,青豆
培根羅曼西紅柿凱薩沙拉/大蝦
煙燻三文魚拌玫瑰醬
蘑菇烤牛排
義大利餛飩+任取醬
商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