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篡改《李秀成自述》此處被發現,其欺世瞞天之欲,昭然若揭

2020-12-19 覃仕勇講史

1864年六月,天京城破,被洪秀全稱為「萬古忠義」的忠王李秀成在突圍過程中,英雄失路,虎落平陽,在方山被兩村民擒獲,成為了老對手曾國藩的階下囚。

在囚籠中,李秀成忍受著盛夏酷暑,在生命最後九天時間裡揮筆寫下了洋洋數萬字《李秀成自述》,詳盡地細述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勾勒了太平天國的興亡史,總結了太平天國敗亡的慘痛教訓。

本來,清廷是要求曾國藩獻俘北京的,但曾國藩似乎是在害怕什麼,聲稱要按駱秉章殺石達開、僧格林沁殺陳玉成成例,匆匆把李秀成處死了。

作為事後交待,曾國藩整理謄抄了一份《李秀成自述》上交軍機處,原稿自存。

曾國藩整理的《李秀成自述》又由九如堂刊刻行世,為後來的歷史工作者留下了一份至為寶貴的太平天國研究資料。

由於《李秀成自述》刊刻版已經經過的曾國藩刪改,史學工作者都急切想看到原稿的本來面目。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孟森、陳寅恪等等史學家都熱切呼喚和敦促曾家後人公開原稿,但曾家後人置若罔聞,秘不示人。

到了1944年,因曾家有後人在廣西通志館工作,在通志館的一再強烈要求下,曾家全體成員開過家庭會議,勉強同意由通志館成員呂集義先生到他們抄錄《李秀成自述原稿》並拍攝照片。

呂集義的抄錄和拍攝,並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需要,則1963年,曾國藩的曾孫曾約農乾脆把《李秀成自述原稿》全部拿出來影印,公諸於世。

原稿面世,以羅爾綱為首的一大批太平天國史專家,從筆跡、詞彙、造句、語氣和內容等各方面進行全面鑑定,最終確認《李秀成自述原稿》確係李秀成真跡、出自李秀成之手。

有了這本《李秀成自述原稿》影印稿,以之與九如堂刊刻行世的《李秀成自述》刻本比較,非常容易找出曾國藩所刪改的文字。

比如說,李秀成描述自己被擒經歷,原文是這樣寫的:「這幫百姓密藏於我,那幫百姓得我寶物,民家見利而爭,……因此我藏不住,是以被兩國(個)奸民獲拿,解送前來。」

曾國藩提硃筆把「是以被兩國奸民」七字勾去,「獲拿」兩字倒調,先改為「遂被曾帥官兵拿獲」,後又改為「遂被曾帥追兵拿獲」。成了「這幫百姓密藏於我,那幫百姓得我寶物,民家見利而爭,……因此我藏不住,遂被曾帥追兵拿獲,解送前來。」

這麼刪減,目的顯而易見:掩蓋湘軍的無能,抹殺村民的功勞,把落到村民手裡的李秀成說成是弟弟曾國荃追兵的戰利品。

還有,李秀成寫自己保衛幼天王從缺口突圍事,是這樣寫:「初更之候,舍死領頭衝鋒,自向帶□(幼)主,在後而來,衝由九帥放倒城牆而出,君臣捨命衝出關來。」

曾國藩用墨筆把「初」字改為「四」字。可惜,字雖改,原來的「初」字仍依稀可辨。原句即成為:「四更之候,舍死領頭衝鋒,自向帶□(幼)主,在後而來,衝由九帥放倒城牆而出,君臣捨命衝出關來。」

這一字之改,到底有何玄妙?

原來,天京已破,而六月的「初更之候」,天尚未擦黑,李秀成卻在這個時候突出城外,若為清政府知道,曾國藩難免會遭受處分。為此,曾國藩耍了個小聰明,改動一字就把處分之責推得乾乾淨淨。

……

以上刪改,都是一些細枝末節,但有一處篡改,卻是貽害無窮,導致包括《清史稿》在內的許多權威史書都沿襲其說,成為了深入人心的「偽歷史」!

即《李秀成自述原稿》中交待天王洪秀全之死,是這樣記述的:「四月將初之候,斯時我在東門上,天王斯時已病甚重,四月廿一日而故。此人之病,不食藥方,任病任好,不好亦不服藥也,是以四月廿一日而亡。」

這段文字記述得相當清楚,洪秀全是病死掉的。

但是,曾國藩卻把李秀成這段記述劃掉,改為:「因九帥之兵,處處地道近城,天王斯時焦急,日日煩躁,即以五月二十七日服毒而亡。」

即把洪秀全的死亡說成了是弟弟曾國荃攻城迅猛的功勞。

事實上,曾國藩在清同治三年六月二十二日上奏清廷時,也睜著眼睛說瞎話,白紙黑字地寫 「官軍猛攻時,服毒而死」。(《曾文正公奏稿》,卷二十《金陵克復全股悍賊盡數殲滅折》)

七月初七日,殺了李秀成後,又捏造宮婢黃氏的說辭,說洪秀全「因官軍攻急,服毒身死」, (《曾文正公奏稿》,卷二十《賊酋分別處治□籌善後事宜折》。)鄭重其事地奏報朝廷。

憑什麼斷定李秀成說的一定是真、曾國藩說的一定是假呢?

60年代蕭一山先生在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獻部發現了幹王洪仁、幼天王洪天貴福及恤王洪仁政、昭王黃文英被俘後的供詞、自述共28件,從而挖掘出許多天國晚期政治、軍事、人事、生活的內幕和真相。

關於洪秀全之死,幹王洪仁在供詞中提到,1863年十一月,他受命出京催糧催兵前,老天王曾向他面授遺詔,說:「前歲面受老天王遺詔,贊襄內外,云:『朕愛弟文才,博覽各邦,通達天文風土,弟當注述六部則例及各事有益者,後當盡心輔助幼主,無忘朕命,欽此。』予即跪謝聖恩,奏云:『弟果有用,固當扶我主,亦當扶幼主,況弟今年四十有餘,倘得天佑遐齡,必鞠躬盡瘁,求主寬心,勿令弟心如焚也。』」

供詞既稱「遺詔」,可知天王其時已經病重,已有一別之後或難再見之意。

另外,洪仁在供3中也稱,老天王是「臥病二旬升天」。

幼天王洪天貴福的記述更加詳細,其在供11中說:「四月初十日,老子起病。是天,他出來坐殿,我乃看見,後來總未見了。十九日老子死畢,是遣女官來葬的,葬在新天門外御林苑東山邊上。」

供13中又:「本年四月十九日夜四更,老子病死。」

供18則說:「父親……於今年自四月初十日起病,四月十九日病死。因何病症,我亦不知。屍身未用棺,以隨身黃服葬於宮內御林苑山上。宮內有前後兩個御林苑,父新葬處系在前御林苑,距父親生前住的前殿隔有兩個殿。」

幼天王在三次供詞都說洪秀全系病死,再結合洪仁的供述、李秀成的供稱,足知洪秀全是患病而死,從某種程度來說,是自然死亡。曾國藩刪改《李秀成供》,說洪秀全是「服毒身亡」,則其居功之心、欺世瞞天之欲,昭然若揭。

相關焦點

  • 洪秀全是服毒身亡還是病死,曾國藩和李秀成的說法為何截然不同?
    太平天國起義動員了千百萬農民起來與清王朝進行了殊死搏鬥,其足跡遍及十餘省,先後攻克六百多個城鎮,建立革命政權達十一年之久。儘管太平天國運動最終失敗了,但它沉重打擊了清政府,表現出了頑強的反抗精神,為中國近代史寫了了關輝的一頁。
  • 審訊李秀成,曾國藩聽不懂其方言,讓寫紙條交待,該紙條後成寶貝
    得知李秀成被擒的當晚,曾國藩驚喜若狂,夜不成寐,賦詩作慶,詩云:平吳捷奏入甘泉,正賦周宣六月篇;生縛名王歸夜半,秦淮月畔有非煙。擒獲了名王,曾國藩對之進行連日審訊,並提供筆墨紙,讓之在方寸囚籠中寫《供述》。
  • 曾國藩抓了李秀成後,他們之間談了一個交易,對此曾國藩一直保密
    後來,太平天國內部進行了一次大清洗,由於缺乏將領,李秀成因其戰功,被提拔為了「忠王」,進入到了太平天國的核心領導圈。只是,這個時候的太平天國已經沒有了當初的輝煌,一八六四年,曾國藩帶領湘軍攻下了天京,李秀成帶著年幼的天王,也就是洪秀全的兒子洪天貴福,拼死突圍。
  • 太平天國李秀成被俘真相是什麼?曾國藩後人曝光史料中可能有答案
    1962年,曾國藩的後人對外曝光了史料《李秀成親供》原版真跡,揭開了太平天國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忠王李秀成被俘虜的真相。這段史料的公開對當時的近代史研究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著名歷史學家羅爾綱老師通過這段公開的新史料將自己所寫的《李秀成自述原稿》全面推翻。
  • 五萬字《李秀成自述》僅刊行三萬字,曾國藩刪了啥?考證結果已出
    其次,李秀成以非常之人奮非常之志在囚籠中完成了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寫下了自稱五萬多字的《自述》,但九如堂刻本刊行的《李秀成自述》只有二萬多字,這就說明曾國藩在李秀成的親筆原稿基礎上刪減了近兩萬字,那麼,這兩萬字到底都是些什麼內容呢?為此,史學界又是一番爭論,猜測不斷,臆想聯翩。
  • 62年李秀成供詞原稿公開,被曾國藩刪除的2萬字,暗含被俘真相
    著名太平天國史學家羅爾綱先生還依據這份供詞,將自己數十年研究出的《李秀成自述原稿》進行了全番調整,可見這份供詞所包含的內容之深,意義之重大。這份李秀成親筆寫下的手稿更是揭開了當年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真相。
  • 李秀成供述遭刪減和部分撕毀,百年後才揭開真相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 太平軍攻取杭州:曾國藩見死不救,浙江巡撫王有齡自殺
    忠王李秀成在《自述書》中說:「得蘇州,而無杭州,如同鳥之無翼」,奪取杭州成為他一大心願,並付諸行動。1860年3月,李秀成執行「圍魏救趙」計劃,奪取杭州,隨即率軍撤出,返回天京圍攻「江南大營」,杭州得而復失。
  • 李秀成真的是投降變節的叛徒嗎?
    同時,為了防止李秀成有反叛之心,洪秀全特地在李秀成的封號上大做文章,一個「忠」字,看似是對李秀成的褒獎,實則是對李秀成的一個誡勉,告誡他時刻記住自己的知遇之恩,時刻對自己忠貞不二,對得起這個「忠」字。李秀成對此也知之甚明,他在自述中寫到:「我為忠王者,實李昭壽來文之誘,而樂我心封之,恐防我有他心。」
  • 明知天京守不住,李秀成為何拒絕堂弟建議,回去送死?
    此時,曾國藩聚集各路湘軍近十萬人,攻打天京,將城池包圍得水洩不通。外面沒有援兵,城內沒有糧草,天京危在旦夕,陷落乃早晚之事。如李秀成在《自述書》言:「京城不能保守,曾帥兵困甚嚴,深溝高壘,內無糧草,外救不來,讓城別走。」蘇州陷落,譚紹光被殺,李秀成只好暫時屯駐在丹陽,休整隊伍。此時,堂弟李世賢邀請李秀成去溧陽,共同商議大事,不要再回天京送死。
  • 1962年曾國藩曾孫拋出重磅史料,揭開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被俘真相
    這就留下了太平天國寶藏之迷,大家都認為要麼是曾國藩吞了,要麼就是藏在哪裡了。其實不是,就是被太平天國的人分了然後逃了嘛。逃走後,被兵抓住,被老百姓抓住,那錢當然就被奪走了。 這八位樵夫也可以分啊,但他們似乎還想當官,不要錢,要把李秀成上交給國家。
  • 李秀成握百萬大軍百萬家產為何失敗
    這些王府內究竟貯存著多少珍寶金銀,誰也無法計算得清楚,但從英國人富禮賜參觀天京舊忠王府寶庫時所見到的無價之寶,再從曾國荃揭露李鴻章從蘇州忠王府論斤賣錫器一次賣了20多萬斤,就可以看到李秀成寶藏的豐富,說其擁有「百萬家財」實非虛估。
  • 太平天國死守到底,曾國藩為掩罪私殺李秀成
    太平軍將士為了解救天京之圍,勇敢地打擊敵人,曾國荃的面頰被打傷,敵軍死傷者達5000人之多。曾國藩自己承認:「心已用爛,膽已驚破」, 「軍興以來未有如此之苦戰也」。曾國藩意識到這一點,他說:太平軍「由舒城、六安而上英、霍、麻城、宋埠,一出黃州,一出漢口,擾犯湖北,意欲掣我南岸之兵以援北,掣我下遊以援上,無非圖解金陵之圍」。 當時,敵軍「自和州以至武漢,除廬州、安慶有兵外,千裡空虛」。形勢極有利於太平軍進軍皖北。但是,李秀成對這項戰略並不贊同。他勉強接受命令。
  • 太平天國覆滅後,慈禧下令將洪秀全分屍,為何曾國藩卻抗旨不尊?
    她聽聞這個消息也十分高興,當即就下令讓曾國藩把天王洪秀全分屍示眾,並將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押回京城。 但是,向來聽話的曾國藩既沒有將洪秀全的屍體示眾,也沒有將李秀成送回京城,最後的結果引得慈禧太后不滿,但是太后也無話可說。這也不是曾國藩故意要抗旨不尊,主要是這件事情還有很多因素影響,就連曾國藩也始料未及。
  • 李秀成眼中之天京事變:說好只殺3人,結果卻2萬人喪命
    對於這場內亂發生之原因、經過,可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學者們也是各持一詞。在此,筆者暫且採用李秀成《自述書》中之說法,說說李秀成眼中之天京事變:說好只殺3人,結果卻讓2萬人喪命,其原因究竟何在?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絕對的頂梁柱,還是洪秀全的託孤大臣,洪天王去世後朝中之事基本由他掌握,因此李秀成自述之史料價值不言而喻。
  • 李秀成暢談2700位王爺:除了2人,其餘都做不了大事
    應曾國藩之請,李秀成寫下數萬言《自述書》,講述自己參加革命之具體經過,談論太平天國事業之成敗得失,還對2700多位諸侯王進行點評,是研究太平天國史的珍貴資料。冊封2700位王爺,且還是世襲罔替(鐵帽子王),也不知道洪秀全是怎麼想。要知道,常用漢字也就3000多,洪天王還能冊封2700位王爺,也是醉了。然而,在李秀成看來,這2700位王爺只有2人是王佐之才,其餘都不是做大事的料,包括天王洪秀全。
  • 湘軍崛起之戰:太平軍兩次殲滅八旗,給曾國藩做嫁衣
    中平之戰,太平軍7人小分隊,衝上山頂奪取清軍炮臺,追著1000貴州綠營兵打,讓欽差大臣賽尚阿顏面盡失。為剿滅太平天國運動,鹹豐只能鼓勵地方辦團練,曾國藩湘軍在此背景下得以崛起。其次,私人軍隊,一直是朝廷重點防範之對象,唐朝「安史之亂」慘劇,清朝不會不知道。最後,湘軍還是漢族地主軍隊,對滿蒙集團之威脅,可想而知。 所以,曾國藩興辦湘軍時,鹹豐談不上多支持,他只想讓湘軍充當炮灰,在長江中上遊與太平軍相互廝殺,攻克金陵之重任,則交給以八旗、綠營為主的「江北大營」、「江南大營」。湘軍是炮灰,而不是主力,更不可能是摘桃人。
  • 都知道李秀成和陳玉成雙雄並立,卻未必知李秀成將陳玉成迫害致死
    但特別要說明的是,這兩位大英雄的出處竟然是出自同一個縣同一個鄉同一個村李秀成在《李秀成自述》中也深情地回憶說:「至陳玉成在家,與其至好,上下屋之不遠,舊日深交,來在天朝,格宜深友」。當時,李秀成率先入援,卻兵困桐城,動彈不得。關鍵時刻,陳玉成移軍來救,兩軍內外發力,兩面合攻,擊潰了清軍,解除了桐城之圍。感激之餘,李秀成大讚陳玉成公而忘私、先人後已。1857年3月,兩人合兵攻下安徽霍丘,然後兵分兩路,陳玉成出正陽關,屯兵太湖、潛山;李秀成屯兵於六安、霍山,互為犄角,共圖皖北。
  • 《投名狀》之守城將士黃文清的身世解謎
    囚禁半年後,李秀成寫下來五萬字左右的自述書,然後慷慨赴死。「主死國亡,此天朝數滿」這是李秀成最後的留言。 李秀成是少有的比較懂得尊重知識分子的太平天國將領,攻陷杭州時巡撫王有齡自殺,李秀成聞王有齡的清譽,嘆其忠烈,為其厚殮並遣有齡親兵五百護送棺木回鄉。
  • 忠王李秀成曾力勸曾國藩造反,被曾拒絕,難道曾一點都不心動嗎?
    如果你要問我太平天國裡誰最能打,那肯定是李秀成,天京之變之後他力挽狂瀾,擊潰清軍主力,甚至有人評價他以一人之力延續了太平天國好幾年的壽命。但就是這麼一個驍勇善戰的英雄,最後也迎來了自己的命運。李秀成以為這樣就安全了,但沒想到卻被附近的居民舉報了,曾國藩帶兵趕到,見到李秀成的時候只見他面無血色,十分狼狽,右胳膊因為沒有及時包紮而已經化膿。李秀成狼狽的跪在地上,曾國藩站在陽光底下。兩個人相互注視,時間仿佛停止了,兩人注視了良久之後,同時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