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賠15萬?2021年,還有人夢想開一家咖啡館嗎

2021-01-14 餐飲O2O

前幾年,全國掀起了一陣開咖啡館的熱潮。一直到現在,還不斷有人想要進入這個行業。

中國咖啡行業每年都在增長,可是競爭也愈發激烈。很多人懷揣夢想而來,血本無歸離開。

現在到底還適不適合開一個咖啡館?這篇文章從3點來分析。

01 第一要素:客流從哪裡來

大城市的主要消費力通常集中在商圈、寫字樓、景區、等地方,所以這些地方也是所有大品牌都去爭奪的地方。

我們以北京為例,在去年和前年瑞幸咖啡瘋狂拓展時,曾經出現過「500米內開出2家瑞幸咖啡、1家星巴克」的密度。

瑞幸加上星巴克,幾乎已經覆蓋了北京99%以上的商圈和寫字樓。

華貿寫字樓中的星巴克,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而在一些位置不好的、偏遠的寫字樓或商圈裡,還有針對大品牌入駐免租、補貼裝修費的說法。

目前中小咖啡品牌,在客流爭奪的路線上主要分為兩種:

1、網紅路線

北京有很多通過網際網路路線運營成功的品牌,例如:BerryBeans、大小咖啡、日壇咖啡、Postpos、Tiffany藍等等,無一例外的都是運用了網際網路的傳播原則。

這種做法,本質上很像是自媒體運營公司。IP建設得好,店面流量就好,IP運營得不好,就很難有初始流量來激活店面的生意。

北京的大小咖啡館

2、渠道+點位

在沒有巨頭品牌或者「網紅力」的加持的情況下,選址就幾乎決定了店的命運。

小的咖啡品牌,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有機會爭奪大廈或園區學校內的場地資源。

如果大樓或園區較為封閉,則更不會是大品牌首選位置,這就就像大池子裡圈了一塊地,這塊地裡面只有你這個大魚,或有幾個差不多大小魚,沒有某一個能「碾壓」你的物種。

而在這些位置開店也有一些限制條件,包括產品類別、裝修布置、甚至單價,都有可能受到一定限制。在這樣的點位開店,運營、推廣、吸粉、活動、更新、一個不能少做。

字節跳動樓下知名的北京辦公樓咖啡-元咖啡

別說酒香不怕箱子深,堅持就有回頭客。就看是你先等到回頭客,還是先等到房租漲價,亦或者再來一個瑞幸。

02 第二要素:咖啡館的產品到底是什麼

咖啡廳的產品是什麼?是咖啡嗎?

是,但不僅僅是。

首先,開咖啡館,要不要賣餐?其次,你可以去了解了解身邊的人,有多少人只是為了咖啡而去咖啡館的?有多少是為了社交,或者辦公?

值得思考的是,人們來到咖啡館,根本的消費動機究竟是什麼?

比如,咖啡館在國內一直都帶有一種浪漫小資時尚的文化氣息,在很多人心中,咖啡館是一個可以拍照、打卡、凸顯品味的場所。

天津知名咖啡館Decade coffee,在店內設計了很多值得打卡拍照的細節

那問題來了,只做好咖啡夠不夠?只做好裝修夠不夠?只做好餐夠不夠?就算都做好了,服務團隊、供應鏈的穩定性怎麼確保好用穩定?

等你把這一切都弄好了之後,對面的某某連鎖,可能又更新了一遍菜單,分分鐘告訴你什麼叫「你還沒學會我就迭代了」的餐飲模式。

歸根結底,哪怕只開一家咖啡館,也要當做一個品牌去運營——找到自己獨特的影響力原型。

圖片來自.jpg咖啡

廣州的.jpg咖啡,只有3種咖啡,卻有不同產區的豆子供顧客選擇,創造了自己獨特的吸引力,在廣州引發了打卡潮。

我們用什麼更新迭代的頻率,去和市場上其他品牌做區分?要讓選擇你的用戶,都覺著自己是獨特的、超有品位的。

03 第三要素:用什麼樣心態開店

我們不講玄學,但放寬眼光去看這個市場,我們能看到,那些看上去活得很好的咖啡館,到底掙不掙錢?如果開一家咖啡廳每年賠15萬,有沒有人願意開?

其實,這個行業有很多每年賠15萬,還在繼續開店的老闆。

他們為什麼開店?根據我的了解,其中一部分是因為這些老闆本身就有其他生意,他們長期需要一個談事、展示的地方;一部分真的就是喜歡,願意幹。

那麼,要是真的就想通過自己喜歡的咖啡館發家致富的,是不是就沒辦法了?也不是。

中國的咖啡市場是實打實地在增長,如果要在這個行業裡發展,就應該思考如何結合自己的優勢,在這個產業裡去創造價值。

杭州有名的「沙縣咖啡」,做出了自己獨特的品牌文化

比如,寫代碼的去看下這個行業能用軟體解決的問題,會做廣告的做一個好的IP或平臺,會畫畫的用咖啡作圖吸引流量。

長沙時光之塵的老闆,大學學的是環境藝術設計,用廢棄材料、老物件打造出4家咖啡館

你擅長的結合你想幹的,看看一起能創造什麼樣的價值,用可控不變的投入,去博一個可能性更大的生意。

不一定非要開一個店,才能安放靈魂、實現願望。當我們進入行業獲得收益了之後,可以再利用自己積累的資源和流量去開店。

小結

總是有人問,現在入局,還能不能開出一家美好又賺錢的咖啡館?

結合本文的觀點,無非是要在開店前想明白3個問題:

第一,客流是誰,他們從哪裡來;

第二,產品是什麼,人們進店消費的理由是什麼;

第三,你最擅長的事,怎樣和咖啡結合起來。

想清楚優勢與模式,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新再做一遍,咖啡館也不例外。

-end-

來源 | 咖門-張鴻遠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相關焦點

  • 沙縣咖啡成名記:如何開出一家年營收400萬的咖啡館?
    導語開咖啡館難賺錢,已是共識。但在杭州,有一個叫「沙縣咖啡」的小店,卻「倔強」地實現了日出400杯,年營業額突破400萬,還登上了《三聯生活周刊》,成為杭州文藝咖啡的代表。「沙縣咖啡」,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 網易嚴選開了一家MINI咖啡館……
    所以有人才會說,這世界太無奈,理想和麵包不可兼得,讓人太折磨。但最近網易嚴選攜手寶馬集團旗下MINI品牌和獨立音樂人陳鴻宇,在浙江舟山的沙灘上開了一家MINIx網易嚴選移動咖啡館,向時刻想要逃離的現代人傳達著它們的主張——除了現實和遠方,人生其實還有另一種選擇。
  • [上海]6.2如何實現開咖啡館的夢想?
    讀過《每個女孩都是生活家》的朋友們可能會注意到,在這本書每一章節的最後都有一篇人物專訪,我們給她取了一個專欄名,叫作「蜜思的朋友們」。這些人物訪問由yoyo採訪撰寫,專訪了我們身邊各自的領域小有成就的女孩,比如採訪跨界花藝師羊頭的《工作的靈感來自於生活的熱情》(點擊藍色標題可閱讀)。
  • 粉絲提問:想在二三線城市開一家書店式咖啡館,成功的機率有多大
    想開一家咖啡館,地址位於一個二線或三線不太繁華的城市,店鋪定位是偏古風的書店咖啡館。從咖啡市場大環境以及門店定位來講,是不推薦開咖啡館的。01.二線或三線城市咖啡市場容量小以自己所在的城市說吧。目前居住於崑山,全國百強縣之首,平均工資約為5500元。
  • CUP ONE 他開過一家名叫「為你鍾情」的咖啡館
    / 1 /在中國,2003年4月1日後每年的愚人節,人們可能都無法避免地需要提起一個人——張國榮。十三年前那縱身一跳多像給世界開了一個玩笑呀。今天不提哥哥的演藝生涯和花邊野史,只講一件有關於他的趣事吧。
  • 愛豆開的咖啡館你最想去哪家,有一家人人想去
    Stay Real Cafe 是五月天的阿信和高中死黨不二良一起開的店,還邀請了臺灣的咖啡大師林東源助陣。工業的復古風裝修,夢想的巴士承載著滿滿的咖啡香氣,不同地區還有不同的限定咖啡,滿滿的創意和心意。
  • 選秀15年,鬧解約的選秀藝人最後都賠了多少違約金?
    從2005年的《超級女聲》算起,選秀已經走過了15個念頭。15年的時間有無數的選秀藝人進入娛樂圈,這也成了挖掘新人最有效的方式。他們或許只看到娛樂圈表面的光鮮,但這光鮮背後都是些吃人不吐骨頭的傢伙。選秀出道的藝人,大多都會籤約經紀公司。
  • 開一家咖啡館,能賺多少錢
    開一間咖啡館、在午後溫暖的陽光下讀書聊天,是不少人的理想。有人挖苦這種創業思路,覺得咖啡館創業過於輕浮,只看到咖啡館的陽春白雪、沒看到實體店背後的焦頭爛額。 其實,咖啡館也是生意,只要是生意,就有賺錢的機會;如果能讓這個生意持續獲得可觀的盈利,就是相當不錯的創業項目,比日復一日的搬磚強。
  • 你發現了嗎,杭州街頭開出了很多小咖啡館
    就在黃龍附近的嘉華國際,一家名為Berobello的咖啡館最近也悄悄開業了,它其實這個網紅品牌的第二家店,事實上,從去年開始,杭州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的網紅咖啡館,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迷你。它們還有一個學名叫「走咖」。
  • 3㎡實現夢想?咖啡館越開越小,最近流行「店中店」!
    它們開在茶飲店裡、進口超市裡、自行車店裡,最小的只有3平米。不起眼,但都有穩定的客群,而且出杯量不低。當實力沒那麼強大時,「店中店」,也許是實現咖啡夢想的好路徑? 大眾點評上,不少人給這家小店打了高分,原因是「物美價廉」,豆子和牛奶都讓人滿意。
  • 開一家社區咖啡館留意哪些難題
    ,但想真實經營好確是十分難的,那麼開一家社區咖啡館留意哪些難題?今日跟大伙兒聊一聊有關開一家社區咖啡店經營所留意的難題: 開一家社區咖啡館必須留意的難題一:選址難題 針對運營咖啡店而言,選址是很重要的,選址的方位恰當就是說一個優良的開始,自然也在一定水平上決策了精準定位和受眾群體,針對社區咖啡館一般客流量很大的商業街區,附近的住宅小區或是優美環境的旅遊景區全是得以列入考慮到的。
  • 開一家照顧咖啡館,讓爸媽老得無所畏懼?
    原來這家咖啡館的真身,竟是一家老人服務中心!咖啡館這麼文藝的地方,吸引的大多是年輕人,怎麼會跟銀髮族沾上邊的呢?2016年,臺灣的失能老人人數高達46.6萬,當中大多數老人都是和兒孫三代同堂、跟老伴一起生活或獨居,在安養機構養老的長者很少很少。如果是抱病臥床的老人,就需要家庭照顧者提供平均每天4小時的看護。
  • 想在上海開咖啡館?對不起,這個夢不太好圓
    「但問題是,儂有足夠的客流量來抵消前期投入,以及每月房租、人工等方面的成本嗎?」2002年,袁惠國帶著日資背景的珈露夢回到家鄉上海做咖啡豆生意。他在古北開了一家同名咖啡館,為公司打品牌。「交關(很多)我認得的、本來不是做咖啡的人,比方講金融投資界的,伊拉覺得咖啡館投資小來兮,都來投資開咖啡館了。」「有一腔搶人搶得蠻結棍(厲害)的。」他說。「人家過來吃咖啡,吃了幾趟以後,就開始尋阿拉員工談,有辰光把薪資開得虛高,造成阿拉員工大量流失。」
  • TVB「歡喜哥」許紹雄斥資百萬為愛女開設咖啡館!
    從圖片背景看,這個地方正是去年許紹雄斥資百萬的咖啡館。從圖片的調性上來看,店內的裝飾風格以簡約風為主,是由咖啡館主理人Charmaine與室內設計師構思而成,整體的格調看起來也是相當的舒服。雖然做甜點並不是女兒Charmaine在大學期間學習的內容,但Charmaine很喜歡製作蛋糕,索性就出資幫助女兒實現夢想,一番考慮之後,決定不開奶茶店,直接開一家咖啡館由女兒主理。許紹雄出身自廣州西關望族,家境優渥,去年也因在新加坡買了價值2300萬的4千尺豪宅備受大眾關注。
  • 從咖啡師到咖啡館老闆,只需要7平米?
    幾乎每位咖啡師都懷抱著一個小小的夢想,擁有一家屬於自己的咖啡館。 因此他們就一直努力學習技術,邊充實自己邊努力賺資金。但是,只有這兩樣就夠了嗎?從咖啡師到咖啡館老闆,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01 增強技藝
  • 超大店:1200平獨立咖啡館、挨著星巴克開,這是什麼玩法?
    Sugarman素飲·糖人(以下簡稱糖人),是我採訪過最大的獨立咖啡館。1200平面積,還大膽地開在了星巴克隔壁。開業4年,年營業額做到了800萬。在「能開小就不開大」、10平小店盛行的咖啡圈,這種「特大型咖啡館」是怎樣生存的?
  • 杭州街頭迷你咖啡館瞄準年輕客群 容易賺錢嗎?
    從去年開始,杭州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網紅咖啡館,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迷你。它們還有一個學名叫「走咖」。對於喝慣了星巴克、costa等國際連鎖品牌咖啡的杭州人來說,這些零零散散點綴在街頭巷尾的迷你走咖,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
  • 老麥:開咖啡館,並不是一場風花雪月
    作者老麥與現場一百多位讀者分享他開咖啡館的酸甜苦辣。從控制成本,打造個性小館的生意經到自在暢快的生活方式和理念,老麥聊他對搖滾音樂的熱愛,對自由和夢想的追求,也向所有想開咖啡館的年輕人提出了誠摯的建議:開咖啡館不是想像中的那般簡單浪漫,請先做好充足的準備。
  • 這家開在老舊社區裡的獨立咖啡館,藏著歷久彌新的人情味
    據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統計,與全球平均2%的增速相比,中國的咖啡消費正以每年15%的驚人速度增長。另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元,預計2020年整個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000億元大關。 轉眼之間,位於長沙市芙蓉區曙光社區01棟的「離島咖啡館」已經營業5年。
  • 投300萬開酒吧,第三天就賠17萬?
    前幾天法院判決終於下來了,我們賠了對方17萬~這個事情也沒和大家說過,今天就來分享一下(內容比較長,也可以直接去b站搜索王大純cc看視頻版哈)。事情是這樣的,大家也都知道,我和好朋友在北京的霄雲路后街開了一家名叫stream的酒吧。沒錯,就是那個有無數個小姐姐去拍照打卡的網紅酒吧,也應該是北京第一家露臺泡泡球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