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二姐:原生家庭的苦和痛,摧毀了我的一生

2021-02-08 少讀紅樓

前段時間爆紅的電視劇《都挺好》講述了一個原生家庭的故事。從劇情的發展推進中可以看到,蘇家三兄妹為什麼會變成那樣的人,完全是因為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響。


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婚嫁前與父母共同生活的家庭。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師薩提亞女士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在長篇古典小說《紅樓夢》中,有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子,年紀輕輕卻含恨吞金而亡,她就是尤二姐。這個女子的短暫一生無疑是悲慘的,造就她悲慘命運的始作俑者除了她無法選擇和左右的罪惡時代之外,更是她無法選擇的那個充滿負性元素的原生家庭。



一是殘缺不全的家庭角色。父愛如山,是堅實可靠的;母愛似水,是溫柔細膩的。無論古代或現代,在這樣父慈母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表現的健康陽光、獨立勇敢。尤二姐出生時,她父親還健在。只可惜不久便亡故了,所以,在她的生長環境中,父親的角色的存在是短暫的,而缺失卻是長久的。


父親角色的長期缺失,往往會造成孩子性格優柔寡斷,缺少果敢和堅毅。再者,失去父親、缺少父愛,就意味著成長過程中缺少了外在形式上的庇護和內在心靈上依靠。


特別是在封建時代,像尤二姐家這樣寡母孤女的狀況,很容易成為心性不純之人欺負的對象。受了欺負,卻沒有人撐腰,只能默默忍受,久而久之尤二姐便形成了軟弱膽小的性格。


在受到賈珍父子的侵害後,只能屈從遷就,不敢反抗;在被鳳姐哄騙到大觀園後,不斷受到使喚丫頭善姐的挑釁和不敬,甚至是虐待時,尤二姐只能「垂了頭,自為有這一說,少不得將就些罷了」,還是默默忍受,不敢發作。


在受到秋桐明目張胆的辱罵和暗地裡「小報告」的誹謗,尤二姐只會「暗愧暗怒暗氣」,仍是打斷了牙齒和淚吞下。即使被鳳姐和秋桐的暗中詆毀到眾人厭惡唾棄的程度,軟弱且毫無心機的尤二姐只能「在房裡哭泣,飯也不吃,又不敢告訴賈璉」,痛苦的要死不能、要生不得。


倘若尤二姐有那麼一點兒膽量和勇氣,也不至於任人誹謗、踐踏,含恨而亡之後,棺材也是賒來的,連賈家的家廟也進不去,只是在尤三姐的墳墓之上點了一個穴破土埋葬,生前受盡侮辱冤屈,死後也是草草了事,何等不值!何等悽慘!



二是變幻不定的家庭環境。穩定和諧的家庭環境,使孩子心中能形成充足的安全感,以便將來能自如應對生活、自我掌控人生。尤二姐未成年之時,由於父親的亡故,她原本穩定的家庭環境被打破了。


首先,在物質基礎方面,尤二姐的家庭是殷實的,否則她不可能與皇糧莊頭張家定下娃娃親。在精神支撐方面,她是有父有母,且為長女,應該是備受父母呵護的。父親死後,這一切美好都被打破了。無論其母親是否改嫁,她的成長環境都發生了質的變化,她必須要去適應新的家庭環境。


為了生存,尤二姐的母親帶著她們姐妹倆改嫁到了尤家,尤二姐和尤三姐便改姓了尤,甚至連一個正經名字也沒有起,而是隨著尤家子女的排行直接叫了「二姐」、「三姐」。在古代這種改嫁帶過來的孩子叫「拖油瓶」,這個綽號充滿了歧視和厭惡。


尤二姐從自己熟悉的、穩定的生活環境中來到了陌生的、複雜的新環境中。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在這個陌生甚至帶著排斥情緒的環境中,尤二姐勢必要低眉順眼、看人臉色的,繼而心裡會產生出很大的落差和不適應情緒,這種情緒不及時正確疏導,積累久了便產生出極大的不安全感。


然而,禍不單行,尤二姐的母親嫁到尤家沒多長時間,還未生出一男半女,尤老爹也一命嗚呼了,尤二姐的成長環境再次發生重大變化。


在封建時代迷信心理作祟的輿論環境中,連續死了兩任丈夫的尤老娘,很有可能會被冠上「克夫」的名號。再加上其在尤家無所出的「硬傷」,尤老娘在尤家的地位和處境可想而知,尤氏姐妹的生活環境更加惡化,不僅是因為生活方面的經濟來源有可能再次朝不保夕,而且更可怕的是她們面臨隨時被掃地出門的危險,尤二姐的心理不安全感再添一層。


在古代女子被要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可能像現代可以通過工作賺錢實現自立自強,為自己積攢安全感、改變命運、贏得尊嚴。處於封建社會的諸如尤二姐之流改變命運唯一的機會就是婚嫁。


但是,其指腹為婚的張家已經敗落,且張華也並非「有志青年」,更令人看不到希望。所以,當富貴多金的公子哥賈璉出現之後,稍微勾了一下手指,她便芳心暗許,繼而飛蛾撲火般地鋌而走險,住進了小花枝巷,希望自此改變命運,過上安定富足的生活,賈璉朝三暮四不靠譜的劣跡已經被她的虛榮心自動屏蔽了。


終究是所託非人,小花枝巷養尊處優的安定生活只不過是開了頭,幸福曇花一現之後,毒辣的鳳姐一番甜蜜的哄騙和一頂小轎,便把尤二姐送入了萬劫不復的萬丈深淵,甚至還搭上了自己腹中的孩子。


反觀現代社會,這樣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許多像尤二姐一樣在不穩定、不正常的環境中長大的女孩子,總是輕易相信男人,落下了被騙、被拐、被賣、被害的不好結局,因為她們是那麼渴望得到那一份缺位的安全感。



三是三觀不正的家庭榜樣。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的言談舉止、為人處世對子女影響深遠。男孩容易模仿父親,女孩容易模仿母親。那麼,尤二姐的母親尤老娘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漂亮卻荒唐!


從尤二姐和尤三姐的容貌來反推,尤老娘年輕的時候應該是個大美人。否則,以尤家的家勢不會再娶一個普普通通的、還帶著兩個拖油瓶的寡婦進門。


雖然尤老娘年輕的時候生的花容月貌,但是卻是個空有一副好皮囊的虛榮女人。當尤二姐的親生父親去世之後,根據他們家的經濟狀況,尤老娘完全可以不改嫁,帶著女兒過活。但是她卻改嫁到了家勢比較好的尤家。


尤老娘改嫁的原因無非有兩個:一是丈夫亡故後,既斷了經濟來源,又因為沒有兒子做頂門柱,受到了婆家叔伯兄弟的擠兌,生活拮据、精神壓抑,不得不又向前走了一步。


二是她希望通過自己的還未老去的容顏,再拼嫁一次,過上富足的生活。但是,從她進入寧府之後的表現看,讓人覺得她「大膽追求幸福」的改嫁之舉,更傾向於上述原因之二。


她好逸惡勞、愛慕虛榮,意圖依靠美色過依附生活。尤老爹亡故,自己也人老珠黃,再想依靠色相過依附生活已經成為了不可能,此時她如花朵般嬌嫩的女兒又成為了她的攀附權貴、過上坐享其成生活的資本。


在賈珍父子與尤二姐發生不清不楚的齷齪之事時,當賈璉要行國孝家孝兩重身偷娶尤二姐之違逆之舉時,飽經世故的她,不會看不出其中的端倪和暗藏的風險,但是荒唐的她卻給予了默許和認可。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在這樣愛慕虛榮、三觀不正的荒唐母親的影響下,尤二姐怎能出淤泥而不染,她被姐夫賈珍輕薄、被外甥賈蓉調戲,輕而易舉便上了紈絝公子賈璉的賊船,這一切,無不是尤老娘「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尤二姐遇到這樣的荒唐母親,真是可憐又可悲!


什麼樣的家庭成就什麼的孩子,什麼樣的父母培養什麼樣的孩子。我們的老祖宗在千年之前就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身;性相近,習相遠。


一個正能量的家庭裡,才能培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他們會擁有寬廣的眼界和遠大的格局,因為只有強大的內心才能支撐他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一個充滿負性元素的家庭和父母,會害了孩子的一生。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既為人父母,就要時時刻刻站直為榜樣、事事處處為身端典範,成為助兒上青天的好風!


作者:溫暖前行,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相關焦點

  • 原生家庭的痛有3種辦法可治癒,而且不需要一生那麼久
    想必很多人都有原生家庭的痛,常話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需要用一生治癒童年,以前我也一直這麼認為的,但是現在好像有新解。1.自己有意識的自救,正視自己的原生家庭,確實我就是比較糟糕的家庭,但那已經過去了!
  • 看看她的父母就知道了,原生家庭的痛
    殊不知,「國家一級舞蹈家」光環的背後是無盡的誹謗爭議,話題無非是她為藝術獻身,如今62歲的她沒有孩子也沒有家庭。為什麼「楊麗萍」的兩段婚姻都失敗?看看她的父母就知道了,孩子的不幸,多少都是源自於原生家庭的痛。
  • 楊紫崩潰大哭,揭露殘酷真相:原生家庭的「痛」,要用一生去治癒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愛我,那就是你,可這份愛讓我好窒息......」這些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傷害,像化學毒素一樣蔓延,損毀孩子的身心,成為孩子一生的痛。一個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承載童年的原生家庭,就像我們人生的底色,如果愛缺失,家庭帶給我們的只有傷痛。
  • 尤二姐:走向末路的失足女性
    對於尤二姐,我的態度比較複雜。一方面,我同情她悲慘的結局,另一方面,我也覺得尤二姐自己必須為自己的結局負責。尤二姐是尤氏的妹妹,因為尤氏要負責賈敬的葬禮,所以把她以及她母親尤老娘還有妹妹尤三姐都接了過來。尤二姐生得花容月貌,賈璉一看到她就慾令智昏了。賈璉對待尤二姐的方式和她對待多姑娘以及鮑二家的方式不一樣。
  • 孫儷帶同父異母的妹妹上熱搜,嘗過原生家庭的苦,依然笑得很甜
    孫儷在《安家》裡飾演的房似錦,也是一個飽受原生家庭之苦的女孩。從蘇明玉到房似錦,原生家庭似乎已經成為這個時代女性共同的「痛點」。之前楊迪發了一段媽媽點評《隱秘的角落》的視頻,大家都被楊迪媽媽的真摯點評逗笑時,我身邊的一個女孩兒用羨慕的語氣說了一句:「哇,楊迪有這樣的媽媽真的好好。」原生家庭的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可怕的是這種痛可能會跟隨我們一輩子。
  • 原生家庭的苦,原來這些女明星也承受過
    原生家庭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有些人生下來就飽嘗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 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不僅普通人,連明星也承受過原生家庭的苦,並且比普通人承受的還要多。蔡少芬:嗜賭如命的母親,敗光家產,逼女兒賣身成小三蔡少芬出生普通家庭,父親是個司機,但因為母親爛賭,父親便一走了之。
  • 原生家庭4大影響,每種創傷都會影響你的一生!
    01 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的宿命 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和兄弟姐妹;另一個是我們長大後結婚成家,重新組建的家庭。
  • 郝蕾《春潮》引熱議,直揭原生家庭之痛:我恨我媽媽,但我也愛她
    我都是為了你!要不是因為你,我不會受那麼多苦。我為你犧牲所有的一切,你難道不應該孝順我,順從我,對我好,報答我,感恩我嗎?」而在女兒郭建波這裡,她絲毫感受不到母親的溫情、尊重和理解,感受到的只有指責,羞辱,控制,操縱,怨恨。
  • 那些原生家庭帶來的痛,又刺眼,又「平常」
    她們要麼是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要麼是父母親戚一言難盡,她們都飽受原生家庭之苦,讓追劇的觀眾也看得又心疼又生氣。,但還是一邊倒退著,一邊怯生生地說著「小姨媽,我很喜歡」。,對於「原生家庭究竟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的這個問題的討論也越來越多。
  • 孫儷擺脫原生家庭的痛,給等等和小花幸福的童年,鄧超功不可沒
    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留著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子,我們的外表和自己的父母很像,而我們的性孫儷擺脫原生家庭的痛,給等等和小花幸福的童年,鄧超功不可沒1、儘可能陪伴孩子比如兩人拍戲儘可能錯開時間,儘量有一個人在家裡陪孩子。陪伴可以說是孩子最好的禮物。比如時不時看到兩人帶孩子去旅遊,而孫儷不是什麼戲都接,每天都會留時間給家人和孩子。
  • 楊紫演繹單親女孩獨白:原生家庭,藏著孩子愛與痛的「輪迴」
    有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父親的背叛、父母的離異、窒息的母愛,這些童年的傷,原生家庭的痛,就像一道道傷疤刻在小雨的身體和靈魂中。面對母親的無理取鬧,林清風怒吼道:「不管什麼樣的女孩,您總能找到缺點,然後不依不饒,不攪和黃了決不罷休,因為從始至終,您就無法接受,我身邊有任何女孩的出現,你只想把我綁在您身邊,我放棄戀愛,放棄結婚
  • 《以家人之名》:如何將原生家庭的痛,熬成糖?
    近日,正在熱播的家庭成長治癒劇《以家人之名》以溫馨的家庭日常和高甜暖心的跨血緣兄妹情掀起了觀眾的追劇熱潮。 該劇聚焦於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李尖尖、賀子秋與凌霄。
  • 《聽見她說》催淚暴擊:容貌焦慮、家暴、原生家庭....女人這一生,到底有多難?
    節目聚焦當代女性的「容貌焦慮、原生家庭、全職主婦、重男輕女、大齡單身、家庭暴力、中年危機、物化女性」這八大現實困境,深度解讀女性真實的聲音,引發大眾去關注並思考女性的生存痛點問題。今天格主選了其中兩個主題想和姐妹們分享一下——容貌焦慮和原生家庭。
  • 《以家人之名》:原生家庭的「悲傷」,靠「溫情」治癒
    2020夏,一部原生家庭的情感劇集再次橫空出世, 開篇就有了8.6的高分,儼然成為了下半年國產劇的爆款預定,它就是《以家人之名》。該劇緊扣現實主義,將鏡頭聚焦在了當代社會家庭的現狀,展現出了破碎原生家庭的群像和親情愛情友情的傷痕治癒。
  • 《春潮》:原生家庭的克制矛盾
    而導演更是一生奉獻影視事業,不僅年少就有舞蹈的出色底子,也參演過各大電影,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表演系的她自然多才多藝,也就有了她固定的文藝思想。在這種探討中國病態式的原生態家庭電影,導演就是用的是一種不誇張不煽情,也不博觀眾歡心而追求大團圓結局的克制手法,去將影片中人物之間的內心衝突、隱忍,無聲的對抗都展現得入木三分。
  • 張韶涵:那些原生家庭的痛,我不能忘記
    「我的爸爸媽媽叫我去流浪,流浪到哪裡,流浪到臺北。」 2018年,張韶涵在「我是歌手」,翻唱《流浪情人記》時,不禁眼眶溼潤。因為,這句歌詞勾起她記憶中,原生家庭帶來的創傷。 張韶涵從唱歌比賽出道,以一首《隱形的翅膀》紅遍大江南北,讓大家都記住了舞臺上耀眼的她。 正當她的事業如日中天時,因遺傳性心臟疾病,她不得不暫停工作,遠赴加拿大養病。
  • 張栢芝否認四胎:狂生孩子的背後,是無數原生家庭孩子的痛
    通過狂生孩子來給自己創造一個自己身邊永遠都有人陪伴的生存環境,說實話,我挺心疼這樣的張栢芝的。原生家庭的影響,跟了她大半個人生,現在張栢芝想通過孩子來治癒自己,好讓自己遺忘原生家庭帶來的痛。張栢芝狂生孩子背後的真相,是無數個被原生家庭傷害過卻不曾被看見過的孩子的縮影。原生家庭的痛,有千千萬萬種。但都有一個共同點:每一個不被原生家庭善待的孩子,都活得很辛苦。
  • 伊能靜談《隱秘的角落》,令人深思:原生家庭對人一生的影響
    微博長文中,她談到了她丈夫秦昊最近主演的一部叫做《隱秘的角落》的劇,她講道:」如果不是因為秦昊,《隱秘的角落》是我最不想看的一種劇,並不因為它恐怖,而是因為它真實,它從側面反映出了原生家庭給人一生帶來的影響,絕不是任何人可以輕易批判的!
  • 電影《春潮》:無法化解的原生家庭之痛
    影片中所聚焦的母親與女兒的矛盾和關係也反映出了很多人內心深處的痛苦,類似的原生家庭問題值得大家深思。紀明嵐估計永遠都不會反思自己的行為,更不會嘗試去理解孩子、去為孩子著想……無法化解的原生家庭之痛她如果足夠愛孩子,更不會用那麼多惡毒的語言當著孫女的面去無休止地辱罵女兒,直到她不省人事的那一天……郭建波作為一個十足的原生家庭之痛的承受者
  • 尤二姐之死:當一個女人,以年輕美貌為資本入侵另外的家庭……
    尤二姐本來也是天真爛漫的青春少女,可因為家庭教育和環境因素,很小就做了賈珍的情人。隨著年紀漸長,她希望能找個終身依靠。這本也無可厚非,但她一無頭腦、二無眼光,又吃不得苦,總想借色上位,很容易就走了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