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原生家庭的克制矛盾

2020-10-25 思衣谷


最近,通過網絡平臺新上映的《春潮》,是由楊荔鈉編劇並執導,郝蕾、金燕玲主演,曲雋希,李文波聯合主演,黃尚禾特別出演的劇情電影。

該故事大概講述了記者郭建波(郝蕾飾)、母親紀明嵐(金燕玲飾)與女兒郭婉婷(曲雋希飾)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祖孫三代因親情關係捆綁在一起的生活,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湧動。記者郭建波在報導社會負面事件的同時,也在揭開自己身上的傷疤;母親紀明嵐在外為人熱情,受人愛戴,但是回到家卻判若兩人;女兒郭婉婷小小年紀就學會了成人世界裡的種種生存法則。一次次的叛逆與反抗都在隱忍中歸於平靜,一場悄無聲息的戰爭在三代人之間暗自滋生,終將爆發。

此片因為是文藝片的範疇,就不太會顧忌觀眾的感受,因此此片不會如商業片那樣給你來個大團圓結局。而導演更是一生奉獻影視事業,不僅年少就有舞蹈的出色底子,也參演過各大電影,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表演系的她自然多才多藝,也就有了她固定的文藝思想。在這種探討中國病態式的原生態家庭電影,導演就是用的是一種不誇張不煽情,也不博觀眾歡心而追求大團圓結局的克制手法,去將影片中人物之間的內心衝突、隱忍,無聲的對抗都展現得入木三分。

首先,我們知道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雙方組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的父母,在該片中,導演通過一個中國三代人家庭的故事,展現一段時代背景下的「原生家庭」之痛。這種痛的前提是男性失位的條件下展開的,作為同為女性的導演,深刻知道女人之苦,女子之痛,女人為什麼難為女子的深層原因,那就是與男性是有關的。由此看來,導演最大的隱喻是表明一種男性失位的家庭是當代社會的一些現象,而這就也無聲叩問導致這樣病態的家庭原因,男方是應該負責任的。當然此片的中心在於講述女人之痛苦,這種痛苦又是現實的不可調和的。於是在文藝片的氛圍下,是有點沉鬱的電影氛圍。

這種沉鬱的氛圍就恰恰反映了電影他主題,那種三代女性在同一屋簷下,互相隱忍,失語,對抗,爆發的女性心理特徵。在文藝電影中,比較講究是選角上,而金燕玲、郝蕾、曲雋希,這三大老中少角色的合作是相當出色的。作為母親的金燕玲,她演技是高深的,兩座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就是她的證明,金燕玲將一個強勢的母親演繹的是非常到位,一方面她是和其他母親一樣都是好面子,嘴貧又話嘮,在外界表現一種樂於助人良好形象,但在家裡就抱怨,並且對女兒和孫女都體現出那種高度的控制欲,充分凸顯一種家庭「統治者」的母權下的身份。

來到最大的女主角郝蕾。郝蕾因為2003年主演婁燁的電影《頤和園》而得大家喜愛和關注,她的出色演繹充分體現了校園情愛中,以及追求理想和自由中的青春少女個性形象,而同樣是婁燁執導的《浮城謎事》,郝蕾則將一個撲朔迷離的現代都市情愛妻子形象也成熟體現出來,而來到如今2020年,當年的青春少女的郝蕾已經蛻變成一個幹練的中年熟女,在這部電影中,我們更可以看到郝蕾對演戲的執著,勇於挑戰,以及熱愛和近乎爐火純青的專業演技。

其中,劇情有這一幕,講的是母親金燕玲高興醉歸,本想與女兒郝蕾分享,但結果郝蕾冷漠以對,控制欲強的母親自然也借著酒興,對女兒又一番大罵數落,而郝蕾始終一聲不吭,最後她用力捏向床頭的仙人掌,以發洩內心的受壓迫。導演這樣細膩的鏡頭調度,充分為片尾的高潮部分做了充分的深母女之間的矛盾程度的鋪墊。而來到片尾,郝蕾和金燕玲的矛盾衝突明顯的戲份,按照常理,母女的最大衝突場景都是不會輕易相讓的,尤其作為中年的女兒。但通過導演觸發人心,讓人動容的鏡頭,我們看到郝蕾用了極為克制和收斂的演繹方法,將如火山爆發的情緒,都訴之於有限的臺詞裡,這個臺詞是電影的主題,也是郝蕾對這樣病態家庭的一種自我獨白。郝蕾通過飽滿的情緒演繹出來,所呈現的效果則更能讓觀眾感受到母女間誤解和衝突之深,以至到達不可調和的地步。於此,或者這樣的結尾會讓觀眾不滿意,但這樣的原生態家庭狀態才是真實的。雖然矛盾不可調和,但也總算可以克制矛盾,畢竟帶著這樣的母女之間的矛盾繼續生活,也不失為一件壞事。

當然,飾演孫女的小女孩的曲雋希也將一個作為郝蕾和金燕玲的調和劑的角色完成得非常棒。另外電影的最後,導演的收尾呼應的象徵手法做的很盡善盡美。那就是水的意象,或者我們理解為春潮的存在,水在開頭就出現,然後在故事的結尾,小女孩順著小溪追尋水源,小女孩最後跳入湖中嬉戲,水也就也出現了。這樣象徵著一切回歸最初的形態,也暗喻女人的一生都離不開會痛,會爭執,會有矛盾的春潮之水,春潮之水會伴隨女人的一生。我們也可以說這春潮之水隱喻郝蕾和女兒的關係,也將是郝蕾和母親的一個循環。但不管這樣的循環是良性還是惡性,都是一種客觀存在,在母權之下,女兒都成為受害者、最終會加害別人的情況。但從郝蕾那種懂得克制和識大體的性格而言,未來她與女兒曲雋希的關係,應該是可以相處得不錯的。畢竟,人不管怎樣都有所進步和積極,以及和諧。


《春潮》這部電影是活生生地探討男性失位的原生家庭不可忽視,甚至不可調和的矛盾,這也是國內大多數子女與父母之間存在的問題。而關於如何解決原生態家庭的內部矛盾,或許郝蕾的克制的處理方式可以給觀眾帶著很多很多的共鳴和領悟。


相關焦點

  • 《春潮》:一部原生家庭的血淚史
    5月17日上映的《春潮》,像是一記沉重的悶棍打在了所有人心上。影片以祖孫三代共同生活在一起為背景展開,特別之處在於,三代人都只有女性在場,唯獨缺少男性。小外孫女郭婉婷的出場仿佛就是為了給這個劍拔弩張的家一點緩衝,姥姥和媽媽之間的矛盾,小小年紀的她早就見怪不怪,在這樣的環境中,她早早地培養出了察言觀色的敏感,用自己的方式化解媽媽和姥姥之間的爭執。
  • 電影《春潮》引發原生家庭話題討論
    中工網訊(記者柳姍姍 彭冰)日前,由愛美影視、長影集團聯合出品的金爵獎獲獎影片《春潮》,作為獨家展映影片進行了首次線上限量展映,引發影迷關於原生家庭話題的熱烈討論。《春潮》由新銳女導演楊荔鈉編劇並執導,實力派演員郝蕾、金燕玲領銜主演,講述了祖孫三代女性在同一屋簷下用怨懟表達愛意、又用愛意溶解怨懟的故事。
  • 《春潮》:原生家庭的夢魘,如何自我救贖
    這可能是許多深受原生家庭詛咒的悲慘靈魂的真實寫照。倔強,叛逆,分裂,依賴,逃避,卑微,自大,狠毒,冷血.......似乎今天所有年輕人的性格問題或扭曲的人格都能找到背後那個原生家庭的夢魘和因果。》,再次撕開了原生家庭的詛咒給無數人帶去的一生難以抹平的傷痕。
  • 電影《春潮》:無法化解的原生家庭之痛
    電影《春潮》自從5月份在網絡上線以來好評也如潮水一般湧向觀眾。影片中所聚焦的母親與女兒的矛盾和關係也反映出了很多人內心深處的痛苦,類似的原生家庭問題值得大家深思。小小年紀的郭婉婷夾在她們中間,經常都在想辦法緩解兩位長輩之間的矛盾,十分不容易。
  • 《春潮》:一場原生家庭的不幸,造就兩代人的傷害
    你和你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春潮》2020年是院線影片開啟了線上播放的元年,先有《囧媽》打頭陣,在大年初一給全國觀眾拜了個歡喜年,後有《大贏家》以翻拍片的方式出場,上演一場歡樂的勵志片。兩部影片都是用歡樂的表達方式,傳遞出正能量。然而直到看到線上播放的家庭劇《春潮》之後,卻是令人陷入沉思。
  • 《春潮》:原生家庭中的母女關係,是羈絆也是悲劇
    春夏的身上有著許多年輕女性的影子,一個個期待愛情、相信愛情的女孩,因為原生家庭的婚戀觀影響,害怕自己無法維持和經營婚姻,於是只好選擇了拒絕開始。在她們身上,我看到了女性長輩帶來的深切影響,也想到了前段時間大熱的電影《春潮》。
  • 《春潮》:原生家庭傷害你的,你要與自己和解
    自《都挺好》火了之後,原生家庭成了人們熱聊的話題。原生家庭一直處於社會的敏感地帶,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和電影事業的不斷創新,關於原生家庭的電影不斷更迭。最近大家都在追《春潮》,我也連夜看完,心裡諸多感慨。
  • 《春潮》郭建波和母親的關係透露出原生家庭的痛
    似乎很多家庭題材的電影都是這樣,乍看不出彩,但抽絲剝繭,它精準而又深刻地反映出很多人性的問題。比如,《春潮》這部電影。該電影是由楊荔鈉編劇並執導,郝蕾、金燕玲、曲雋希等演員領銜主演。影片劇情通過展現一家三代人的故事,反映出了一段時代背景下的原生家庭之痛。
  • 《春潮》:原生家庭決定未來
    電影《春潮》榮獲第二十二屆《春潮》:媽媽,為了報復你,我差點毀了我自己。女主郭建波的原生家庭是:在她十來歲的時候,父母愛離異,在那個年代
  • 郝蕾《春潮》引熱議,直揭原生家庭之痛:我恨我媽媽,但我也愛她
    這是一部紮根於中國社會現實的家庭倫理電影。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春季在線影展上,《春潮》收穫了眾多電影發燒友的強烈肯定,稱《春潮》是一部「中式母女關係的話題佳作」,更是女性題材電影的新突破。在這個本就不完整的家庭裡,脆弱的母女關係,讓整個家庭猶如戰場。在如此畸形的環境裡,郭建波對媽媽也有著矛盾的情感:「我恨我媽媽,但我又愛她。
  • 《春潮》丨每個想要逃離原生家庭的背後,都藏著對成長的渴望
    而將夫妻關係、家庭關係作為創作元素,也成了影視的靈感來源之一,除了人們對於未來科技的幻想,把人性病態、陰暗、痛處從底層擺上檯面這種赤裸裸的呈現方式,也足夠讓讓熒幕前的觀眾細細咀嚼,審視自我。電影《春潮》就將這次審判放大了數百倍,滲透到每個家庭,像鏡子一般反射每個心存僥倖的家庭。祖孫三代同住的屋簷,缺乏男性的不完美原生家庭,以責備度日的生活圈,讓這個案例既典型又特別。在這小小的女性王國中,姥姥一邊斥責男性的好色本性,一邊享受著男性帶來的短暫快樂,男性給予他們的是現實的打擊,也是帶他們逃離現實的救生圈。
  • 中國式原生家庭背後隱藏的矛盾|你誤解了原生家庭
    但由於很多人沒能完全理解原生家庭的概念,對原生家庭產生很多誤解,進而引申出父母皆禍害的命題。這可能已經偏離了原生家庭這個詞彙本身所承載的含義,實屬傷及無辜。原生家庭這個詞用在中國的家庭是不適合的,即使是應用,意思也與西方社會所提出的那個原生家庭大相逕庭。也就是說,原生家庭這個詞一旦用在了中國家庭的描述上,便具有了中國特色,已經不同於西方的原意。
  • 一個家庭兩個單親媽媽的情愛之路-網劇」春潮「有感
    但《春潮》的主題引起了我的興趣。 《春潮》是一部講述兩個單親家庭中的三個女人,外婆,媽媽,和小外孫女三個人在同一屋簷下發生的故事。對文藝片的理解來自於對生活的理解與觀察,而《春潮》中的典型中國式家庭相處模式,一定能引起不少朋友的強烈共鳴。
  • 一個家庭兩個單親媽媽的情愛之路-網劇「春潮」有感
    但《春潮》的主題引起了我的興趣。 《春潮》是一部講述兩個單親家庭中的三個女人,外婆,媽媽,和小外孫女三個人在同一屋簷下發生的故事。對文藝片的理解來自於對生活的理解與觀察,而《春潮》中的典型中國式家庭相處模式,一定能引起不少朋友的強烈共鳴。
  • 《春潮》長春電影節斬獲評委會大獎
    該片聚焦原生家庭話題,通過真實細膩的鏡頭展現了「中國式」家庭中三代人之間的關係,獲得廣泛好評,入圍最佳編劇、最佳技術、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最佳導演5項提名,並一舉斬獲「金鹿獎」評委會大獎和最佳導演兩項殊榮。
  • 影評 | 《春潮》
    《春潮》這部電影,包含了人性,原生家庭,愛與成長。疼痛且柔軟。看完之後,是令人又慶幸又哀傷的。上一次看郝蕾的電影,是《誤殺》。《春潮》像《誤殺》一樣,是一部看完就非常想寫影評的電影。影片的主要人物,是一個家庭裡的三位女性:姥姥,女兒和孫女。對於她們三位的生活軌跡和關係,我不想用太多的語言去描述,不然就劇透的太多啦。
  • 《春潮》長春電影節斬獲大獎 演繹「溫暖現實主義」
    由楊荔鈉編劇並執導,郝蕾、金燕玲領銜主演的電影《春潮》成為競賽單元的熱門作品。該片聚焦原生家庭話題,通過真實細膩的鏡頭展現了「中國式」家庭中三代人之間的關係,獲得廣泛好評,入圍最佳編劇、最佳技術、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最佳導演5項提名,並一舉斬獲「金鹿獎」評委會大獎和最佳導演兩項殊榮。
  • 看《春潮》暗湧!一部電影如何道盡中國式親情關係
    文/夢裡詩書在《春潮》這部以女性為第一視角的作品中,電影對一段祖孫三代,以親情為紐帶關係的展現,是細膩而又克制的,而觀眾在不經意間便被捲入了這個充滿隱忍與矛盾的原生家庭裡,在她們互相依賴又彼此對抗的生活中,去感知以這個特殊家庭中每一個人其實並不特殊的愛與痛。
  • 《春潮》——中國式家庭中女性的困境與思考
    原因主要是我對這種單親家庭的題材有種天生的逃避情緒,還有就是我對傳統觀影方式的堅持和對流媒體平臺的抗拒,一直期待著這部電影能在電影院回歸的時候重回大屏幕,可惜,這個願望似乎已經落空。《春潮》圍繞著三代單親家庭的矛盾,以及郭建波(郝蕾飾)與紀明嵐( 金燕玲飾)這對母女之間根深蒂固的衝突展開,直到最後其中一人倒下,超現實的春潮之水湧來,才意味著掙脫原生家庭的束縛與母女之間的和解。
  • 《春潮》愛恨捆綁,演繹中國式母女關係,明明很愛你卻惡語相向
    影片《春潮》由實力派演員金燕玲和郝蕾搭檔出演,該片由廖慶松、市山尚三監製,楊荔鈉編劇並執導,以女性視角展開中式母女關係的現實「畫像」,詮釋了女性在家庭和社會雙重困境下的自我成長。該片從編導到演員,全都是清一色的女性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