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丨每個想要逃離原生家庭的背後,都藏著對成長的渴望

2020-09-15 紅貝軍


-01-

一輪

從原始社會的母系父系時代,到後來一夫多妻制度,再到一夫一妻制,對於情感和責任的意識,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解讀。而將夫妻關係、家庭關係作為創作元素,也成了影視的靈感來源之一,除了人們對於未來科技的幻想,把人性病態、陰暗、痛處從底層擺上檯面這種赤裸裸的呈現方式,也足夠讓讓熒幕前的觀眾細細咀嚼,審視自我。

-02-

雙生

運用劇情來揭露現實,無非是將審判的過程搬上熒幕。電影《春潮》就將這次審判放大了數百倍,滲透到每個家庭,像鏡子一般反射每個心存僥倖的家庭。祖孫三代同住的屋簷,缺乏男性的不完美原生家庭,以責備度日的生活圈,讓這個案例既典型又特別。在這小小的女性王國中,姥姥一邊斥責男性的好色本性,一邊享受著男性帶來的短暫快樂,男性給予他們的是現實的打擊,也是帶他們逃離現實的救生圈。

在《春潮》中我們看不到兩個人高聲的爭吵,有的是隱忍和自顧自的抱怨,像海報上的宣傳語:「悄然翻湧,毫無徵兆,措手不及,涓流成海」,一切的矛盾、爭吵都在表層下暗潮湧動。母親郭建波在這具有雙重身份的家庭裡,活成了四不像的樣子,一個自己都得不到溫暖得不到愛的人,學不會如何去愛,沒有完美家庭的她,給不了女兒一個完整的家庭。最終,郭建波還是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成為了正義、勇敢的記者,卻逃不過內心的軟弱,逃避和痛覺是她無聲的抗爭。


-03-

三性

對自己無所謂,對女兒無所謂,對母親的謾罵無所謂,生活和家庭把郭建波磨成了一個千瘡百孔的桶,所有的難過、壓力自己回收自己處理,唯一的快樂只有和情人在一起才能被給予。我在想郭建波並不是真的需要性,他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個擁抱,在經歷無數次惡言相加,痛苦之後,一個得以繼續生活下去的片刻溫暖。

-04-

四苦

埋怨式生活成了現代家庭的日常生活方式,每個人似乎就像一艘加不滿油的船,粗暴的言語,無休止的責罵、眼神和態度的不屑,自我娛樂的冷暴力是這艘船的動力,發洩過後,心情才會平坦,生活才能繼續。我們一邊在海中掙扎,拼命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的海岸,上岸後,卻發現上面的世界並不是自己想要的烏託邦,可是倫理和道德告訴我們不能輕率的起身離開,於是我們忍耐、掙扎,把自己的不滿給予下一代。如果說以前的我們生育的意義在於傳承希望和文化,或許現在生育和出生的意義是為了承受我們無處發洩的苦痛,延續我們遺憾未完的夢。

-05-

五虐

我們每個人心中其實都有郭建波的影子,渴望勇敢、渴望自信、渴望得到認可,渴望一個擁抱,渴望被用力的愛一次,可惜卻止步於內心。一邊窺視美好,一邊吞咽苦痛。其實你問不完美的家庭有沒有錯,或許也沒有錯,不論是爭吵還是離異不過都是人類原始腦自我保護的本性。但是這份理所當然的自信和無所謂卻像一把刀子,將孩子捅出無數道傷口。每個家長理所當然的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能自我療傷的能力,理所當然的認為在這段婚姻中受傷的只有當事人,理所當然的認為孩子能有足夠的勇氣承擔起你每次的抱怨,所以將無從下手的憤怒通通傾瀉在孩子身上。

-06-

六結

我們都在一味受傷,一味斥責,又一味索取,一味享受,病態的世界把我們同化成病態的人,病態的我們繼續傳承著這樣的病態,一代一代....不知疲倦、不知悔改。都說能寫故事、能讀懂故事的人,自己也經歷過同樣的故事,那麼希望熒幕前的你能不要將熒幕中的郭建波活成自己的模樣。

相關焦點

  • 《春潮》:原生家庭的夢魘,如何自我救贖
    「但原生家庭的詛咒猶如夢魘一般跟隨我一生,讓我無處逃離,唯有永無止境的沉淪。」「我似乎妥協了,或者是放棄了抵抗,可沒有人真正了解我內心的絕望」。「在家裡和在外面我完全是兩個人,我僅僅只是在父母面前裝作讓他們滿意的樣子。」
  • 《春潮》郭建波和母親的關係透露出原生家庭的痛
    似乎很多家庭題材的電影都是這樣,乍看不出彩,但抽絲剝繭,它精準而又深刻地反映出很多人性的問題。比如,《春潮》這部電影。該電影是由楊荔鈉編劇並執導,郝蕾、金燕玲、曲雋希等演員領銜主演。影片劇情通過展現一家三代人的故事,反映出了一段時代背景下的原生家庭之痛。
  • 《春潮》:原生家庭中的母女關係,是羈絆也是悲劇
    作者:盛伊藍原創不易,抄襲必究女演員春夏在真人秀節目《奇遇人生》裡談過自己的婚戀觀,她說自己沒有想要結婚,因為家庭裡所有女性都離過婚,她無法從家裡任何女性身上看到婚姻和家庭生活幸福的影子。春夏的身上有著許多年輕女性的影子,一個個期待愛情、相信愛情的女孩,因為原生家庭的婚戀觀影響,害怕自己無法維持和經營婚姻,於是只好選擇了拒絕開始。在她們身上,我看到了女性長輩帶來的深切影響,也想到了前段時間大熱的電影《春潮》。
  • 《春潮》:原生家庭的克制矛盾
    在這種探討中國病態式的原生態家庭電影,導演就是用的是一種不誇張不煽情,也不博觀眾歡心而追求大團圓結局的克制手法,去將影片中人物之間的內心衝突、隱忍,無聲的對抗都展現得入木三分。 首先,我們知道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 《春潮》:一場原生家庭的不幸,造就兩代人的傷害
    你和你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春潮》2020年是院線影片開啟了線上播放的元年,先有《囧媽》打頭陣,在大年初一給全國觀眾拜了個歡喜年,後有《大贏家》以翻拍片的方式出場,上演一場歡樂的勵志片。兩部影片都是用歡樂的表達方式,傳遞出正能量。然而直到看到線上播放的家庭劇《春潮》之後,卻是令人陷入沉思。
  • 《春潮》:原生家庭傷害你的,你要與自己和解
    自《都挺好》火了之後,原生家庭成了人們熱聊的話題。原生家庭一直處於社會的敏感地帶,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和電影事業的不斷創新,關於原生家庭的電影不斷更迭。最近大家都在追《春潮》,我也連夜看完,心裡諸多感慨。
  • 電影《春潮》引發原生家庭話題討論
    中工網訊(記者柳姍姍 彭冰)日前,由愛美影視、長影集團聯合出品的金爵獎獲獎影片《春潮》,作為獨家展映影片進行了首次線上限量展映,引發影迷關於原生家庭話題的熱烈討論。《春潮》由新銳女導演楊荔鈉編劇並執導,實力派演員郝蕾、金燕玲領銜主演,講述了祖孫三代女性在同一屋簷下用怨懟表達愛意、又用愛意溶解怨懟的故事。
  • 《春潮》:一部原生家庭的血淚史
    5月17日上映的《春潮》,像是一記沉重的悶棍打在了所有人心上。影片以祖孫三代共同生活在一起為背景展開,特別之處在於,三代人都只有女性在場,唯獨缺少男性。《春潮》中的三個女性,各自想要獨立卻又因為血緣上的關係而緊密捆綁在一起
  • 《隱秘的角落》:每個「問題少年」背後,都有一個不幸的原生家庭
    每個「問題少年」背後,都有一個不幸的原生家庭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人生三觀、精神品格、思維方式、生活習慣,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響,很多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在我們成年後的種種思想和行為裡,都可以照見自己和父母一樣的面容。」「壞孩子」不是天生的,每個壞孩子的形成,都是原生家庭影響下的人格與成人世界規則的一次碰撞。每個「問題少年」背後,都有一個不幸的原生家庭。
  • 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裡,每個「壞人」都在逃離原生家庭
    關於這部電影的讚譽我們早就聽說過了:時隔 21 年又為日本拿到金棕櫚、在坎城放映後獲得觀眾長達 9 分鐘的掌聲、豆瓣評分起手就是 8.8……故事主題還是是枝裕和擅長的家庭和親情,這一次不同的是,故事裡的每個「壞人」,都在做一件國內青年總喜歡在網際網路上念叨的事:「逃離原生家庭」。
  • 為什麼說看不懂《春潮》的人,都是幸運的?
    一個糟糕的原生家庭,是一切不幸的源頭。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遠不知道有多痛。郝蕾主演的電影《春潮》,一上線就引發熱議。它不動聲色地將原生家庭中的愛恨交織撕裂開來,讓人產生強烈的代入感。你的母親,有沒有傷害過你?
  • 《春潮》:原生家庭決定未來
    電影《春潮》榮獲第二十二屆《春潮》:媽媽,為了報復你,我差點毀了我自己。女主郭建波的原生家庭是:在她十來歲的時候,父母愛離異,在那個年代懷孕期間,流言不斷,所以紀明嵐將所有的憤怒都發洩給了最為親近的前夫與女兒。就連女兒第一次來例假,去問紀明嵐的時候,她的回答都是那麼冷漠:你怎麼來這個了。孩子的天性都是要尋求母愛的,而且小時候都會無條件的忠誠於父母,尤其是母親。
  • 郝蕾《春潮》引熱議,直揭原生家庭之痛:我恨我媽媽,但我也愛她
    這是一部紮根於中國社會現實的家庭倫理電影。在北京國際電影節春季在線影展上,《春潮》收穫了眾多電影發燒友的強烈肯定,稱《春潮》是一部「中式母女關係的話題佳作」,更是女性題材電影的新突破。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真的會在潛移默化裡融進孩子的身心。而那些被原生家庭傷害過的孩子,就如《原生家庭》裡說的那句話一樣:「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電影《春潮》:無法化解的原生家庭之痛
    電影《春潮》自從5月份在網絡上線以來好評也如潮水一般湧向觀眾。影片中所聚焦的母親與女兒的矛盾和關係也反映出了很多人內心深處的痛苦,類似的原生家庭問題值得大家深思。母親紀明嵐對她從來沒有好臉色,恨不得把最惡毒的話都用在她身上,而她大多時候都是沉默不語,或者在受不了的時候乾脆出去找清淨。小小年紀的郭婉婷夾在她們中間,經常都在想辦法緩解兩位長輩之間的矛盾,十分不容易。
  • 走出原生家庭,修復自己的內心
    原生家庭對孩子童年時候的傷害,壞影響會有多持久,堪稱是為人父母者需要了解的「反面教材」。 2樊登老師曾在《陪孩子終身成長》一書中說到: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我們每個人和世界的關係,都能從童年和父母的相處方式中找到答案。就像梅爾,他一直試圖逃離父親帶來的陰影,卻發現自己越來越像父親。原生家庭帶給他的痛苦持續了大半生。
  • 《都挺好》大結局:真正可怕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拒絕自我成長
    不平衡的兄妹關係背後,是重男輕女的強勢母親和弱勢缺位的父親。這樣的中國式家庭組合,每個人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到自己的影子。蘇母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她生於「重男輕女」的家庭,於是也重男輕女,一隻雞兩個腿,一個給大兒子,另一個給小兒子,對女兒則翻以白眼。蘇小妹呢,拼命遠離蘇家,逃離原生家庭,卻被蘇大強說「你太像你媽了」,她活成了媽媽的模樣!這很像一個魔咒,逃都逃不掉。
  • 一個母親的復仇背後,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和孩子叛逆期必經的成長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影響貫穿故事中的第二女主艾莉亞,生活在一個再婚重組的家庭中,故事沒有交代艾麗婭的親生母親,但是從床頭的照片,還有艾麗婭哭訴的對父親說你忘記媽媽了開始,親生母親其實是以早逝的形象出現在其中。艾莉亞深愛自己的母親,所以才會對父親的再婚,和對新母親的到來充滿牴觸情緒。
  • 《春潮》:強勢母親掌控女兒40年人生,三代人的對抗刺痛了誰?
    其實由此可以推測,年輕時期的紀明嵐,以落戶城市為代價嫁給一個不喜歡的男人,在某種程度上既是原生家庭亟需反哺,也是她渴望逃離的提現。然而,當她的付出沒有得到預期的回報,她也逐漸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因為不愛丈夫,紀明嵐也不愛自己的女兒。對於郭建波,她只是盡到了生養的職責,卻沒有教育。
  • 測原生家庭,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美國心理醫師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書中提到:我們所有人都是被家庭這個大熔爐鍛造出來的,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深刻地,而且往往是以隱蔽的方式影響著他人。每個人或許童年的經歷都是不一樣的,也有著不一樣的原生家庭,但是無論小時候的我們,是常常獨自在家、常常忍受家庭暴力辱罵、不被父母重視、或者是被父母過度寵溺,成年後的我們卻總是有著相似的生活狀態
  • 周星馳電影《長江七號》:原生家庭對每個人的影響,都是長遠且深刻的
    原文標題:周星馳6.8分作品:原生家庭對每個人的影響,都是長遠且深刻的《長江七號》豆瓣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