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母親的復仇背後,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和孩子叛逆期必經的成長

2020-08-28 冷門紀錄片

「要對神有信心,神會解決一切問題」

「DK先生,神顧不了所有人」

「這我知道,所以神創造了母親」

這是《一個母親的復仇》裡經典臺詞。關於母愛,關於一個女孩面對強暴後的自我救贖。電影從一上映就好評如潮。近年來印度的電影屢屢獲贊,除了出色的敘事手法,更多的是電影中對人性的描寫,細節到位,共鳴頗多。

這部電影裡大多數影評都在描述母愛的偉大,而關於這個電影,我想聊比較有意思的兩個詞,第一個是「原生家庭」,第二個是再婚重組家庭中的「後媽」形象。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影響

貫穿故事中的第二女主艾莉亞,生活在一個再婚重組的家庭中,故事沒有交代艾麗婭的親生母親,但是從床頭的照片,還有艾麗婭哭訴的對父親說你忘記媽媽了開始,親生母親其實是以早逝的形象出現在其中。

艾莉亞深愛自己的母親,所以才會對父親的再婚,和對新母親的到來充滿牴觸情緒。在一家人要出去旅遊的時候,選擇只聽從父親的意見,刻意的迴避,像是在對父親說,我並不接受這個女人成為我的母親,我只有一個母親。

但是故事中很多細節的描述,會讓你對這個女生並不那麼的憎惡,艾莉亞對她的妹妹很好,在父親外出辦公的時候,戴維琪在跟父親道別,她卻帶著妹妹在一旁開心的玩耍。在朋友喝醉的時候,她去叫車回家,還會給戴維琪打電話說,我大概40多分鐘就會到家。種種的細節和處事能力,會讓你覺得她其實跟我們身邊的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很像,一邊特立獨行有自己的想法,但也禮貌待人,善良有愛。

而給她能力去塑造面對這些事情的人格,起初是她最早的原生家庭帶給她的。

也是最後給她勇氣讓她重新面對自己,走出傷害的原動力。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從一個孩子的笑容開始。

我們對原生家庭的定義其實是指,我們從小到大在獨立成人之前所在的家庭。以一家三口為例,原生家庭就包括了父母以及「我」三個人。

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孩子對他的成長環境是及其有安全感的,他們樂於助人,願意相信別人,臉上總是揚著自信的微笑,無時無刻不充滿著自信,可以絲毫不畏懼別人的眼光,懂得去關心別人。

而當原生家庭充滿暴力、指責、傷害、冷漠等等環境下的孩子,會對世界產生極大的牴觸情緒,他們自我保護意識很強,做什麼事情都小心翼翼,恐懼跟人交流,和過於親密的關係。有一部分孩子還會對婚姻和愛情缺乏自信,極度自卑,和安全感缺失。

通過簡單對原生家庭的自述,應該不難歸類,艾莉亞的種種表現,其實是歸功於她原生的幸福家庭,她自信有自我保護意識,在陌生人遞酒給她喝的時候,她知道拒絕,只是表達的太過強硬。

她有自己的閨蜜,朋友聚會的時候也會悉心打扮自己,善於表達。

所以在一開始艾莉亞的人格是完整的,並不缺失對周邊環境的強烈牴觸心理,也並沒有在受傷害之後過多的傷害自己,產生輕生自殘等行為,艾莉亞的心裡依舊是一個積極向上面對生活的狀態。

我們再來聊聊,居中關於「後媽」的角色。

母愛源自於天性

小時候經常聽大人們醜化「後媽」這一個角色。總會有人圍在身邊給你說,你爸媽不要你了,你爸要給你找個後媽。後媽要跟你生活在一起了,就會打你罵你不給你吃的等等……

所以後媽在我們這一代人心裡的形象,或者說社會形象都是以負面的一個狀態呈現在那裡。她們陰險惡毒,虐待孩子,像極了白雪公主裡的毒皇后。

戲劇化的是《一個母親的復仇》中,母親為女復仇確是以「後媽」為角色基礎。

當戴維琪開始走上復仇之路的轉變,電影彈幕中說的最多的 一句話就是「親媽都做不到……」

在親媽後媽的角色背後,我們其實都忽略了母親這一角色。對於母親來說,母愛是本能的天性,保護孩子是母親最原本的生物反應。

所以電影將母親這一個角色上升到了他原本的高度,在母愛面前,沒有所謂的親媽後媽之分,社會角色不賦予他們太多色彩。

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母親」。

縱觀故事全線,除了母親復仇這一條主線。艾莉亞從受傷前的任性,拒絕跟母親溝通,到最後敞開心扉,接納自己和母親,也是一段自我救贖的路程。

當叛逆成為青春期不可避免的逆鱗,當受傷成為生活中不可逃離的成長,時間就成了治癒的良藥。

它終將擺渡人到自我和解的路口,然後重生出新的世界。

相關焦點

  •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都知道,家庭對孩子是有很多的影響的。現在很多媒體給我們很多信息,每個人都暴露在媒體中,都已經了解到了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 今天我們就細細地說一說關於原生家庭,關於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同時也請大家思考另一個視角,就是原生家庭對孩子造成影響的時候,其實我們也是被影響了。
  • 原生家庭可能束縛孩子成長?家庭教育很重要,首先要培養自主意識
    近幾年,原生家庭的話題層出不窮,引起大眾的廣泛討論。從《歡樂頌》裡拜金虛榮的樊勝美,再到《都挺好》對親人冷漠的蘇明玉,還有就是前段時間大火的《安家》中沒有絲毫人情味的房似錦。所以,有關於原生家庭對孩子一生影響的話題,討論愈發熱烈。
  • 蕭敬騰自曝不想生孩子,背後真相扎心: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一生。」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畫在孩子心底,成為孩子一生的底色。電影《怦然心動》中,朱莉的父母幾乎從不動怒,總是耐心地體察女兒的情緒。哪怕看似無理取鬧,哪怕孩子無故犯錯,他們也不會打罵或是責罰。沐浴在父母溫暖和煦的情緒下,朱莉也成長為一個熱情大方、獨立自信、陽光率真的女孩。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學校,沒有哪個人,對我們的影響超過父母。
  • 成長的宿命,就是超越你的原生家庭
    同樣參演《歡樂頌》而且一炮而紅的曲筱綃扮演者王子文,在戲裡擁有一個非常有背景而且幸福的家庭。而在戲外,她五歲時父母離異,從小跟著媽媽一起生活,十四歲開始獨自一人闖北京,當過北漂也當過韓漂。原生家庭和過多的經歷,使她變得非常獨立,在參加綜藝節目時自曝,與父母沒事從來不聯繫,因為沒有人關心。
  • 關於原生家庭,父母會影響了孩子的一生?知道這幾點教好孩子
    原生家庭是一個社會學概念,是指兒女還未成婚,難以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新生家庭就是夫妻雙方組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的父母,一個人的未來,發展成長的趨勢都與自己的原生家庭環境有著重要的聯繫,古人說三歲定80,弗洛伊德也說童年的行為決定了將來的作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生活中出現的言行舉止都將潛移默化的對孩子產生影響。
  • 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三個叛逆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說起叛逆期,很多家長會自然而然地想到青春期,事實上,除了最讓家長頭疼的青春叛逆期,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還會有兩個必經的叛逆期。 這個時期,家長要多觀察寶寶,有耐心,不要暴力解決問題,鼓勵寶寶自我表達,不要用成人的思維、標準去判斷對錯,要知道,這並不是孩子故意要和大人作對,只是他們成長中必經的一個階段。但如果寶寶是無理取鬧,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能心軟。
  •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婚姻關係?
    原生家庭指人從小成長的家庭,也就是有父母照顧的家。 原生家庭塑造人的個性,影響人格成長,培養管理情緒的能力,為個人成長後人際互動的模式定型,人在原生家庭裡形成的情感習慣和思維模式叫做「原生情結」。
  • 蕭敬騰自曝不想生孩子:原生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不久前的一次採訪中,蕭敬騰自曝自己不想生孩子,他表示:自己的孩子,會遺傳自己壞蛋的基因,如果又沒有像自己那樣及時悔悟,找對方向,那就會成為社會的問題。在他眼裡,自己是個脾氣火爆的人,他擔心自己會把期望壓在孩子身上,自己的情緒會影響到孩子成長。
  •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深度分析原生家庭的意義與價值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原生家庭的概念,原生家庭是指未成年的子女和父母在一起組成的家庭。這個家庭裡面每個人的親密關係,父母對子女的教育理念,生活習慣等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一個人。可見,原生家庭影響著一個人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性格的養成,價值觀的形成,以及對婚姻觀的態度等。
  • 《精英律師》:「原生家庭」≠「原罪家庭」,2招劈開成長的雲翳
    慄娜是一個頗具路人緣的角色,一出場就被觀眾冠以「職場白骨精」和「金牌秘書」的稱號。人情練達、風情萬種的慄娜,外表是一個完美的存在。然而,如沐春風式的女神也有弱點,因為原生家庭的問題,她內心受過傷害,並且很柔軟。童年時期,父親經常和母親吵架,而且一喝醉酒就會家暴,這給慄娜造成了很深的心理陰影。後來父親入獄,母親含辛茹苦把她帶大。
  • 孩子成長的3個叛逆期,讓孩子把話說完,是父母最好的修養
    即使孩子有不對的地方,父母也有責任傾聽並且領會他們的動機。孩子有不同尋常反應時,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父母應該認真傾聽孩子,並向他們解釋這個世界。比起讓孩子聽話,聽孩子把話說完,才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可以說,孩子人生必經的三個叛逆期,是父母最好的成長期。
  • 張藝興自卑源於母親「對比式教育」?3招擺脫原生家庭背後的傷害
    像張藝興母親這樣的比較方式,並沒有真正激勵到孩子,反而讓孩子感受不到被愛,在比較中喪失了自信。童年時期一旦形成自卑的性格,其影響將會延伸到方方面面,在未來的生活、工作和家庭中埋下隱患。心理諮詢師、演講家和作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以下簡稱《原生家庭》)這本書中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這些長期存在的情緒,甚至是性格缺陷,或許可以追溯到孩子和父母的關係。
  • 《隱秘的角落》:每個「問題少年」背後,都有一個不幸的原生家庭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她每天忙於工作,很少有閒暇時間和孩子進行交談和溝通,絲毫沒有關注過孩子的內心世界。但對心理健康的疏忽不是最可怕的,「綁架式關愛」才更為恐怖。作為一個婚姻失敗的單親母親,朝陽媽使出渾身解數把朝陽拴在自己陣營。朝陽爸離婚後又組建了新的家庭,對朝陽的愛只停留在少量的掏錢和口頭的關心上。朱朝陽本就殘缺了父愛,沒想到父親還是一個妥妥的「女兒奴」,把女兒慣得非常的囂張跋扈。
  • 「朱朝陽」扭曲陰暗的性格,皆因原生家庭的影響,父母要深究了
    在家長和老師的眼裡,朱朝陽是三好學生,成績在年級中排名第一,孝順聽話從來不惹麻煩,但是他的性格卻很孤僻,在學校裡幾乎沒有什麼朋友,同學們也都不喜歡他,看著外表老實,不言不語的他,竟然殺死了自己同父異母的親妹妹,並且還借別人的手,殺害了自己的父親和繼母,而且還傷害了自己最好的兩個朋友,最後的他卻全身而退,在故事的結尾,朱朝陽也沒有指示自己問題,反而覺得都是別人的錯,他扭曲陰暗的性格背後,皆因原生家庭的影響
  • 心疼凌霄賀子秋,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可隱藏在背後的關於原生家庭的傷痛,也隨著劇情的推進漸漸被放大在人們眼前。兩個家庭對待死亡的不同方式,也對兩個孩子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凌霄聽話懂事,卻沉默地背負原本不屬於他的內疚和責任,造就了他內斂的性格;而尖尖生活在愛的教育裡,活潑開朗,眼睛裡有光,更能讓自己的光去照耀別人。
  • 為什麼原生家庭的影響伴隨一生?心理學有關原生家庭的3個理論
    原生家庭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是近來大眾甚感興趣的熱門心理學議題。曾經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同事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童年的回憶或陰影總是讓我們一生難以抹去的印記。那麼心理學是如何解釋原生家庭的影響呢?
  • 如何面對自己的原生家庭?給孩子什麼樣的原生家庭?| 特別關注
    而另一邊,備受母親偏愛、事事交給母親包辦的兩個兒子,在精神上從未斷奶,在母親去世後猶如天塌。其實,全劇最深刻的一個話題在蘇家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身上,誰也無法逃避的爆發: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原生家庭?理由很簡單:女兒的眼光,和生前管束他、壓迫他的妻子一模一樣。因此,明玉自己也不斷地懷疑,自己以後是否也會成為像母親一樣的人,偏激、充滿控制欲;也擔心自己的婚姻是否也會走入陰盛陽衰的死胡同;擔心自己是否在骨子裡也是一個自私自利、冷漠刻薄的人。
  • 《以家人之名》——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該片講述的是三個原生家庭遭遇過不同傷痛失去母親的孩子,機緣巧合下湊在一起成為了兄妹。大哥凌霄、二哥賀子秋、妹妹李尖尖在兩個爸爸的撫養下相互扶持、共同成長的故事。但後因為子秋媽媽是一個追求詩和遠方的人,直接騙錢並把子秋丟下了,再也沒出現過。由於缺少家庭的陪伴,心理缺失的愛,讓子秋很快認下了新爸爸,在和尖尖一起的時候,無論尖尖怎麼「欺負」子秋,他都願意和尖尖一起玩。
  • 「母親親口承認,她婚外有人」:我該如何擺脫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
    我感覺在家庭裡面並沒有值得我去學習的榜樣,母親日日夜夜地偷偷摸摸,還有因為父親的暴力、謾罵和我的不遜而出現的口角,讓我非常反感現在的生活,並且讓我對以後的家庭生活並不充滿期待。原生家庭不幸福,父母的婚姻名存實亡,父親有暴力傾向,或者母親有婚外情,這些問題正困擾著年輕人。讓他們不知道人生方向在哪以及如何在將來的日子裡,尋找愛和組建家庭。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有多大?不論從哪個角度分析,原生家庭給子女帶來的影響絕對是深遠的。佛洛依德說,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治癒。
  • 身為一個母親,我是這樣對待染白髮的女兒的,孩子叛逆期需要等待
    我被她的創意深深折服,我建議你女兒在下周做一次班級演講,題目是,分離讓我成長。她原本緊張的心頓時鬆弛下來,卻又不知該如何開口。英國老頭在視頻那頭眨眨眼睛:我們英國有一句老話。叫「有一種溫柔陪伴,就是在孩子青春期幹出格事時,什麼也別做。孩子的覺醒和自我管理是需要等待的,儘管這等待,對我們而言是種煎熬。她能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