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強勢母親掌控女兒40年人生,三代人的對抗刺痛了誰?

2020-10-11 曉讀夜話


《春潮》是今年新上映的一部家庭題材的影片,講述的是祖孫三代女性之間的故事,她們同住一個屋簷下,在感情上相互牽絆,卻又在生活中相互對抗。

這部影片在上映後榮獲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的提名,它一針見血地揭示了原生家庭的創傷對成年人一生的影響。讓觀眾在震撼之餘,也能關照自身,反思這種隔代人之間的情感鴻溝,並試圖尋求救贖之道。

影片中,母親紀明嵐是一個在外熱情大方,樂於助人的老年人。她擁有自己的生活圈,還有一個同齡追求者。但是一到家裡,她就變成那個對女兒和孫女有著強烈控制欲,處處抱怨生活的尖刻老人,與一向內斂、沉默的女兒郭建波形成鮮明對比。

郝蕾飾演的郭建波是一個40歲的單親媽媽,她是一名報刊記者,為人幹練正直,儼然一副職業女性形象。可是當她回家面對母親時,卻只能一味逃避、隱忍,以工作、閱讀等沉默來逃避隨時發飆的母親。

在電影開頭有這樣一幕:作為居委會主任的紀明嵐正帶著一幫人在家裡排練唱歌,氣氛十分熱烈。回家的郭建波見到這一幕,徑直走到廚房點燃了一根煙,紀明嵐走過來就罵了一句:「有毛病!」對此,郭建波不置一詞,只是把菸頭按在了母親剛幹好的餃子皮上,還打開了廚房的水閥,讓水一直都漫進客廳,紀明嵐才不得已中斷了練習。

從故事的一開始,母女二人的關係就處於一種劍拔弩張的敵對狀態。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春潮》中,母親和女兒的激烈衝突,遠非明面上看到的冰山一角。

日常生活引發的衝突之下,其實源於兩個一生未被治癒的童年

在影片中,郭建波與母親之間的一切矛盾起點,源於她的父親。在紀明嵐的口中,郭建波的父親是一個不堪的流氓。年輕的時候,紀明嵐為了在城市紮根,嫁了一個自己不愛的男人,也就是郭建波的父親。

比起為了麵包而放棄愛情,更讓紀明嵐難以接受的是,丈夫在婚後製造了一連串讓她崩潰的經歷,比如在菜市場偷摸女人遭毒打,在戲院裸露身體嚇到女學生;甚至把妓女帶回家,導致被捕……

紀明嵐將這樣一段婚姻視為自己一生的不幸開端,而這可以看作她不幸原生家庭的一段延伸。在紀明嵐與二婚對象結婚當日,她曾清晰地回憶起母親待她的刻薄:「每個月,我把我的口糧省下來,給媽寄過去。可是我那個可惡的娘,卻質問我『』怎麼不寄錢過來 』?」

其實由此可以推測,年輕時期的紀明嵐,以落戶城市為代價嫁給一個不喜歡的男人,在某種程度上既是原生家庭亟需反哺,也是她渴望逃離的提現。然而,當她的付出沒有得到預期的回報,她也逐漸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種人。

因為不愛丈夫,紀明嵐也不愛自己的女兒。對於郭建波,她只是盡到了生養的職責,卻沒有教育。在女兒還小的時候,她給年幼的孩子灌輸的思想是:你的父親是流氓,是全家人的恥辱和災難的罪魁禍首。但是在郭建波的記憶中,父親善解人意,體貼入微,至少在母親將冷漠和怨恨悉數發洩在她身上時,能為自己撐起一片慈愛的天空。

正是出於對母親的不認同,郭建波在自己的世界中刻意構築了一個與母親的想像截然相反的「他者」。母親希望他找個好男人,她就偏要放棄對家庭的追求,四處漂泊;母親希望她生活穩定,追求體面,她就和情人同居,最後未婚先孕。因為沒有體驗過正常的母女關係,也不知道如何與孩子進行情感溝通,她甚至在懷孕之初想要放棄孩子。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紀明嵐與郭建波之間的難以和解,何嘗不是始於兩代人的不幸童年。

原生家庭的不幸會「遺傳」,通過言語和情緒烙印在下一代的血液裡

郭建波的女兒郭婉婷從小生活在這樣的家庭裡,她的三觀也不斷受家庭的耳濡目染。當她看到同學英子幸福的一家,腦海裡竟然會突然跳出姥姥的話「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因為這樣的話郭婉婷每天都能在飯桌上聽到。只不過不同於郭建波的沉默,郭婉婷自幼人小鬼大,有什麼說什麼,當她聽到姥姥罵自己的丈夫,郭婉婷會質問:「姥姥,你這麼說你的丈夫合適嗎?」

面對有著極強控制欲的姥姥,郭婉婷總是在不停的反抗,可是姥姥的強勢卻經常將她傷得體無完膚。紀明嵐的控制欲不僅表現在行為上,還有語言上,她給郭建波相親,卻直白地告訴郭婉婷說:「你媽曾經墮胎殺死你」。

當然,紀明嵐做這一切只想找一個絕對的順從者。一旦發現有人想挑戰她的權威,她就開始新一輪的攻擊:

「一點不好的地方,就記住了,你們啊,都是白眼狼。」

「我天天伺候你,還伺候出這麼多意見,還轉身就發飆,那你走呀。」

「你吃著我的,喝著我的,還想我笑著臉來伺候你們,門都沒有!」

郭建波其實不是不想脫離紀明嵐,只是她脫離不了36。一方面,她的工作繁忙,無暇抽身照顧女兒;另一方面,母親在多年來的言語暴力已經在精神上深深控制了紀明嵐。她厭惡母親的冷嘲熱諷,卻又在某種程度上對母親的獨斷、霸道習以為常,不再反抗。

郭建波的這種「選擇性失語」」造就了母親的變本加厲,也造成了她一直難以走脫這樣的家庭困局。如她所言:「我多麼渴望能躺在媽媽的懷裡,但大部分時候,我卻躺在了男人的身邊。」

在這種惡性循環下,母女之間失去了交流的可能。甚至在逼仄的小隔間裡,當郭建波聽到母親半夜嘔吐,她都不敢上前問候。直到母親昏迷住院,面對車水馬龍的夜,郭建波才有勇氣控訴多年來的壓抑。她說:「你安靜了,世界就安靜了。」可見母親過年來給她造成的壓抑,已經遍及她的整個精神世界。

影片中有一句臺詞說「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在郭建波與母親相互角力的三十年時間裡,兩人始終沒能找到一個平衡的、可供溝通的高度,而這種局面也導致了郭婉婷在一個無愛的環境中成長,自由脆弱、敏感。

比起原生家庭的桎梏,人們最難逃離的是心靈的束縛

在這個世界上,無人可以選擇自己的家庭。關於原生家庭的陰影,如果無法和解,那麼只能選擇主動逃離。正如《完美母女關係的秘密》中建議的那樣:「當你成為一個獨立的人的話,進一步的做法是:給母親下一份『解聘通知』——我不再需要你了。」

美國著名作家、歷史學家塔拉·韋斯特弗也在其自傳小說《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中追溯了其荒謬的童年和原生家庭。

塔拉早年出生在美國愛達荷州的山區,家裡的父親、父親和兄弟們幾十年如一日地過著一種封閉、無知,與世隔絕的生活。專制的父親不信任任何社會機構,不願意把任何一個孩子交給學校。一家人僅靠經營一家廢料場維持生計。

塔拉一直到了七歲都未能上學,甚至被父親禁止參加任何社會活動。直到哥哥泰勒通過自學,考上大學,為塔拉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窗口,塔拉開始質疑過去的生活。為了能夠看到更大的世界,她一邊工作一邊自學,跌跌撞撞才走進了大學學堂。

在此後的數年時間裡,塔拉開始瘋狂地通過知識洗刷自己的愚昧,治癒自己的心理,擺脫原生家庭加注在她身上的烙印,最後一路走向了劍橋,迎來全新的人生。

其實,擺脫原生家庭的持續傷害,最關鍵的一步就是逃離。這裡的逃離指距離上的遠離,更指對過去的接納與和解。

在影片的最後,郭建波面對病床上昏迷的母親,傾吐了四十年來的心聲,也走出了自我和解的第一步。隨著獨立意識的覺醒,郭建波主動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盲人按摩師,與之發生了親密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潮水蔓延進入了房間裡。

在西方作品中,潮水常常用於隱喻女性的柔軟、靈動和多變,而在這個細節中,潮水其實也是一種愛和母性的象徵。隨著影片接近尾聲,春潮又先後蔓延進入紀明嵐的病房,學校的禮堂……郭婉婷一路興奮地踏著水浪,追逐春潮的源頭。而這裡的追求,其實也是對愛和自由的追求。

三代人之間盤根錯節的親情關係,隨著紀明嵐在生理上的失語發生了轉折。在超現實主義的鏡頭下,春潮生生不息地流淌,經過城市,經過鄉村,經過那些隱蔽的角落……仿佛是一種積蓄已久之力的生命力在瞬間爆發,象徵著女性自由獨立意識的回流。


END.

在閱讀中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更多名人軼事,文學解讀,歡迎關注我的帳號~

相關焦點

  • 《春潮》:祖孫三代人的隔閡,緣於父親角色的缺失
    電影《春潮》以女性視角,探討母女關係,通過祖孫三代人的不同經歷和角度,展現了很大眾卻又很獨特的一種相處方式。 金燕玲飾演的紀明嵐,和郝蕾飾演的女兒郭建波,以及外孫女郭婉婷,三個人住在一起,紀明嵐和郭建波之間,有著一層極深的隔閡,兩個人一見面就會吵架,而外孫女也深受兩個人的影響,變得特別敏感,小小年紀就已經懂得了成人世界的規則。
  • 觀影療心|《春潮》「我用盡一生摧毀自己來對抗母親」
    《春潮》「我用盡一生摧毀自己來對抗母親」文,李倩cheer《春潮》以女性視角和女性心理刻畫出三代女性已有的家庭傷痛,用生活化的場面極其真實的將母女兩代人之間的糾葛冷靜的揭開,把家庭題材的電影拍得情緒飽滿又不失美感。
  • 《春潮》: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你與世界的關係|格物Movie
    這份特立獨行的氣質,是楊荔鈉的「人生符號」,一直延伸在她的女性系列電影《春潮》《春夢》中。《春潮》電影梗概:三代女性的無聲對抗報社記者郭建波與母親紀明嵐以及女兒郭婉婷,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屋簷下。,郭建波終於在灼傷刺痛中適時反擊。
  • 電影《春潮》郝蕾金燕玲催淚演繹中國母女關係
    定檔海報上郝蕾沉溺在綠色潮水中,暗自湧動的潮水是女兒亦是母親的女主角身上無法抽離的困境。此前《春潮》已在多個電影節上斬獲殊榮,榮獲第二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攝影獎,並提名最佳劇情片;同時入圍第十三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劇情長片及第十五屆大阪亞洲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春潮》:原生家庭的克制矛盾
    該故事大概講述了記者郭建波(郝蕾飾)、母親紀明嵐(金燕玲飾)與女兒郭婉婷(曲雋希飾)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祖孫三代因親情關係捆綁在一起的生活,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湧動。新生家庭就是夫妻雙方組成的家庭,這樣的家庭不包括夫妻雙方的父母,在該片中,導演通過一個中國三代人家庭的故事,展現一段時代背景下的「原生家庭」之痛。這種痛的前提是男性失位的條件下展開的,作為同為女性的導演,深刻知道女人之苦,女子之痛,女人為什麼難為女子的深層原因,那就是與男性是有關的。
  • 《春潮》:一部原生家庭的血淚史
    5月17日上映的《春潮》,像是一記沉重的悶棍打在了所有人心上。影片以祖孫三代共同生活在一起為背景展開,特別之處在於,三代人都只有女性在場,唯獨缺少男性。《春潮》中的三個女性,各自想要獨立卻又因為血緣上的關係而緊密捆綁在一起
  • 《春潮》:關於母親有毒的誤讀
    5月17日,《春潮》以上線愛奇藝的形式成為楊荔鈉第一部在國內公映的影片,支持關注的聲援不小,卻也夾帶著些許爭議。影片選取血緣上垂直關係的一家三代女性:姥姥紀明嵐(金燕玲飾)退休後仍是社區活動的熱情組織者,40歲的單身母親郭建波(郝蕾飾)是受人尊敬的社會新聞記者,伶牙俐齒的小女兒婉婷是老師嘴裡的學霸。
  • 郝蕾《春潮》:恨她卻又愛她,與母親和解,好難啊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原來也可以是悲劇看了電影《春潮》,才發現,我經歷的,也許只是「低配版」,畢竟我媽還從來沒有像電影裡的姥姥紀明嵐一樣,對自己的女兒說: 「我真沒見過像你這麼不要臉的人吶!」紀明嵐在外是社區裡的熱心阿姨,和善、友好,組織能力強,領導力也不錯,三兩句就能讓一起排練合唱的大家被鼓勵到,回到家,卻是會詛咒女兒「你這樣會遭報應的」,對外孫女說「你媽當初不想要你,想打胎」。郭建波在外是報社記者,一巴掌打翻性侵少女的老師,回到家,是沉默面對母親的指責和刻薄的女兒。小女孩郭婉婷就像家裡的潤滑劑,在媽媽和姥姥之間調停。
  • 《春潮》郭建波和母親的關係透露出原生家庭的痛
    母親紀明嵐在外為人熱情,受人愛戴,但回到家中卻判若兩人。女兒郭婉婷在小小年紀時就學會了成人世界裡的生存法則。一次次的叛逆和反抗,都在隱忍中歸於平靜,一場悄無聲息的戰爭即將在三代人之間爆發。紀明嵐和女兒郭建波疏遠冷漠,除了自己在家裡太過強勢,也跟丈夫悲慘的婚姻關係有關,可以說女兒郭建波在某種程度上是母親不堪過往的過去。
  • 格桑花電影|| 《春潮》
    《春潮》是由楊荔鈉編劇並執導的劇情電影,由郝蕾、金燕玲主演,曲雋希,李文波,黃尚禾聯合主演。該片通過一個中國三代人家庭的故事,展現一段時代背景下的「原生家庭」之痛。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爵獎 最佳影片(提名) 楊荔鈉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 競賽 最佳劇情長片(提名) 楊荔鈉
  • 《春潮》5月17日愛奇藝上線鎖定年度口碑佳作 郝蕾金燕玲催淚演繹...
    定檔海報上郝蕾沉溺在綠色潮水中,暗自湧動的潮水是女兒亦是母親的女主角身上無法抽離的困境。此前《春潮》已在多個電影節上斬獲殊榮,榮獲第二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攝影獎,並提名最佳劇情片;同時入圍第十三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劇情長片及第十五屆大阪亞洲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春潮》:郝蕾飾演的母親就合格了嗎?
    《春潮》於近日在網絡公映,再次將原生家庭這個敏感的話題曝露在公眾的視野中,影片講述了祖孫三代因親情關係捆綁在一起的生活,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湧動。《春潮》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義電影,從女性的視角出發,闡述女性的困境與焦慮。很多人都在討論原生家庭本身帶來的問題,以及紀明嵐變態的控制欲和佔有欲,但縱觀整部影片,郝蕾飾演的郭建波作為母親,她就合格了嗎?答案很明顯,從女兒婉婷對母親的控訴就可以看出。
  • 《春潮》:中國版「母愛的羈絆」,擺脫自戀母親的禁錮,獲得療愈
    最近熱映的電影《春潮》,就呈現了老年」惡母「和成年女兒之間的權力鬥爭,甚至達到水火不相容的母女相處模式,這部電影再次撕開曾經被自戀母親傷害過的傷口。女主角郭建波和母親相互依存,又互相生厭。母親常年無端指責咒罵她,建波已麻木並以消極冷暴力回應母親,建波的女兒婉婷和姥姥住在一起,三代人之間的關係變化貫穿整部影片,揭露了與之熟悉的家庭關係。
  • 《春潮》:你和母親的關係,就是你和世界的關係
    郭建波上小學的女兒郭婉婷似乎也很早熟,問她:「我是從你前屁股出來的,還是後屁股出來的?」郭建波沒有科普任何性知識,而是她讓女兒自己去猜測。而當代的年輕媽媽都會不避諱地趁機跟孩子傳播一些性知識,特別是女兒,一般會教育她去保護自己。但是郭建波沒有。三代人面對「性」,表現的有點奇怪。母親是排斥的,女兒是戲謔的,孫女是避諱的。
  • 電影《春潮》:看不懂的人才是幸福的
    (2)郝蕾飾演的女主角郭建波,未婚私生女,不再年輕的年齡,神色陰鬱,平淡無所謂;面對強勢,控制的母親隱忍,沉默又心有不甘。別人為郭建波介紹了一個相親對象,母親一如既往地喋喋不休的數落女兒的短處,直到把女兒形容成一個羞人現眼的形象;
  • 《春潮》: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我能夠想像到,在導演楊荔鈉的第二部敘事長片《春潮》中,彼此看不順眼的父母和成年子女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有多麼煎熬。 在《春潮》中,三代女性同住在一間狹小的公寓裡。40歲的女記者郭建波(郝蕾飾)平時住在專橫跋扈的母親紀明嵐(金燕玲飾)的家中,同時還與一個年齡只有她一半的女生合住一間宿舍,另外偶爾也會去她關係曖昧的邋遢情人的公寓裡過夜。
  • 電影《春潮》:有些愛,比死冷
    如果說線上觀影帶走了視聽享受,所幸,《春潮》這部電影並沒有讓大眾失望。影片聚焦於姥姥、媽媽和女兒三個女性的家庭關係,但同時,她們只是母親和女兒的關係。母親紀明嵐的每一句話都像仙人掌的刺直直刺入她的心臟。沒有人會不痛的,何況是自己最親的人這樣惡毒地咒罵自己。四十年的時間裡她一直忍受著這些抱怨與怨恨,所有人都要她忍,她一直在忍,可是她的家庭依然分崩離析,依然烏煙瘴氣。
  • 《春潮》中有完全畸形的母子關係
    《春潮》海報宣傳中有這樣一句話:你和你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你和世界的關係。從這一點來看影片中郭建波(郝蕾 飾)和母親紀明嵐(金燕玲 飾)的關係,無異於仇人間的關係。但這種仇人關係,不是兩方對抗的仇視關係,而是一方強勢,一方沉默的關係。紀明嵐無時無刻不在羞辱和打擊郭建波。罵她不要臉,喊她滾,燒毀她的東西;而郭建波對母親的態度,一直都是沉默隱忍。可這一味的沉默隱忍是痛的。
  • 《春潮》:原生家庭傷害你的,你要與自己和解
    被老師侵害的學生家長痛哭、一位因女兒出生而放棄自殺的父親、因女兒敗光家產的!王老師自殺,織成了一張愛恨交織的大網,呈現了是千千萬萬個原生家庭生活真相。劇中主角為兩個媽媽,兩個女兒。影片顛覆了我們對日常母女關係的認知,郭建波與母親從小就沒有溫情的母女情,沒有溫暖的愛,沒有女人之間彼此的理解,到了40歲時她和母親的生活充滿了隱忍、失語、對抗。
  • 一個家庭兩個單親媽媽的情愛之路-網劇」春潮「有感
    但《春潮》的主題引起了我的興趣。 《春潮》是一部講述兩個單親家庭中的三個女人,外婆,媽媽,和小外孫女三個人在同一屋簷下發生的故事。對文藝片的理解來自於對生活的理解與觀察,而《春潮》中的典型中國式家庭相處模式,一定能引起不少朋友的強烈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