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關於母親有毒的誤讀

2020-12-21 中國電影資料館

「母親」(Motherhood)作為一個文化建構的詞彙,從盧梭到弗洛伊德,當劃定在父權文化的視野中時,其中的母子關係即母親與兒子,母女關係大多情況處於被放逐的狀態。在中國電影中更少有表現。近年來兩岸電影人同時聚焦母女關係,卻出現了一批令人矚目的華語電影。

如臺灣的《血觀音》、《日常對話》,兩地合拍片《相愛相親》,大陸影片《柔情史》、《再見 南屏晚鐘》以及不久前上線的《春潮》。哪怕不以母女關係為主線的《嘉年華》、《送我上青雲》等,也或多或少將「母女關係」拉入到敘事的核心議題中。

《春潮》是紀錄片導演楊荔鈉創作的第二部劇情片。她的作品,無論是紀錄片還是劇情片,常常會深入到家庭生活內部,暴露出一段掩於主流社會視野下的倫理糾葛,其影像因而蒙上一層深具時代感的「私電影」氣質。5月17日,《春潮》以上線愛奇藝的形式成為楊荔鈉第一部在國內公映的影片,支持關注的聲援不小,卻也夾帶著些許爭議。

影片選取血緣上垂直關係的一家三代女性:姥姥紀明嵐(金燕玲飾)退休後仍是社區活動的熱情組織者,40歲的單身母親郭建波(郝蕾飾)是受人尊敬的社會新聞記者,伶牙俐齒的小女兒婉婷是老師嘴裡的學霸。三個出色的女性受困於長春老舊小區的一個屋簷下,大段的紀實性長鏡頭下,他們的故事看上去只是日常起居間的口角詬誶,實為內心深處的沉痾痼疾淺滋暗長,最終竟然不可收拾為彼此間的生死仇怨。

整個家庭的隱秘故事都以缺席的男性為潛在敘事動力,尤其又以男老師性侵女學生的社會新聞為敘事開端,再加上女性導演對女性生命形態書寫的創作自覺,難免會讓很多影迷用女性主義試紙檢測影片文本,結果遭遇種種邏輯阻塞。影片內置的巨大的意識形態隱喻「母親」,既不能構成父權結構下的犧牲者或者幫兇角色,也非平權意義上的反抗者或覺醒者而作為文化對立方的「女兒」也是影片的視點人物,為反抗母親選擇堅定地維護「父親」的立場,哪怕是在父親多重性騷擾的「流氓罪」不能得到澄清的前提下。

影片中三個人物的情感關係,既不符合女性主義精神分析學派的邏輯,也不符合上野千鶴子的「厭女」邏輯。這裡的兩個母親,沒有《柔情史》中母女倆的生命連續體般的共生與自戀,也不像那種「一邊詛咒自己的人生,一邊又將同樣的人生強加給女兒」的《血觀音》中的悲劇循環的寓言結構。

《春潮》中的紀明嵐與郭建波之間的關係,反而像是工農兵電影《李雙雙》(1962)與女性主義電影《鋼琴教師》(2001)的串種。呈現為公共話語闖入家庭生活的私人空間後,權威母親的剝奪與叛逆女兒的反抗淪為關於歷史敘事話語權的剝奪與反抗,一方面是關於過去的敘事——父親是什麼樣的人,一方面是關於未來的敘事——女兒會走什麼樣的路。

這場持續了「40年的衝突」(郝蕾獨白)中,經過兩個成年女人不斷的施虐與自虐,她們都承受著巨大的犧牲與喪失。所以與其將《春潮》看成一部女性主義電影,還不如當成一部爭奪意識形態話語的政治電影。

公共空間與家庭空間

影片《春潮》開始段落裡,9歲的外孫女婉婷一出場就提出了一個質疑:姥姥隨意當著外人,揭短自己老公當年耍流氓被警察調查,這樣好嗎?姥姥紀明嵐的腦迴路豈是只有9歲的小女孩能搞通的。並且不止開場戲這一次,關於這個最私人性質的、最具道德羞恥感的話題,作為妻子的紀明嵐可不止表述過一次:跟自己的姐姐、跟追求者老周、在每次家庭成員的用餐中,只要提到「苦難的過去」,「流氓姥爺」都是這套敘事話語的第一關鍵詞。姥爺耍流氓,恰恰是姥姥之苦的前提,並且它還大大覆蓋了當年未婚先孕和離婚事件的真相。

紀明嵐是50年代出生的共和國同齡人,那個時代的一些經歷者,能夠在這樣的性攻擊中找到理由獲得道德優越感,還能擁有一種權威話語。如果小婉婷看過電影《李雙雙》也許會比較容易理解。

電影《李雙雙》中的妻子全身心地投入到集體勞動中,男人成為維護小家的保守落後的典型,成為整部喜劇片的諷刺對象。政治正確的妻子掌握了家庭話語權,也代表著整個電影敘事的主導話語。在這套話語體系裡,家庭關係成為社會關係的變體,家庭成員丈夫與兒女都有雙重身份,既是家人更是集體事業的戰友,家庭衝突就是政治衝突,可以僭越私人意識。如果行駛這套話語權的人恰恰是《鋼琴教師》中控制欲極強的權威母親呢?

《春潮》中的紀明嵐,在影片中不像一位外婆,一位媽媽,一位有男人追求的未婚妻,更像一個家庭中的政客,與她相比,《鋼琴教師》中邋遢的母親過於愚蠢和幼稚了。因為紀明嵐在每一次行駛話語權的時候,都在進行「威權母親」的表演。齊澤克說,披戴著不容爭辯的「道德命令」(或者說「道德敘事」),正是極權者的「倫理之惡」。

在紀明嵐的話語權力中,公共空間對於家庭空間的侵入,可以是一大群人跑到家中唱歌,佔用私人空間而不經過其他家庭成員同意;可以將家暴夫妻之間的親密行為如洗腳,放到大庭廣眾下捉對表演。她所以痛恨樓上閨蜜的自殺,因為這太私人化了。

沉默女兒的視點

《春潮》的敘事場景比較單一,基本集中在導演從親戚家借用的老式居民樓裡的那套兩室一廳的房子。雖說手持攝影機在狹小空間裡容易靈活調度,但是影片還是預置了一個基本的視覺機位,也就是位於郝蕾的小臥室和對門大起居室之間的方寸之地。這個位置除了連接這兩處房間,還溝通了從門口到飯廳的重要空間,紀明嵐每次宣示話語權的表演都在這個空間裡。

郝蕾出入、觀察和偷窺這塊家庭空間的關鍵位置就是這個方寸之地。影片大段的小景別的長鏡頭調度裡,郝蕾都位於近景的過肩鏡頭中,佔據話語權的表演者母親在鏡頭對面,而郝蕾始終扮演一個沉默的女兒。母親紀明嵐每一次講述過去、定義當下,表面上以孫女或其他親戚為對象,實際要詢喚的卻是郝蕾。因為關於過去的敘事,郝蕾在場。

小婉婷問過郝蕾:到底姥爺是不是流氓?郝蕾沒有回答,但她在影片結尾7分鐘的獨白裡明確:婉婷的姥爺是個好父親,母親紀明嵐是一個虛偽可笑的女人。

影片還有一段大幅道白,來自於紀明嵐。有人因這兩段評述「姥爺」的道白全然不同,猜測這是不是一種「羅生門」敘事,畢竟導演曾經在紀錄片《家庭錄像帶》(2000)中這樣使用過。

需要提醒的是,與女兒郝蕾不同,紀明嵐哭成一片的道白是有觀眾的,那就是他的忠實追求者老周,並且這段道白是在老周提出「洞房」要求的時候。紀明嵐羅列前夫的一個個性醜聞,其敘事前提是:她已經有30年沒有性生活了。汙名化「性行為」,與紀明嵐痛恨「自殺行為」具有同一性。更何況在影片中紀明嵐有當眾說謊的例證。她說「姥爺死於釣魚」被戳穿實為「心梗沒來及搶救」。

說謊與否,與她是不是吃齋信佛沒有關係,後者不過是另一套可以使用的話語罷了。更令人震驚的是,她還將郝蕾年輕時未婚受孕意欲墮胎的事情,以最具傷害性的方式告訴了外孫女,說:你的媽媽曾經想殺死你,這個世界誰都不能信。這樣扭曲的人性,她當眾的敘事性道白到底有著什麼樣的真相呢?

郝蕾在整部影片裡都話不多,不僅是面對母親,還有女兒、閨蜜、報社主編、職場上的追究者、性夥伴,郝蕾能不說話就不說話。但是她卻是一個犀利的社會評論版記者,出過同行拜服的專著,寫過有影響力的報導。但她不說,用嘴聲張和佔據政治表述空間的權力,她讓渡給母親。母親說母親的,老闆說老闆的,政客說政客的,她不去揭穿。

她隱忍倔強的沉默有點像伊莎貝爾·於佩爾在《鋼琴教師》塑造的女兒形象。作家耶利內克說於佩爾就像一個僵死的幽靈,她是主動的,也是被動的。郝蕾塑造的女兒則是一個隱忍的幽靈,她可以等待擁有敘事話語空間的那一刻,說謊的極權者總會有安靜下來的時候。

郝蕾的7分鐘獨白,就人物塑造來講,是對此前沉默隱忍地內心補償,就敘事來講,也是此母有毒的情緒釋放。它能產生的敘事力量,原本應該像紀錄片《日常對話》中的結尾對白那樣,但是這段獨白被導演楊荔鈉寫得太完整順滑了。儘管已經被剪輯掉了5分鐘,但它仍然過於面面俱到地回答了「女性主義」議題,破壞了這一人物的情感節奏。

其實不止《春潮》,《柔情史》、《再見 南屏晚鐘》、《送我上青雲》等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在女性主義層面上,都沒有獲得一種真正個人主體性的自我覺醒。《柔情史》雖然打造了一對相愛相殺、要死一起死的共生性母女關係,意外獲得了一種排他的喜劇感,但無論怎麼炫耀角色有個人才華,畢竟不等同於擁有個體自在的權力和意識,她們的自由仍具有依附權力空間的寄生性。

(本文原載於《中國電影報》2020年6月3日評論專版)

相關焦點

  • 《春潮》: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你與世界的關係|格物Movie
    這份特立獨行的氣質,是楊荔鈉的「人生符號」,一直延伸在她的女性系列電影《春潮》《春夢》中。《春潮》電影梗概:三代女性的無聲對抗報社記者郭建波與母親紀明嵐以及女兒郭婉婷,共同生活在同一片屋簷下。相比於《都挺好》的和解,《春潮》這部劇對揭露中國家庭的病態對女性的影響顯得更為直白諷刺。
  • 《春潮》:郝蕾飾演的母親就合格了嗎?
    《春潮》於近日在網絡公映,再次將原生家庭這個敏感的話題曝露在公眾的視野中,影片講述了祖孫三代因親情關係捆綁在一起的生活,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湧動。《春潮》是一部典型的女性主義電影,從女性的視角出發,闡述女性的困境與焦慮。很多人都在討論原生家庭本身帶來的問題,以及紀明嵐變態的控制欲和佔有欲,但縱觀整部影片,郝蕾飾演的郭建波作為母親,她就合格了嗎?答案很明顯,從女兒婉婷對母親的控訴就可以看出。
  • 《春潮》:面對惡毒的母親,我還應該愛她嗎?
    原創 任麗 丁丁心理✦不是所有的母親都值得被讚揚✦壹.你與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你與世界的關係。其實,你的母親給你建構了一個什麼樣的世界,決定了你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春潮》是女性新銳獨立紀錄片導演楊荔鈉的作品。
  • 《春潮》:一種可能的女性電影方法論
    在寫給觀眾的信中,楊荔鈉稱《春潮》是《春夢》的妹妹,《春夢》曾獲鹿特丹電影節金虎獎提名,它書寫了一個中產階級女性的內心欲望。《春潮》則彰顯了楊荔鈉更大的野心:她把目光投向了祖孫三代女性,試圖勾勒出幾個時代裡女性的困境,以及這些困境與更寬廣的國家歷史之間的聯繫。
  • 有毒母親,親職的情緒勒索
    「有毒母親」一詞,道盡原生家庭帶來的難題,終會成為人生必解的課題如今,「有毒母親」為何受矚目?近年來,「有毒母親」的問題受到媒體熱烈討論。著名女性相繼現身,坦承與有毒母親之間的衝突,以有毒母親與女兒間的關係為主題的書籍、雜誌、電視節目也引起巨大迴響。
  • 《春潮》郭建波和母親的關係透露出原生家庭的痛
    比如,《春潮》這部電影。該電影是由楊荔鈉編劇並執導,郝蕾、金燕玲、曲雋希等演員領銜主演。影片劇情通過展現一家三代人的故事,反映出了一段時代背景下的原生家庭之痛。而這一切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的形成,都來源於一個控制欲超強的母親。
  • 《春潮》:你和母親的關係,就是你和世界的關係
    早就聽說了電影《春潮》,母親是排斥的,女兒是戲謔的,孫女是避諱的。就像春天的潮水一般,一波推著一波,母親推著女兒,母親和女兒又同時推著孫女,她們都是錯的,從母親那裡開始就錯了。二刷《春潮》這部電影, 再看了許多電影解說,我才看明白了這些隱藏在「性」表象下的倫理思考。又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原生家庭。
  • 《春潮》: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我能夠想像到,在導演楊荔鈉的第二部敘事長片《春潮》中,彼此看不順眼的父母和成年子女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有多麼煎熬。 在《春潮》中,三代女性同住在一間狹小的公寓裡。40歲的女記者郭建波(郝蕾飾)平時住在專橫跋扈的母親紀明嵐(金燕玲飾)的家中,同時還與一個年齡只有她一半的女生合住一間宿舍,另外偶爾也會去她關係曖昧的邋遢情人的公寓裡過夜。
  • 觀影療心|《春潮》「我用盡一生摧毀自己來對抗母親」
    《春潮》「我用盡一生摧毀自己來對抗母親」文,李倩cheer《春潮》以女性視角和女性心理刻畫出三代女性已有的家庭傷痛,用生活化的場面極其真實的將母女兩代人之間的糾葛冷靜的揭開,把家庭題材的電影拍得情緒飽滿又不失美感。
  • 郝蕾《春潮》:恨她卻又愛她,與母親和解,好難啊
    看完郝蕾主演的電影《春潮》,只想感慨:原來跟母親相處不好的,不止我一個 》海報上的宣傳語是:你和母親的關係,決定了你和世界的關係。——青春期的她第一次來例假時,母親帶著嫌棄和厭惡的語氣對她說:你怎麼來這個?
  • 影評 | 《春潮》
    《春潮》這部電影,包含了人性,原生家庭,愛與成長。疼痛且柔軟。看完之後,是令人又慶幸又哀傷的。上一次看郝蕾的電影,是《誤殺》。《春潮》像《誤殺》一樣,是一部看完就非常想寫影評的電影。影片的主要人物,是一個家庭裡的三位女性:姥姥,女兒和孫女。對於她們三位的生活軌跡和關係,我不想用太多的語言去描述,不然就劇透的太多啦。
  • 《春潮》:中國版「母愛的羈絆」,擺脫自戀母親的禁錮,獲得療愈
    最近熱映的電影《春潮》,就呈現了老年」惡母「和成年女兒之間的權力鬥爭,甚至達到水火不相容的母女相處模式,這部電影再次撕開曾經被自戀母親傷害過的傷口。女主角郭建波和母親相互依存,又互相生厭。母親常年無端指責咒罵她,建波已麻木並以消極冷暴力回應母親,建波的女兒婉婷和姥姥住在一起,三代人之間的關係變化貫穿整部影片,揭露了與之熟悉的家庭關係。
  • 《春潮》:強勢母親掌控女兒40年人生,三代人的對抗刺痛了誰?
    在《春潮》中,母親和女兒的激烈衝突,遠非明面上看到的冰山一角。但是在郭建波的記憶中,父親善解人意,體貼入微,至少在母親將冷漠和怨恨悉數發洩在她身上時,能為自己撐起一片慈愛的天空。正是出於對母親的不認同,郭建波在自己的世界中刻意構築了一個與母親的想像截然相反的「他者」。母親希望他找個好男人,她就偏要放棄對家庭的追求,四處漂泊;母親希望她生活穩定,追求體面,她就和情人同居,最後未婚先孕。
  • 格桑花電影|| 《春潮》
    《春潮》是由楊荔鈉編劇並執導的劇情電影,由郝蕾、金燕玲主演,曲雋希,李文波,黃尚禾聯合主演。該片通過一個中國三代人家庭的故事,展現一段時代背景下的「原生家庭」之痛。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 金爵獎 最佳影片(提名) 楊荔鈉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 競賽 最佳劇情長片(提名) 楊荔鈉
  • 《春潮》:你覺得恨卻離不開
    今天,我們來聊聊這部楊荔鈉導演精心打磨五年的電影《春潮》。《春潮》是一部純女性視角的電影,故事也發生在一個男性角色缺失的家庭。《春潮》這部影片,講的就是原生家庭的劇痛。人一生都與原生家庭密不可分,但又充滿了絕望、反抗和控訴。郭建波一生都在怨恨母親,企圖逃離她的原生家庭。最終她成為了想愛又不知道怎麼去愛的不合格的母親。母女倆激烈爭執了一整部電影之後,郭建波在母親安靜下來的病床前對窗獨白道出了原因。
  • 《春潮》:原生家庭的克制矛盾
    該故事大概講述了記者郭建波(郝蕾飾)、母親紀明嵐(金燕玲飾)與女兒郭婉婷(曲雋希飾)同住在一個屋簷下,祖孫三代因親情關係捆綁在一起的生活,看似平靜實則暗潮湧動。作為母親的金燕玲,她演技是高深的,兩座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就是她的證明,金燕玲將一個強勢的母親演繹的是非常到位,一方面她是和其他母親一樣都是好面子,嘴貧又話嘮,在外界表現一種樂於助人良好形象,但在家裡就抱怨,並且對女兒和孫女都體現出那種高度的控制欲,充分凸顯一種家庭「統治者」的母權下的身份。 來到最大的女主角郝蕾。
  • 電影《春潮》郝蕾金燕玲催淚演繹中國母女關係
    定檔海報上郝蕾沉溺在綠色潮水中,暗自湧動的潮水是女兒亦是母親的女主角身上無法抽離的困境。此前《春潮》已在多個電影節上斬獲殊榮,榮獲第二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攝影獎,並提名最佳劇情片;同時入圍第十三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劇情長片及第十五屆大阪亞洲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 你和母親的關係 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春潮》
    在豆瓣上《春潮》評分7.2,在劇情和家庭類目下的國產劇中,算是一個對得起觀眾的分數。片子2019年5月在愛奇藝上映,短短兩個月時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獲得了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從鏡頭來看,拍得非常唯美,以至於有部分影評人把它歸為一部文藝片,在影片開始的半個小時裡,郝蕾演的主角郭建波臺詞不超過十句,完全符合一部略帶傷感的文藝片風格。
  • 電影《春潮》引發原生家庭話題討論
    中工網訊(記者柳姍姍 彭冰)日前,由愛美影視、長影集團聯合出品的金爵獎獲獎影片《春潮》,作為獨家展映影片進行了首次線上限量展映,引發影迷關於原生家庭話題的熱烈討論。《春潮》由新銳女導演楊荔鈉編劇並執導,實力派演員郝蕾、金燕玲領銜主演,講述了祖孫三代女性在同一屋簷下用怨懟表達愛意、又用愛意溶解怨懟的故事。
  • 《春潮》:杯水人生中的暗流湧動
    在此之前,《大贏家》《春潮》《愛情鳥》《無限》《灰燼重生》等一批院線電影選擇線上放映,在宣發方面進行著新探索。時與勢的交錯,也給電影未來的發行模式帶來了新可能。在這些電影中,《春潮》尤其引人注目。不僅是因為它在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斬獲了最佳攝影獎並獲得金爵獎最佳影片提名,更因為它對時下大熱的原生家庭之觀察,有著獨特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