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為什麼日軍沒有大量裝備迫擊炮?原因就一個字

2020-12-22 騰訊網

深度

摘要:二戰時期,迫擊炮是各國軍隊基層步兵單位最常見的隨伴支援火力,美英德蘇等主要參戰國都有大量裝備,唯獨日本卻沒有大量裝備,這是為什麼?

圖1:二戰日軍為什麼沒有大量裝備迫擊炮?

迫擊炮,是一種炮身短、射角大,彈道弧線高,以座鈑承受後座力,採用炮口裝填、發射帶尾翼彈的曲射滑膛火炮。射程較近,但輕便靈活,特別是能夠射擊遮蔽物後方的目標,是步兵比較理想的隨伴火力。在二戰期間,是各國連、營等基層步兵單位最常見的支援火炮,美英德蘇等主要參戰國都有大量裝備,唯獨日本卻沒有大量裝備,這是為什麼?

原因很簡單,因為日軍裝備了擲彈筒。

簡單說擲彈筒就是一種超輕型迫擊炮,或者說是縮略版的迫擊炮,比迫擊炮更小更輕,當然射程更近威力也更小。

由於在日俄戰爭中俄軍的迫擊炮給日軍造成了重大殺傷,讓日軍印象深刻,所以在戰後日軍也仿製了各種口徑的迫擊炮,不過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所以也就更青睞縮略版的擲彈筒了。

圖2:日軍更青睞縮略版的擲彈筒

日軍裝備的擲彈筒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1921年定型的大正十年式擲彈筒,不過這是日軍裝備的第一種擲彈筒,性能還不夠理想,最重要的就是有效射程太近,還不到200米,實戰中也就100米左右,和人肉投擲的手榴彈相比,差距也不大。

所以日軍很快就在大正十年式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於1929年定型了八九式擲彈筒,因為1929年是日本皇紀2589年而得名。八九式擲彈筒也是日軍裝備數量最大,在二戰期間使用最廣泛的擲彈筒。

八九式擲彈筒,口徑50毫米,有效射程300米,最大射程670米,全長413毫米,炮筒身長260毫米,炮筒腳長170毫米,炮筒重1.6公斤,炮筒板重1.1公斤,整體重量只有2.7公斤,比一支步槍的重量還要輕。而且造價也很便宜,只有244日元,連一支三八大蓋90日元的三倍都不到。

圖3:八九式擲彈筒

八九式擲彈筒可以使用九一式手榴彈,也就是著名的甜瓜式手榴彈,不過作為擲彈筒彈藥時要加裝發射藥盂,而且因為手榴彈作為炮彈使用閉氣型不好,射程最多只有200米左右。

真正和八九式擲彈筒配套的專用彈藥,是八九式榴彈,彈體為黑色,上面有一條紅色和一條黃色環帶,彈體下部有銅彈帶,彈替內裝TNT炸藥,彈徑49.6毫米,全彈長143毫米,全彈質量820克,上端裝有八八式小型瞬發引信,下端裝有硝化棉無煙發射藥3克,底部裝有底火,殺傷半徑10米。除了殺傷彈還有煙霧彈,在平坦開闊地面上連射5發煙霧彈,可以形成直徑50米的煙霧,持續時間可以長達一分鐘。

八九式榴彈有專門的彈藥袋,一個彈藥袋可以攜帶8枚,通常一個彈藥手會攜帶兩袋總共16枚。一具擲彈筒再加8枚榴彈,還不到10公斤,比一挺輕機槍還要輕。

圖4:擲彈筒配用的九一式手榴彈和八九式榴彈

使用時先由射手先拉動擊發杆,然後由彈藥手將榴彈從筒口裝入,完成彈藥的安裝。射手左手握住發射筒,根據目標距離轉動手柄直至調節杆達到對應長度,再通過瞄準線進行概略瞄準後,拉動擊發機上的皮帶將榴彈射出。擲彈筒使用一般是雙人小組,但單人也可以操作。

日軍每個步兵小隊(相當於排)編制一個擲彈筒小組,裝備2具擲彈筒(甲種小隊裝備3具),每具編制射手和彈藥手各一人。但到1944年以後,由於戰爭資源消耗殆盡,只能縮小編制,每個步兵小隊的擲彈筒裝備數量減少到1具。

擲彈筒是日軍步兵小隊、中隊最重要的支援火力,由於重量很輕,擲彈筒小組基本上可以和步兵一同行動,甚至比輕機槍小組還要靈活,成為日軍最為信賴的隨伴火力支援。說到二戰時期的日軍步兵武器,很多人肯定都會提到三八大蓋和歪把子輕機槍,但是擲彈筒也同樣是日軍標誌性的步兵裝備。

特別是在中國戰場,只要遇到中國軍隊的機槍火力,日軍第一反應就是讓擲彈筒上來,抗戰初期的日軍訓練有素的擲彈筒射手,首發命中精度都能達到80%以上。等擲彈筒將機槍火力敲掉,日軍再用自己的機槍進行火力壓制或掩護,很容易就掌握了戰鬥主動。因此有人說,日軍離開了擲彈筒,恐怕就連仗也不會打了。

圖5:擲彈筒同樣也是日軍最具標誌性的裝備

在抗戰老兵的回憶裡,經常都會提到日軍的擲彈筒,尤其是對中國軍隊的機槍威脅極大,一般情況打完一梭子就要轉移陣地,不然就一定會遭到日軍擲彈筒的壓制。輕機槍轉移陣地還比較容易,重機槍就困難多了,所以經常會被日軍擲彈筒精準清除。

在著名的抗戰電視劇《亮劍》中,楚雲飛的部隊在阻擊山本特工隊時,重機槍陣地剛剛開火,就被日軍手榴彈炸毀——手榴彈的距離只有二三十米,對付重機槍顯然不大可能,如果改成擲彈筒的話,就非常合理了,而且也更符合抗戰的真實情況。

日軍一個步兵中隊(相當於連),甲種中隊編制12具擲彈筒,乙種中隊編制9具擲彈筒,這樣的裝備數量已經非常多了,幾乎相當於中國軍隊輕機槍的裝備數量,而擲彈筒是面殺傷武器,比輕機槍的點殺傷武器威力要大多了。而到了步兵大隊(相當於營)一級單位,就裝備大隊炮——九二式步兵炮了,九二步兵炮也是日軍非常著名的武器,不但可以平射,也可以像迫擊炮那樣進行曲射,所以也能當迫擊炮來用。

有了擲彈筒,又有九二步兵炮,自然就不需要再大量裝備迫擊炮了。

圖6:有了擲彈筒自然就不需要再裝備迫擊炮

對於資源匱乏的日本來說,擲彈筒自然就是迫擊炮的最好替代品了。而且在中國戰場上,擲彈筒也足夠了,因為中國軍隊裝備落後,尤其是在火炮方面,一般步兵連幾乎都是沒有火炮的,即便是裝備水平最好的中央軍部隊,也只有在步兵團一級才會編制迫擊炮連,裝備4到6門迫擊炮。通常日軍步兵大隊編制兵力大約在1200人左右,基本上和中國軍隊一個步兵團的人數差不多(雖然編制上步兵團人數要有2000人,但滿編的情況是非常少見的),而一個日軍步兵大隊不算九二步兵炮,光擲彈筒就有30到40具,幾乎是中國軍隊一個步兵團的迫擊炮數量的七八倍!所以在火力上全面壓制甚至碾壓中國軍隊就一點不奇怪了。

所以,日軍在二戰期間沒有大量裝備迫擊炮,而是用擲彈筒來替代的原因,一是主觀上,資源和國力上的不足,一個字就是窮;二是客觀上,在中國戰場擲彈筒也已經能夠滿足實際需要了,那就自然沒有必要再去發展裝備更費資源成本也更大的迫擊炮了。

但是擲彈筒和迫擊炮相比,劣勢也是很明顯,第一是射程不如,以美軍的M2型60毫米迫擊炮來對比,M2迫擊炮的有效射程在800米左右,最大射程達到了1800米,大大超過了擲彈筒。第二是精度不如,雖然擲彈筒在老兵手裡精度可以高達80&以上,在戰爭初期日軍擲彈筒基本上都是由訓練有素的老兵操作,精度相當高。但新手的發射精度就差多了,而迫擊炮由於自身就帶有簡易的瞄準裝置,所以即便是新手操作,精度也很高,如果都是新手,就更是大大超過擲彈筒。說到底,擲彈筒就是縮略版的迫擊炮,怎麼可能和完全版的迫擊炮對抗?

圖7:擲彈筒還是不能和迫擊炮對抗

所以到了太平洋戰場,面對在步兵連就裝備60毫米迫擊炮的美軍,日軍的擲彈筒就被全面壓制了。就是採用美械裝備的駐印軍,也同樣用60毫米迫擊炮完全克制住了日軍的擲彈筒,抗戰初期日軍憑藉擲彈筒在步兵排、連級單位在火力上全面壓制中國軍隊的情況就一去不復返了。

日軍在步兵小隊、中隊裝備擲彈筒,口徑是50毫米;在步兵大隊裝備九二步兵炮,可以進行曲射,也能當迫擊炮來使用,口徑是70毫米。而相對應的,美軍在步兵連裝備60毫米迫擊炮,在步兵營、團裝備82毫米迫擊炮,口徑都正好要比日軍的裝備大了10毫米,不要小看這10毫米,那就意味著在射程、威力上的壓倒性優勢。日軍只所以要用這樣小一號的裝備,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國力薄弱資源匱乏的限制,能省則省,最終在戰場上帶來的卻是完全被壓制的惡果。

到了如今,單兵在步槍上可以掛載榴彈發射器,步兵排、連裝備有火箭筒、迫擊炮,自然也就沒有擲彈筒的位置了,所以擲彈筒被淘汰,也就一點也不意外了。

相關焦點

  • 二戰日軍裝備先進,為何沒有大量裝備迫擊炮?
    我們知道,二戰期間是不少新式武器湧現的時代,除了坦克和戰機這種大傢伙以外,還有像迫擊炮這樣的小玩意兒。在二戰期間,迫擊炮成為了交戰雙方步兵最基本的火力支援武器之一,幾乎每一個班排都會有迫擊炮配備。但是日軍卻是個例外。
  • 二戰中日軍研製和裝備的迫擊炮
    刻板印象不是真相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解釋為什麼日軍沒有迫擊炮,給出的答案是一個字「窮」。從大正時代開始,日軍開始裝備國產迫擊炮,直至戰敗陸續有新型號投入使用。那麼為什麼日軍沒有大規模使用迫擊炮呢?原因當然不是因為窮。其實迫擊炮與身管炮相比屬於廉價武器,它太簡單了,主體就是一根炮管一個帶擊針的座鈑,連腳架都不是必須的。衛國戰爭蘇聯最困難的時候,前線部隊申請火炮補充很困難,但迫擊炮管夠。
  • 二戰中,日軍的97式迫擊炮,為何前線戰士認同,軍方高層卻反對
    雖然二者名稱中都有炮,但是前面加上了「步兵」二字,意味這是步兵裝備的武器。二戰中,日軍野戰部隊的步兵大隊通常追加裝備2門這型曲射炮,這種曲射步兵炮實際也是迫擊炮,但日軍把90毫米以下口徑的迫擊炮歸類為步兵曲射炮,屬於步兵武器,90毫米上才叫迫擊炮,屬於炮兵武器。
  • 日軍步兵聯隊沒有裝備迫擊炮只因「窮」?炮小隊編制出現較晚而已
    (日軍迫擊炮)作為軍事愛好者,所看見過最流行的一篇網文,說是日軍極少裝備迫擊炮的原因就一個字:「窮」,這完全是不負責任地胡說八道。尤其是早期裝備(1936年列裝)的「九四式」迫擊炮重達159公斤,以及更早「十四年式」、「九零式」等重迫,讓步兵攜帶起來非常笨重,所以聯隊級才沒有普遍裝備。但是不代表日本人就不用了,生產出來的450門九四式中型迫擊炮全部編成了獨立的迫擊炮大隊,每個大隊24門。
  • 二戰時,日軍八九式擲彈筒威力究竟怎麼樣?
    李三萬 摘要:二戰時,擲彈筒是日軍步兵單位廣泛裝備的面殺傷武器,主要用於填補手榴彈和步兵炮之間的火力空白。是日軍步兵最重要的隨伴支援火力,八九式擲彈筒是最主要的型號,那麼八九式擲彈筒威力究竟怎樣?
  • 把日軍膝蓋震碎的「小鋼炮」如何在日軍中代替迫擊炮?
    日軍的擲彈筒到底是什麼來頭,為什麼它的出鏡率要遠比迫擊炮高? 在抗日戰場中,擲彈筒是一種常見性的殺傷性武器。主要是日軍使用,大家了解它的方式,大概率是通過各大抗日劇。那為什麼日軍最常裝備的就是擲彈筒呢?其實根據記載,日軍共有火炮將近一萬門,不過這個數字很大都是唬人的,並且這所謂一萬門火炮裡,擲彈筒幾乎佔了絕大部分。也就是說,擲彈筒成為日軍的標誌性武器。擲彈筒打出來的炮彈,殺傷力和手榴彈接近。它相比手榴彈的優勢,可能是不用人扔,而且扔的比人遠,它的射程可達到二百米左右。不過在歐洲戰場上,擲彈筒為什麼不多見呢?
  • 二戰德軍的裝備有多好,一個師的火炮,比日軍一個師團還要多
    而日軍的一個挽馬制甲種師團,裝備有12門120mm榴彈炮,36門75mm野炮,16門75mm山炮,16門37mm速射炮,432具50mm擲彈筒,以及輕重機槍共計428挺。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日軍甲種師團因作戰需要,有著兩種不同的火炮配置,所以甲種師團又分為挽馬制和馱馬制兩種。
  • 二戰蘇軍的火力支柱,120毫米重迫擊炮,德軍大量仿製使用
    二戰前的蘇軍就高度重視火炮部隊的建設,不僅身管火炮種類齊全,在迫擊炮方面也同樣豐富。這其中最受歡迎的是120毫米口徑迫擊炮,不僅蘇軍多個兵種使用,德軍繳獲後也稱讚有加,並進行了大量的仿製。二戰爆發初期,蘇軍手中裝備的是M1938式120毫米迫擊炮,也被稱為PM38。它由一個圓形的底座、身管、方向機結構以及觀瞄裝置組成,與常規炮相比僅僅是尺寸更大一些。另外它還有可拆卸的炮輪,方便汽車或者馬匹拖曳。
  • 日軍奉行向英、德學習,但為何二戰的武器裝備卻是法國風格
    對二戰有所了解的人們,應該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這一時期的日本軍隊在武器裝備上帶有很明顯的法國風格。 可為什麼到了二戰時,日軍會留有這麼濃厚的法國風格呢? 其實,早在向英、德取經之前,法國早就是日本的好老師了。甚至直到二戰爆發前,日本也未曾停止向法國學習。
  • 各國迫擊炮最遠射程如何?中國單兵裝備中的它,全球沒幾國能達到
    世界第一門迫擊炮炮彈, 其質量為11.5千克,可射擊50米之外400米之內的目標,其射擊角度只能在45 °到65°之間。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興起塹壕陣地戰,可近距離攻擊敵方的武器成為很多國家想要急切達到的目標。
  • 二戰時的日軍有個兵種,非常稀缺,是日軍五大聯隊中人數最少的
    發動戰爭需要一個國家組織多個不同的兵種相互配合,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為了儘快吞併中國,曾經制定了3個月滅亡中國的瘋狂計劃,目的就是為了儘快徵服整個亞洲地區。日本在二戰爆發之前可謂是做了充足的準備,對軍隊也做了詳細的劃分,每一個兵種都有詳細的劃分,相互之間的配合可謂是非常充足。
  • 日軍擲彈筒令盟軍頭疼不已,中國軍隊研發60迫擊炮解決問題
    關於槍榴彈的起源,最早可追溯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並在裝備初期便表現出了它易於攜帶,威力巨大的特點。自此以後,槍榴彈為各國軍隊喜好不已,一直到今天仍作為單兵裝備使用。槍榴彈,顧名思義是要以槍口發射,並且是由單兵步槍座位發射裝置的彈藥。到了二戰時期,隨著技術的改進,槍榴彈在各國軍隊中長盛不衰。槍榴彈最大的優勢,相比於手擲手雷具有射程遠,並且精確度高的顯著優點。
  • 二戰時期,日軍自豪的擲彈筒到底有多厲害?老兵:遠比機槍可怕
    二戰時期,日軍的大多數士兵,會攜帶一種裝備,這種裝備的名字叫做擲彈筒。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憑藉著擲彈筒,給美軍造成了不小的傷亡。即便是實力強橫的美軍都吃了虧,可見擲彈筒的作用有多大了。實際上這種武器,也是日軍引以為傲的一件裝備,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二戰日軍所使用的擲彈筒到底有多厲害。
  • 二戰德軍一個步兵師能不能打過同時期的日軍甲種師團?
    比較特別的是,日軍的野戰師團標準編制裡是沒有迫擊炮的,儘管有時候會進行加強;但編制內有數量驚人的擲彈筒,裝備到排一級(即小隊)。機動力量主要是騾馬為主,汽車有但通常不多,一個野戰師團的汽車數量在200-300輛,除非經過特別加強。
  • 迫各國迫擊炮的最遠射程是多少?法國人的迫擊炮很有發言權
    迫擊炮炮身短於其它的火炮,又不重又較小,帶起來很便利,小體格讓它藏起來也不容易被發現。一人使用也是沒問題的,設置好,觀察目標,準確射出炮彈。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一根炮管也能成功射擊炮彈。現代迫擊炮的型號很多,各不相同,各有優勢可言。又是那種迫擊炮拔得頭籌,在士兵們心中地位最高呢?迫擊炮裡的「大哥」又是哪個國家的呢?二戰戰場上,迫擊炮和擲彈筒使日軍的戰力提升了好幾個水平。
  • 二戰時期的德軍有多強?一個步兵師就足以單挑一個日軍甲種師團
    其中步兵團規模是3250人,裝備有123挺輕機槍,36挺重機槍,27支反坦克槍,12門75毫米反坦克炮,27門50迫擊炮,18門81毫米迫擊炮,6門75毫米leIG18型輕步兵炮,2門150毫米SIG33型重步兵炮,此外還有數量不一的馬匹車輛。
  • 各國裝備的迫擊炮,最遠射程是多少?真的是一個比一個厲害
    雖然我們都知道,這只是影視劇中的橋段,但也反應出了,迫擊炮在步兵作戰中所能起到的關鍵作用,可以有效地對敵軍陣地進行精確打擊,對敵軍實現有效壓制,且能輕易摧毀敵軍的簡易防禦工事,對步兵進攻進行有效地支援。根據歷來戰場數據報告顯示,戰場上,地面部隊超過50%的傷亡,是迫擊炮造成的。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各國裝備的迫擊炮,最遠射程是多少。真的是一個比一個厲害。
  • 戰後老式擲彈筒,被60毫米等迫擊炮所取代
    擲彈筒,這玩意不好打,關鍵是打不準,對於射手的培養非常麻煩,要靠平常特別是戰時經驗的累積,如同德軍著名的射速能達到每分鐘1200以上的MG-42通用機槍,由於沒有射彈調速器,培養一名合格的靠手感將射速控制在每分鐘500-600發機槍手,就顯得非常困難。
  • 世界上射程最遠的迫擊炮是哪一型號的?射程有多遠?
    雖然我們都知道,這只是影視劇中的橋段,但這一段也充分體現出了迫擊炮在支援步兵作戰時的作用,能有效地殺傷掩體內部的目標,以及壓制敵軍的火力,且能輕易摧毀敵軍的簡易防禦工事,對步兵進攻進行有效地支援。據有關研究統計,在戰場上,迫擊炮造成了地面部隊50%以上的傷亡。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各國裝備的迫擊炮。
  • 各個國家迫擊炮的最遠射程是多少?中國的數據讓人驚喜
    另一個角度上,法國在研製輕型迫擊炮過程中,其技術和經驗更加精進了。基於這些經驗和技術,法國人發明了要靠裝甲車牽引的大口徑迫擊炮,以追求更大的射擊距離和火力。而當提到日本的迫擊炮的時候,就不得不說到堪稱二戰日軍經典的九七式90mm輕迫擊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