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那達慕》:一場獨特的心靈洗滌之旅,感知世間人情冷暖

2020-09-10 盛伊藍

作者:盛伊藍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著名導演李安曾說過:&34;而我們今天要聊的電影《尋找那達慕》就是一部每一個小朋友必看兒童電影。

《尋找那達慕》就像是一部孩子的生活啟示錄,憑藉導演對兒童電影精準的風格把控,在觀者對兒童電影原本的認知基礎上,藉助少數民族這一獨特的思考角度,使《尋找那達慕》以全新的視角呈現在了觀者面前,為我國的兒童電影提供了豐厚的參考資料與研究價值。

兒童作為獨特的受眾群體,一直受到電影人的青睞,中國在近現代電影創作中,圍繞兒童群體展開創作的電影也如雨後春筍已發迸發而出也成為眾多藝術形式樂於表現的對象,電影藝術也不例外。其中《尋找那達慕》更是中國兒童電影的典型代表。

《尋找那達慕》和中國兒童文學的劇作模式大同小異,均是圍繞兒童群體和側重與對兒童啟蒙教育的關注為重心,是我國兒童文化的重要傳播渠道也是兒童教育重要的精神食糧。

因此在《尋找那達慕》中,觀者看到的不僅僅是優秀的劇作結構和導演獨到的視聽裝修方案,更是一種題材上的創新,即電影在具有藝術規律和電影審美的同時更是把劇作中潛在的說教性質的特徵展現的淋漓盡致。

旁敲側擊式的將教育性質的人生觀點傳遞給兒童,進而使兒童在觀影過程中反觀自己,反思自己的生活狀態與生活態度。

除此之外,《尋找那達慕》還巧妙的將兒童電影與少數民族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這也是我國兒童電影主要的特徵之一。由於中國是一個文化多元化,民族大融匯的大熔爐,多樣的民族文化如絲線般共同編織成中國文化的偉大宏圖。因此電影便成為了展現我國少數民族生活空間與精神空間的縮影。

而在《尋找那達慕》中導演更是將兒童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巧妙的結合在一起。完美的將我國最為關注的兩個受眾群體——兒童與少數民族完美的架構在同一個劇作結構之中。

經過導演對文本的獨到的見解,使電影成為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兒童電影的藝術。成為我國電影裡程碑中獨到的電影類別,也成為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傳輸給世界的大門,使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在世界電影的大花園中得到燦爛的綻放

因此,反覆觀看《尋找那達慕》之後,我們不難發現在探析中國兒童電影藝術風格的同時,中國少數民族兒童電影的剖析更是不容小覷的一部分。在現代視覺技術高速飛騰的背景之下,面對競爭壓力激烈的兒童電影市場,我國卻能將少數民族特色與兒童電影完美結合,巧妙的走出&34;的電影風格。

《尋找那達慕》的橫空出世對我國的兒童電影在世界電影市場中佔據了有利的位置。也使觀者更加深入了解了中國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與精神態度。因此我將從以下幾點淺陋剖析,橫向擴散式與觀者一同感知兒童電影魅力的同時也感知少數民族文化與大眾文化融合下的電影藝術魅力。


創新的兒童電影人物造型塑造——淘氣的頑童形象,改變觀者對兒童天真爛漫的刻板印象,在見證孩子成長的同時使影片上升到藝術層面

在《尋找那達慕》中,兒童形象的造型塑造得以突破與改進,最顯著的特徵就是以&34;的頑童形象出現在觀者面前。這也是導演在兒童電影人物造型塑造領域的一大突破。導演開始意識到兒童電影要以兒童為創作本體,深入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進行整體故事的構架與創作,才能使影片真正被兒童這一獨特的受眾群體所接受。

因此我們在《尋找那達慕》中可以明顯的感知到在人物造型塑造這一方面,觀者已經看不到早期兒童電影中概念化、教條化的人物造型,相反導演開始以小朋友為基礎的創作概念,使影片具有&34;的獨特標誌進而使得《尋找那達慕》得以受到小朋友的追捧與認可。

在《尋找那達慕》這部影片中趙星就是典型的&34;。在這部影片中,導演完全以趙星的視角來構架整體的故事輪廓,以此向觀者展示了&34;、&34;、&34;等小故事。

雖然整體的故事架構與電影《何處是我朋友家》大同小異,均是以尋找為整體故事劇作的線索,但與《何處是我朋友家》相比《尋找那達慕》是更加具有主題傳輸性的。如果說《何處是我朋友家》是公路電影的鼻祖,是一部實驗影片的話,那麼在我看來《尋找那達慕》便是《何處是我朋友家》在劇作方面的創新。也是中國兒童電影劇作的一大創新與突破。

導演以趙星的視角用兒童的目光審視現當代社會背景下最為關注的人文問題——家庭關係。憑藉一場旅程將趙星的經歷巧妙的結合起來,美好與溫馨,殘酷與現實的相互雜糅共同編織成一幅獨具特色的人生畫卷,真正做到了以兒童的眼光去展現兒童造型,縱觀影片雖弱化了刻板的說教層面,但卻比以往的兒童電影過都側重與說教模式更具說服力及感染性。


近現代兒童電影劇作的創作原則使影片更具有真實性與說服力,進而使兒童這一獨特的受眾群體潛移默化之中便能受到教育啟蒙

其次《尋找那達慕》的劇作還具有非常標準的兒童電影創作標準。這也是《尋找那達慕》之所以能被兒童所關注所接受的關鍵所在即在《尋找那達慕》這部影片的影像表達是完全符合兒童受眾體的期待視野的。

因此要達到影片與受眾群體的琴瑟和鳴,創作者在架構整個影片劇作框架的時候就必須要在兼顧戲劇性與真實性的同時還要使影片故事具有兒童的思維邏輯性與兒童與身俱來想像力。

這便需要嚴格遵循近現代兒童電影劇作的創作原則:兒童思維的邏輯性、兒童性格的真實性、兒童生活的趣味性和注重兒童所處的社會背景或者家庭背景。

在《尋找那達慕》中導演便將這些兒童電影的劇作技巧與思維爐火純青的展現了出來,其兒童的思維邏輯性的人物造型塑造更是在銀幕上展現的淋漓盡致。在整部影片中,導演為觀者呈現出了兩種不同生活狀態與家庭背景下所培養的孩子:城市中得不到父母關愛的趙星與在內蒙古整天面對牛羊的其其格。

一個孩子是叛逆的但也是成熟的,趙星以叛逆的方式來獲得父親的關注。而其其格是天真爛漫的,她的心胸和大草原一般寬廣,內心和藍天一樣純潔。

這兩個兩極化的人物造型在實際塑造中其實很難被實現,如果趙星的叛逆還可以通過戲劇段落架構有跡可循的話,那麼其其格的天真爛漫的人物造型塑造便是對導演功底的最大的挑戰。

如何在短短兩個小時將其其格思維的邏輯性、性格的真實性、生活的趣味性和所處的生活背景全方位的呈現在觀者面前其實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挑戰。

但在我看來,導演卻十分完美的將其其格的造型塑造呈現在了觀者面前,並且將兒童電影中必須具備的劇作原則運用的爐火純青。導演巧妙的利用臺詞來塑造其其格的人物形象,其中最能展現的便是童言無忌這一造型特點。

例如當其其格與趙星交流時脫口而來的就是:&34;讓初來乍到的趙星聽到這句臺詞後加深了自己對大草原的恐懼。

除此之外導演還將人物置於大草原之中,無形之中便將其其格所處的生活環境,家庭背景告知給了觀者,也是《尋找那達慕》無形之中便具有了一定的真實性,使觀者在觀影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收到了一定的家庭啟發。


導演以&34;為主要的劇作特徵,使影片更加具有兒童性,進而使電影充滿獨到的趣味性

除此之外《尋找那達慕》還以&34;為主要的劇作特徵,使影片更加具有兒童趣味性。在影片中導演的劇作創作摒棄傳統&34;的敘事結構模式,而是以小朋友的視角來審視整個故事。

在我看來這也是十分考驗創作者劇作功底的,如何讓影片自然的流露出童真童趣,充滿無限的孩子氣其實是很困難的,這便要求創作者必須站在兒童的角度來審視問題的同時也藉助兒童的性格特點來產生劇作所必備的矛盾和衝突。

如在影片中,哥哥趙星沒錢卻要買食物的時候,哥哥把視為珍寶的掌上遊戲機抵押給了店鋪老闆娘,而其其格卻不忍哥哥難過,將自己最愛的鞋子拿去去換哥哥的遊戲機。

這便是最自然的兒童視角來講述的故事劇情,兩個人將自己最珍貴的物品來交換另一個自己認為很珍貴的物品。通過簡單的一個戲劇段落卻將兒童的單純展現的淋漓盡致。

在《尋找那達慕》中,導演還巧妙的將少數民族融入整個電影之中,使得影片成為了極具民族風格的本土化影像風格。觀者也可以在觀影的同時無形之間對中國少數民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與認知,這也是中國兒童電影發展的創新之處。


END

相關焦點

  • 一部被忽略的國產兒童片:《尋找那達慕》,人性的找尋和救贖
    星期五言:在茫茫草原上,鏡頭遙遠而緩慢地追蹤著,一個小女孩引領著小男孩,去尋找一個擁有英雄的盛會——那達慕。故事就是在尋找中達到高潮,於是「那達慕」兼具了顯與隱的雙重意義,它成為一個可以洗禮人性的象徵。而這趟尋找的旅程,成為小男孩兒自我覺醒,自我救贖的過程。它雖然是一部兒童電影,但由於它所包含的主題,卻讓它又不止於兒童世界,而進入了一個人類共同的母題。
  • 來那達慕浩特,許你一場陳巴爾虎草原的冬日風情~
    來那達慕浩特,許你一場陳巴爾虎草原的冬日風情~ 2021-01-17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班牙寄宿》一場洗滌心靈的朝聖之旅,從這部神仙綜藝開始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徒步旅行,而是一場莊重的心靈洗滌之旅。雖然語言上並不是很通暢,但他們依然通過簡單的問候和表達感知著幸福。「現在一起使用房間的朋友們,感覺是非常好的人們、非常幸福的人們。」這一場神聖的探索之旅,註定了將面臨艱辛和苦難。不管是想要試圖忘卻煩惱,還是純粹的自我修煉,都是面向幸福的追尋。而在這孤獨的旅行中,《西班牙寄宿》卻化身成最溫暖的存在,通過「衣食住行」如此簡單的元素給每一位朝聖者注入了力量。
  • 用美的心靈去感知美的事物,尋找生命的快樂
    除了這些還可以識別的事物,只要是我們認為美的就可以,在我們看到美景時,這些風景有多麼的美妙,在看到一切美的事物,都可以通過心靈去感知,去分享這份美。心靈美 亦稱「精神美」「內心美」「靈魂美」。中國古代將心靈美稱做「內秀」「性善」「仁」「誠」等。孔子提出「裡仁為美」,墨子認為「務善則美」,孟子認為「充實善信」是美德之人,只有善的、誠實的、有學問的人,心靈才是美的。
  • 一個人的旅行,四川色達,可以洗滌心靈的地方
    偶然間,我看了一次很不可思議的照片,上面是紅色的房子,密密麻麻的,我看那張照片的時候,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去那裡一個人旅行,但是,很久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了,有一次,我覺得不舒服,特別想一個人散步,然後,我去了能洗滌人們心靈的地方,隨著目的地的臨近,我的身體因高原反應而感到頭痛和噁心,無法呼吸
  • 要看洗滌心靈的電影,比如《走出非洲》
    喜歡看耐人尋味,洗滌心靈的電影,昨天翻看舊電影《走出非洲》,感覺很滿意。這是1986年獲奧斯卡的片子,早就聽說過,一直沒看過。昨天靜坐細品,情感如蘸水絲綿被絲絲縷縷浸潤,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裡剛好洗卻我心中舊年負累。 影片以女主人翁卡倫倒敘的形式拉開序幕。宏大開闊的非洲景色,襯上卡倫衰老滄桑之音,緩緩而述——讓人感覺人生就是這樣緩緩演繹,似乎沒有什麼特別的情節,卻又風潮暗湧,起伏跌宕。
  • 永續遊學| 最後4個名額 10月底臺灣自然永續藝術感知之旅
    水月道場 感受經文的景觀道場新北溫泉 泡湯體驗臺北溫泉 食養山房禪茶體驗文化甘味感知四時變幻的花落花開優人神鼓結合果託夫斯基身體訓練、武術、擊鼓等元素,廣闊運用音樂、戲劇、祭儀等素材,實踐道藝合一、東西交融理念的獨特表演方式。優人神鼓具世界觀與當代美學之特點,獲國際藝壇高度重視,不斷獲邀參加國際重要藝術節表演。以禪鼓洗滌心靈  禪鼓營體驗體驗專注及簡單的力量找到屬於自己的寧靜
  • 張澍導師《重生》工作坊——一場開啟內心成長的心靈之旅
    在負向情緒中揪扯,消耗自己精力,做事不在狀態,沒有人生方向……家庭關係亮紅燈,孩子問題爆發,夫妻關係崩盤……身體問題頻發,健康告急,各種壓力難以承擔……人際關係緊張,影響工作和生活,生活仿佛比一個玻璃罩住…… 一場開啟內心成長的心靈之旅   在這裡你將自我覺察,
  • 永續遊學|探索在地文化深耕秘訣 10月底臺灣自然永續藝術感知之旅
    優人神鼓結合果託夫斯基身體訓練、武術、擊鼓等元素,廣闊運用音樂、戲劇、祭儀等素材,實踐道藝合一、東西交融理念的獨特表演方式。優人神鼓具世界觀與當代美學之特點,獲國際藝壇高度重視,不斷獲邀參加國際重要藝術節表演。以禪鼓洗滌心靈  禪鼓營體驗體驗專注及簡單的力量找到屬於自己的寧靜
  • 老子的4句至理名言,洗滌心靈,陶冶自己!
    意思就是如果你經常洗滌你的頭腦和心胸,能不能做到乾乾淨淨、心靜無瑕嗎?心靈深處像是一面大鏡子,各種影像、有害信息與四面八方的灰塵都會使之不那麼清明,不那麼靈敏,不那麼公正。你的鏡子可能變髒,變得模模糊糊不清楚。自我的心靈清潔,是一個有益於身心的功課。我希望每一個人每周至少一次,練練心功,清洗一下貪慾、煩惱、雜念、緊張,來消除內心深處的負面信息。
  • 這個春天,開啟一場「蛻變之旅」
    看完後不禁讓我想到在這個春天,我們該如何開啟一場蛻變之旅呢?心靈圖卡的探索,同樣是從內心尋找力量與答案,提供真相,實現生命的蛻變。春天萬物復甦,一場心靈圖卡的「蛻變之旅」開始了,通過圖卡的指引展開與自己的內心對話,發現真正的想法,找到解決目前問題的方法,讓生命蛻變與成長。
  • 跟著陳丹燕遊愛爾蘭 尋找妖女美人魚之旅
    上海著名作家陳丹燕介紹道,6月18日,她經過三次愛爾蘭之旅而創作的散文集《我要遊過大海》面世,出席新書發布儀式的還有愛爾蘭總統瑪麗.麥卡利斯閣下和愛爾蘭旅遊局澳大利亞和發展市場總監金保羅先生。在紙質書出版同時,含有視頻和音頻功能的電子書也將同步發行。「愛爾蘭的鬼怪都比較害羞,你(陳丹燕)至少要去愛爾蘭5次才能遇見他們。」愛爾蘭旅遊局澳大利亞和新興市場總監金保羅開玩笑道。
  • 萬卷書中 用文字洗滌心靈 滾滾紅塵 且行且珍惜
    萬丈紅塵,我們不過都是些匆匆過客,在塵世中,我們原本純淨的心靈總會蒙上一層灰塵,所以要時時洗滌,以保持心靈的純淨。綠水青山,藍天白雲;禪佛古寺,暮鼓晨鐘,當是最好的洗滌器具。除了自然,我們向萬卷書中尋覓,也可尋找到使心靈靜好的最佳解藥。1.
  • 洞悉未知,盲人爵士樂手的感知之旅
    洞悉未知,盲人爵士樂手的感知之旅
  • 「逃離」都市的跨悅之旅,是三個小姐姐不甘平淡的心靈追尋
    今天,我就想借著這個機會,邀你們和我一起上路,共赴一場我心中的的他鄉之旅——一場探尋藝術、探尋美的旅程。自駕耗時:上海松江-陽澄湖旅遊集散中心,1小時22分鐘你聽說過隈研吾麼?如果沒有也沒有關係,我想你一定聽說過,在陽澄湖邊上,有一座「茅草屋」,這座鋼鐵茅草屋,正是出自隈研吾之手,而我們今天藝術探尋之旅的第一站,就是這座聞名遐邇的城市「茅草屋」。
  • KiKi旅行日記:色達修心之旅,一場淨化心靈的紅色之路
    色達遊玩攻略:色達修心之旅,一場淨化心靈的紅色之路。一襲紅衣,一抹紅牆,一步一景。這是我初次到色達的體會,當你來到色達這個地方你還想去體會西藏的聖潔。不過色達一行足以讓你的內心得到沉澱,整個人的靈魂得到升華。色達——藏傳的佛教聖地。
  • 電影推薦《荒野生存》:一次尋找自由,解放心靈的冒險之旅
    這是寫在影片開篇的一位英國詩人拜倫的名言,人生須臾數幾十載,總有一些理想在內心最深處,有的人被世俗的勞累所淹沒,而有的人選擇背起行囊,隻身流浪,尋找人生的真諦。而克里斯多福堅定不移地選擇了後者。故事的男主角是一位名校優等生,品學兼優,以全優的成績順利修完了四年的課程,畢業之初,他放棄了別人眼中的「大好前途」,決定隻身去阿拉斯加尋找生命本來的樣子。
  • 《房間》:囚禁的房間背後,是一場身體與心靈的自我救贖成長之旅
    今天,本文我將拋開母子親情的角度,從房間隱喻的特殊意義,獨特的題材表達手法,人物的形象塑造來進一步探討這部影片的獨特魅力。01、房間隱喻:房間不僅是身體的棲身之地,更是心靈的獨自療傷空間影片以《房間》為名,「房間」的意義貫穿著整個影片,如果只是單從畫面上所看到的一個擁有天窗的封閉的小棚屋來定義為房間,那未免會太過於局限。
  • 疫情結束帶你遊黃河石林——洗滌心靈的聖地
    水蝕、風蝕的強烈作用下形成了現在獨特的景觀,狹谷蜿蜒曲折,如蛇明滅。那處堪比羚羊谷的峽谷名為神龍谷,神龍於中華民族而言是信仰,是圖騰。這是一種豔麗、磅礴,質樸,厚重的西部大美。走進神龍谷,無論是平視,還是仰視,每個角度看到的畫面和色彩都不一樣的!色彩迷離的巖石,像流動的畫卷,波浪起伏的線條,造型各異的山體峽谷,亦動亦靜,粗狂神秘,令人驚嘆。
  • 梵音 |《希望》一首洗滌心靈的汙漬的音樂
    本專輯音樂融合New Age Music的靈性與冥想音樂的神性,呈現心靈音樂難得一見的豐富層次。 全輯以大自然與獨特的東方樂器、人聲為主題色彩,編曲精緻,格局大氣,既有班得瑞的空靈和玫瑰園的純美,更突出人聲吟唱東方梵音的獨特音色,以及古老真言的內在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