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福音派敬拜的到底是上帝還是「金牛犢」?

2020-12-22 大豆看電影

大 豆 和 他 的 朋 友 們 | 臨 風

上帝

按著金牛犢的樣式

被造?

臨風

前言

很多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都認為,上帝是人手所造的。他們會認為,宗教信仰就像是服用安慰劑,它或者用來彌補心靈的空虛,或是用來麻痺良心,或者是執政者用來便於統治。但是,或許很少人想到,一些自以為有宗教信仰的人也把上帝(純真的信仰)當作武器來使,假傳「聖旨」,夾天子以令諸侯。換句話說,這些人把上帝當作權力遊戲中的籌碼。就如摩西時代的猶太人,為了權力的需要造出一個「金牛犢」作為膜拜的對象。不論「金牛犢」以何種形式出現,膜拜「金牛犢」說穿了就是按著自己的形象塑造出一個「上帝」。

猶太人膜拜「金牛犢」(維基網頁)

不明就裡的外人還真以為,「金牛犢」就是上帝本身。

金牛犢的膜拜者們

葛福臨牧師(Franklin Graham)

葛培理牧師(Billy Graham)是20世紀最偉大的福音布道家,他的兒子葛福臨牧師(Franklin Graham)是「葛培理布道團」的接班人,以及「撒馬利亞救援會」的會長。由於葛培理曾被譽為是「美國的牧師」,葛福臨自然成為美國福音界的重量級人物。

2019年11月21日,葛福臨牧師接受福音派脫口秀主持人埃裡克·梅塔克薩斯(Eric Metaxas)的訪問,葛福臨把川普的批評者比喻為邪惡的勢力,是「鬼魔附身」(demon possessed)。他主要的論點是,縱使川普的宗教信仰十分膚淺,品格不彰,但是,川普的經濟政策成功,讓教會能夠多收金錢奉獻。

在另一個場合葛福臨牧師表示,因為反墮胎和擁護槍枝而支持川普。總之,他擁護川普的動機主要是政治性的,與耶穌的教訓關係不大。

第二修正案有關擁槍自由,葛福臨牧師認為只這一項就應當投票給川普

然而對川普的種族主義和撕裂美國的言論,對婦女不恭的表現,假公濟私的行為,嘲諷為國捐軀的戰士,等等出格言行,葛福臨牧師從不置評。政治本來是個細節活,也是個專業活,並非牧師的本行,那他為什麼這麼輕易地站隊呢?從他的發言看出,葛福臨的上帝已經被「金牛犢」代替了。

埃裡克·梅塔克薩斯(Eric Metaxas)

那麼,什麼是葛福臨的「金牛犢」呢?我不很確定,有可能是利益交換,有可能是政治圈的影響力,也有可能是川普本人。不過,對梅塔克薩斯而言,他的「金牛犢」就是川普。

梅塔克薩斯是福音界的名人,他寫過三本十分受歡迎的基督教偉人的傳記:威廉·威伯福斯、迪特裡希·邦霍費爾和改教的馬丁·路德牧師。他還為基督教兒童讀物Veggie Tales撰稿。他自喻是路易斯(CS Lewis)筆下所描寫(純粹)的基督徒。

自從2016年川普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起,梅塔克薩斯這樣一位被公認為具有良知的基督徒開始成為川普的堅定擁護者和粉絲。

梅塔克薩斯在2019年9月27日接受「宗教新聞社」的訪問時說,他所以支持川普是為了反對美國流行的「文化馬克思主義」,顯然地,他把美國政治光譜中的左派描繪為社會主義,它威脅到了美國的生死存亡。因此,為了「拯救」美國,川普的種種缺點都可以接受。他甚至把川普比喻作改教的馬丁路德,縱使不完美,但是做了不少好事。

11月30日,梅塔克薩斯與川普通話,表達堅決支持

這種支持到後來演變成了無條件的效忠,梅塔克薩斯至今堅持相信川普所說,這次大選是被民主黨舞弊偷去的,他願意站在川普的一邊奮鬥。在11月30日與川普的通話中,他對總統說,耶穌站在我們這邊:「我很樂意在這場戰鬥中赴死。這是一場爭取一切的鬥爭。上帝與我們同在。」他願意為擁護川普的謊言犧牲生命!

「宗教新聞社」新聞截圖

耶穌不會站在任何政黨的一邊,更不會站在一位說謊成性,寧願犧牲國家利益而要保住權力的川普的一邊。顯然地,梅塔克薩斯的「金牛犢」是黨派政治,是個人崇拜。

美國的福音界充滿了像梅塔克薩斯這樣的人。今天的美國正面臨一個宗教上的腐化。這批「宮廷福音派」的領袖們不但喪失了對真理的執著,他們更是踐踏了上帝的名號,受傷害的正是他們所高舉的宗教信仰。

在美國歷史上,有時候文化的力量扭曲了宗教信仰,有時候政治權力的訴求扭曲了宗教信仰。宗教精英們到底是在敬拜上帝還是在敬拜「金牛犢」?這是個非常值得反省的現實。

歷史的回顧

宗教信仰照理說是人在信仰上的委身,並接納一套教理。在實質上,人卻常常因著自己的觀念或文化視覺改變信仰的內涵,甚至讓教理轉彎,方便地按照自己的形象造神。我們從美國近代歷史上的三個人物入手,看看敬拜上帝或金牛犢的鬥爭如何在歷史上不斷上演。

1922年諷刺「現代主義」的漫畫

美北長老會(PCUSA)成立於美國革命時期。在美國公布憲法那年(1789)在費城舉行第一次大會,採納《西敏寺信仰信條》,以及西敏寺大要理問答和西敏寺小要理問答作為聖經之外的次要標準。不論我們是否全盤接納改革宗的系統神學,美北長老會的開創符合「宗教改革」的一貫精神,即:教理是重要的。

然而自從19世紀末,紐約聯合神學院的查爾斯·布裡格斯(Charles Augustus Briggs)引入深受現代主義影響的德國自由神學,以及其對聖經的「高等批判」以後,美國新教的土壤在19世紀末和廿世紀初遭到了極大的衝擊。名布道家孫培理(Billy Sunday)甚至憤怒地說:「把地獄翻轉過來,你知道底下寫的是什麼嗎?德國製造!」

為什麼現代主義能給基督教造成這麼大的威脅?跟政治一樣,正因為文化有著侵蝕性的力量,它能潛移默化地改變我們對現實和真理的視覺。很多時候,這種變化十分細微,不容易察覺,但卻影響深遠。在不知不覺間,上帝被「金牛犢」所替代了。

範戴克牧師

可能很少人不知道《快樂崇拜》(快樂歡欣向主敬拜,榮耀真神大慈愛)這首聖詩,它的配音改編自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的《快樂頌》。這首詩歌的作者就是亨利·范戴克牧師、博士(Henry van Dyke,1852-1933)。

這位多才多藝的牧師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以及神學院,在紐約作過17年牧師。他的寫作生涯開始於牧師任上。他後來曾經參與詩歌編輯,出版過厚厚一本具有份量的詩歌集。從1899年起,範戴克在普林斯頓開授英國文學。後被校友威爾遜總統派作駐荷蘭以及盧森堡的公使。在一戰時,他在海軍作過隨軍牧師。他晚年專事寫作,並擔任過全美藝術文學協會的會長。

他的文學作品(散文、小說)暢銷世界,包括《第四位博士》、《第一株聖誕樹:森林的故事》、《傷心的牧人:聖誕節的故事》、《藍色花》、《逝去的話:聖誕傳說》、《失喪的童子》等。他的作品都帶著樂觀陽光的色彩,以及對上帝的信心,內容溫馨、平和,包裝得就像聖誕禮物一樣美麗動人。他的作品毋寧是反映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作風。他故事的信息多是道德感召以及主角的覺醒,對基督教理中的恩典和赦罪觀並沒有太觸及。

1913年復活節,範戴克在南加州河邊市的戶外崇拜中作禱告

這樣一位舉足輕重的範戴克牧師,他卻是個非常熱心的現代主義者,高度推崇布裡格斯的「高等批判」,大力推動修改《西敏寺信仰信條》,減少其神學氣息。

寫小說是一回事,但是以牧師身份討論神學立場卻是另一回事。他在1896-1899年間,前後寫了兩本比較嚴肅的書,一本是《疑惑時代的福音》,在序言裡,他寫著:「信心的活潑經驗遠比神學理論更為重要」。另一本是《罪世的福音》,在序言裡他告訴讀者說,自己的書不在討論救贖的理論:「相反地,它在教導:沒有一個理論可以夠寬、夠深地解釋事實。」

他的基本立場是,耶穌的人性遠比他的神性重要,我們只有借著耶穌完美的人性去體會他的神性。我們在不斷經驗上帝的愛時才能體會「救贖」的意義。連他故事中英雄的救贖也是這樣,《第四位博士》中的主角亞特班感受到內心的光照,這種內在意識激勵他做出無私的決定,他按照自己的認識盡力了,這就是他的救贖。大多數的讀者對「現代主義」以及其對文化的影響毫無概念,只要內容是聖誕節,有上帝、耶穌,就OK了。

因為他不能忍受普林斯頓神學院梅欽教授(John Gresham Machen)的講道,範戴克在1923年宣布放棄自己在「普林斯頓第一長老會」的座位,要轉換教會,梅欽當時是教會牧師。範戴克認為自己的日子「太寶貴,不能浪費在聆聽這種令人沮喪、充滿憤怒和嘲弄式的福音。」他稱後者的教導是「苦澀、製造分裂和不合聖經的」。他說到做到,後來一直到梅欽辭職,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

範戴克牧師所敬拜的「金牛犢」就是被現代主義馴化的基督教。順應文化的潮流,他按照「金牛犢」的形象建構了一個新的基督教,他所影響的不僅僅是他那一代而已。

富司迪牧師

1930年《時代》雜誌的封面,介紹富司迪牧師與新開張的紐約「河邊教會」

哈裡·愛默生·富司迪牧師、博士(Harry Emerson Fosdick,1878-1969)是1920年代美國最受歡迎的牧師。如果範戴克代表維多利亞時期的宗教小說風格,那麼,富司迪就代表廿世紀初自由神學的講章。用他自己的話說,那就是「對群體的個人心理輔導」。

他的講道不但讓教會的聽眾著迷,藉著NBC電臺每個禮拜天下午的「國家晚禱」時間,他的講道更是風靡全國的聽眾。他的講題非常吸引人,例如:「處理生活中的第二好」(處理失望)、「把糟糕變成美好」、「寧靜的好處」、「直面變革的挑戰」。

他的信息也十分新穎,遠遠地走在提倡「正面思維」的大師諾曼文森特皮爾(Norman Vincent Peale)的前面。富迪克牧師所以受歡迎與今天傳講「成功神學」的牧師受歡迎的道理是一樣的。提供正面信息和給人希望固然是件好事,但是,我們不能因此修改聖經的教理以配合群眾。

富迪克被浸信會按牧,卻在紐約最負盛名的「第一長老會」牧會(1918-1925)。不過,由於他浸信會的背景以及自由派神學,1925年他終於被保守的威廉·詹寧斯·布萊恩(猴子訟案律師)所領導美北長老會所逼走。

沒想到這正好是富司迪人生的轉折點,他馬上被三英裡外的「公園浸信會」邀請為主任牧師。這個教會是由「富二代」的小約翰·洛克菲勒所大力支助。沒想到富司迪如此有魅力,1920年剛蓋好的一座哥德式教堂很快就容不下了。結果,小洛克菲勒又掏出腰包,蓋了一所宏偉壯觀的新歌德式「河邊教會」,坐落在哈德遜河邊。1930年,洛克菲勒與富司迪牧師共同主持獻堂典禮。這是間超宗派的教會,富司迪在那裡牧會,一直到1946年退休。

河邊教會

教堂裡有三組石雕,它們為歷史上的英雄刻像,分為三個主題:醫治者、教師、人道主義者,每個主題的中心都是基督。耶穌基督是這三個主題的英雄模範。富司迪牧師又是金主小洛克菲勒希望把基督教現代化的英雄模範。

在河邊教會時代之前,富迪克牧師發表過一篇最具歷史意義的講章。他1922年5月21日在第一長老會的講道《基要信條派將取得勝利嗎?》中熱烈擁抱了流行的自由主義精神。他呼籲成立一個心靈開放、有智識性、有容忍的「基督教團契」。這篇講道是他向基要真理的宣戰書。金主小洛克菲勒立即把它印成小冊子,分發全國。

在這篇講道裡,他反對基督教一些最重要的基要真理,認為那不符合時宜,例如:神跡,特別是童女生子;基督寶血的赦罪;基督再來,在地上成立千禧年,等等。他認為基督徒可以分作兩類人,一類是心胸狹窄、嘮叨煩人的「基要信仰者」,他們威脅著基督教信仰的中心。另一類是張開手臂,寬容、接納的「自由主義者」(在一般人心目中,當時這兩個詞彙都是中性的)。「這是一個自由的國家。任何人,只要真摯地接納某種觀點,他就應當有權利那樣做。」宗教是私人的事,唯一衡量真理的標準就是「真摯」與否。所以,寬容變成最大的美德。不過,他寬容的對象並不包括基要信仰者。

富迪克牧師所描述的耶穌是一位喜愛戶外活動的「男人中的男人」(泰迪·羅斯福?),一位自我犧牲、善良的「超級英雄」,你幾乎可以看到散文作家愛默生筆下耶穌的影子。

梅欽

梅欽(John Gresham Machen,1881-1937)

在廿世紀上半葉,有關梅欽的新聞可能是美國大眾所最關注的。他的文章也經常在《紐約時報》上出現。每當富迪克牧師影射「反啟蒙」、「變態」的敵手時候,通常指的就是梅欽。他的故事可以說就是基要教條派與自由派之間交鋒的故事。他們間的爭執就是基督教與「金牛犢」對抗的具體表現。

梅欽24歲時在德國進修神學,深深被自由派的敬虔和投入所吸引,給他很大的震撼。但他至終拒絕了自由派的路線,認為敬虔與否,投入與否,不是判斷真理唯一的尺度。

回國後,他在普林斯頓神學院教授新約聖經,並在普林斯頓第一長老會任牧師。範戴克放棄他在這個教會的座位,就是針對梅欽而來。直到1929年,因為學校董事會改組,梅欽被迫辭職,範戴克才回到自己的座位。

離開普林斯頓之後,梅欽與幾個同事在費城創辦了西敏寺神學院。1936年,他被美北長老會免去神職,只好退出美北長老會,成立了「正統長老會」可惜隔年1月他就突然因肺炎去世了。

梅欽對事情認真,學問淵博,長於理性思維。他針對自由派立場的幾本學術性著作是闡釋與辯護基本要義的關鍵性作品。他的第一本書《保羅宗教的根源》(1921),非常勝任地辯護,保羅的信仰是從耶穌的教導和舊約來的,並非(如自由派所說)從希臘哲學導引出來的。

富迪克牧師發表《基要信條派將取得勝利嗎?》以後,梅欽前後寫了兩本書回應。第一本是《基督教與自由主義》(1923),接著又寫了《什麼是信心?》(1925)。

對富迪克牧師來說,他們間的差異點不過是基督教中兩種不同的看法罷了。對梅欽而言,這是真與假、是與非、上帝與「金牛犢」的差異。基督教稱耶穌是主、是救主,自由派稱耶穌是嚮導、是範例。基督教認為耶穌是我們信心的對象,自由派認為基督(對上帝)的信心是我們的榜樣。「自由主義認為耶穌是人類最美麗的花朵,是超自然的人」。梅欽也同意耶穌是我們的榜樣,但是,耶穌不僅是個榜樣,而是我們救贖的創始者和完成者。換句話說,富迪克牧師的立場是即此或彼(神或人),梅欽的立場是兩者並重,否則不是基督教。

梅欽有力地反駁了自由派的立場。明顯地,自由派所信仰的不是聖經上所記載的耶穌,而是他們按著自己的心意塑造的耶穌,是被文化所重整的耶穌。這讓我想起使徒保羅的話:「我希奇你們這麼快離開那藉著基督之恩召你們的,去從別的福音。」《新約加拉太書1:6》

在注重基要真理的人中,梅欽是比較突出的。孫培理和布萊恩都是標準的基要真理派,他們更關心人是否信耶穌,是否過敬虔生活,而並不那麼關心教理的純正性。相對而言,梅欽更重視智識,他自己的智識容量和修養都遠超過眾人,是少數可以與現代主義人士對話的保守派。在政治上,他反對禁酒、禁菸,反對在公立學校公禱、公讀聖經。因此他也被一般保守派視為異類。

歷史學家馬斯登認為,他在政治上屬於激進的「自由意志主義派」,反對聯邦政府權力過大。我個人認為,他在神學上的堅持應當與他的政治立場切割,兩者不能同日而語,兩者目的不同,利益不同。沒有哪個政黨的立場與基督教的信仰完全吻合。

反思

範戴克牧師和富迪克牧師代表20世紀初最受歡迎的兩位牧師,他們「成功地」將基督教改造為符合文化語境的信仰,傳統的宗教詞彙有了新的含義,以符合大眾的需要。幸好有梅欽的中流砥柱,堅守了教理的純正,不讓基督教被膜拜「現代主義」的自由派和經過「猴子訟案」而反智的基要派所淹沒。回顧那段歷史,我們看的很清楚,誰是敬拜上帝,誰是膜拜「金牛犢」。

在大多數福音派一片漠視真相、漠視耶穌的教導,專注於認同政黨的今天,福音派教會的信仰面臨極端嚴峻的考驗。今天的福音派所敬拜的到底是上帝還是「金牛犢」?這已經是個存在危機的問題。我們但願上帝興起一批梅欽式的人物,重新恢復教會的基本信仰,在世界上作耶穌基督的見證人,而非政黨的傳聲筒。

參考文獻:

Stephen J. Nichols, 「Jesus Made in America」, IVP Academic, 2008.

Harry Emerson Fosdick, 「Shall the Fundamentalists Win?」, 1922.

------- 大豆和他的朋友們 --------

出品 鈄江明(大豆) 聯合出品 百神傳媒

本公號為文藝連萌成員 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相關焦點

  • 《鑄造金牛犢》(出32:1-6)
    那位拯救的上帝渴望與人同住,並指示摩西建造了會幕,使以色列百姓藉著在會幕中獻祭燒香來敬拜神。然而這次上帝的臨在,竟要滅絕他們。顯然百姓的犯罪是非常嚴重的事件——他們鑄造了金牛犢。      當時以色列人要求大祭司亞倫鑄造金牛犢的理由是:我們的領袖摩西上神的山領受法版,都快四十天之久。不知道他遭了什麼事。而且這位領我們出埃及的神又看不見摸不著。不如造一個可見的神像引領我們前面的路。
  • 兩個「金牛犢」的警誡!
    可是他不是一個從心去敬畏耶和華神的人,而是一個愛自己王權過於上帝的人,所以他掛著信仰招牌,卻為自己謀劃和服務。我們看到,正因著尼八兒子耶羅波安的罪,最終這罪導致北國以色列的被擄。讓我們注意以上這裡的經文。
  • 金牛犢的魅力在哪裡?
    文 | 小斌很多人讀讀聖經,一定都會有這樣的不解,為什麼以色列人那麼容易背叛上帝,去崇拜別的偶像?出埃及的時候,紅海分開,天降嗎哪,雲柱火柱,那麼多的神跡伴隨。多麼令今天信神的人羨慕。可是就算這樣,以色列人在摩西上西奈山領受律法久久未歸之後,就要求亞倫為他們造了一頭金牛犢,然後整個民族墮落到金牛犢崇拜當中。
  • 金牛犢事件的鑑戒
    不少聖經學者認為,而筆者本人亦同意,亞倫並沒有違反「不可有別的神」的誡命,他仍是讓以色列百姓敬拜獨一真神耶和華,只是將神的形像造成金牛犢的樣式。如是者,亞倫違反了十誡中的第二條:「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什麼形像,彷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出二○:4)。
  • 敬拜是聖約式的,上帝邀請我們進入聖約關係
    那麼,什麼樣的敬拜,才是整全的、基於聖經的呢? 今天推出的這篇人物專訪,受訪者是加爾文神學院敬拜中心研究員,《改革宗敬拜》雜誌主編艾米麗·布林克博士,她對敬拜的觀點,也許會幫我們打開對敬拜的新認知。 艾米莉談聖樂
  • 上帝電視臺為何被禁了?以色列突然下令停播美國基督教福音派頻道
    以色列已下令停播美國基督教福音派電視頻道?以色列指責這家明顯信奉宗教的電視臺隱瞞其傳教議程,據稱其傳教目標是以色列的猶太人。今年早些時候,上帝電視臺(GOD TV)和以色列主要有線電視提供商籤訂的7年廣播合同,被證明非常短命。
  • 每日親近主:敬拜上帝是種特權
    我過去認為,這節經文所說的「聖殿震動」是因為上帝的聲音洪亮而把門檻的根基震動了。後來我仔細再讀,才發現是天使們彼此呼喊的聲音,將天堂中聖殿的根基震動了。倘若侍奉上帝的天使們彼此呼喊的聲音都產生如此大的威力,那麼,上帝親自說話的時候將會怎樣呢?上帝將敬拜他的特權給了我們,可惜我們對此重視的程度遠遠不夠。
  • 金牛犢事件(一)
    金牛犢事件(一)            出32章
  • 探討:福音派和自由派對基督教信仰觀的不同解釋
    我們很容易區分保守福音派和自由派,但當保守的自由派遇到開放的福音派,就難說了。不同的派別自身也在不斷的發生變革。當然,我們可以從最基本的信仰問題入手,觀察一下二者的差異。1、上帝觀福音派用分別的眼光看上帝,強調上帝的超然性和永恆不變性,以及上帝的絕對主權。上帝的形象是君父、是保護者、也是審判者。
  • 「美國研究」劉衛東:基督教福音派與2020年美國大選
    二、福音派的政治立場及其與共和黨的接近  福音派宣稱美國具有獨特的基督教身份,是「山巔之城」,美國人是「上帝的選民」。他們認為,人類事務並未被分為聖俗兩界,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都在上帝的掌管之下,人類的主要使命不是自我修行,而是在世上宣告上帝之國的榮耀。這個理想不斷激勵著福音派將宗教情懷轉化為政治熱情,並通過影響政策來實現其目標。
  • 敬拜的人生——基督教寶安堂雲牧養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個主題「敬拜的人生」。我們是否還記得,約翰福音四章撒瑪利亞婦人詢問當在哪裡敬拜上帝故事,她說:「我們的祖宗在這山上禮拜。」而猶太人認為耶路撒冷才是應當敬拜的地方。       耶穌告訴婦人,時候將到,敬拜的地方將不在基利心山,也不在耶路撒冷。耶穌告知婦人,從此以後,拜父的人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
  • 如何帶領家庭敬拜
    他知道迦南地偶像崇拜橫行,而他的家庭以後會像逆流而上的一群人,但他還是說,他要這樣做,帶領全家人敬拜上帝。因為他已經立下了榜樣,他已經準備好了子女。我們從31節(「約書亞在世和約書亞死後,那些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諸事的長老還在的時候,以色列人侍奉耶和華。」)看到他的榜樣影響到以色列大多數家庭都在接下來的一代人中延續了對上帝的家庭敬拜。
  • 《家庭敬拜》摘記02
    ,但是聖經中清晰地表明上帝值得我們在家裡一起敬拜祂。他怎麼知道敬拜上帝中需要火、柴還有羔羊呢?他怎麼知道要將羔羊獻為燔祭呢?以撒知道這些事情,以撒一定經常看見獻祭時柴被劈開堆起來,他之前一定聽到過柴火的噼啪聲,也聞到過羔羊獻祭的焚燒味道。因為亞伯拉罕之前經常在家裡帶領敬拜上帝,以撒才可以知道敬拜中缺少了一個元素。」
  • 四種任意妄為的敬拜
    反過來說,除了正確地明白真實的敬拜之外,沒有任何事情可以加速你的靈性增長與成聖。敬拜的主題遍布整本聖經。我們在創世記發現亞當因為悖逆神給他的命令,而無法敬拜他,導致敗亡。我們在啟示錄看到所有的歷史,在滿有慈愛之神面前的永恆敬拜達到最高點。從創世記第一章到啟示錄最後一段落,敬拜的教義牢牢地被記錄在聖經經文當中。
  • 2019讚美之泉「亞洲巡迴敬拜演唱會」 | 附超清LIVE敬拜現場
    相信每個中國基督徒心中都有一首屬於自己的讚美之泉,不論是早些年經典的《深深愛你》、《雲上太陽》、《這一生最美的祝福》,還是近年來的《從早晨到夜晚》、《能不能》、《新的事將要成就》、《我要看見》.讚美之泉早已深深印刻在我們心中,一首首都是屬於華人基督徒們最溫情的感動。
  • 復活的基督引領萬民敬拜
    」是指敬拜的根源是來自基督的有效恩召。若不是出於基督的有效恩召,我們就不會歸信上帝,也不會敬拜上帝,所以,這一切都歸功於基督的有效恩召。那麼,基督又是如何呼召人去敬拜神呢?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選民,上帝首先選擇了他們為立約的百姓,上帝也透過耶穌基督也向他們顯現,當他們犯罪得罪上帝的時候,上帝不離不棄的愛也多次顯明給他們,所以他們敬拜上帝是應該的。
  • 敬拜與讚美的重尋
    或者是1976,78之後的一些的歌手,嬉皮士歌手信主了,但是他們呢被排在傳統的教會的門外,因為呢他們穿牛仔褲,拿著吉他來教會不被教會接納,怎麼今天就是很多的敬拜讚美的大師,比方說:敬拜主Majesty這首詩歌呢也就是1978年開始出來侍奉的一位的牧師寫的詩歌,所以所謂敬拜讚美是指那些嗎,是指讚美主或者是一些我們都已經唱慣了20年的?還是十幾年前的?敬拜讚美是指英國跟澳洲系列的呢?還是指美國的?
  • 長文 | 開始家庭敬拜
    清教徒的家庭敬拜清教徒是一群對宗教改革再改革的上帝的兒女,他們對上帝話語的委身和順服是極其嚴苛的。清教徒的牧者幾乎全部看重家庭敬拜,並且都在自己的家庭中進行家庭敬拜,也留下了一些著作和講章,甚至在他們的書信和談話中也會常常分享家庭敬拜。
  • 有基督徒推薦:北美自由派-福音派宗派譜系圖
    從該圖上我們能看到「現代主義/自由派」與「福音派」、「基要派」走在了方向完全相反的一條線上。宗派譜系走向是一條長箭頭,自由派朝著左走,而福音派與基要派朝右走。現代主義/自由派爭執的話題主要有:基督的神性、童女懷孕生子、基督身體復活,按立同性戀聖職。福音派爭議的話題是聖經的可靠性,而基要派爭議為聖經的無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