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全面封殺華為獲得晶片的可能性,背後還有更兇狠的含義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圖:圖蟲創意

來源:21Tech(News-21)

作者:倪雨晴

編輯:李清宇、劉雪瑩

切斷華為的晶片供應商

2020年有很多不可思議,還是忍不住感慨一句:這個怪誕的世界。在這個世界的規則中,美國的長臂管轄,可以直接喊停非美國企業和中國企業之間的交易。

這樣的雷霆手段還在繼續。

8月17日晚間,美國商務部發文稱,商務部下屬的工業和安全局(BIS)將進一步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的權限,並且將38家華為子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同時還修改了四個現有的華為實體清單條目。在新增的21個國家/地區的38個華為子公司中,大部分為雲計算、OpenLab平臺相關的公司。

公告也直接挑明,此次修改將限制華為獲得晶片供應,修訂的對象正是5月16日剛升級過的「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oreign-produced direct product rule,FDP) 」。

具體如何設卡?

一方面,外國生產商品若以美國軟體或技術為基礎,且被併入或用於華為子公司(實體清單中 )的「產品」或「開發」中,不論華為研發生產的是零件、組件還是設備,只要是華為生產、購買、訂購的,就要受到限制,需要獲得許可。

另一方面,若實體清單中的華為子公司是該交易的當事方,不論身份是「購買者」,「中間收貨人」,「最終收貨人」或「最終用戶」,同樣也將需要獲得許可證。

這意味著,美國進一步限制了華為獲得晶片的渠道,對於使用美國軟體、技術開發或生產的國外廠商的晶片,直接進行了限制。芯謀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向21Tech記者表示:「這是美國針對限制華為政策的打補丁。全面封殺華為獲得晶片的可能性。」

5月16日的那次FDP修改,最核心的是美國境外為華為生產晶片的晶圓廠商們,只要使用了美國半導體生產設備,就需要申請許可證。隨後就有觀點指出,該規則存在「漏洞」和不明確之處,華為仍可以向美企之外的聯發科、三星、展銳等企業購買晶片。

現在,美國商務部直接堵上「漏洞」,簡單來說,就是要切斷美國晶片廠商之外的第三方晶片企業對華為的供應。美國制裁的環節直接從晶片生產端,延伸到了晶片設計廠商,以及EDA等設計軟體的使用,並且打擊的對象也從華為手機端、通信設備端,延長到了新興的雲計算產業。

商務部稱,新的措施立即生效。目前華為並未對此進行回應,聯發科方面則對21Tech記者表示,公司正密切關注美國出口管制規則的變化,並諮詢外部法律顧問以確保相關規則之遵循,根據現有信息評估,對公司短期營運狀況無重大影響。

受此消息面影響,今天聯發科的股價一度下跌10%。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主席兼執行長John Neuffer在其官網上發聲稱,對商用晶片銷售加以廣泛限制將給美國半導體行業帶來嚴重破壞。

晶片之外的兇狠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新規更兇狠的地方在於,言下之意,只要是使用了美國軟體、技術的產品,沒有美國的允許,就不準供應給華為。

圖:圖蟲創意

一方面,新規針對的不僅僅是晶片了,還可能影響到手機、電腦、基站等產品中的元器件、軟體,只要使用了美國軟體或技術,嚴格來說都需要向美國申請許可。

美國打擊伊始,華為去「A」化行動一直在進行,比如基站可以不使用美國元器件,手機方面,日本調查公司Fomalhaut Technology Solutions的統計顯示,華為的最高端智慧型手機「Mate30」的5G版與制裁前的原機型相比,中國造零部件的使用比率按金額計算從約25%提高至約42%,美國造零部件則從約11%降至約1%。成為代替的是華為自主設計的產品和來自日本等美國以外供應商的採購。

但是,以現在的條例來看,即使是日韓供應商,接下來也有可能受到限制,在各種元器件和軟體產品中,總有部分包含著美國技術,可見美國對於非美企業和華為的交易進一步收緊了控制。

另一方面,對於美國軟體和技術的溯源的尺度還是把握在美國手中,公告的原文是 「...U.S. software or technology is the basis for a foreign-produced item…」,有分析師指出,需要看「basis」(要素、基礎)的定義。也就是說,需要判斷在國外產品中,美國的軟體和技術是否構成基礎要素。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對新制裁的解決之道就是自己生產。這在外界看來,是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當下的非常時刻,總需要提前做準備,放手一搏。不過,隨著美國大選臨近,還需要看政策層面的變化。

今年3月的財報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就曾表示,(新的出口管制措施)會後患無窮,「潘多拉盒子一旦打開,對於全球化的產業生態可能是毀滅性的連鎖破壞,毀掉的可能將不止是華為一家企業。我們希望全球產業鏈合作,為全球客戶提供可信任的產品。」

波士頓諮詢(BCG)在今年3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對中美技術貿易的限制可能會終結其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導地位,如果美國完全禁止半導體公司向中國客戶出售產品,那麼其全球市場份額將損失18個百分點,其收入將損失37%,這實際上會導致美國與中國技術脫鉤。

在中美之外,不知其他國家是否會被美國強力的手段所威懾,或者對產業重新規劃?

華為處境:嚴厲限制和持續應對

從近期的動態來看,受到打擊的華為正在掙扎著求生存。

8月7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上表示,目前國內半導體工藝沒有趕上來,Mate 40 麒麟9000晶片,很可能成為麒麟高端晶片的最後一代。由於美國的制裁,華為領先全球的麒麟系列晶片在9月15日之後無法製造,將成為高端晶片的絕版。

除了手機晶片外,華為的基站晶片、AI晶片(昇騰)、伺服器晶片(鯤鵬)等在高端製程上也都會受到波及。同時,美國商務部發布的供貨華為的臨時通用許可證(TGL)已經過期,這也是美國對TGL最後一次延期,不論美國的通信設備業務,還是谷歌的GMS服務,華為都不能夠繼續合作。此外,5G的海外市場也處在不確定當中,有明確拒絕華為者,也有支持者和搖擺者。

拉長時間線看,2018年是這一波猛烈進攻的關鍵時點,當年8月,美國《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獲得通過,該法案第889條要求,禁止所有美國政府機構從華為購買設備和服務。緊接著,2019年5月16日,一聲驚雷,美國直接將華為納入實體清單,隔斷了一些美國企業和華為的合作。華為不得不重新調整方向,並拿出潛心研究已久的備胎,旗下的晶片設計公司海思進入大眾視野。今年美國則直指海思,欲掐斷晶片的供應。

如果說2019年5月16日將華為及其附屬公司列入實體清單是試探的話,2020年出口限制升級可謂是美國的一張王牌了。半導體是支持通信、5G發展的底層基礎,美國已經拿出了半導體產業鏈上的殺手鐧。

圖:圖蟲創意

美國在科技場上步步緊逼,華為在短期和長期也應有預判和準備。

顧文軍向記者表示:「短期一是靠庫存,華為的庫存應該有超過一年,然後就是準備自力更生。長期要靠自己的自力更生和未來政治形勢的變化,國內產業鏈的發展。」

華為也進行了多方面的應對,包括法律層面反訴、輿論層面更透明開放、提前預備庫存、備胎響應、拓展新業務線、儲備現金流、堅持多供應商策略等等。目前我們並沒有看到華為大幅裁員,反而在繼續高薪招聘科技人才。

同時,華為繼續紮根半導體產業,參與培養國內的半導體產業鏈。美國的猛烈攻擊,看似對中國半導體打擊很大,但是將會為國內軟體和半導體行業帶來更廣闊的成長空間。難度確實很大,但國產替代、打造自主半導體產業鏈是長期趨勢。

在美劇《Billions》中,聯邦檢察官和億萬富翁之間的纏鬥跌宕起伏,雖為劇本,但足以影射現實中法律場、政治場上的腥風血雨。在法律戰場、產業戰場的背後,都是草灰蛇線、伏延千裡的舉證,也牽涉政治、權力的影響,而跨國的案例將更加複雜。

雖然整體事件看似在往不可思議的方向發展,但事實上,美國對於華為的打壓並不是這兩年突然心血來潮,在過去的近20年間一直不間斷地針對華為進行調查、起訴。然而在這些過程中, 華為不僅沒有變弱,反而茁壯成長為通信行業領軍者,這麼多年以來,美國並沒有舉出華為的「實錘」,反而通過另一種方式「洗白」了華為。

回看全球的商業世界,多少產業起起落落,風起雲湧;多少企業在海外鎩羽而歸;又有多少企業悄然消失。商海浮沉,巨頭各領風騷數載,華為在越來越龐大的同時也在艱難地求生存。如果真的能經受住住這一系列的制裁,華為也能夠觸底反彈。

正如那句已經廣為流傳的名句:Whatdoes not kill me, makes me stronger,凡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強大。

相關焦點

  • 美國全面封鎖華為晶片採購,華為回應!
    美國當地時間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兩則針對華為的消息:其一,延長華為臨時許可90天。其二,計劃升級對華為的管制措施,國外公司只要用美國技術、軟體、設備等給華為生產晶片也將受到管制,需先得到美國批准。
  • 全面打壓華為的背後,美國圖什麼?| 思客問答
    儘管當時「實體名單」限制了美國公司和華為的合作,但華為還有一線生機。畢竟,華為手裡有自己的晶片設計公司——「一夜轉正」的華為海思。華為還可以繼續使用美國軟體和技術來設計晶片,只是美國廠家不會繼續提供升級服務。   雖然華為沒有晶片生產能力,所幸的是世界上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臺積電」,並不是一家美國公司。華為還能夠通過「臺積電」代加工得到自己的高性能晶片。
  • 美國「絕殺令」出臺,華為這次真的危險了!
    自從去年受到制裁開始,華為其實已經想盡辦法來擺脫困難,在不被允許購買美國晶片之後,華為就緊急向聯發科訂購晶片,同時向臺積電尋求高端晶片的生產需求,在麒麟晶片被封殺之後,這讓華為扛過一段困難的日子,但美國並沒有打算放過華為,真正的「絕殺令」已經被爆了出來,華為這次真的危險了。
  • 美國科技霸凌不得人心:傳三星正與華為商討晶片代工
    C114訊 北京時間6月13日晚間消息(蔣均牧)繼將華為列入所謂「實體清單」一年後,美國政府再度升級絞殺手段,通過修改直接產品規則試圖全面切斷華為晶片供應。更重要的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其5G設備同樣也需要尖端晶片。此前已經有人提出了繞過新規的想法,比如通過聯發科購買臺積電晶片,但臺積電已表態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但三星可能會為華為提供一個完全合法的解決方案——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獨立晶片代工企業。該公司已建立了一條僅使用日本和歐洲晶片製造設備的小型生產線來生產7nm晶片。
  • 剛剛,華為20分鐘演講回應美國封殺令!完整復盤這場72小時全球博弈
    今年預計發布的新款iPhone搭載的A14晶片、新款華為Mate手機搭載的麒麟1020晶片,按預期均將採用臺積電5nm工藝。美國追加的出口管制新規,將使得華為一系列5nm晶片能否如期量產變得撲朔迷離。而在華為晶片製造籠上陰影的同時,我國大陸第一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接連獲得華為14nm訂單、得到兩大國家級資本逾150億人民幣注資等進展。
  • 【衝擊】華為新禁令衝擊臺日韓264億美元零部件銷售;三星和SK海力士已向美國商務部申請出貨華為;傳海思將從臺灣運回麒麟等晶片
    圖源:AFP美國商務部宣布禁止企業提供華為任何含有美國設備或軟體設計的晶片,意圖阻止華為從外部供應商取得智慧型手機和基站的關鍵零部件,影響不止於華為本身,也將衝擊供應商。據悉,英國研究公司OMIDA的董事Akira Minamikawa預估,日本、中國臺灣地區和韓國公司每年向華為提供2兆8000億日元(264億美元)的零部件。
  • 孟晚舟帶「腳銬」照片再次刷屏:被封殺一年後,華為怎麼樣了?
    即使是在疫情期間,美國對孟晚舟的扣押,對華為的封殺打壓從未停止過,那麼在被美國封鎖的這一年多時間裡,華為怎麼樣了?  很多人覺得美國這是在向華為示好,下一步就是解除對華為的封殺,其實這是不對的,美國才沒有那麼好心,他們對華為的封殺從來沒有停止只會越來越狠。 那麼,美國為什麼允許華為參與5G標準的建設呢? 因為在5G標準的建設和制定上面,已經不是美國在主導,它是由國際組織3GPP的會議決定。
  • 華為已到絕境,美國為何「縱虎歸山」?
    目前世界晶圓生產五巨頭分別在日、韓、德、臺四個地方,即使是華為想從生產下手,也難以獲得原材料。設計方面是華為海思的核心競爭力,設計能力及人才儲備上都是比較充足的。相對有衝擊的是這次AMD停止對華為設計架構的授權,目前華為只能使用已經購買版權的產品來設計晶片,無法獲得後續升級服務。
  • 華為受影響的的不只是麒麟,還有一種晶片,95%來自美國
    從去年5月份開始,美國陸續不斷地對我國科技企業進行各方面的壓制,而華為作為我國科技企業的龍頭代表,自然首當其中,受到了最大的衝擊,9月15號之後,臺積電、聯發科、高通、韓國三星存儲、SK海力士均宣布斷供華為,也使得華為最新的5nm晶片麒麟9000可能成為麒麟晶片的絕唱。
  • 華為下妙棋,新榮耀欲「接棒」,不料小米撿個大便宜重回世界前三
    眾所周知,遭遇斷供打擊之後,華為並沒有被打倒,反而振翅高飛。在2020年的第二季度,華為更是趕超三星成為手機銷量世界第一,但緊接著晶片供應鏈被全面切斷,解禁之日又遙遙無期,華為的手機銷量也隨之大幅下滑。那麼,華為手機銷量下滑所空出來的市場份額,誰能「接棒」呢?小米摩拳擦掌,新榮耀也蓄勢待發,近日榮耀CEO趙明發聲,宣稱新榮耀的目標是「成為國內手機市場的NO1」。
  • 麒麟晶片成「絕響」,但華為也有機會絕境逢生
    在近日舉辦的中國信息化百人會 2020 年峰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 CEO 餘承東首次向外界公開了華為面臨的困境,「因為今年第二輪晶片制裁,華為沒有辦法生產晶片。我們最近一直都在缺貨階段,非常困難。」餘承東不無遺憾地表示,過去十幾年,華為在晶片領域的探索,從嚴重落後、比較落後、有點落後,到趕超、領先、封殺,一路走來,過程艱難,研發投入巨大。
  • 榮耀被賣,華為迎來敦刻爾克大撤退?晶片難題,沒有時間了!
    作者:兔兔 來源:功夫財經  華為出售榮耀,塵埃落定。  今天早上,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發展集團和30多家榮耀代理商、經銷商共同投資設立的公司深圳市智信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籤署收購協議,全面收購榮耀品牌相關業務資產。
  • 華為回應晶片斷供:求生存是主線,若獲許可,手機願採用高通晶片
    2019年5月,美國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今年5月15日,進一步升級管制措施,針對華為的晶片供應鏈制定禁令;在經過120天的禁令緩衝期後,9月15日,美國針對華為公司的晶片禁令正式生效,包括臺積電、高通、三星等在內的晶片製造商先後宣布將不再向華為供應晶片。
  • 麒麟晶片徹底擺脫美國限制?華為員工爆料:絕非不可能任務
    從去年5月到今年的5月,美國連續兩次修改規則,不惜動用緊急狀態狀法也要全力打壓華為,今年更是要求海外廠商也要遵守美國的政策。華為現在需要重構供應鏈,避開美國限制,這個很難,但華為內部員工表示並非不可能任務。
  • 華為被封殺,任正非首發聲:20年的悲壯慘烈,你永遠想像不到
    從1999年到2016年,華為三次併購連續被美國政府否決,專利收購被否決,正常的商業合約被幹預,甚至一次次對華為發出行政傳票。2010年,摩託羅拉又在美國起訴華為專利侵權。那至於美國政府逮捕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還有最近封殺華為,那都是路人皆知了。
  • 再見了美國!華為晶片正式確認,網友:原來我們錯怪臺積電了?
    近期,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再度升級,出臺了一項新規,只要使用美國半導體設備製造的晶片就不可以再供應給華為,這簡直就是一個霸王條款。美國作為一個科技強國,在很多領域上都有一定的份額,半導體領域也是如此。不論是晶片設計還是晶片製造,都難以繞開美國技術,所以華為這次恐怕是「在劫難逃」了。
  • 字節跳動承認進軍車聯網;華為郭平回應美國再封殺;戴森電動汽車...
    華為郭平回應美國再封殺:會受到巨大影響 有信心找到解決方案在昨日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發表《跨過時艱,向未來》的主題演講。郭平總結稱,2019年在大量技術不可獲得的情況下,華為艱難生存,努力向前發展。從去年5月16日至今,華為進入實體清單已滿一年。2019年華為銷售收入8588億元,為了應對實體清單,華為研發投入巨幅增長,存貨大規模增加。他表示,「好消息是我們現在還活著。」郭平聲稱,過去一年華為的主題詞是補洞。
  • 華為被打壓,美國也「芯」焦?三大晶片巨頭明確表態
    近期華為的晶片短缺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就連《人民日報》都專門轉發了一位央視主編的文章《美國「芯」的背後》。 這篇文章一發出來,就引發了眾多討論,一度成為大家創作的熱點。
  • 美國政府為什麼要惡意制裁華為?
    2020年上半年,全球經濟受新冠肺炎的影響,經濟下滑已成定局,但華為反而逆勢獲得增長,這說明華為的產品強大的競爭力。華為不僅在面向運營商的通信基站業務全球第一,手機銷量方面,2020年上半年也成功登頂,超越三星,成為市佔率全球第一,發展趨勢迅猛。
  • 華為晶片確認停產,卻迎來高通瘋狂搶單,P50有望用上高通晶片
    這個消息對於華為手機而言就是噩耗,華為手機之所以能夠穩居國內銷量第一,很大程度是因為它搭載了麒麟晶片,國產晶片的驕傲。可是這麼好的晶片卻只能停產,背後的原因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突如其來的斷供,華為也無可奈何了。高通慌了麒麟晶片停產後,大家可能會認為高通要開心了,因為高通最強大的對手消失了,可實際上並非如此,沒有了麒麟晶片高通甚至開始慌了,這是什麼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