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從來就是禮儀之邦,主張以和為貴,從沒有主動挑釁別人,也沒有跑到別人家門口去挑事。為了維護和捍衛國家利益,中國的外交官們不卑不亢,在國內外各種場合勇於發聲,並堅決有力回擊了一切惡意挑釁。然而,外界對中國外交有種種非議,質疑其越來越強硬,甚至將此稱為所謂「戰狼外交」,給它貼上「霸凌」、「恐嚇和脅迫」的標籤。
德國《每日鏡報》8日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稱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上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不僅沒有反思德國政府干涉它國內政的錯誤行徑,反而指責中國外交官的舉止「更具侵略性」,誣衊中國搞「戰狼外交」。
值得一提的是,這篇報導最吸引眼球的是佔據了幾乎半個版面的紅色「杈」字,旁邊解釋說,這個字是「強大的標誌」,「是表示權力的中國漢字」。實際上,這篇報導是搞錯了漢字,將「權」字多加一點成了「杈」字,鬧了個國際笑話,遭到許多讀者和網友的嘲諷。
在10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就此表示,德國媒體把「權」寫成「杈」,遭到中方媒體嘲笑,但其實這個低級錯誤也不奇怪,因為的確,現在有些人經常明明對中國一無所知,卻煞有其事地對中國進行著無中生有的指責。
華春瑩指出,「戰狼外交」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是一些人給中國量身定做的一個「話語陷阱」,目的就是要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通過給中國扣上這頂帽子,威脅和訛詐中方,讓中方放棄說出事實真相的權利。但這些人應該明白,中國不是一百年前的中國了。
華春瑩強調,咄咄逼人不是我們的傳統,卑躬屈膝也不是中國人的氣節。她還引用名人名言反擊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如果有些人因為中國面對毫無底線的攻擊、抹黑和謾罵做出回擊、說明事實真相,就把中國外交稱作「戰狼」外交的話,那麼為了維護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了維護國家的榮譽與尊嚴,為了維護國際的公平與正義,就做「戰狼」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