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州文化名人劉傳海:「漠北蒼狼」邂逅「滄州鐵獅」

2020-12-28 國學守望者

滄州文化名人劉傳海

「漠北蒼狼」邂逅「滄州鐵獅」

趙剛

劉傳海,是一個出生在內蒙古的滄州人,因工作關係,他這匹「漠北蒼狼」邂逅了滄州鐵獅之後,就再也離不開了,這一居住就十幾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劉傳海,小字永新,別號漠北蒼狼,齋號無為草堂,是職業畫家。他祖籍滄州,出生於內蒙古呼倫貝爾滿洲裡市,7歲時,他偶然看到了他的舅舅畫的一幅《西遊記》唐僧取經的畫,小傳海看到水墨之下的師徒四人,格外活潑靈動,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畫畫這顆種子在他的心裡生根發芽。

劉傳海自西畫的基本功素描、速寫入手,後在油畫、版畫、國畫等眾多畫種中,選修了中國傳統的國粹藝術,主攻寫意山水、人物、動物,尤擅鍾馗。

受大草原廣闊深遠的影響,草原民族彪悍的民風滲透,自幼養成粗獷不羈的性格,其畫風也是如此。他無拘無束,率性而為。

1990年,劉傳海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呼倫貝爾藝術學院。其間他多次參加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及各旗市的書畫展覽,均獲廣泛好評。哈斯朝魯先生早年曾評:筆墨豪放、不拘一格、行草入法、酣暢淋漓。

畢業後,劉傳海被分配到了一個和畫畫無關的崗位。後來,他選擇下海經商,開過飯店、開過家具店、開過養殖場……為了生活,每天摸爬滾打,忙忙碌碌。但即便如此,劉傳海的內心始終也割捨不下對畫畫的喜愛。後來,劉傳海從草原回到了祖籍滄州,拿起了擱置十多年的畫筆,重拾少時夢。劉傳海的早期作品,被呼倫貝爾猛獁草原文化博物館收藏。

回到滄州的劉傳海,在大運河之畔結識了滄州花鳥畫名家陳金生先生,並跟隨陳先生研習花鳥,並在陳陳金生先生的引薦之下,跟隨山水畫家邢樹荃先生研習山水。

2010年,經北京華文東方藝術鑑定中心鑑定潤格。近年來,又得到顧青蛟、尹默兩位老師的悉心指導,畫風日漸鮮明,大寫意人物動物筆墨潑辣、大膽豪放,潑墨潑彩山水意境深遠、酣暢淋漓,工寫花鳥畫布局嚴謹、筆法細膩,深受同道師友和廣大書畫收藏愛好者的喜歡和認可,書法師從滄海書畫院原院長馮玉坡先生,並小有所成。著名畫家尹默先生是這樣評價劉傳海的,他說,劉傳海的畫,不論大寫意,還是細工筆,從不拘泥於簡單的畫筆,為了想要的效果,他甚至會直接用刷子、用手指蘸著顏料往紙上塗抹。劉傳海自己也說:「我理解的畫畫,就是畫我想畫,說我想說。對同一幅畫,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這也是一種樂趣。國畫,是屬於每一個人的藝術。」

書畫於滄州,有著古今滄州人的影子,更是在漫長的歷史演變和發展過程中,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社會作用,所以弘揚傳統文化,是一種社會責任。

傳承國畫,讓更多的人讓認識國畫,劉傳海每年都參加書畫下鄉、書畫扶貧、書畫進校園等活動。他將書畫的普及工作當成他生活的一部分,他開了一個美術班,義務給孩子們上課,啟發引導孩子們真心的熱愛書畫。他說:「弘揚國畫藝術,我不遺餘力,竭盡所能,讓書畫藝術更好地傳承發展下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劉傳海現為中國寫意畫研究會會員、河北美術家協會會員、滄州毛體書法研究會副秘書長、毛體書法研究會滄縣分會副主席、滄縣老年大學書畫研究會副秘書長、高新區美協副秘書長、滄州美協會員 、滄州書協會員、河北山海書畫院院長、德孝中華書畫院副院長、4+1藝術館館長等。

劉傳海書畫作品選登

作者簡介

趙志忠,筆名趙剛,號國學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獻縣淮鎮人。作品發表於《詩刊》《中華詩詞》《中華辭賦》等。中國作家協會《詩刊·子曰詩社》社員,詩詞中國·中華詩詞網2017年度優秀通訊員,採風網2017年度十大新聞獎獲得者,河北省詩詞協會會員,河北省採風學會會員,河北省滄州市詩詞楹聯學會副秘書長,滄州市新聯會常務理事,滄州市作家協會會員,《滄州驕子》編委,《詩眼看世界》創始人,採風網滄州站站長,獻縣知聯會理事,獻縣新聯會副會長、秘書長,滄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七次代表大會代表等。

相關焦點

  • 滄州鐵錢陪伴鐵獅近千年
    在滄州這片鍾靈毓秀的土地上,不只有鐵獅子聞名於世,東光鐵菩薩、泊頭生鐵鑄造都很有名氣,滄州真可謂以鐵聞名。除此之外,滄州還有一種鐵寶貝埋藏在鐵獅子附近,因先前有部分突出裸露在地表,像一頭側臥的驢,故鄉人稱為「鐵驢」。這頭鐵驢其實是鏽在一起的鐵錢疙瘩。滄博歷史廳就陳列有其中一小塊,可謂是塊「鐵驢肉」了。
  • 滄州鐵獅抵禦洪水,屹立千年,卻遭專家「毒手」,被整倒了
    推薦語: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許多傳統文化作品被傳承了下來,直到今日還能看到這些文化產品的影子。古時候的鑄造技術已到了一定程度的水平,他們所塑造的傳統文化作品有些甚至被標榜為某座城市的象徵。
  • 滄州元素亮相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戴紹志)9月4日至6日,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江蘇省無錫市、淮安市等地拉開帷幕,共吸引了國內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7個城市、境外28個國家(地區)的400多家企事業單位近3000人參展參會。
  • 「行走大運河」全國網絡媒體滄州行|講述運河故事 傳承運河文化
    >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滄州鐵獅與舊城遺址公園裡,巍巍鐵獅櫛風沐雨,積澱了上千年的文明;斑駁牆基歷經滄桑,講述著滄州舊城久遠的歷史滄州鐵獅作為大運河畔的一顆璀璨明珠,千百年來也見證了大運河的興衰。如今,鐵獅子不僅成為滄州一張閃亮的城市名片,更是滄州人民的精神「圖騰」。
  • 周倜分享:滄桑雄風滄州鐵獅子
    滄州鐵獅子,位於河北省滄州市東南郊。鑄成於後周廣順三年(953年),民間稱為「鎮海吼」,相傳為遏海嘯水患而造,是我國現存年代最久、形體最大的鑄鐵獅子。鐵獅身高5.78米,長5.34米,寬3.17米,體重約50噸。背負巨盆相傳是文殊菩薩蓮坐,獅身向南,頭向西南,兩左腳在前,兩右腳在後,呈前進狀,姿態雄偉。
  • 滄州鐵獅子千年不倒,最終卻毀於現代專家的保護,網友:實在可惜
    02 然而,在1803年,滄州發生了一場極其大的風雨,這尊矗立千年的鐵獅就在這場大雨中倒下了。當時由於這尊鐵獅實在太沉了,當地的官員不捨得在上邊耗費人力物力,便放任它躺在地上,而它這一躺下就是九十多年,直1893年它才又被人扶了起來。
  • 滄州鐵獅重32噸,歷時千年不倒,卻倒在專家自以為是的維護上
    也正是它們的存在,使得中國像一頭雄獅一樣屹立於東方大陸,直到現在,繼續傳播著中華文化的博大智慧。 說起獅子,那就不得不提那座位於燕趙大地——河北滄州市的鐵獅子。這座鐵獅子,名曰「鎮海吼」可真是不同凡響,重約32噸,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見證了這一千多年的風雨變幻,朝代更迭。就是這座歷時千年不倒的鐵獅子,卻倒在了專家自以為是的維護上。
  • 滄州火鍋雞,非滄州本土的特色菜,卻成為滄州的標誌性美食!
    導讀:滄州火鍋雞,非滄州本土的特色菜,卻成為滄州的標誌性美食 滄州,河北省地級市,號稱獅城,因為有三百多年歷史的「鎮海吼」鐵獅子而聞名。滄州亦是武術之鄉,數位武術家也出自此處。滄州地處河北省東南部,三國時期的魏國就是滄州所在地。
  • 「滄州和獅子的聯繫」為什麼不叫河北滄州雄獅呢?
    河北冀菜有御品鍋、炒代蟹、鍋包肘子、驢肉等代表作,滄州除了火鍋雞,也有一道豬肉蓮藕獅子頭的特色名菜。而滄州和獅子的最大聯繫就是鐵獅子了,鐵獅子是後周皇帝柴榮(邢臺人)在位時(公元953年)修建,當地有黃獅嚇退惡龍的傳說,鐵獅子也被稱為「鎮海吼」。
  • 滄州武術
    ,根深葉茂;滄州武傑,名揚八方;滄州武術,遍及華夏,遠涉亞、歐、美、非一些國家和地區。滄州義和團運動遭滄州知州商作霖、樂軍統領梅東益及其幫兇範天貴鎮壓,民怒不可遏,練武以備再戰。清末民初,軍閥混戰,繼而日軍侵華,滄州武林眾士,胸懷強種救國之志,廣播武技。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侵佔滄州,燒殺搶掠,民不聊生,滄州武術之發展一度受到影響,但武風未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滄州武術得以復興與發展。自古燕國至明清,多代王朝建都於幽燕,滄州乃畿輔重地,為歷代兵家必爭。
  • 百戲之源——滄州博物館雜技文化展廳介紹
    在滄州博物館裡設有這樣一個展示雜技文化的展覽——《百戲之源——滄州雜技文化展》,一定會讓您大飽眼福。整個展覽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亙古亙今」,介紹了雜技這一古老藝術在吳橋的發端、發展和繁榮,從上古年間到民國初年,勾勒出一幅詳盡的雜技發展史圖。
  • 湯恩佳為滄州師範學院捐贈孔子聖像
    由香港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捐贈的孔子銅像揭幕儀式在128名身著禮服的學生的經典誦唱中開幕。滄州市教育局局長孫庚傑、滄州市社科聯主席邢樹軍、滄州市文廣新局副局長王福忠、滄州國學研究會會長張步雲,滄州師範學院黨委書記陳西峰,校長劉樹楨,黨委副書記趙鐵生,副校長牛芙珍、王雙庫、雲電軍和2000名師生見證了這一莊嚴時刻。
  • 聽運河故事 品非遺文化 ——滄州博物館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聽運河故事 品非遺文化 ——滄州博物館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活動 2020-06-14 04: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滄州印象·大運河農業生態文化產業園:一個親近自然回歸自然的...
    >「滄州印象·大運河農業生態文化產業園」位於滄州市運河區南陳屯鄉西磚河村,距離京杭大運河800米。今年以來,運河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圍繞建設現代農業精品園區,啟動了「滄州印象·大運河農業生態文化產業園」項目,通過幾個月的努力,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 李炳天|中華武魂在滄州
    滄州武林,根深葉茂;滄州武傑,名揚八方;滄州武術,遍及華夏,遠涉海外。滄州「武術之鄉」之譽,弘揚中外。《滄州志》載:「滄邑俗勁武尚氣力,輕生死,自古以氣節著聞。一旦有事,披肝膽,出死力,以捍衛鄉間,雖捐棄頂踵而不恤。」說明了滄州人民自古就尚義任俠。
  • 火爆滄州的MV:紅色外星人空降滄州!
  • 滄州足球在線:河北一家職業足球隊或將「落戶」滄州!
    虎撲12月22日訊 據公眾號「滄州足球在線」發表的文章顯示,在滄州市一些廳級領導和相關人士的積極聯繫推動下,一家河北的職業足球隊或將「落戶」滄州,這家足球俱樂部正和滄州就細節進行磋商。公眾號「滄州足球在線」表示,這支球隊雖然是從外省遷來,但前幾年一直在頂級或次頂級聯賽發展,在河北足球發展史上曾有濃墨一筆。目前,這支球隊雖然沒能在中超打拼,但重返頂級聯賽一直是他的目標。
  • 行走大運河——運河區藝術家走進滄州印象·大運河農業生態文化...
    行走大運河——運河區藝術家走進滄州印象·大運河農業生態文化產業園 2020-11-05 15: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滄州市新媒體人士走進百年連勝老滄州火鍋店
    10月5日,滄州市網絡媒體協會組織當地50餘家新媒體走進百年連勝老滄州火鍋店,觀賞復原滄州古城的歷史風貌,品嘗老滄州火鍋的獨特風味。
  • 相約看滄州丨這家博物館不僅有民俗文化,還有紅色記憶……
    國防教育記心間——「相約看滄州」第十二站·走進聖基文化博物館 6月13日,藍天白雲,清風徐徐。「相約看滄州」第十二站·走進聖基文化博物館啟程。滄州文化界人士、收藏愛好者、攝影師及普通市民,相約來到位於永濟東路的聖基文化博物館。「這是一個靠私人收藏建起來的民營博物館,是聖基集團董事長劉斯峨30年殫精竭慮的成果。」進入博物館,講解員許風的開場白,簡潔,直入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