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戲之源——滄州博物館雜技文化展廳介紹

2021-02-07 滄州日報

吳橋是舉世聞名的雜技之鄉,亦是世界雜技孕育的搖籃。在滄州博物館裡設有這樣一個展示雜技文化的展覽——《百戲之源——滄州雜技文化展》,一定會讓您大飽眼福。

整個展覽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亙古亙今」,介紹了雜技這一古老藝術在吳橋的發端、發展和繁榮,從上古年間到民國初年,勾勒出一幅詳盡的雜技發展史圖。第二部分是「博大精深」,分為七個單元,分別從信奉禁忌、行規春典、鑼歌與「口」、節目創作、種類繁多、畫鍋撂地、收徒授藝七個方面,向廣大觀眾展現雜技的博大精深,讓大家了解雜技這門技藝以及其背後蘊含的傳統文化。第三部分「精英名門」,介紹了「一代宗師」孫福有「皇家班主」孫鳳山、「馬戲大師」王汝利、「雜技明星」史德俊、「口技大王」畫眉張、「東方卓別林」趙鳳歧等吳橋雜技大師的拿手絕活和傳奇人生。第四部分是「推陳出新」,介紹了國家對雜技事業的關懷,吳橋雜技走出國門,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雜技教育等豐富內容。

整個展覽以真實的老照片、影像資料、圖片文本為依據,以與雜技文化相關的歷史文物和古本典籍為展示亮點,以精巧雅致的復原場景和人物雕塑為補充展示,以滄州雜技文化的發展與傳承為敘述脈絡,配合先進的聲、光、電、影像等多媒體展示技術,深層次、多方位地向觀眾展示源遠流長的滄州雜技歷史、滄州藝人精湛絕倫的藝術造詣、滄州雜技「奇、絕、險」的藝術風格。在這裡,您可以學習雜技的起源與滄州吳橋雜技發展史,見識滄州雜技豐富多彩令人眼花繚亂的表演形式,了解滄州那些蜚聲海內外的雜技大師和他們的團隊是如何帶領滄州雜技走向世界。這裡是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滄州雜技、感悟雜技文化、交流雜技理念、傳承雜技思想的便捷通道,歡迎您來滄州博物館參觀《百戲之源—滄州雜技文化展》。

相關焦點

  • 聽運河故事 品非遺文化 ——滄州博物館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聽運河故事 品非遺文化 ——滄州博物館舉辦「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活動 2020-06-14 04: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濟南市博物館鎮館之寶西漢彩繪樂舞雜技俑,完整反映樂舞雜技場面
    於中航說:「其實,那時候濟南市博物館收集文物的一個重要渠道,就是去垃圾站翻撿。如今,作為濟南市博物館重要藏品的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穿孔玉斧、商代晚期的青銅犁鏵,都是我從垃圾站翻撿來的。那時候濟南的垃圾站負責市區及周邊18個縣的垃圾收購,我們跟垃圾站的人說,如果你們發現了古舊的銅器等老物件,就跟博物館聯繫。等我們去了之後,如果發現的東西確有價值,就以略高於廢銅爛鐵的價格收購。
  • 【文化動態】祝賀青島金石藝術博物館成功入選國家三級博物館
    | 圖源 網絡 介紹青島山炮臺遺址展覽館,首先要了解一下青島山炮臺遺址。是一處集民俗文化、媽祖文化和海洋文化於一體的人文景觀,免費對外開放。
  • 隋朝被統治者「明令禁止」的百戲,為何到了後期在低谷中「崛起」?
    這就為後來隋朝初期的開皇之治奠定了物質的基礎。不僅如此,跟隨著思想文化的進一步發展,一些人對於原本較為粗鄙的百戲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良;然而,經過這些人的發展倡導,作為早期人們娛樂衍生物的隋朝百戲地位也只是有了一點點的起色,不再是當初那樣備受歡迎而盛況空前。而隨之而來的隋朝政權走上繁榮,則是改變了隋朝百戲的發展境遇。
  • 江蘇南京百戲園客棧預訂-熙南裡文化街區一家院子裡能聽戲的民宿
    居住之地需應景,古色古香與當地風土人情融合!四方宅院、白牆黛瓦、馬頭牆,在南京熙南裡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南京百戲園客棧」便入了景!一家院子裡能聽戲的客棧如今成了民俗博物館,藏有剪紙、皮影戲、絨花等民間手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南京百戲園客棧步行300米至夫子廟當地小吃街,臭豆腐、冰糖葫蘆、鴨血粉絲、雞汁回滷幹,赤豆小圓子,豆腐腦,還有街邊的小酒館…...
  • 推動雜技文化「引爆」全域旅遊,吳橋縣迎接雜技節「回家」
    吳橋縣委書記張長瑞對各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和雜技從業者說,縣委、縣政府將採納借鑑大家的好思路、好點子,以更大的力度、更有力的舉措,把吳橋雜技文化旅遊產業做大做強,以雜技文化「引爆」全域旅遊,以全域旅遊「引爆」第三產業,使之真正成為強縣富民的支柱產業,切實實現「雜技興縣」戰略目標。
  • 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開幕,「河北元素」閃耀現場,吸引力滿滿!
    △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榮麗巡視滄州市、衡水市展廳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榮麗在巡視滄州市和衡水市展廳時指出,我省是運河流經最長的省份之一,上連京津、下接魯豫,河北段大運河有著豐厚的文旅資源,發展潛力巨大。
  • 隋唐百戲城之百戲展演月免費觀看啦!!!
    還要過的精緻因為想吃、想看、想玩的東西太多一不留神就要吃土了不找貴的,只找對的洛陽隋唐百戲城給你隋唐百戲城精彩節目賞析這一出出雜技表演,時而讓人眉飛色舞、捧腹大笑,時而又讓人膽戰心驚,欲看不能。絢麗的燈光,華美的服飾,高雅的舞美,創意的道具、刺激的表演……讓觀眾大飽眼福,嘆為觀止。
  • 滄州元素亮相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戴紹志)9月4日至6日,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江蘇省無錫市、淮安市等地拉開帷幕,共吸引了國內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7個城市、境外28個國家(地區)的400多家企事業單位近3000人參展參會。
  • 相約看滄州丨這家博物館不僅有民俗文化,還有紅色記憶……
    「相約看滄州」第十二站·走進聖基文化博物館啟程。滄州文化界人士、收藏愛好者、攝影師及普通市民,相約來到位於永濟東路的聖基文化博物館。「這是一個靠私人收藏建起來的民營博物館,是聖基集團董事長劉斯峨30年殫精竭慮的成果。」進入博物館,講解員許風的開場白,簡潔,直入主題。
  • 張非利造玉觀音,現為滄州一級文物
    滄州博物館是滄州市人民政府投資興建的河北省級社會公益事業重點項目。截至2014年,滄州市博物館藏有7000餘件展品。收藏和展示從新石器時代至民國所出土徵集的各類文物、標本、藏品,以及極具地域特色的大運河、渤海灣、雜技、武術和品類繁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現象,是一座集文物收藏、文物展示、科學研究、宣傳教育、文物考古於一體的區域性綜合博物館。在2018年9月18日,滄州市博物館被評為第三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其實滄州古韻悠久,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滄州建州。
  • 世界雜技看中國,中國雜技看吳橋!約上三個女神前往雜技聖地!
    1/目的地:中國雜技之鄉,吳橋雜技大世界! 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滄州吳橋雜技大世界: 吳橋以其源遠流長的雜技歷史、豐富多彩的雜技民俗、驚險奇絕的雜技節目,被國內外譽為「天下雜技第一鄉」。
  • 走進運河三城 :滄州、聊城、棗莊
    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6年多過去了,運河沿線的城市又發生了哪些變化?一起走進運河沿線的河北滄州、山東聊城和棗莊,去看看那裡的運河故事。何書勝自豪地說:「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吳橋耍雜技,人人有一手。」何書勝的雜技小院已成為吳橋民間雜技對外展示的窗口之一。近年來,運河滄州段不斷推進生態治理,運河畔,萬畝森林公園成為老人散步、青年運動、兒童嬉戲的城市生態休閒空間。  離開河北進入山東聊城,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光嶽樓引人注目,它已成為聊城的地標建築,見證了聊城滄桑和幾百年來古運河的興衰。
  • 崑曲 · 百戲之祖 百戲之師
    崑曲崑曲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發源於元末明初蘇州崑山的曲唱藝術體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術的表演藝術,現在一般亦指代其舞臺形式崑劇,素有「百戲之母」的雅稱。發源於江蘇太倉南碼頭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的崑曲(南曲)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許多地方劇種都受到過崑劇藝術多方面的哺育和滋養。崑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體系的劇種,它的基礎深厚,遺產豐富,是中國漢族文化藝術高度發展的成果,在中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 品源文華獲得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獨家IP授權與運營權
    正逢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150周年紀念,品源文華近日正式宣布成為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國區獨家IP授權與運營商。雙方自2018年開啟合作以來,品源文華致力於為喜愛博物文化的廣大消費者帶來官方授權商品、體驗零售、數字內容以及創意營銷活動等。
  • 走進墾利區文化大廈之博物館:做專業的綜合性地誌博物館
    編者按:近年來,墾利區將文化惠民工程作為改善民生、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的重要舉措來抓,不斷健全公共文化體系,進一步滿足了群眾的文化需求。即日起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帶你一起走進墾利區文化大廈,感受墾利區濃厚的文化氣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 滄州文化名人劉傳海:「漠北蒼狼」邂逅「滄州鐵獅」
    滄州文化名人劉傳海「漠北蒼狼」邂逅「滄州鐵獅」趙剛劉傳海,是一個出生在內蒙古的滄州人,因工作關係,他這匹「漠北蒼狼」邂逅了滄州鐵獅之後,就再也離不開了,這一居住就十幾年。後來,劉傳海從草原回到了祖籍滄州,拿起了擱置十多年的畫筆,重拾少時夢。劉傳海的早期作品,被呼倫貝爾猛獁草原文化博物館收藏。回到滄州的劉傳海,在大運河之畔結識了滄州花鳥畫名家陳金生先生,並跟隨陳先生研習花鳥,並在陳陳金生先生的引薦之下,跟隨山水畫家邢樹荃先生研習山水。2010年,經北京華文東方藝術鑑定中心鑑定潤格。
  • 「行走大運河」全國網絡媒體滄州行|講述運河故事 傳承運河文化
    來自人民網、光明網、央廣網等中央及省市近20家媒體記者先後走訪滄州市大運河生態修復區、滄縣鐵獅與舊城遺址公園、青縣紅木小鎮、東光謝家壩、吳橋雜技大世界等地,以融媒體新聞報導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多維度地展示大運河滄州段的風貌與魅力。
  • 話劇《暗戀桃花源》、芭蕾舞《天鵝湖》、雜技《因為愛》……這個...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朱婷 文/圖今(3)日,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從市文化和旅遊委獲悉,8月的重慶文藝演出豐富多彩,音樂會、芭蕾舞、雜技、話劇將輪番上演。另外,喜歡看展的朋友,三峽博物館的多場免費展覽,也將帶你領略傳統文化之美。
  • 天氣太冷了,來博物館暖暖心吧! ——武威市博物館近期展覽介紹
    現館藏可移動文物46111件,藏品豐富、特色突出,尤以漢唐絲綢之路文物、西夏文物、歷代佛教文物和少數民族文物最具代表性,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藏品總量僅次於甘肅省博物館和甘肅簡牘博物館。位於二層展廳的常設通史展「河西都會 天馬故鄉——武威歷史文物展」以實物為主,輔以現代展示技術和多媒體場景,集中展示了武威歷史發展沿革及政治、軍事、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興衰演進,展現了武威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是了解武威、走進武威、感悟武威的新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