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濟南市統一政務區塊鏈平臺「泉城鏈」正式上線啟用。這意味著自去年9月在濟南高新區推出首個區塊鏈+政務服務平臺後,終於在濟南市全面推開。
此次發布的泉城鏈平臺,是濟南市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數通」問題的一項重大創新舉措。
泉城鏈上線 可返還11項數字資產
針對數據授權、個人隱私、數據可信傳輸等難點,濟南市大數據局利用區塊鏈防篡改、防抵賴、隱私保護、可追溯等特點,基於山大地緯公司自主可控的大緯鏈技術,建設了全市統一的政務區塊鏈平臺——泉城鏈。
依託濟南政務雲和濟南市大數據平臺,濟南市建成泉城鏈、數字保險箱、數字資源管理平臺等關鍵信息系統。
其中,大數據平臺匯集各部門數據,泉城鏈為廣大企業和個人提供數據資產「帳戶」,數字保險箱作為「個人數據中心」,辦事市民可隨時從鏈上獲取權威部門關於自身情況的信息,並像手機支付一樣安全便捷地「消費」自己的數據資產,將數據自行授權給第三方使用,真正做到自己的數據自己掌握,讓誰用自己說了算。
而數字資源管理平臺實現上鏈數據和應用的統一管理,並利用區塊鏈追溯機制,實現數據流向監管、業務統計、結果反饋。
「泉城鏈」上線啟動後,每個市民、每家企業都可以擁有一個「泉城鏈」帳戶和「數字保險箱」。
目前,由山大地緯開發的區塊鏈應用「數字保險箱」,有單獨的APP,同時也是濟南市政務服務應用「泉城辦」的一個功能模塊,濟南市民或企業註冊數字保險箱後,在政府部門辦事產生的新證照和數據,也就是「數字資產」,會返還到個人或企業「帳戶」裡,做到「還數於民(企)」。
目前,濟南市基於泉城鏈已實現公安、人社、民政、醫保、公積金中心和檔案館6個部門35項數據資產向個人返還。這35項數據目前已融合成11項數字資產,分別是戶口本信息、身份證信息、居住證、個人違法違規記錄、死亡證明、結婚證、低保證明、公積金信息、單位公積金信息、就業登記信息、醫保參保繳費證明。
作為全市統一的政務區塊鏈平臺和數據開放共享可信基礎設施,「泉城鏈」平臺通過「還數於民(企)」,將靜態數據轉變為流動資產,從而推動數據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安全共享,與數據集中共享模式互為補充,助力政府「一次辦成」改革。濟南市也將在國內率先建立基於區塊鏈的政務數據開放標準。
始於濟南高新區的創新試驗推向全市
2018年9月,濟南高新區深入推動一次辦好改革,誕生了全國第一張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營業執照,創造了「企業開辦一次辦好」最短35分鐘、平均128分鐘的紀錄。
2019年9月5日,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濟南片區綜合服務中心在高新區揭牌。濟南高新區將「區塊鏈+政務服務」平臺在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全面推廣,支撐325個政務服務事項實施「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支持「無差別受理」「不見面審批」等政務服務新模式。從2019年9月5日至今,完成企業開辦10850家,免費刻制公章52861枚,為10850家企業和21700個人建立了數字資產。
目前,在企業開辦領域,濟南高新區已經實現了開便利店、診所、美髮店等13項服務「一鏈辦成」,爭取年底前實現50個面向企業的「一件事」主題式服務流程優化。在「一鏈辦成」中形成的證照等數字資產,等待在更多場景跨區域、跨行業流轉使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濟南市政府將與山東大學、山大地緯攜手共建泉城鏈生態,完善電子政務應用區塊鏈的頂層設計,探索「數據確權」,開展「政府上鏈」行動,持續拓展「泉城鏈+」智慧政務、普惠金融、市民一碼通、跨境交易、供應鏈金融、適齡兒童入學、用地企業信用、工業用地監管、勞動合同、電子病歷、人才服務等應用場景。
普惠金融貸款將成區塊鏈大面積應用場景
據悉,「推行數字保險箱區塊鏈服務,打造不見面審批服務示範區」已經寫入2020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此次「泉城鏈」上線啟用儀式上,濟南市大數據局與山大地緯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這一全國首創的「政府數據上鏈+個人鏈上授權+社會鏈上使用+全程追溯監管」數據共享新模式,將為「數字泉城」和「新基建」提供有力支撐。
此次,在「泉城鏈」啟動儀式上,來自金融系統的數十家銀行成為「主角」。未來,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普惠金融貸款,將成為區塊鏈大面積推廣應用的場景。在企業或個人提出貸款申請後,銀行向濟南市大數據局提出數據使用申請,濟南市大數據局資源管理平臺將政府掌握的數據上鏈,返還給企業或個人,通過數字保險箱將銀行授權申請傳遞給貸款人,貸款人同意授權後,銀行通過數字保險箱獲得授權數據,放到風控模型中形成客戶畫像,所有數據採用了「閱後即焚」「對方加密」技術,保證隱私安全。
目前,齊魯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等5家銀行正在利用上述數據開發金融創新產品。
「泉城鏈」能否跨越濟南,共建省會數字經濟圈?
此次「泉城鏈」在濟南上線啟用,意味著濟南市政府部門在開放區塊鏈應用場景上邁出了一大步。未來,「泉城鏈」能否跨越濟南市,構建起一個省會經濟圈聯盟區塊鏈,把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等7市串起來,共建一個省會數字經濟圈?
通過數字一體化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思路,長三角已提前探路。《2019數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報告》顯示,數字一體化已在長三角27個中心區城市初見雛形。
目前,青島正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加速推動膠東五市一體化發展。同樣,濟南市能否利用區塊鏈作為數字經濟抓手,推動省會經濟圈協同發展?還有賴於以政府部門為先導,更快更多地開放區塊鏈政府應用場景。
目前,山大地緯研發的這套基於區塊鏈的政務服務技術,在省內除了濟南市開始應用外,還被應用於全省人社服務。
6月23日,由山大地緯承建的山東省暨淄博市人社區塊鏈服務平臺上線,這是全國人社系統首個上線的省級人社區塊鏈綜合應用平臺。個人的參保繳費證明、養老保險繳費證明、工傷認定書、勞動合同、社保卡等7類證照、證明的數字材料上鏈。企業或個人辦事時無需再提供原始證明和紙質材料,就可登錄「區塊鏈+政務」服務平臺調取上鏈信息資料。
在人社場景上的突破,也使在區塊鏈技術研發上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的山東本土科創企業山大地緯擁有了山東省潛在的1億用戶。
政務服務提速 全國競跑區塊鏈
區塊鏈被認為是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已迅速成為區域產業競爭的熱點。2020年以來,國內各省市政府都在制定或規劃區塊鏈應用發展規劃和舉措,區塊鏈正快速滲透到物流追溯、跨境支付、司法辦案、電子發票等領域。
「推進區塊鏈+政務服務,實現政務數據跨部門、跨系統共同維護和利用,深化『一次辦好』改革,數字證照是很好的切入點」。一直從事區塊鏈+政務平臺建設的濟南高新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陳波說,證照數據是最重要的政務大數據,區塊鏈通過存證實現數據增信,重塑了政務服務可信體系和可信環境。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陳鍾認為,區塊鏈技術不是萬能的,有些場景比較合適上鏈,有些則不太合適上鏈。目前政務和監管業務適合上鏈的,主要在於政務和監管需要區塊鏈共享、去媒介、去中介等特性。
今年以來,包括北京、上海、廣東等在內的21個省市自治區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區塊鏈,並積極採購區塊鏈相關服務。去年採購區塊鏈最多的地區在北京。「教育科研」和「政務信息」是政府採購區塊鏈服務的主要應用場景。
中國政府採購網的數據顯示,2019年至今,區塊鏈政府採購已較去年上半年同比增長67%。
2019年6月,重慶市利用支付寶的區塊鏈技術,上線區塊鏈政務服務平臺,首先應用在註冊公司上。2019年11月,作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福建正式啟動了「政府上鏈」工程。7月,江西宣布與阿里巴巴合作,打造全國首個省級「區塊鏈+政務服務」平臺。目前,江西省戶政、交管、衛健、醫療、社保等行業56項全省性服務已實現「無證辦理」。
從上述省市的推進可以看出,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寶作為技術服務商,正抓住區塊鏈這個新一代技術浪潮紅利,搶佔市場。
在山東,作為「山大系」科創代表的山大地緯,擁有網信辦頒發的區塊鏈運營服務、技術功能與信息安全資質大滿貫,並且在區塊鏈技術上從最底層平臺到應用層開發都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在新一輪技術風口的窗口期能否實現量級跨越,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此次「泉城鏈」的推出,對於這家剛剛登陸科創板的山東本土科創企業發展至關重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