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區:教育「金鑰匙」打開脫貧門

2021-01-18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隆冬時節,走進王益區黃堡鎮逸夫小學,暖暖的陽光撒在綠茵茵的操場上,孩子們肆意奔跑、嬉戲玩耍,銅鈴般的笑聲傳遍了校園的每一角落。

黃堡鎮逸夫小學是王益區涉及農業人口最多的一所學校,90%的學生來自周邊農村,全校共有留守兒童48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23人。如今,這些貧困家庭的孩子們能和其他同學在同一片藍天下快樂地學習、生活,得益於黨和政府教育扶貧的好政策。

「史雨菲,快來,看看我給你帶什麼東西了?」「十一」國慶長假期間,黃堡鎮逸夫小學校長崔會婷到馬村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史雨菲家裡做家訪,並給她帶來了學習文具。「在一對一結對幫扶過程中,我發現小雨菲的學習文具很少,這次來我專門給她買了些,鼓勵她好好學習。」崔會婷說。

史雨菲是黃堡鎮逸夫小學23名建檔立卡貧困學生中的一名,今年上五年級,家裡還有一個妹妹也在上小學。史雨菲父親患慢性疾病,幹不成重活,全家的收入來源僅靠母親務農、打零工,日子過得緊巴巴,姐妹倆的求學路困難重重。

「本想著家裡兩個孩子的書沒法念下去,沒想到趕上了政府教育扶貧的好政策!」史雨菲的父親史耀行欣慰地說,兩個孩子現在上學不僅不用交學費、書費、教輔費,還享受免費吃營養餐、免費坐校車,每個娃每學期在學校住宿還有500元的生活補貼,就連現在穿的校服都是社會免費捐贈的。在政府的補貼幫扶下,家裡種了9畝花椒樹,再過三年就大面積結果了,日子肯定能越過越紅火。

「學校食堂的營養餐可好吃了,幫扶老師也非常關心我的生活、學習,今年暑假區上還組織我們貧困家庭孩子去延安研學遊了,那可是我第一次去革命聖地延安。」剛在學校餐廳吃完午餐的史雨菲用稚嫩的語氣對記者說。

「學校積極落實國家教育資助政策,開展各種捐贈活動,一方面可以讓貧困學生受益,另外一方面能夠增強老師們的使命感和擔當感,對學校、學生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崔會婷說。

王益區是銅川市唯一一個非貧困縣區,城鎮化率高,貧困發生率低,但在目前認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學致貧的家庭佔一大部分。如何斬斷教育的「窮根」,是王益區脫貧攻堅工作一直以來探索的方向。

通過教育資源的不斷投入,才能真正激發農村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因此,教育才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

為了不讓一個孩子在求學路上掉隊,在王益區,建立了義務教育階段控輟保學工作「七長」責任制,明確了「區長、局長、鎮長、村長、校長、家長、師長」的控輟保學職責。區政府與各鎮辦、有關部門,鎮辦與村隊、村隊與適齡兒童監護人、區教科體局與教育辦、學校,學校與教師、監護人層層籤訂了控輟保學目標責任書,堅決杜絕適齡兒童少年因貧因殘失學、輟學。並進一步健全完善控輟保學適齡登記、入學通知、失學報告等各項制度,做到早發現、早處理。

真扶貧、扶真貧,還要政策幫。王益區建立了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信息庫及教育資助臺帳,做到了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一人一檔,全程跟蹤建檔立卡貧困戶就學子女享受資助情況,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應享盡享」。此外,結合王益區實際,實行了教育脫貧免除保教費、免除地方教材教輔費、免除乘坐校車費的「三免」資助政策,進一步減輕了建檔立卡學生的經濟負擔。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個地方的教育事業需要多方推動,這其中既離不開學校的辛勤灌溉,更離不開社會的共同關注。

據了解,該區建立了學校(幼兒園)領導、黨員教師、非建檔立卡戶優秀學生與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一對一」結對幫扶的工作機制,常態化開展幫扶活動。並且通過積極開展「研學旅行」「心理關愛」「送教上門」「法治宣傳」「精準幫扶」「愛心捐閱」等活動,鼓勵社會團體、個人共同推動教育脫貧工作。記者從王益區教科體局了解到,王益區與陝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開展高效結對幫扶也為全區教育扶貧工作注入了新動力。該院積極開展關心關愛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活動,出資為王益區戶籍建檔立卡學生每人每學期發放資助金500元,春季學期共計7.45萬元已發放到位;為陝煤建司第一中學捐贈300套架子床,為黃堡鎮逸夫小學捐贈校服600套,出資9萬餘元為市二中捐建心理諮詢室,關心關愛留守貧困學生,千方百計讓王益區學生「上好學」,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扶貧先扶智,只有從源頭上斬斷「窮根」,才能讓一個家庭的貧困不在延續。王益區組織人員到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中開展了脫貧技術需求專項調查,按照「村民想學什麼,我們就培訓什麼」的原則,開展了花椒、果樹管理技術等培訓。積極聯合陝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立了「雙百工程」王益培訓基地和王益區「產學研示範基地」,為推進產業扶貧奠定了基礎。同時聯繫該學院出資14萬元,委託銅川市吉瑞元食品公司為14戶無勞動能力貧困戶進行肉兔託管分紅,促進了貧困戶增收。

「控輟保學、精準資助、高校幫扶……」教育扶貧各項舉措惠及一方百姓,如今,在王益,一個個設施齊全的校園,一張張幸福滿意的笑臉,無不折射著該區教育扶貧的顯著成效。

編輯:融媒體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重慶篇)】何國光:脫貧「金鑰匙」在自己手中
    作為低保戶,何國光並不想戴上「貧困帽」坐等脫貧。輾轉思考後,何國光覺得自己還年輕,可以搏一搏,他決定賣房搞事業。2006年,他把房子賣的5萬元,加上社區幫扶無息貸款的5萬多,「森康」食品加工廠在沙坪垻區雙碑鎮長春溝落戶。「與其說是一座廠房,不如說是幾間破屋。」
  • 副區長直播帶貨 王益區扶貧主題日再籤19個項目
    「想吃肉呢我們有吉瑞元兔肉,想吃水果呢我們有孟姜紅鮮桃、富硒蘋果,炒菜可以用我們的花椒調料……」在9月24日舉行的銅川市扶貧產品交易會王益區扶貧主題日活動上,王益區副區長楊樂在京東直播活動時向網友介紹王益區的特色農產品。當日,王益區再籤19個項目,涉及資金6.97億元。
  • 400畝金銀花中藥材 「金鑰匙」打開「致富鎖」
    黨支部領辦合作社 「金鑰匙」打開「致富鎖」  近年來,為打破過去那種「靠老天吃飯,靠上級支援,村集體啥都沒有」的困境,山東省東阿縣積極扶持村黨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以「紅色黨建」推動「黃土生金」,制定了黨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規範化運轉指導意見,並先後組織村支部書記200餘人次前往煙臺、青島等先進地區進行實地學習,拓寬發展思路,截止目前,全縣村級黨支部共領辦創辦合作社54家。
  • 少數民族青年打開廣闊天地的「金鑰匙」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了多名少數民族專家學者,他們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表達了這樣一個共識:學習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對自身發展有很大幫助,這是一把少數民族青年打開廣闊天地的「金鑰匙」。有了這把「金鑰匙」,少數民族青年能更好地展示個人才華,也能有更廣闊的舞臺來實現自我價值。蒙漢兼通,適應時代需要新學期伊始,呼倫貝爾學院歷史文化學院院長烏日圖承擔了多門課程的教學任務。
  • 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
    原標題:豐寧葦子溝村:蹚出脫貧路 打開致富門6月的壩上綠意蔥蘢,位於接壩地區的豐寧滿族自治縣土城鎮葦子溝村更顯得生機勃勃:一排排紅牆紅瓦的小葦子溝新村鑲嵌在綠色原野中,村民徹底告別了泥土房,笑意盈盈;西瓜大棚內,瓜秧已經竄到兩尺來長,布滿花苞;非遺「北京絹人」項目工廠內,村裡的婦女用精巧的雙手創造著美好生活……短短幾年內,葦子溝村民和「無基礎無產業無信心
  • 銅川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黃勇來王益區調研創文和國衛鞏固...
    2020-04-02 10:26:17  來源:銅川市王益區人民政府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 「 發現 」 ,使用 「 掃一掃 」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 科技賦能:又一次打開城鄉之門的「金鑰匙」
    ▼文:侯繼勇編輯:黎帥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周其仁在其著作《城鄉中國》中說:千難萬難,中國改革重頭戲之一,是打開城鄉間的市場之門。歷時四十年,中國城鄉之門已經逐次打開:第一道大門,是農副產品的市場之門,第二道大門,是農民進城務工經商之門……隨著技術的發展,技術下鄉,科技助農,特別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的普及,一個「科技+農業」的新契機出現了,中國農業正在完成包括科技化、市場化、產業化、品牌化在內的「新四化」進化,城鄉之間的堅冰正在技術、市場、
  • 鹹陽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脫貧成果展演活動舉行
    10-14 08:56:14  來源:鹹陽日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 「 發現 」 ,使用 「 掃一掃 」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 相距2000公裡,三門如何助力蒼溪如期高質量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浙江三門與四川蒼溪結對幫扶,受組織委派,我和浙江其他縣市的99名援川幹部一道,2018年初開始為期三年的助推受援地的脫貧攻堅工作。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這三年,經歷了蒼溪按期高質量脫貧「摘帽」偉大的歷程,見證了蒼溪80萬「梨鄉」兒女的奮鬥足跡,我覺得自己這三年的工作非常榮幸,也很值得擁有。
  • 古田縣東吉村:探索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古田縣東吉村:探索鄉村振興的「金鑰匙」 2019-07-31 18: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答好「脫貧」卷,叩開幸福門
    我市全面落實省、市決策部署,聚焦「確保全市剩餘1370戶3555名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確保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高質量脫貧,圓滿奪取脫貧攻堅戰偉大勝利」年度目標任務,以「抗補促」專項行動和「354+N」問題整改為主線,全力克服疫情、汛情影響,聚力打好「春夏秋」三季攻勢,啃下一個又一個「硬骨頭」,攻克一個又一個貧困堡壘,以高質量脫貧闊步邁向全面小康。
  • 信陽市教育脫貧攻堅情況介紹新聞發布會實錄
    非常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全市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為更好地宣傳報導信陽市教育及脫貧攻堅的舉措成效,生動展現全市上下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亮點成就,更好地凝聚廣大幹部群眾迎難而上、決戰決勝的強大動力,市政府決定今天召開教育脫貧攻堅專題新聞發布會。
  • 念茲在茲 下足脫貧攻堅的「繡花」功夫
    四是強化脫貧政策統籌銜接,2020年前入學的貧困家庭子女享受相應的教育扶貧政策直至相應學業階段的學業結束,貧困患者縣域內住院政策範圍內醫療費用個人支出控制在10%以內。總之,就是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不落下一個貧困人口。  記者:今年目標任務更重,為高標準交出年度答卷,有哪些「繡花」舉措?
  • 東阿縣大橋鎮:以教育為「把手」 助力脫貧扶貧攻堅
    文化教育扶貧是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影響扶貧長效機制和穩定脫貧的關鍵。  長期以來,東阿縣大橋鎮在教育扶智扶志上精準發力,抓難點、補短板,守護好貧困孩子的求學夢,築牢起穩定脫貧、防止返貧的堤壩。  文化教育扶貧彰顯出了脫貧攻堅的厚度。扶貧工作不僅是家庭收入數字的變化,更要扶志和扶智。文化教育扶貧是無形脫貧動力,用金錢無法衡量的財富。
  • 一個都不少——黃岡市教育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十三五」以來,黃岡教育扶貧共投入29.52億元,資助貧困學生200多萬人次,改造農村薄弱學校近2000所,培訓貧困戶「明白人」5萬多人次,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教育力量。「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在黃岡,這句扶貧口訣廣為流傳,也是教育扶貧深入人心的生動體現。
  • 科學教育應當從娃娃抓起
    新學期伊始,各個學校從小學一年級起都開設了科學課,並將課程標準由啟蒙課程改為基礎課程,把科學教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次《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對於科學課的新要求為以科學教育推進科學普及開了一個好頭。但是若要真正做好這項工作,還需要學校和家長能夠通力協作、相互配合,讓科學課成為開啟孩子科學大門的「金鑰匙」。
  • 脫貧面孔:注入源頭活水,敲開幸福之門
    一句句叮嚀,是鎮、村及幫扶幹部的鼓勵與扶持,為脫貧攻堅注入源頭活水;一個個腳印,是貧困戶自身不等不靠,在奔往幸福的道路上,腳步踏實堅定。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他們相信:未來的日子越來越光明,鄉村裡將開滿幸福之花。
  • 祥雲「凍精改良」技術成致富「金鑰匙」
    養殖戶致富「金鑰匙」於金道家養殖了西門達爾雜交能繁母牛2頭,經「凍精改良」一年產犢2頭,飼養三四個月每頭小牛就能賣到3000多元,比沒有改良過的牛多賣1000多元。養殖戶致富「金鑰匙」「我們東山鄉生態良好,氣候溫和,養殖的肉牛品質較好,深受廣大客戶喜愛。」東山鄉牛凍改員於國民介紹。近年來,東山鄉通過使用西門達爾等優良品種公牛精液,對本地品種進行改良雜交,生產出的雜交牛由於抗病力強,生長周期短,群眾好養,深受當地群眾親睞。
  • 2019年脫貧攻堅戰 丹鳳縣丹水鳳山煥新顏
    亮點四:集體經濟再壯大——村民增收樂開花丹鳳縣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貧困村脫貧退出的硬指標和強村富民的「金鑰匙」,盤活閒置資源、創新發展模式,鼓起村集體「錢袋子」。亮點六:教育扶貧力度大——阻斷貧困有辦法丹鳳縣嚴格落實縣長、鎮長、村長、家長和教育局長、校長「七長」責任,採取教育學籍系統、公安戶籍系統、國辦系統「三方比對」,實行行政、教育「兩條線」發力,針對輟學外出、輟學在家、縣內務工「三種去向」有效勸返,加強特殊困難學生、返校生「兩類群體」分類保學,全縣義務教育階段無輟學學生
  • 王益區舉辦身邊好人及優秀志願者交流座談暨志願服務「四個最美(佳...
    王益區舉辦身邊好人及優秀志願者交流座談暨志願服務「四個最美(佳)」表彰會 時間:2020-12-11 11:52:23  來源:銅川日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 「 發現 」 ,使用 「 掃一掃 」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