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少——黃岡市教育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2021-01-10 瀟湘晨報

升級改造後的紅安縣龍泉小學

閱讀提要

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十三五」以來,黃岡教育扶貧共投入29.52億元,資助貧困學生200多萬人次,改造農村薄弱學校近2000所,培訓貧困戶「明白人」5萬多人次,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教育力量。

「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家中有沒有讀書郎。」在黃岡,這句扶貧口訣廣為流傳,也是教育扶貧深入人心的生動體現。

近年來,市教育局擔當履職,奮力作為,在教育精準扶貧上實現了「困難資助不落一生、重點建設不落一校、教師培訓不落一人、結對幫扶不落一戶」。

黃岡教育人用行動詮釋了精準扶貧「一個都不能少」,用成效兌現了教育扶貧「一個都不少」,展現了精準扶貧的教育擔當。

資助全覆蓋——累計資助246萬人次,貧困學生應助盡助

2020年7月,烈日當空,酷暑難耐。市教育局局長王銀芬帶領扶貧小分隊,像經常走動的親戚一樣,來到餘義平家。

餘義平是紅安縣永佳河鎮桃樹榜村貧困戶,也是王銀芬的結對幫扶戶。餘義平的女兒餘紅紅(化名)剛中考完。

由於成績不理想,家庭貧困,餘紅紅十分自卑,早就想外出打工掙錢。

不讀書,怎麼會找到好工作?與其進工廠,不如進學校,學門技術。學費不用擔心,有相應資助政策……市教育局扶貧小分隊成員們講道理、舉例子,不斷地講著讀書的重要性。

一番用心、用情的對話後,餘紅紅的心結解了,決定繼續讀書,最終進入了紅安理工中專,就讀幼師專業。

「讓貧困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主要途徑。」市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張為民說,在教育扶貧中,教育人用心、用情,更用力。

每年秋季開學後,全市幾萬名教師走村入戶,採集貧困學生數據。各縣市區教育部門從扶貧庫提取3至18歲貧困人口信息,從民政、殘聯等部門提取低保,孤殘學生信息,再與教育部門學籍庫比對,建立貧困學生資料庫,再進行精準資助。

同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主動連接社會資源,引進中國保險學會、廣東黃岡商會、順風快遞、深圳南山集團、海倫堡基金會、山河集團等團體、企業,在我市設立「大別山扶貧基金」,對特困家庭學生,實行疊加式兜底保障。

2015年以來,全市貧困家庭學生資助資金達29.52億元,累計資助貧困學生246萬人次,共吸收社會助學金7500餘萬元,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6.8萬多人次,所有貧困學生實現了應助盡助。

薄弱學校改造——1994所學校升級蛻變,農村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過去的房子年久失修,水電、操場等基礎設施落後,水龍頭裡流出的水經常是鏽水。經過這幾年升級改造,現在比過去好多了!」紅安縣龍泉小學校長袁先軍感慨地說。

袁先軍既是學校變化的參與者,更是見證者,他用「煥然一新」來形容現在的學校:裝修一新的教學樓,新建的綜合樓,美化的校園……

龍泉小學地處紅安縣城鄉接合部,原來由於條件差,學生流失嚴重。「很多家住校門口的學生都跑到相鄰的學校去了。」 袁先軍說。

借力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計劃的東風,該校先後爭取到545萬元項目資金,對校舍、水電等基礎設施進行全面升級,並引進50名教師,壯大師資隊伍。

學校有了「面子」(校容校貌),又有「裡子」(優秀師資),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學校教學質量、社會形象也不斷提升。

近3年,學校教學質量躋身全縣第一方陣,與城區的將軍城小學、縣實驗小學,並稱「三駕馬車」。外流學生不斷回流,學校從1600多名學生增長到3000多人。

一葉知秋。在黃岡,龍泉小學的蛻變並非特例。據了解,2015年以來,按「缺什麼補什麼」,全市共投入近30億元,對1994所農村學校進行改造。其中,改造貧困村所在地薄弱學校406所,全市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基本達到國家標準。

我市還建立城鎮教師到農村支教和農村教師到城鎮學校跟崗學習的交流機制。5年來,共補充農村教師5744人,18250人次到農村學校支教、交流。近2年,全市4766名貧困村所在學校老師全部輪訓,確保所有學生都有好老師教,讓農村孩子共享公平又有質量的教育。

「明白人」培養——5萬多人次「明白人」培訓,讓貧困戶家庭有了致富技能

2017年,8534人;2018年,9348人;2019年,10010人……

這是連續3年,全市貧困家庭「明白人」培訓人數。

扶貧扶智。在教育扶貧中,我市發揮職業教育優勢,以黃岡職教集團為龍頭,以各縣市區理工中專為主陣地,為貧困家庭有勞動能力的人員,免費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使他們成為脫貧致富的「明白人」,徹底挖掉窮根。

2015年以來,「明白人」工程在全市各縣相繼開展。

2016年,羅田縣啟動「明白人」培訓工程後,先後在匡河、白蓮、駱駝坳、九資河等9個鄉鎮共開辦「明白人」培訓9期,共培訓「明白人」2979人。

通過培訓,一些貧困戶掌握了「自我造血」的脫貧技能,通過努力,走上了脫貧致富道路。

羅田縣匡河鎮大龍寨村段海權、方華等人參加「明白人」培訓,回村後,按專家的建議和指導,開展種植養殖業。段海權通過種藥材和養牛,年收入達8萬元,當年就實現脫貧。方華通過養鴨、養雞,年收達6萬元。二人有了技能後,不僅一舉摘掉貧困帽子,還走上了致富道路。

目前,全市10個縣市區的中職學校,發揮職業教育的脫貧致富直通車作用,把培訓辦到貧困村,把技能送到家門口。先後開展了計算機、機械、紡織、旅遊和家政服務等職業技能培訓,以及黑山羊、黃牛等畜牧飼養、中藥材種植、板慄種植、實用菌和蔬菜栽培等實用技術培訓近100期。

據統計,截至2020年,全市職業教育累計開展實用技術培訓5.2萬多人次,技能強身,讓貧困家庭擁有穩定脫貧致富能力。

(編輯:白楚雲)

【來源:黃岡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警徽閃耀脫貧路——全州公安機關開展戶籍問題攻堅工作紀實
    警徽閃耀脫貧路——全州公安機關開展戶籍問題攻堅工作紀實 2020-11-26 2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郭鶴立與中央電視臺脫貧攻堅大型政論紀實片《偉大壯舉》攝製組...
    郭鶴立與中央電視臺脫貧攻堅大型政論紀實片《偉大壯舉》攝製組一行座談 2020-03-11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大河壩鎮馬鞍村脫貧攻堅紀實
    破解從窮村到富村巨變的密碼——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大河壩鎮馬鞍村脫貧攻堅紀實    「沒有想到在我們這個窮山坡,如今變成了花果園,百姓就地務工一年也可以掙上萬元錢    李華介紹,在做群眾工作中,工作隊將全村農戶分類為「示範戶」「一般戶」「困難戶」,按照「穩定示範戶、提升一般戶、攻堅困難戶」的工作方法,分類幫扶,分類攻堅。
  • 煙開蘭葉香風暖——嶽陽縣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工作好作風帶來扶貧好局面。該縣14個鄉鎮和1個街道辦事處、194個行政村(社區),有貧困村46個,建檔立卡貧困戶9746戶29096人。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2016年8月28日,中共嶽陽縣第十二次黨代會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今後五年工作的總攬。 公田鎮開展消費扶貧日活動。
  • 紀錄片:記錄決戰脫貧攻堅偉大史詩
    原標題:【節目評論】紀錄片:記錄決戰脫貧攻堅偉大史詩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3月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要重點宣傳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宣傳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的新舉措好辦法,宣傳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艱苦奮鬥的感人故事。
  • 向北方,心安處——北安市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東北網8月6日訊(記者 趙亞東 王亮)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貧困人口生活質量、經濟收入、公共服務——時時關乎百姓冷暖,處處關乎民生福祉,不能有半點馬虎,更來不得半點虛假。
  • ...開發辦公室關於印發《湖北省事業單位脫貧攻堅專項獎勵工作方案...
    》(人社部規〔2018〕4號)和人社部辦公廳《關於在全國事業單位集中開展脫貧攻堅專項獎勵工作的通知》(人社廳發〔2020〕83號)要求,為做好全省事業單位脫貧攻堅專項獎勵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原則,有效發揮人事獎勵激勵作用,充分展現我省事業單位參與脫貧攻堅成果和風採
  • 笑容裡藏不住的幸福感滿足感 ——河南公安機關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群眾樸實的話語,笑容裡藏不住的幸福感滿足感,正是對全體幫扶民警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最大肯定,是全省公安機關扛穩政治責任服務民計民生的生動實踐。省公安廳黨委根據《關於進一步深化結對幫扶工作積極助力脫貧攻堅的通知》,明確結對幫扶單位黨支部書記是第一責任人,班子成員為具體責任人。同時,積極引導廳直各單位黨組織及黨員民警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以「一對一」「多對一」的形式結對幫扶,堅持問題導向,以人為本,項目落地,基礎打實,因地制宜研究細化9項具體幫扶措施,逐一明確牽頭單位、責任單位,保證幫扶工作不虛不空、落到實處。
  • 脫貧攻堅紀實劇《扶貧路上一家親——賓弄賽嗨》燃爆春城...
    脫貧攻堅紀實劇《扶貧路上一家親——賓弄賽嗨》燃爆春城昆明 2020-11-18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卓筒井故裡的時代「答卷」——大英縣脫貧攻堅貧攻堅紀實
    全縣3000多名一線工作人員日夜奮戰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充分發揮作用;弘揚「大愛扶貧,善行卓筒故裡「的大愛精神,動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參與脫貧攻堅。全縣共有 700餘名人大代表,160名政協委積極參與「脫貧攻堅。 5個民主黨派對口參與和監督脫貧攻堅工作, 145個幫扶單位結對幫扶45個貧困村 87非貧困村. 3869戶貧困戶受益。
  • 百折不回,滿園春色——老區百色脫貧攻堅紀實
    新華社南寧12月5日電 題:百折不回,滿園春色——老區百色脫貧攻堅紀實新華社記者王念、向志強、徐海濤駐村第一書記楊傑興正帶領群眾提前謀劃農產品的包裝和銷售工作。「村子脫貧了,群眾生活越來越好。」「接棒」一年多來,楊傑興傾盡所能以實際成效告慰黃文秀。2016年,一個從老區百色走出去的名叫黃文秀的女孩,又回到了家鄉,投身脫貧攻堅一線。在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期間,她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
  • 荊州市長江河道管理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紀實
    荊州市長江河道管理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紀實發布時間:2020年12月18日 17:48 來源:中新網湖北   自2015年荊州市長江河道管理局對口扶貧以來,石首市調關鎮武顯廟村幹群齊心攻堅、自強自立、苦幹實幹,書寫著波瀾壯闊、激蕩人心的脫貧奮進篇章,湧現出一個又一個脫貧感人故事。
  • 脫貧攻堅|彭貴院長督促指導中和鎮脫貧攻堅工作
    脫貧攻堅|彭貴院長督促指導中和鎮脫貧攻堅工作 2020-05-17 0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與脫貧攻堅同步伐 ——評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
    2020年的初春,在中國大地上,頂料峭春寒,奮鬥的中國意志昂揚在抗疫的奮爭歷程中,迎甦醒春風,堅定的中國腳步踏在脫貧攻堅的奮進道路上。在「武漢保衛戰」的戰場上,電視藝術工作者已然披掛上陣,或記錄點滴或積累素材,創作成果正在陸續湧現。在脫貧攻堅戰的前沿,攻克「最後一公裡」的故事,正在螢屏上鋪展開來,《一個都不能少》率先與觀眾見面了。
  • 信陽市教育脫貧攻堅情況介紹新聞發布會實錄
    非常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全市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為更好地宣傳報導信陽市教育及脫貧攻堅的舉措成效,生動展現全市上下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亮點成就,更好地凝聚廣大幹部群眾迎難而上、決戰決勝的強大動力,市政府決定今天召開教育脫貧攻堅專題新聞發布會。
  • 反響|婁底長卷引共鳴:「星」語心願繪就脫貧攻堅美麗新畫卷
    相關報導>>>「星」願織錦繡 婁底已樓上——湖南脫貧攻堅紀實之婁底長卷紅網時刻記者 譚衛豐 李響炮 周杰 肖銀資 婁底報導近日,紅網、時刻新聞年度大型融媒體策劃作品《「星」願織錦繡 婁底已樓上——湖南脫貧攻堅紀實之婁底長卷》在全網推出後,迅速在婁底市廣大幹部群眾中掀起熱潮、引發熱議,網友留言:「450萬婁底人民的『星』語心願,共同繪就了這脫貧攻堅美麗新畫卷」。
  • 張乾山暗訪曹縣脫貧攻堅工作
    5月19日上午,曹縣縣委書記張乾山隨機到閻店樓鎮、仵樓鎮,暗訪脫貧攻堅工作在曹縣閻店樓鎮周樓村,張乾山走進貧困戶王振榮和顏立家中,詳細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經濟來源、幫扶責任人幫扶工作開展情況及各項扶貧政策落實等情況,併到周樓村扶貧車間,仔細詢問吸納勞動力、市場銷售等情況。   張乾山指出,要突出抓好「三保障」和飲水安全問題,全面落實好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想方設法解決貧困群眾遇到的實際問題,繼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
  • 紀錄片《中國脫貧攻堅》在美國公共電視網播出
    中美聯合製作的紀錄片《中國脫貧攻堅》,用真實鏡頭向世界展示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歷史進程;通過普通人的故事和案例,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國理念呈現給海外觀眾;通過跟蹤拍攝的方式,用六組真實人物故事,介紹中國精準扶貧「五個一批」的具體措施,即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 紀實文學作品《古路之路》書寫脫貧攻堅新實踐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記者史競男)2020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書寫 「懸崖上的村莊」古路村脫貧攻堅生動實踐的紀實文學作品《古路之路》近日已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發行。  位於大渡河峽谷絕壁之上的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永利鄉古路村,平均海拔2000多米,交通出行條件極差、長期物質貧困,加劇了村民的精神貧困。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
    恰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由國務院扶貧辦重點推薦,國家廣電總局審核批准,全程在甘肅張掖創作拍攝的36集脫貧攻堅題材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從3月16日開始,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晚八時黃金時段首播,一經播出便引起媒體高度關注,引發群眾強烈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