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大河壩鎮馬鞍村脫貧攻堅紀實

2020-12-25 新華網貴州頻道

破解從窮村到富村巨變的密碼

——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大河壩鎮馬鞍村脫貧攻堅紀實

    「沒有想到在我們這個窮山坡,如今變成了花果園,百姓就地務工一年也可以掙上萬元錢。昔日的窮馬鞍,今朝變富裕,真的感謝共產黨的好政策,感謝共產黨派來了一批好幹部。」正在桃園管理的馬鞍村農民羅代香說。

    馬鞍村背靠烏江,沒有一塊平地,村民們坐落在坡土上,是思南縣典型的山地農業村。

    「馬鞍、馬鞍,山荒水缺人也幹」,這是昔日馬鞍村父老鄉親貧窮而心酸的訴說。長期以來,受地理和自然條件制約,馬鞍村基礎設施滯後、自然災害頻發,貧困面較大、貧困程度較深。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91戶377人,無通村公路、無安全飲水、無產業覆蓋、無村集體經濟、無亮化工程、無垃圾收集處理設施,是思南縣出名的「六無」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馬鞍農民生產生活狀況的真實寫照,馬鞍淪為思南縣二類貧困村。

    開展脫貧攻堅以來,入住馬鞍村的扶貧幹部們與父老鄉親同甘苦、共命運、心連心,在苦幹實幹中逐一尋找解困密碼,2019年從全縣貧困村中出列,2020年實現全部貧困人口清零目標,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將突破1萬元。

    密碼一:民心相通,激發內生動力

    「感謝幫扶幹部們經常來我家擺龍門陣,向我宣傳黨的扶貧政策,與我交心談心,克服了我原來的落後思想,幫助我參與產業發展,讓我脫了貧致了富。」農民蒲恆國感激地說。

    扶貧先扶志,在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的同時,辦好每一件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實現貧困戶對幫扶幹部從不支持到摯友的轉變。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李華介紹,初到馬鞍村,部分群眾認為幫扶幹部是來「鍍金」的,對幫扶幹部提出的產業發展舉措產生牴觸情緒,有的甚至毀損幫扶公示牌。面對這些現象,幫扶幹部沒有退縮,而是直面問題,尋找溝通幹群緊密關係渠道。建立幹群微信群,將村裡人拉入微信群,幹群在微信群裡公開討論,貧困群眾的怒氣、怨氣在微信群中化解,群眾訴求在微信群裡得到及時回復。每天在微信群裡公開駐村工作隊的工作情況,大到項目實施決策、進度,小到一包救濟米,既接受群眾監督與評判,又廣集民智,讓群眾對幫扶幹部有了全新的認識。

    落實線上線下宣講黨的扶貧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舉措。在線上,利用微信群宣講黨的政策,為群眾解惑釋疑。在線下,幫扶幹部採取院壩會、群眾會和入戶交心談心,面對面的溝通,零距離地交流,把群眾脫貧的志氣鼓起來。

    李華介紹,在做群眾工作中,工作隊將全村農戶分類為「示範戶」「一般戶」「困難戶」,按照「穩定示範戶、提升一般戶、攻堅困難戶」的工作方法,分類幫扶,分類攻堅。對示範戶,採取獎勵措施,送獎狀,貼公告,全面兌現國家扶貧政策;對一般戶,點對點地加強幫扶,充分利用駐村幫扶形成的合力,精準幫扶,協助落實政策;對自生發展動力不足、懶惰、「等、靠、要」或愛發牢騷的「困難戶」,明確一戶一個責任人,採取工作隊員輪流做工作的方法,先端正其思想,化解怨氣,集中攻堅力量,補齊具體短板,提升為一般戶,最終晉級為示範戶。

    與此同時,工作隊還正確處理好貧困戶與非貧困戶的關係,不少非貧困戶對貧困戶的意見很大,認為貧困戶得到的政策自己未得到,不公平。工作隊通過召開群眾會,落實人居環境改造的普惠措施,補齊短板。例如政策沒有覆蓋的陽溝硬化、臭水溝整治、糞池蓋板,工作隊多方面籌資,採取工作隊出水泥和沙子,農戶出勞力的方式,鼓勵農戶進一步對人居環境進行改造,有效化解了非貧困戶與貧困戶之間因政策落實差異產生的各種矛盾。工作隊把扶志與為群眾辦實事結合起來,與貧困群眾同吃同勞動,幫助群眾打掃衛生、做農活,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臨時困難。一系列的民心相通舉措,一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集體榮譽感在群眾中牢固樹立。

    密碼二:破除瓶頸,惠及百姓群眾

    「這條路終於修通了,我們到縣城趕集也近啦,感謝李書記們為我們馬鞍老百姓造福。」村民陳時忠說,2020年11月18日,馬鞍老百姓拿著鞭炮在先修的公路兩旁放起鞭炮,祝賀馬鞍至轉閣公路修通。村黨支部書記王道煜介紹,原來馬鞍村民到思南縣城趕集要饒一個大圈子花80分鐘才能到達目的地,現在坐車只要10分鐘就可以到達。

    要想富,先修水和路。水路不通等基礎設施脆弱是導致馬鞍貧窮的客觀原因,幫扶幹部們始終把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靚化村容村貌,作為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著力化解脫貧攻堅「瓶頸」,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先後擴建硬化通村公路1條,通組公路4條,總裡程共計4.3千米,所有村民組均已通硬化路,真正實現了「組組通」。修通產業路12.72千米,解決農民肩挑背磨、產業成本增高問題。硬化入戶便道總長9.8千米,方便群眾出行。實施改廁58戶,改廚73戶,改圈11戶,改水70戶,硬化60戶。依託全縣大水網解決了全村缺水戶飲水問題,電信、聯通、移動、廣電網絡等通訊全村覆蓋。全村建便利店1家,村衛生室1個,村圖書室1間,村辦公樓1棟,村級文化活動場所1處,村級幼兒園1所。實現了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全覆蓋。實現了父老鄉親多年期盼「喝水不用抬,燒水不用柴。雨天辦點事,走路不髒鞋。若要聯繫人,手機響起來」的夢想。

    密碼三:弘揚文明,打造美麗村寨

    走進馬鞍村,你會被那桃園包圍的村寨所吸引,也會被村民門的熱情好客所感動。那桃樹連著民居,四個小山塘和一個小二型水庫猶如桃花園裡的珍珠點綴著這個山地的桃源世界。

    近年來,馬鞍村黨支部著力在村民中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中華民族優秀美德和文明用語、文明禮儀教育,舉辦系列的幹群連心活動,培育家風,弘揚村風。落實依法治村舉措,制定村規民約,將衛生環境整治、鄉風文明、鄰裡和睦、尊老愛幼等納入村規民約內容,建立長效人居環境衛生整治機制。落實民主立村措施,村裡的事情由全體村民說了算。落實村務公開,讓村裡工作在陽光下運行。

    黨員幹部帶頭幹,針對屋後陽溝未硬化影響環境衛生的農戶,由駐村工作隊先行墊付水泥和沙子款進行整治,針對家中無勞動力整治衛生的老人戶,由駐村工作隊幫助清理木材、家具等重物。對懶、髒、亂、差、有牴觸情緒的衛生困難戶進行集中整治,引導群眾養成自覺維護環境衛生的良好習慣。落實垃圾處理「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長效機制,有效解決露天填埋,徹底解決衛生髒、亂、差問題。通過鄉村環境整治,一個山坡是果園,農家小院是花園的馬鞍村靚麗在世人面前。

    密碼四:發展產業,農民持續增收

    喜看金桃掛滿山,遍地英雄笑開顏。在金秋季節,您走進馬鞍村,躍如您眼帘那一片片桃林,桃林下是一個個綠色的西瓜,桃瓜彼此爭豔,爭相曬入您的眼球,吳承恩撰寫《西遊記》裡的花果山在馬鞍村變成了現實。

    昔日的馬鞍村由於產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滯後、群眾內生動力不足、大批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求生活保障,在家的都是老年人、婦女和留守兒童,農民的土地一片片撂荒。

    種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鎮黨委書記張桂鳳告訴筆者,2018年,鎮黨委、政府採取引資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的辦法,引進重慶超群致遠有限公司到大河壩發展扶貧產業助推脫貧攻堅,重慶超群致遠有限公司在思南成立全資子公司貴州金桃子農旅發展有限公司,在馬鞍等村從事黃桃紅桃的種植、加工、科研、銷售,經營林下種植、林下養殖,實現農旅一體化發展。

    「我從小就生活在老家的果園裡,我對果園有很深厚的感情,也掌握了果園管護技術。我說服了我的丈夫,要到貴州思南發展經果林產業,幫助丈夫家鄉的父老鄉親脫貧致富,因為貴州思南這個地方山青水秀、生態優美,無汙染,土地肥沃,氣候條件好,加之人民善良、勤勞,是我實現人生價值的理想目的地。」

    董丹,這位34歲的安徽省碭山縣的女大學生,擔當貴州金桃子農旅發展有限公司重任,把身心撲在貧困山區的產業發展上,投資600萬元在馬鞍一帶建成集中連片2000多畝的黃桃產業核心基地。

    「感謝董總為我們開出發財路,現在我每天就在家門口務工收入達到70元,全年我有2萬多元的純收入。」該村貧困戶陳榮釗動情地說。

    以短養長,以長補短,「短+長」產業發展方式讓貧困群眾幹勁十足。董丹,這位畢業於西安體育學院社會體育系體育經濟專業的大學生打起了她「短+長」的產業發展「算盤經」,實行以短養長,既解決產業周期長的經果林管護資金難題,又解決當年父老鄉親增收問題。

    既要當好「花仙子」又要當好「鵝司令」。 實行林下養殖,養鵝1000羽,年底收入20多萬元。董丹說,養鵝不僅能增加收入,還能除草,降低桃林管護成本。與此同時,根據當地市場需求,她還林下養雞6000羽。

    夏末初秋,烈日炎炎,您走進馬鞍,清甜西瓜給你帶來一份愜意。「這裡的西瓜又大又清甜,瓜味原生態,市場銷售正旺。」一位遵義市姓張的客商點讚。馬鞍村又叫甘溪村,因境內有一條甘甜的小溪水而得名。甘甜水種植「乾淨瓜」,董丹組織父老鄉親投入20萬元,種植「無農藥、無化肥、無汙染」的乾淨西瓜600畝,年底收入40多萬元。

    董丹告訴筆者,根據馬鞍地質、氣候特點,公司優選了5月至8月成熟的黃桃紅桃系列品種,同時種植優質西梅、日本柿果、百年老梨等品種,結合產業發展和農旅觀光配套發展了大棚撫育、林下種瓜、林下養雞(鴨、鵝),打造四季有花,月月有果的百果園、百花園,山坡處處聞雞鳴的優秀傳統村落景區。

    李華介紹,村裡實施「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政府投入扶貧資金到產業基地,公司每年按照財政扶貧資金投入總額的8%保底收益分配到村,村集體經濟將收益資金70%用於貧困戶保底分紅,30%用於村集體,把企業、村專業合作社、農民連結成為產業發展的憂關方,實現同步發展。

    產業基地的建立,不僅讓農民獲取當年流轉土地的租金,就地務工的勞金,年終分紅的紅金,還讓馬鞍村實現整村脫貧的目標,更靚化了馬鞍村的人居環境,為把馬鞍村建成思南縣城郊區的花果園打下了堅實基礎。

    密碼五:苦幹實幹,群眾紛紛點讚

    這是一個英雄的群體,更是一個撲下身子苦幹,舍小家為大家的戰鬥隊。

    在推進馬鞍從窮村到富裕、文明新村的巨變中,在徹底解決幾千年來困擾在馬鞍父老鄉親頭上的絕對貧困的徵程上,匯聚著從四面八方前來開展幫扶的黨員幹部們的心血與汗水。

    「2019年大河壩鎮貧困村要出列,馬鞍村不能拖後腿。」張桂鳳想起了曾與自己在思南縣關中壩街道共過事的李華,跑到縣裡幾經努力後,把李華從關中壩街道蒿枝壩村駐村幹部調到馬鞍村任第一書記。

    小平頭,中等身材,皮膚黝黑,人能幹,創業是把好手,幫扶工作幹得好。幹起工作來不要命,是脫貧攻堅「拼命三郎」,這是馬鞍村幹部群眾對李華的評價。2019年3月份,正是1500多畝黃桃基地開挖時期,幹部們為確保挖機不能停工,遇到問題晚上就到農戶家做思想工作,常常熬到半夜,直到同意了才能回到村委會休息。李華的父親因尿毒症發作住進醫院重症監護室搶救29天,後轉到重慶新橋醫院搶救13天才脫離生命危險。忠孝不能兩全,其間李華只把父親的棺材準備好後去看過一次。

    縣人社局副局長、駐村幹部周權,沒有一點領導的架子,真紮實駐,為民解憂,整治環境衛生時,他總是率先走在前面,不怕髒不怕累,填寫幫扶資料時,他總是認真搜集,仔細核對。偶爾他有會議,沒能下隊時,老百姓總會問一句,周局長呢?由此可見,不僅是他把百姓放在了心裡,百姓更是把他當做了親人。

    村黨支部書記王道煜,保證黨的聲音傳到群眾,保證群眾利益不受侵害,每一件大事小事,他總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他,鄉親們親切稱他為「王保長」。

    村委會主任陳周榮,村民口中的「馬鞍一支筆」,讓鄉親們羨慕的就是他那手寫的一筆好字,記會議記錄,寫報帳單,填分紅清冊,總是那麼俊秀好看,他一直默默奉獻,從不抱怨,只要經過他手裡的東西,都能有始有終,百姓找他要陳年舊帳,他總能調理清晰地翻出來,陳周榮的話雖不多,大家都知道,在馬鞍村,有什麼事找陳周榮最靠譜。

    村會計王德江,曾經身為木工的他,也是名副其實的實幹家,村委要建食堂,他也能憑一己之力砌外牆、搭櫥櫃;脫貧攻堅紀實館,也留下了他辛勞的背影。村裡的哪個東西壞了,叫他,準沒錯,三兩下功夫就修好了。就連村裡百姓家,透風漏雨改造,刷漆,拆除舊房,第一個聯繫的都是他。

    潘星佑、趙宇英、潘盛惠、李青麗、冉興富、郜賢印、黎緒明、何穎、張軍、詹紅星,劉文進......馬鞍村老百姓對一個個熟悉的名字永遠不會忘卻。

    「幫扶幹部對工作認真負責,做事公平公正公開,經常來家裡看望我們!」村民楊勝碧說;

    「敢於擔當,吭硬骨頭,正真為百姓辦實事!」退休教授陳時道回家鄉感慨地說;

    「以前吃不飽、穿不暖。現在有土地分紅、有事做,有錢掙,有危房改造,村莊整治,有改廁、改圈、改水、道路庭院硬化。每當想起和看到這些變化,心情總是十分欣慰,為了我們早日脫貧、早日摘帽,風雨無阻,夙夜在公……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從最困難的群體入手,從最突出的問題著眼,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將困難群眾的冷暖記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中。」村民陳榮禮談起幫扶幹部的工作就點讚了一大堆。

    金杯口碑,不如百姓的口碑。(陳時安 張朝陽)

相關焦點

  • 紀錄片:記錄決戰脫貧攻堅偉大史詩
    原標題:【節目評論】紀錄片:記錄決戰脫貧攻堅偉大史詩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3月召開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要重點宣傳黨中央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宣傳各地區各部門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的新舉措好辦法,宣傳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艱苦奮鬥的感人故事。
  • 月亮山下幸福花開——貴州省婦聯幫扶榕江脫貧攻堅紀實
    楊建華口中的「他們」,是貴州省婦聯的駐村幹部。2015年,省婦聯與八開鎮建立幫扶關係,定點幫扶擺列村和高雅村。經過努力,2018年擺列村和高雅村貧困發生率分別為1.48%和0.92%,均已實現脫貧出列,快步邁向小康生活。想辦法、找路子,出實招、辦實事。
  • 《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 第四集 對望青山
    點擊圖片查看視頻為凝聚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強大力量,宣傳基層扶貧幹部的典型事跡和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奮鬥脫貧的感人故事,由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指導支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六集系列專題片《遍地英雄下夕煙——致敬脫貧攻堅的人們》,10月31日晚播出第四集《對望青山》。
  • 以招商促脫貧 以產業促發展——貴州省投資促進局助脫貧攻堅主戰場...
    貴州作為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2020年11月23日,隨著貴州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貴州最後9個貧困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貴州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貴州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 貴州省政協常委團視察銅仁黔東南扶貧攻堅情況
    6月5日至9日,貴州省政協主席王正福率省政協常委視察團赴銅仁市、黔東南州,對當地扶貧攻堅工作情況進行視察。省委常委、銅仁市委書記廖國勳,黔東南州委書記廖少華分別陪同視察。省政協副主席陳敏,秘書長李月成等參加視察。
  • 銅仁市交通運輸局2020年收官「成績單」
    2020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在銅仁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交通運輸廳的大力支持下,銅仁市交通運輸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決策部署,堅持疫情防控和交通運輸發展兩手抓、兩不誤,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各項交通運輸工作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助推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 郭鶴立與中央電視臺脫貧攻堅大型政論紀實片《偉大壯舉》攝製組...
    郭鶴立與中央電視臺脫貧攻堅大型政論紀實片《偉大壯舉》攝製組一行座談 2020-03-11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銅仁「政法鐵軍」護航脫貧攻堅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近年來,在貴州省銅仁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銅仁市各級政法機關在助推銅仁脫貧攻堅戰役中,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因村興業,幫助村集體和農戶選準富民產業載體和路子,謀項目、興產業、築平安、促發展,推動扶貧開發向「造血式」「精準式」轉變,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保駕護航,吹響一曲曲蛩音迴響、鏗鏘嘹亮的政法扶貧凱歌。
  • 貴州省第三屆「百名優秀醫生」「百名優秀護士...
    楊桂才 黔南州人民醫院夏仁海 六盤水市首鋼水鋼總醫院韋 林 銅仁市人民醫院李 楊 貴州省人民醫院夏 飛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楊國輝李 陳 銅仁市第二人民醫院萬自芬 貴州省人民醫院楊 京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羅亞文 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張蔓娜 貴陽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
  • 「我的扶貧故事」田義:在脫貧攻堅戰場譜寫無悔的青春之歌
    我叫田義,是一名從大山裡走出的大學生,是銅仁市兒童福利院一名工作人員,秉承著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參加工作一年後,在2017年4月,我毅然重返大山,做了一名駐村幹部,帶領群眾日夜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除了交通,脫貧關鍵還是產業。經過走訪調研,深入了解土井村情民情後,確立「以精準扶貧為中心、以產業發展為重心、以精準脫貧為目標、以扶貧扶志為抓手」作為我們的工作目標。說幹就幹,我們發展村集體經濟產業晚香脆李子100畝,油茶580畝,花椒100畝,辣椒120畝,綠殼蛋雞養殖場3000羽,開發公益崗位4個。共帶動農戶163戶471人增收致富。
  • 用禁毒之火照亮脫貧路
    近年來,貴州省禁毒委將脫貧攻堅作為政治責任和民生工程,全力推進禁毒扶貧行動,承諾「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涉毒貧困家庭、丟下一個涉毒貧困人員」。 難題脫毒脫貧 黔西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公安局局長李旭說:「禁毒扶貧工作不但要做好,更要做細,做紮實。只有地基紮實了,工作目標和方向才不會歪,政策才能落到實處。」
  • 脫貧攻堅話劇《出山!》上演
    本報訊 12月18日,大型脫貧攻堅話劇《出山!》在貴州飯店國際會議中心劇場上演,講述減貧奇蹟的貴州故事深深打動觀眾。  《出山!》由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貴州文化演藝集團打造、貴州省話劇團創排演出。該劇故事發生在貴州彝族深山中的盤山村,村落山高地遠,貧窮困擾百姓,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
  • 紀實文學作品《古路之路》書寫脫貧攻堅新實踐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記者史競男)2020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書寫 「懸崖上的村莊」古路村脫貧攻堅生動實踐的紀實文學作品《古路之路》近日已由天地出版社出版發行。  位於大渡河峽谷絕壁之上的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永利鄉古路村,平均海拔2000多米,交通出行條件極差、長期物質貧困,加劇了村民的精神貧困。
  • 貴州省市場監管局抽檢307批次茶葉及相關製品全部合格
    貴州蘭香大翠(綠茶)250克/袋2020/5/6/229貴州詹姆斯芬利茶業有限公司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經開區雙龍大道貴州詹姆斯芬利茶業有限公司貴州紅茶250克/袋2020/5/7/230貴州詹姆斯芬利茶業有限公司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經開區雙龍大道
  • 唐復平會見銅仁市市長陳少榮一行
    10月21日,中國五礦董事長、黨組書記唐復平會見了來訪的銅仁市市長陳少榮一行,雙方就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進行了友好交談。唐復平首先對陳少榮一行表示歡迎,對中國五礦近年來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簡要介紹。
  • 警徽閃耀脫貧路——全州公安機關開展戶籍問題攻堅工作紀實
    警徽閃耀脫貧路——全州公安機關開展戶籍問題攻堅工作紀實 2020-11-26 2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掃黑辦第24特派督導組進駐銅仁市開展督導
    全國掃黑辦第24特派督導組進駐銅仁市開展督導馬繼延講話 陳昌旭作匯報 陳少榮主持 11月3日,全國掃黑辦第24特派督導組進駐貴州省銅仁市,當天下午在銅仁人民會堂聽取了銅仁市掃黑除惡工作匯報市委書記陳昌旭出席並匯報銅仁市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工作開展情況,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少榮主持會議。
  • 貴州聚焦"貧中之貧" 以精準監督助力全面脫貧
    今年3月,貴州省紀委監委組建監督檢查組,由委領導班子成員分片包點,對9個未摘帽的深度貧困縣、3個剩餘貧困人口過萬的縣區脫貧攻堅突出問題整改情況進行督導。貴州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全省紀檢監察機關牢牢把握監督的再監督職責定位,綜合運用專項監督檢查等方式,聚焦脫貧攻堅難點、工作重點進行專項監督,督促聯繫監督地區、部門查找體制機制制度原因,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健全鞏固脫貧成果的有效機制。
  • 今天,貴州省圖書館重磅推薦11本脫貧攻堅好書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貴州省圖書館精選推薦11本「脫貧攻堅」好書,這11本書,凝聚了諸多寶貴智慧和實踐經驗。願這份書單能與每一個脫貧攻堅戰線上的你「書」途同歸!推薦書目1.作者走訪了202個村莊,用手中的筆記錄了六盤山區、滇桂黔石漠化片區、武陵山區、秦巴山區、烏蒙山區、羅霄山區、閩東山區以及西藏山南、新疆喀什等精準扶貧重點地區貧困鄉村脫貧攻堅的現實場景。書中用一個個真實、生動的故事展現中國脫貧攻堅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呈現扶貧工作的艱巨性和複雜性。作品凝聚百姓心聲,弘揚中國力量,是一部抒寫「中國夢」,充滿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的宏大敘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