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訓:小善如大惡,大善最無情

2020-12-21 漯河統戰網


曾國藩說過:「善之當為,不善之宜去。」

一件事,只要發心是善意的,那就值得去做;

如果不是出於善意,那就應當捨去。

然而善也要講究方法,做得不對只會適得其反。


小善如大惡

所謂的「小善」,就是盲目的善。

一念仁慈,順手為之,全然不顧後果。

為人處世,我們要始終秉持一顆善心。

但並不是所有的善心,都能帶來好的結果。

很多時候往往是好心辦壞事,發心雖是善的,可結果卻是惡的。

「大衣哥」朱之文,人紅不忘本。

他先是以個人名義,出資三萬翻修了村裡的幼兒園。

又自掏腰包,給村裡人買了健身器材。

甚至花幾十萬解決了全村農田灌溉用電的問題,還給村裡修了條柏油馬路。

可是自從做了這些善事,街坊四鄰總是找他「借」錢。

孩子考上大學交不起學費?找「大衣哥」借錢!

老光棍窮得娶不上媳婦?找「大衣哥」借錢!

鄉親們把「大衣哥」當成了自動提款機,零零總總借出去上百萬,卻沒有一個人願意還錢。

俗話說得好:「升米養恩,鬥米養仇。」

「小善」長久累積起來,只會助長貪婪和懶惰。

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只憑著一腔熱情去行善。

全然不顧及這樣的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與其稱作善行,不如說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人都有感性與理性,善念屬於感性,善行卻需要理性。

既要洞察人心,也要懂得適可而止。

只有這樣,善行才能真正結出善果。



大善最無情

《道德經》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雖然孕育了萬物,但對待萬物卻並不格外仁慈。

天地看待世間萬物,都是平等的。

不會對誰特別好,也不會對誰特別壞,一切隨其自然。

有生命的人類,和用草紮成的狗,二者在天地看來並無分別。

不管萬物過得是好是壞,都是萬物自己的造化,當然也與天地無關。

在上個世紀90年代,野鹿在美國瀕臨滅絕。

人們為了保護野鹿不受傷害,就把山裡的野狼消滅乾淨。

沒了天敵,野鹿的數量先是直線上升。

可沒過多久,激增的鹿群就吃光了山裡的草木。

不僅環境遭到破壞,野鹿自身也大批餓死。

眼看野鹿又要滅絕,美國人被迫「引狼入室」。

從加拿大運來一批野狼重新放歸山林,鹿群才又重新煥發了生機。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意思是,天地有其自身規律,沒有因為堯是明君就讓他長存,也沒有因為桀是暴君就讓他滅亡。

正因為如此,天地之間才能達到「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歷史才會在平穩中更替,才會周而復始地演變。

如果天地也講感情,時而現身幫扶弱小,時而現身懲治惡霸。

手掌翻覆之間,輕易就能改變規則,那麼天下早就大亂了。

天地無所謂善與不善,看似無情,其實卻是世間最大的善行。

《道德經》裡講:「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善待我的人,我當然要善待他;不善待我的人,我也一樣要善待他。

世人卻恰恰相反: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惡之。

如此愛憎分明,不是真正的善,充其量只能算半個善人。

唯有如天地般「無情」,對待所有人都能一視同仁,才是真正的大善。

相關焦點

  • 小善如大惡,大善最無情!
    後來,人們不得不「無情」的引入狼群去捕殺羚羊。在狼群追,羊群逃的動態競爭中,草原才慢慢的恢復生態平衡,逐漸有了往日的生機。但有個巨有錢的人,表現得卻不是那麼積極:他說: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並講個故事:說有位老人,住在湖畔。每到冬季,野鵝南飛避寒,會在湖中短暫停留。
  • 稻盛和夫:小善是大惡,大善似無情
    3嚴格就是大善這一點,可以用佛教教義的「小善是大惡,大善似無情」來進行說明。對員工一味和顏悅色地說「好的,好的」,寵溺員工,就是所謂的小善,這會讓員工放任自流,讓企業費用增加,體質下降,一遇不景氣就毫無抵抗之力。
  • 鬼谷子: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分為這3個層次
    鬼谷子: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分為這3個層次中國自古以來便注重德行高尚,慢慢的注重自身所謂的品德而言外,對於每個人的成長我們是從小開始教育出來的,我們所謂的善言善行,是我們從小開始學習出來的,從他人身上汲取教益,以此來提高自身的修養。
  • 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
    只憑著感性去行善,卻完全不顧及這樣的善良到底會給對方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這樣的善良就只是在滿足自己的私慾,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小善如大惡」。那麼為什麼又說大善最無情呢?這就是所謂的「大善最無情」。在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人憐憫落基山脈的凱巴伯森林中的4000頭野鹿,希望它們能夠免受野狼的捕殺,於是當時的美國總統下令,捕殺森林中的野狼。
  • 王陽明:「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氛圍這3個等級
    王陽明最常說的一句話叫做:至善是心之本體。其實善良也是分等級的。最低級的善良:讓自己「爽」——小善如大惡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位老人,獨自一人住在湖畔邊上。每年一到冬天,野鵝南飛的時候,會在他這裡有短暫的停留。
  • 稻盛和夫:小善為大惡,大善似無情,做到3個層次才是真正的善良
    行好事而獨善其身,這只是小善,可以說是做對了事情;而鼓動風潮,造成時勢,則很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社會的冷漠,這才是真正達到了把事情做好的境界。不以小恩小惠為善,而是助人時從全面考慮,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社會上一股做好事的風氣被鼓動起來,人心才能走上正軌,走向真正的善。
  • 稻盛和夫:小善乃大惡,大善似無情
    上司和部下的關係也一樣,上司缺乏信念,只知迎合部下,不嚴格要求,看上去很有愛心,結果卻是害了部下,這就叫小善。有句話說「小善乃大惡」,意思是表面的愛會導致對方的不幸。相反,抱有信念、對部下嚴格指導的上司,可能會令人感到不夠親切,但是從長遠來看卻能培養部下,促使其成長,這就是大善。
  • 王陽明:「長善如大惡」,人世間最好的善良,應該是點到為止
    但在《知行合一》中王陽明提出了一個觀點:「長善如大惡,大善最無情。」「長善」是什麼?「長善」就是沒有原則的善良,以為一直持續付出、寬容的善良能夠幫助一個人,殊不知當善良變得沒有限制的時候就是「大惡」。「大善」則是天地之間的善,在天地間所有人有可能會被老天眷顧,但也會被老天棄之不顧,因為天地的善是最無情的善,一個人的好壞全憑自己的造化。王陽明:「人世間最好的善良,應該是點到為止。」
  • 《姜子牙》|九尾狐的小善與大惡:舍一己之身,釋萬千魂靈
    這一篇,要寫的是裡面的「大惡人」九尾狐。九尾狐,不論是在《封神演義》還是在《姜子牙》中,都是一個令人痛恨的人物。雖然她的出現,以及後來的所作所為都是「神」的旨意(原著中是女媧,電影裡是天尊),但滔天的罪惡確確實實是她帶領著同族犯下的。所以,在哪一個作品裡,她最後的結局都是以死謝罪,無緣登仙。
  • 曹德旺捐款超100億,他說施財只是小善,大善才是高境界
    曹德旺最讓人尊敬的還不是他白手創辦企業,而是他對慈善的認識。雖然他累計捐款超100億,但他覺得這只是小善。在他心目中,袁隆平才是首善,袁隆平利用自己的技術讓百姓都能吃上大米,這才是造福人類的壯舉。大善是要把自己所學教給別人,幫更多人走上成功,這才是大境界。他說,做慈善不是讓別人感謝你,是你自己積累福報。沒有那些人,你還沒有機會做福報呢?
  • 紅樓夢:李紈沒有大奸大惡,為什麼作者對她極盡嘲諷與詛咒?
    作者認為,對親人無情比大奸大惡更可惡。李紈母子結局李紈沒有大奸大惡,也沒有小恩小惠,同樣也沒有小善。她很吝嗇,從來沒有幫助過人,屬於自私自利,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雖然賈府抄家,李紈躲過一劫,兒子又當官發財,但是由於不積陰鷙,她所得到的一切,瞬間又失去了,因為她死了。兒子賈蘭「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後來也被罷官,早亡。
  • 遙遠的救世主:小善即大惡,大善最無情
    小說中最牽動讀者的當然是主人公丁元英,那這個救世主是指他嗎?在小說故事中,無論你從哪個層面上來看,丁元英都是一個高人。在他整個成功扶貧的事件中,他都沒有採取任何非常特別的招式跟手段,所做的每件事都是普通人能做的普通事。
  • 紅樓夢作者對心狠手辣王熙鳳滿懷同情,為何對菩薩李紈無情嘲諷?
    作者認為,對親人無情比大奸大惡更可惡。李紈母子結局李紈沒有大奸大惡,也沒有小恩小惠,同樣也沒有小善。她很吝嗇,從來沒有幫助過人,屬於自私自利,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雖然賈府抄家,李紈躲過一劫,兒子又當官發財,但是由於不積陰鷙,她所得到的一切,瞬間又失去了,因為她死了。兒子賈蘭「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後來也被罷官,早亡。
  • 《錐子》大善、「以自我為中心的小善」及自私
            從3-6集來看,感慨最深的就是本劇對於人性的多層次刻畫,我想從人物的塑造來討論什麼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小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