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小善為大惡,大善似無情,做到3個層次才是真正的善良

2021-01-18 紅衣記史官

行好事而獨善其身,這只是小善,可以說是做對了事情;而鼓動風潮,造成時勢,則很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社會的冷漠,這才是真正達到了把事情做好的境界。

不以小恩小惠為善,而是助人時從全面考慮,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社會上一股做好事的風氣被鼓動起來,人心才能走上正軌,走向真正的善。

第一層善——小善為大惡

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曾講過一個故事:

有位老人住在湖畔。每到冬季,野鵝南飛避寒,會在湖中短暫停留。

有一年,寒流來襲,兩隻野鵝困在湖中,無處覓食。老人頓生惻隱之心,就每天去餵食。

次年,兩隻野鵝又回來了,還帶了幾隻朋友。

老人繼續餵養。

一年又一年,野鵝越來越多,南下避寒不再時尚,聰明的野鵝,都來老人這裡,靠老人的善良存活。

可忽然有一年,老人死了。

結果這一年,數百隻前來乞食的野鵝,活生生餓死。

稻盛和夫說: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

雖然老人是一片好心,但那數百隻野鵝,都是死在老人的小善之下。

第二層的善——授人以漁

有句話說:「真正的善行,會珍視對方遠飛的翅膀。」

古話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真正我們想要去幫助他人的時候,需要更加在意自己的「善行」是否能夠給對方帶來更大的成長。

而並非只是為其解決眼前的困難,而是要往長遠思考,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一世,任何人都是這樣,就像是貧困人口,你給他錢,花花就沒有了,你教他本事才能錢生錢。

第三層善——大善最無情

在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人憐憫落基山脈的凱巴伯森林中的4000頭野鹿,希望它們能夠免受野狼的捕殺,於是當時的美國總統下令,捕殺森林中的野狼。

很快,野狼被捕殺殆盡,野鹿的數量開始直線上升。十多年後,野鹿增長到10萬餘頭。但是鹿群太多,吃光了野草林木,自身也開始大批餓死倒斃。

眼看野鹿就要滅絕,美國被迫制定了「引狼入室」計劃,他們從加拿大運來一批野狼重新放歸凱巴伯森林,鹿群終於重新煥發了生機。

所以最高層的善良,其實都是一種看似無情的表現,是為了自己而活,然後讓他人在自己的成就中獲益。

有一個視頻,是王健林在跟某縣負責人談某個「扶貧」項目時,因為資金的問題霸氣回應了這麼一句話:

「如果要搞利潤,還不如每年固定給你五個億,你自己去分得了,五個億很簡單,節約點成本就出來了。」

簡而言之,之所以他要建廠、要投資、要做項目,是要通過「項目」(自我)的成就來帶動真正能夠一起奮鬥、一起付出的人獲益。

這樣的善行,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最高層次善良。

老子的智慧我們應該傳承

《道德經》第五章裡有這樣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老子曾說過「大仁不仁,大善不惠。」

善良,需要原則、勇氣,也需要智慧。人們既要洞悉世相人心,也需明白自然天地法則,只有這樣,他的善行才能合乎天道,不違背自然而又能幫助別人擺脫困境,這樣的善良才是真正的善良。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白巖松個人比較崇拜老子在也會經常翻閱《道德經》,而現在他,不僅成了央視名嘴,還能一語道破人性,他總是能用醍醐灌頂的話語,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馬雲行商數十載,工作包裡總是放著幾本書,這幾本書總會不斷更換,但是唯獨一本《道德經》,一直都在。

馬雲有一次看《道德經》時突然很興奮地說:「哎呀!這哪是我在讀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讀我,而且他讀到了我內心的最深處。

面對芸芸眾生,面對浮躁的社會,你該順應自然,遵從內心,跳出人本位,用生活、生命、苦難、挫折、時間力來讀,你定會從中悟出道理,找到人生的答案。

想得越多,越算計,反而會越為生活所累,在日益複雜的現代社會裡,學會簡單的人才是真正的高境界。

建議大家可以拿這一白話文版本的讀一讀,這也是所有翻譯版本中,最接近原版意思的版本了。豐富的彩圖,家長讀的時候,孩子也可以看,讓孩子接受國學文化的薰陶,恰逢新年大促,這一整套收藏版的道德經只需要59元,也就是兩盒煙錢,卻能讓你學到人生的大智慧!還是十分划算的!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稻盛和夫:小善是大惡,大善似無情
    不管多小的公司都是如此。一個人如果不具備兩種相互矛盾的思維方式,並讓它們同時正常地發揮功效,就不能成為經營者。只懂仁愛謙讓的社長無法真正經營好企業,而僅僅有嚴厲的態度,則不會有人追隨。如果不能將兩者融為一體,就無法成為真正的經營者。
  • 鬼谷子: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分為這3個層次
    鬼谷子: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分為這3個層次中國自古以來便注重德行高尚,慢慢的注重自身所謂的品德而言外,對於每個人的成長我們是從小開始教育出來的,我們所謂的善言善行,是我們從小開始學習出來的,從他人身上汲取教益,以此來提高自身的修養。
  • 稻盛和夫:小善乃大惡,大善似無情
    有句話說「小善乃大惡」,意思是表面的愛會導致對方的不幸。相反,抱有信念、對部下嚴格指導的上司,可能會令人感到不夠親切,但是從長遠來看卻能培養部下,促使其成長,這就是大善。真正的愛,是指無論何事,都要認真想清楚是否確實有利於對方。
  • 小善如大惡,大善最無情!
    後來,人們不得不「無情」的引入狼群去捕殺羚羊。在狼群追,羊群逃的動態競爭中,草原才慢慢的恢復生態平衡,逐漸有了往日的生機。但有個巨有錢的人,表現得卻不是那麼積極:他說: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並講個故事:說有位老人,住在湖畔。每到冬季,野鵝南飛避寒,會在湖中短暫停留。
  • 王陽明:「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真正的善良氛圍這3個等級
    但事實上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善良呢?現在也有很多人對這句「人之初,性本善」持有懷疑的態度。認為生活多很多人都是面目醜陋,為什麼會說人之初性本善呢?如果從這裡的角度去解讀的話,這個答案就豁然開朗。第二級的善良:行有餘力——予以成長,收穫快樂有句話說:「真正的善行,會珍視對方遠飛的翅膀。」其實,善心不是隨便就可以用的,當我們去幫助別人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一下我們的付出的善,是否能夠真的讓對方得到成長。而並不是只是解決他一時的困難。
  • 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
    只憑著感性去行善,卻完全不顧及這樣的善良到底會給對方帶來什麼樣的後果,這樣的善良就只是在滿足自己的私慾,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小善如大惡」。那麼為什麼又說大善最無情呢?這就是所謂的「大善最無情」。在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人憐憫落基山脈的凱巴伯森林中的4000頭野鹿,希望它們能夠免受野狼的捕殺,於是當時的美國總統下令,捕殺森林中的野狼。
  • 王陽明:「長善如大惡」,人世間最好的善良,應該是點到為止
    但在《知行合一》中王陽明提出了一個觀點:「長善如大惡,大善最無情。」「長善」是什麼?「長善」就是沒有原則的善良,以為一直持續付出、寬容的善良能夠幫助一個人,殊不知當善良變得沒有限制的時候就是「大惡」。「大善」則是天地之間的善,在天地間所有人有可能會被老天眷顧,但也會被老天棄之不顧,因為天地的善是最無情的善,一個人的好壞全憑自己的造化。王陽明:「人世間最好的善良,應該是點到為止。」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人,一輩子「3不問」,等中年才知道就晚了
    作為享譽世界的全球商人,同時有著「日本經營之聖」稱號的稻盛和夫,他的一生可謂是非常傳奇了。他一生打造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並在晚年時僅用了一年時間挽救了瀕臨「死亡」的日航。除此之外,他在哲學上的思想也絲毫不低於商業成就,在《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中,曾提到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有3不問。1、不追問過去這裡有一個「空杯心態。」如果想學到更多學問,先要把自己想像成「一個空著的杯子」,而不是驕傲自滿。
  • 稻盛和夫:真正的聰明人,一生有3不問,很多人都感嘆知道得太晚
    作為享譽全球的著名商人,有著「日本經營之聖」稱呼的稻盛和夫,他一生的經歷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傳奇的小故事了,他創辦的兩家企業——京瓷和第二電信都成功邁入了世界500強的行列。稻盛和夫在晚年時候,臨危受命去拯救瀕臨「死亡」的日航,在他擔任日航CEO以後,僅僅只用了一年,就讓日航做到了3個「世界第一」利潤世界第一,準點率世界第一,服務水平世界第一。這個壯舉甚至被稱為是世界企業經營史上的一個奇蹟!
  • 古訓:小善如大惡,大善最無情
    小善如大惡所謂的「小善」,就是盲目的善。一念仁慈,順手為之,全然不顧後果。為人處世,我們要始終秉持一顆善心。「小善」長久累積起來,只會助長貪婪和懶惰。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只憑著一腔熱情去行善。全然不顧及這樣的行為,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與其稱作善行,不如說是給自己找不痛快。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遺憾我們知道得太晚
    生活中不缺乏那種喜歡吹牛的人,這樣的角色往往不堪一擊,因為真正厲害的人,都在低調沉默的做事,這樣的人平時悶不吭聲,關鍵時刻則能爆發出大力量。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曾說:「把工作是當成一種修行,你就贏了。」「修行」二字,蘊含著很深的內涵,稻盛和夫踐行著這兩個字,最終做出2家世界五百強企業,由此悟出了人生圓滿的真諦。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做。學渣感嘆:後悔明白晚了
    這一切的原因在於稻盛和夫是個聰明人,他的智慧幫助了他在逆境中持續成長,熬到輝煌!總有人想要知道聰明人的人生到底主要在做些什麼,稻盛和夫的智慧肯定能供你參考。我在學習了大量稻盛和夫的書之後,發現他曾提到,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做。很多學渣看完之後都感嘆到:後悔明白晚了。
  • 稻盛和夫:真正聰慧的人,一生「3不問」,庸人長嘆:沒早點知道
    稻盛和夫曾告誡世人:真正聰慧的人,一輩子有「3不問」,庸人長嘆:沒早點知道!1.不問曾經人生在世,不要總被「曾經」牽絆,真正聰慧的人,一般都不問曾經,而是以空杯心態去做每一件事。2.不問未來稻盛和夫:「做好眼前的事,才能創造出最有希望的生活和人生。」真正聰慧的人,不會總是暢想未來,而是竭盡全力的做好當下的每件事。
  • 稻盛和夫:調動人積極性的原動力,這6個,少一個,都調動不起來
    「以下就分享稻盛和夫的七條經營哲學!做生意,真正的高手,往往懂得如何調動員工積極性?作為管理者,必須明確擺正自己的位置,摒棄自利自欲,團隊利益第一,以此確立自己的坐標軸!一、無私之心帶動眾人調動人積極性的原動力只有一個,就是公平無私。
  • 稻盛和夫(心)(成法)
    稻盛和夫(心)(成法)這是我看的稻盛和夫的第三本和第四本書由於這兩本書具體思想主旨都一樣我就一起我描述學習的體會心得。稻盛和夫的價值觀:也是哲學本質(作為人何為正確)以及極致的利他思維最初創辦企業是為了自己到後來學習反思,從利己到利他造福員工實現全體員工的物質生活和精神需求,到造福社會來經營企業,所以稻盛和夫能成為經營之神自己創建了兩個世界500強以及挽救後來的日航三個,稻盛和夫自己說就是用作為人何為正確,致良知, 敬天愛人,利他之心以及哲學來經營企業和來改變人生。
  • 稻盛和夫:因為你還沒做到這3點
    日本乃至世界著名的商業圈大佬,稻盛和夫,締造了一手創設兩家世界500強的奇蹟;用了424天,就將倒閉的日航,重新拉回到世界500強,利潤收入的額度,得到空前高額的奇蹟。凝聚一生的心血,放到《稻盛和夫的成功哲學》之中,為想成功的人,指明3點方向。1. 不遺餘力的付出你還記得自己上一次,全身心的,心無旁騖地投入到一件事中,是什麼時候嗎?
  • 稻盛和夫:真正厲害的人,有2件事不會去做,人生才能越過越順
    有一種人,很有財富底蘊,卻一直寬容大方,心存善良。有一種人,把握每一分一秒的時間,只是為了將一切做到最好。這些人,都是真正厲害的人,將生活的一切做到極致,做到最好,但真正厲害的人,又有2件事,是絕對不會去做的,具體是哪2件呢?
  • 造物者稻盛和夫的氣質
    我們說不清稻盛和夫最核心的是什麼,你比如說我要再找一位學員,誰來說稻盛和夫,你怎麼一句話定位稻盛和夫?一句話就把稻盛和夫定位,有人可以說嗎?你認為是什麼?不找你們了。其實我也不知道。我是被一個人用棒子打醒了的,是他告訴我什麼才是稻盛和夫!這個人就是任正非。
  • 稻盛和夫的五句經典語錄,很受用
    我們看稻盛和夫本人的照片,一個看起來和藹可親、低調善良的長者,不難想像他的心靈是清澈而單純的,所以他總是給員工帶來正能量。有一天夜裡,稻盛和夫來到生產車間,看到坐在角落裡的員工正在唉聲嘆氣,他沒有轉身離開,而是靠近他們,安慰大家說:「要知道,不可能所有的工作都能夠被順利地完成。」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窮人長嘆:知道得太晚
    稻盛和夫是日本公認的經營之聖,經營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稻盛和夫27歲創立了京瓷,52歲創立了KDDI,在稻盛和夫的經營扶持下,這兩家企業從0起步,均邁入了世界500強的行列,稻盛和夫也因此成為世界上首個經營兩家500強企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