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十大美食,帶你領略客家飲食文化的魅力

2020-12-22 騰訊網

贛南是個好地方!天空很藍,樹很綠,山很美,水很清澈,最重要的是,這是贛江的第一座城市,也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1.三杯雞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這道菜的傳說與宋末名臣文天祥有關。因為製作時不需要加湯水,只需加入一杯甜米酒,一杯豬油,一杯醬油,用木炭將雞煮熟因此命名。2008年奧運會選擇三杯雞肉作為主菜單。

2.艾米果

日啖米果七八個,不辭長作江西人!

把新鮮的艾草用清水洗乾淨,在熱水中煮沸,然後把汁水瀝乾,搗成艾泥。加入糯米粉和粘米一起揉成麵團,然後像包餃子一樣把喜歡吃的餡料包進去,但是大小要比餃子更大。蒸熟後就會帶有艾草的清香,柔軟有韌性,非常好吃。

3.黃元米果

雨打黃昏花易落,今夜我要吃米果。

黃元米果是當地生產的一種叫「大禾」的米為主要原料,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放點在家裡,也是贛南客家人最喜愛的美食之一。黃元米果歷史悠久,早在明代就被列為貢品。

4.燙皮

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燙皮的做法是用大米磨漿入圓形簸箕蒸出的半透明米粉片選米藝。成品鱗片狀,入口清爽,涼爽的地方靈活,香味獨特。

5.荷包胙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荷包胙」的生產重點是顏色和風味。每個地方的做法也是大同小異。主要材料是切成方塊的豬肉,配料為熟米粉,再加入糖、鹽、醬油、胡椒、八角、五味粉、湯等配料。確保這些攪拌均勻,醃製約1小時,然後用2-3片幹蓮葉包裝成圓頂端形狀,最後蒸3小時左右。它通常需要一起蒸上一百個味道才會比較純正。

6.贛南小炒魚

贛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王陽明是明朝浙江省餘姚人,在贛州當官時喜歡吃魚。為了展示自己的烹飪技巧,凌廚子經常改變魚的生產方法和口味,王陽明很是欣賞。一次,凌廚子炒魚用醋,味道很好,王陽明吃完後很開心,問凌廚子這道菜名是什麼,凌廚子急中生智,叫小酒炒魚,就是小炒魚(贛州習俗叫小酒為醋)這道菜就是這樣來的。這道菜色澤金黃,質地柔嫩,有淡淡的醋香。

7.南安板鴨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板鴨欲上時。

南安板鴨是江西省著名的產品。外表美觀,顏色靚麗,皮薄肉嫩,骨頭是脆脆嚼得動,誘人胃口,成為國內有名的腊味珍品。

8.仙人粄

每日一碗仙人粄,不羨鴛鴦不羨仙。

仙人粄是以仙草為主要原料,仙草也被稱為涼粉草,生長在山坡、山谷上,味甜涼、有熱清熱效果。在仙人粄特別加入蜂蜜,然後灑上一些香蕉露,吃完甜美清爽,令人耳目一新。

9.贛南臍橙

西風初作十分涼,喜見新橙透甲香

贛南臍橙,江西贛州特產水果,也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之一。贛南的臍橙年產量是百萬噸,發源地江西省贛州市的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臍橙種植區,年產量是全國第三大臍橙主產區。贛南地區特有的紅土壤種出來的橙子肉質脆嫩,濃甜芳香,營養價值也是很高。

10.月亮花生巴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著名的客家傳統美食。麵粉作為主要原料,以花生仁、大豆、加工成型、油鍋炒制。酥脆爽口,風味獨特。

相關焦點

  • 來贛南必吃的客家美食,承載了全南人味蕾的記憶,旅遊必體驗
    客家飲食文化在此兼容並蓄,佳餚美味琳琅薈萃,既融合了粵菜的鮮美,湘菜的辣,又發展出了客家人獨有的釀菜,自成風格。這是集全南客家飲食的集大成者,去年客家美食節中更是評上了「江西名宴」。「醉美全南宴」其以「味型鮮辣醇厚、清淡脆嫩、原料山野氣息濃鬱」而遠近聞名。
  • 點讚贛南客家菜!40萬獎金,等你來拿!
    弘揚客家美食文化為贛南客家菜點讚40萬獎金等你拿11月19日至12月4日上午9時省商務廳開展線上>贛菜「十大名菜」和「十大名小吃」評選活動關注「贛南日報」微信公眾號為贛南客家菜點讚加油好消息一大波贛州美食入圍1菜品
  • 蒸、煮、炒、炸,百變贛南客家燙皮給你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蒸、煮、炒、炸,百變贛南客家燙皮給你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燙皮是贛南客家傳統純手工健康美食 每到秋冬季節 當地左鄰右舍都會結伴自製燙皮
  • 戲曲·贛南採茶戲|客家藝術一枝花
    贛南採茶戲,江西省贛州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贛南採茶戲,俗稱「茶燈戲」「燈子戲」,有「客家藝術一枝花」的美譽,發源於江西安遠縣九龍山一帶,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是以九龍茶燈為基礎,吸收贛南其民間藝術逐步形成的,主要流行於贛南、粵北和閩西,一度也傳播到廣西桂南一帶。贛南採茶戲由民間歌舞發展而來,內容貼近生活,語言詼諧幽默。
  • 客家十大名菜,你知道嗎?
    客家十大名菜十·麒麟脫胎「麒麟」即乳狗,「胎」即豬肚。豬肚內包乳狗,吃的時候切開豬肚, 「麒麟」就「脫胎」了。客家名菜,為長汀清代官席中之上乘珍品。此後做為一種飲食療法,一直在富戶中流傳。清朝末年汀郡總鎮肖芝美興辦慶壽筵宴時,曾把「麒麟脫胎」列為首菜。九·炒豬大腸炒豬大腸是一道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客家特色美食。深受蘇東坡的喜愛,相傳蘇東坡在貶滴途中經江西贛州(同屬客家地區)初嘗此菜時就被其獨特的風味傾倒。
  • 贛南農村辦酒席上的招牌菜,你吃過幾種?
    一方水土一方飲食習慣,勤勞聰慧、熱忱好客的贛州客家人,在南遷的過程中,也漸漸將中原的飲食精粹與贛南當地鄉土風味相結合,並形成了自己獨樹一幟的飲食文化。贛南客家人的食譜總體來說既有吳越地區的酸甜菜餚,也有巴蜀湖廣地區的辛辣食品,更有閩粵地區的醬醃味菜。
  • 尋味客家風味,贛州特色美食小吃
    贛州地處江西南部,鄰近廣東省,贛州是客家的發源地,它的飲食具有客家特色,不負美食不負愛,用心感受美食的味道,去發現美食,去了解食物。一起來嘗嘗贛州的美食味道吧。魚餅是贛州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菜,全國只有贛州有魚餅。
  • 廣東梅州有個縣,人口26萬,享有「客家文化始祖地」的美譽
    縣城設在大柘鎮,是廣東古八賢之首客家先賢程旼的故鄉,享有「客家文化始祖地」的美譽。被確認為「原中央蘇區縣」,是中國最佳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中國最佳文化休閒旅遊縣、中國最美生態休閒旅遊名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綠色名縣、中國油茶之鄉、中國仙草之鄉。
  • 《圍屋喜事》19日上映 這部方言電影將讓更多人領略到客家文化
    由韓榮聲、郭仕鵬主創,李佳倪、侯瑜暢等主演的的客家話喜劇片《圍屋喜事》將於12月19日上映,主創者希望通過這部方言電影,讓更多的人領略到客家文化的內涵。客家話是中國古老的語言之一,歷朝歷代漢語的發展變化都不同程度地投射到了客家話身上,堪稱中古漢語的活化石。
  • 江西南康:客家燙皮培訓基地傳統手工製作贛南特色小吃
    贛南客家燙皮培訓基地燙皮食品系列展示。江西中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忠平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採訪現場。燙皮是贛南客家人的特色小吃,這種傳統的特色小吃在贛州市大餘縣經過「改頭換面」後成功走向市場並顯現出強勁的生命力。
  • 95%以上臺詞採用客家方言 電影《圍屋喜事》助力客家文化
    近年來,會講原汁原味的「阿姆話」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一群有志於保護客家語言和客家傳統文化的電影工作者,在韓榮聲導演的帶領下,攜手創作了一部講客家話的電影——《圍屋喜事》,希望通過這部方言電影,讓更多的人領略到客家文化的內涵。
  • 戴軍:贛南基督教
    長年來,固守贛南本土,熱衷於用紀實攝影的表現手法,潛心記錄自已熟悉的生活,熟悉的贛南客家人文,多年來涉足客家鄉村、城鎮小巷、市民生活等題材。絡續拍攝了《贛南老表》、《贛南客家圍屋》、《贛南基督教》、《客家紅背帶》、《浮橋上的人》、《健身大廣場》、《生活碎片》等專題紀實攝影作品。表達自已對客家生存狀態的關注,對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係的思索與感悟。
  • 探訪客家非遺文化「擂茶」的秘密
    如果說你也厭倦了都市之間的繁忙與喧鬧,到這裡可以讓人歸於平淡。雅溪古村的圍屋一直都是贛南客家圍屋的佼佼者,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雅溪村的先祖陳氏興建圍屋的原因是由於當時的全南偏僻荒涼,盜賊流寇經常出沒騷擾百姓,客家人身無躲避之處。陳氏家族為了自保,邀族人合議一起建造一座土圍,以防盜防寇,確保家族人身財物安全。歷盡艱辛終於把土圍建成,名為福星樓。
  • 贛州第五屆文化惠民周來了!驚喜等你……
    這一次,贛州又喊你來享「文化年貨」!錯過可得再等一年...08贛南人文經典名人名家朗誦會活動時間:2019年1月12日19:30活動地點:贛州廣播電視臺演播廳活動內容:以名人名家朗誦贛南人文經典名篇名段的形式,深入挖掘贛南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
  • 【博大客家】客家傳統服飾,你了解多少?
    你了解客家服飾嗎?客家服飾的分類就其本義包括「服」和「飾」兩大類。「服」即通常意義上的衣服。「飾」指配飾,指衣服上搭配的一些裝飾物品。
  • 熱點| 「文化+旅遊」 我區打造客家特色旅遊精品
    走進被櫻花包圍的客家文化城,就像走進了客家人遷徙、生養、奮進的展示館,這裡客家文化景觀設施豐富,陳列了客家人繁衍生息的各類文物,偶爾還能聽到一段淳樸的客家山歌,讓人流連忘返。 客家非遺精品展覽館採用了圍屋的外形特徵,根據非遺分類,按民間文學、音樂舞蹈、傳統戲劇、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醫藥、傳統美術、傳統技術和民俗等,形式多樣集中展示贛南客家非遺精品。 贛南是最早接納客家先民的地區,世代客家人在這裡繁衍生息,在長期艱苦創業中孕育了「吃苦耐勞、開拓進取、精誠團結、愛國愛鄉」的客家精神和光輝燦爛的客家文化。
  • 看客家舞蹈、聽儀隴清音、品德鄉美食……第二屆客家餐飲文化美食...
    客家水席開席。陳思濤 攝客家美食大品碗。農特產品展銷。南充新聞網訊(李斌 張明)看客家舞蹈、聽儀隴清音、品德鄉美食……12月2日,以「遊朱德故裡 品德鄉美食」為主題的朱德故裡第二屆客家餐飲文化美食節在朱德故裡景區川北院子廣場舉行,吸引遊客及附近居民近千人品嘗特色美食,觀看客家民俗文藝匯演。上午9時許,遊客紛至沓來,整個廣場熱鬧非凡。
  • 客家美食 曬出「豐」味
    村民們正在晾曬客家小吃燙皮(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晾曬燙皮(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燙皮經過浸泡、磨漿、蒸熟等工序製作而成,曬乾的燙皮是當地一道特色美食(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客家小吃燙皮已經成為當地特色農產品產業(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江西會昌開設傳統美食製作、農家菜烹飪等免費培訓班,助推鄉村「好味道」走出山門闖市場(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贛州9月25日消息(記者謝元森 通訊員朱海鵬)近日,江西省贛州市會昌縣周田鎮司背村村民趁著秋日裡的晴好天氣在晾曬燙皮。
  • 江西音樂家黃玉英,唱響客家山歌半世紀!
    黃玉英的演出足跡踏遍了北京、廣東、海南等全國各地,1995年開始,她先後赴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地進行文藝演出及學術交流,將中國民歌帶向了世界。演過電影也演過採茶戲,唱過民歌也唱過流行歌曲,相比之下,黃玉英最喜歡的還是民族的東西,尤其是客家山歌。正因為擁有純正的客家鄉音和精湛的演唱技巧,黃玉英唱採茶戲在圈內是出了名的。
  • 贛南的《瓜子仁》就是和紫金的不同.
    花朝戲起源於客家民俗祭祀形式的「神朝」,傳統聲腔以「神朝腔」和「小調腔」為主,流行於粵東客家地區,紫金、五華、惠東、惠陽、河源客家戲表演程式源於勞動生產,從生活中提煉出上山、下坡、涉水、過橋、碾米、推磨、紡棉、織麻、採花、摘果、挑擔、洗衣等一整套優美輕快的、富有生活氣息的表演程式。其表演手法以及臺步、身段都區別於其他劇種。如比較固定的礱心腳、丁點步、穿心手和扇花、滾巾、圓手、採花、轉步等都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動作純樸、粗獷。其鮮明特點是民間音樂語言和民間文學語言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