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造車勢力:汽車界的「殺馬特家族」,啥也不是

2020-11-20 易車網

新造車勢力!

每次看到這個詞語或者團夥的時候,我腦海裡的第一反應,就是小時候組團騎馬打仗,像極了一場不成熟的遊戲。

如果再度升華一下想像的話,我覺得這個「新造車勢力」,就和當年風靡大江南北,又被人人喊打的「殺馬特家族」一樣,是一群不羈於主流,想要重開一片天地的小青年,雖然有想法有個性,但是缺少了關鍵的深厚根基和獨特才學,殺馬特家族沒有人才,最後也沒有幾個混出模樣,這就是他們的真實寫照。

所以準備「洗心革面認真吹車的」辣哥,決定再次尖酸刻薄一回,因為新造車勢力就是汽車界的「殺馬特家族」,我不想具體針對誰,因為從整體來說,新造車勢力們剖出的內核啥也不是。

和殺馬特家族一樣,新造車勢力幾乎就是一夜之間出現於世人眼前,我們根本找不到太多有關於他們深刻沉澱的汽車製造歷史。這是新造車勢力和傳統車企最大的區別,我們先看看燃油車的歷史,大名鼎鼎的奔馳汽車,其創始人卡爾·.本茨、戈特利布·戴姆勒、威廉·邁巴赫,在創立戴姆勒-奔馳之前都是資深的四衝程發動機工程師,其中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威廉·邁巴赫曾經效力於四衝程發動機之父尼古拉斯·奧託,這個人有個兒子叫做古斯塔夫·奧託,BMW的創始人之一。

至於大眾創始人費迪南德、奧迪創始人之一奧古斯特·霍希,曾經都是奔馳汽車的頂梁柱工程師。豐田、PSA集團在製造汽車之前,就已經是工業界的大鱷,具備了深厚的機械生產能力,所以汽車工業有今天的高度,起點原本就已經很高了!

而新造車勢力們呢,創始人有開網站的,有做營銷的,真正在工業領域穩紮穩打的寥寥無幾,即便部分品牌有大集團作為背景,但是都有一個整體性的共性,那就是缺少工業背景,缺少機械製造的硬核實力。這樣的新造車勢力,究竟能造出什麼樣的汽車?即便是新能源電動汽車,但是終究也是一臺汽車,網際網路思維和WIFI又如何替代一臺汽車的核心硬體呢?這比天方夜譚裡的故事還要虛!

雖然辣哥用泥巴捏一臺汽車都費勁,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就對汽車缺少基本的理解,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三大件,其中電機、電池依舊屬於工業製造的範疇,電控技術更是電動車的核心技術,比亞迪強在了電池,特斯拉強在了電控,所以他們可以找第三方合作電機和底盤,新造車勢力除了融資手段、辦公室和口號之外,核心技術一個都沒有。

事實上,所謂新造車勢力的產品,是傳統車企根本不會去發展的領域,同為新能源汽車,一臺E-CVT變速箱就已經耗幹了大部分車企的精力,巨鱷們都要傾力而為的技術,能夠被一臺電動車單速變速箱給解決嗎?這已經不是信息閉塞的19世紀了,人家不做自然有不做的理由,但決然不是因為電動車單速變速箱更難攻克。

那些眼花繚亂的新技術看似牛氣哄哄,但是認真去分析的話,就和殺馬特們的髮型和妝容一樣,都太重視於表面的浮誇和顯擺,缺少足夠推動品牌和產品發展的內涵,我們隨便找幾個例子,當年前途汽車率先推出了前途K50,形似於布加迪的潮跑外觀足夠吸睛,補貼後售價68.68萬元,但是性能表現、續航能力、充電時間乃至整車配置,被比亞迪唐EV和特斯拉Model 3各種吊打,短短四年不僅沒有擴張,反而開始進入關店期。

另闢蹊徑的理想ONE看似集科技於一身,但是還沒有賣出多少,就因為普遍斷軸被大量召回10469臺,佔總銷量的50%,傳統車企的斷軸王奔馳汽車,也沒有出現這麼普遍的斷軸問題。事實上,傳統汽車在解決設計缺陷的問題上,可以用信手拈來來形容,但是新造車勢力們的設計缺陷,是真的存在技術積累上的不足,前者可能是為了偷工減料,或者留下一個維修掙錢的後門,而新造車勢力們是真的力不容心。

真很好證明,基本每一個新造車勢力,都圍繞著一個相同的關鍵詞:智能!汽車的未來確實離不開智能,但是智能系統更多是錦上添花,基礎仍然是機械方面的硬性指標,否則再好的智能科技也是無根漂萍,而現在國產汽車的整體現狀就是,連機械方面的硬實力都沒有製造明白,新造車勢力們的智能,又能有幾分價值呢?

說白了,新造車勢力只是汽車行業裡,新生的一種經營模式而已,離著實打實的造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恕我直言,和殺馬特家族的髮型、妝容一樣,新造車勢力們太過於執著於「表面秀」了,這並非他們想要如此,而是除了作秀之外,淺薄的技術積累、奇缺的人才儲備、高昂的第三方技術採購、以及缺少沉澱的品牌文化,都決定了新造車勢力們需要通過作秀來引發聲勢,這是一個浮誇的年代,浮誇的產品總能吸引到想要嘗鮮的人群,看似轟轟烈烈,其實啥都不是!


版權聲明


相關焦點

  • 2020,新造車的「生死劫」
    但天料的疫情打擊了全球汽車業尚且如此萎靡,作為新勢力來說,更是到了應該專注於融資生存、考驗如何能夠活下去的「關鍵階段」了。業內人士認為,在沒有核心技術的情況下,買底盤造車的造車方式,使得在整車結構設計上會受到許多限制,導致同質化嚴重。而在同質化的情況下,比的只能是誰跑得快,拿到錢,就能贏,而不是誰的車造的真好。
  • 殺馬特創始人:我想為殺馬特家族正名,我們不是奇怪的人
    那麼這期的內容就是:殺馬特創始人:我想為殺馬特家族正名,我們不是奇怪的人如今,一提到"殺馬特",大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只是一副赤橙黃綠藍紫的爆發力頭型,厚斜劉海遮半面,濃妝豔抹相伴,豆鞋小腳褲,硬生生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調。
  • 新造車們還沒上岸,車圈「創二代」們又下海了
    發布會後,嵐圖汽車 CEO 盧放說「我們跟理想不是競爭對手。我們跟所有的新能源車企,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我們共同的目標是把傳統的燃油車不斷地向新能源車轉化,把電動車市場做大,這是我們所期望的。」正因為有了「國家隊」選手的助力,理想 ONE 也爆單了。
  • 新勢力單車銷量冠軍?威馬汽車7月銷量2036輛
    8月4日,威馬汽車發布銷量數據,威馬7月銷量2036輛,同比翻番,環比實現「五連增」,再創年內新高。威馬EX5累計銷量突破3萬輛,穩居新勢力單車銷量冠軍。2020年以來,受市場下行和疫情的影響,新造車企業面臨很大的壓力,但威馬汽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 新勢力年度突圍者小鵬汽車
    2016年,國內新造車浪潮拍岸,小鵬汽車順勢成立。夏珩、何濤等一群有汽車行業或網際網路經驗的「夢想家」帶來Beta樣車,公開進行試駕,小鵬汽車首次進入行業視野。2017年,小鵬汽車生產基地落戶廣東肇慶,完成A輪融資,何小鵬加入並任董事長,首款量產車小鵬極客版下線。隨後,小鵬汽車籠絡的一批關鍵人才陸續加盟。
  • 中國殺馬特簡史:網絡第一家族殺馬特現在都去哪了?
    湖南邵陽出生的說唱歌手、網紅史上的元老級人物沉珂,一首《飛向別人的床》火遍網際網路,但一年後的2008,她便被傳自殺,從此在殺馬特江湖銷聲匿跡,成為被信徒朝拜和哀嘆的歷史。與此同時,獲封「教父」的羅福興,和他的殺馬特家族迎來巔峰。他們接過沉珂的衣缽,五顏六色的頭髮半遮眼角,煙燻妝,或憂鬱或暗黑的畫風,在QQ空間病毒式傳染。
  • 廣州車展:9家企業2家有新品發布 新造車企業生死賽
    經濟觀察網記者 童鋒亮 新造車企業,時隔半年之後又換了一番光景。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有包括蔚來、威馬、小鵬、愛康尼克、零跑、賽麟等諸多造車新勢力都在車展前後作出了相應動作,不斷釋放出概念車或者準量產車的信息。但半年之後,參展的企業情況如何呢,產品量產進展到哪一步了呢?
  • 理想ONE因自燃和剎車失靈被群嘲,新造車企業都繞不開交付鬼門關
    被認為相對靠譜的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也自燃了,足以從一個側面說明,傳統車企在過去100多年中摸索總結的產品設計與大規模製造與品質管理等一系列基本功很難速成,沒有實際造車經驗的造車新勢力們,沒人能避開「交學費」的坎。
  • 新勢力這一年:頭部狂歡 尾部悽涼
    回望這一路走來,2020年的新造車舞臺比前幾年更精彩:有的企業已經穩穩站在隊伍的最前面,仍小心翼翼不敢懈怠,環顧四周隨時關注新競爭者的出現;有的則排除萬難擠上賽道,而今快步發展蒸蒸日上;還有的因一步之差徹底掉隊,再無翻身之力,只能黯然退場……2020這一年,造車新勢力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對於那些得以倖存下來的新勢力來說,前方是無限美好的光明未來,還是更加荊棘遍布的殘酷競爭?
  • ...這家新造車企業陷入資金困局 員工稱離職前拖欠超五個月薪資
    2020年,一大批新造車企業接連暴露經營困難現狀,屢次傳出負面新聞。博郡汽車雖不是新造車勢力中最搶眼的企業,但其造車之路卻也暴露了不少新造車企業存在的共性問題。這意味著,目前博郡汽車並未制定出明確的補償員工的措施。記者了解到,6月初,博郡汽車試圖以成立新公司的形式進行自救。據悉,新公司由博郡汽車人力資源總監張暢牽頭,將以低價收購博郡汽車的數據、智慧財產權等無形資產。出售完成後,博郡汽車將把這些資金有限用於支付拖欠員工的薪資和福利待遇。不過,據了解這一方案遭遇了博郡在職員工的抵制。
  • 新能源汽車股市狂飆,中國股民如何分享成長紅利?
    製圖:吳辰晨新勢力會是下一組「BAT」麼?除此之外,新造車企業也在通過IPO上市,從更多渠道獲取更多融資。而在方向選擇上,頭部新勢力則面臨著境外上市與國內上市的雙重路徑。蔚來在紐交所上市科創板利好網際網路汽車企業新造車企業要想做大做強,高額且持續的投資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儘管頭部企業們已經取得了不錯的銷量,以及一定的品牌影響力,但即使是部分已經實現汽車銷售利潤轉正的頭部新勢力
  • 新造車企業股價高點相繼增發 「三強」合計募資規模將達419億元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自今年12月份以來,特斯拉與造車新勢力頭部陣營再掀資本熱潮,相繼發布新的股票增發計劃,以增加資金儲備。其中特斯拉計劃發行新股籌資的50億美元,並已經增發完成;造車新勢力方面,理想汽車擬增發4700萬股美國存託股票(ADS),定價為29美元/ADS,淨籌資額約為16.02億美元。
  • 那些活在「新造車三劍客」陰影下的腰部新勢力
    雲度汽車內部員工向未來汽車日報透露,雖然雲度屬於「跑得早」的新造車,「但工廠目前日產量大約僅有30輛」。另一邊,蔚來官方信息顯示,10月產量首次突破5000輛,相當於日產166輛。未來汽車日報攝更「要命」的,還是銷量差別。
  • 卡門內參|新造車遭遇「成長的煩惱」;雙11賣車賣了個寂寞
    以下是本周(11月9日-11月15日)值得關注的公司和商業新聞:整理 |蘇鵬寶能造車迷局11月8日,寶能汽車宣布其位於西安的工廠正式建成,自主研發的新能源xEV平臺首車和寶能增程式電動汽車(REV)也於當日下線。
  • 威馬汽車或衝刺科創板!造車新勢力紛紛IPO特斯拉效應?
    隨著新能源車行業被資本市場所逐漸認可,造車新勢力紛紛開啟IPO.8月19日,有媒體報導稱,繼蔚來、理想和準備赴美IPO的小鵬汽車之後,威馬汽車也在準備衝刺資本市場。有分析人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威馬汽車正在準備登陸科創板,但具體融資金額等還不清楚。不過官方回應則稱:「關於市場傳言,公司不予置評。」
  • 殺馬特背後的工廠青年:不是酷,是很殘酷
    你不太可能直接搜到的一條新聞是:53歲的四川美術學院教授李一凡,歷時3年,奔波4000多公裡,拍了一部紀錄長片叫《殺馬特我愛你》。 在一個「殺馬特復興群」裡,300多個曾經玩殺馬特的年輕人天天嚷著要復興家族,「十年之約」、「不再低調」、「重新上街不怕打擊」的口號頻繁出現。
  • 蘋果公司:一個造手機的,現在想造汽車,底氣從何而來
    所謂意料之外,是因為這個決定來得很突然,並有可能將在2024年正式上市自己的量產汽車;說是情理之中,谷歌能造,網易丁磊能造,一些出身模糊的新勢力能造,那麼蘋果自然也能造車,可能是手機產品讓我們的映像過於深刻,所以有車友提出一個問題:一個造手機的企業,突然要開始造汽車,蘋果公司的底氣在哪裡呢?今天咱們就客觀的探討一下。
  • 汽車市場狼煙四起,商界大佬都在造車,為何發改委點名恆大?
    目前中國的新造車企業已經突破了60家,如果我們仔細看這些新投身到造車行業中來的企業家,他們大部分都擁有非常光鮮的履歷。蔚來李斌帶著易車上過市;車和家李想創辦過泡泡網、汽車之家;小鵬汽車何小鵬,UC優視聯合創始人;威馬沈暉,原吉利集團副總裁等等。
  • 14年前,11歲少年創殺馬特家族,婉拒富婆追求自己創業,如今怎樣!
    比如今天要說的這位「殺馬特」的創始人,有著「殺馬特教父」之稱的羅福興,他的經歷便是如此。 羅福興當時年僅11歲,他不懂這詞是啥意思,於是在電腦上一搜,發現了「smart」這個詞。
  • 曾經火爆的殺馬特,為什麼銷聲匿跡了?
    羅福興覺得這個名字一點也不霸氣,於是把第一個字改成了殺,殺馬特就是這麼來的。 之後羅福興順勢成立了殺馬特家族,先後建立了幾十個QQ群,還按照企業管理的模式不斷完善家族制度。殺馬特們在虛擬世界中玩的風生水起,為了擴充家族勢力,他們不斷到QQ、貼吧、論壇等地留下群號和自拍照,還經常組織線下聚會,網名前面都帶上統一的殺馬特家族前綴,QQ空間也都統一裝扮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