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3512名「新村幹」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

2020-12-25 荔枝網新聞

  「這兩天氣溫低,這些苗木一定不能給凍著了。」12月22日上午,新當選宿遷市宿豫區侍嶺鎮侍嶺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蔣竹清,在「支書領頭調結構」項目——車釐子種植基地,查看苗木栽植情況。記者從宿遷市委組織部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共選聘像蔣竹清這樣的返鄉興村新村幹(簡稱「新村幹」) 3512名,其中有創業項目的1958人,近200人現任或提名為村(社區)黨組織書記。

  蔣竹清(左)在車釐子種植基地查看苗木

  2017年,針對農村青年人才匱乏、優秀村幹部難選難留問題,宿遷創新實施「返鄉興村千人計劃」,著力引進35周歲以下、大專以上學歷的本鄉本土大學生回家鄉工作、返基層創業,參與精準扶貧,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今年27歲的蔣竹清是2017年7月第一批選聘的返鄉興村新村幹,掛職侍嶺鎮朱嶺村黨支部副書記。成為「新村幹」後,她帶頭開網店,成立嶺上鄉情苗木合作社,創辦了宿遷竹青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吸納30餘名留守老人、婦女就業,人均月收入2500元以上。2018年1月,她轉任侍嶺鎮侍嶺社區黨支部書記。在今年12月中旬的社區「兩委」換屆選舉中,她高票當選為侍嶺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宿豫區共選聘218名『新村幹』,90後佔九成,自帶創業項目的佔六成多。」宿豫區委組織部工作人員韓瑋介紹。

  張喬是沭陽縣新河鎮人,2019年被選聘為「新村幹」,任新河鎮巴房村副主任。任「新村幹」之前,他自主創業,已擁有11個天貓店鋪;做「新村幹」之後,他充分發揮自身特長,開展電商實操培訓150餘人次,直接帶動12名本地青年從事電商創業。

  「新村幹」張喬 

  鄉村振興關鍵靠人才。宿遷通過「返鄉興村千人計劃」培養出一批有擔當、有情懷、有能力的鄉村振興帶頭人。「4年來,全市共選聘3512名返鄉興村新村幹,其中擁有創業項目的1958人,佔比56%。如果以一個涉農項目至少帶動3人就業來計算,他們至少能帶動近6000人實現家門口就業。」宿遷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宿遷3500餘名『新村幹』已成為我市村幹部的源頭活水。截至目前,其中1316人由掛職轉任職,近200人現任或提名為村(社區)黨組織書記。」

  據了解,宿遷選聘「新村幹」的做法受到廣泛關注。新華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基層」調研組來宿遷進行採訪報導;2018年江蘇省委組織部在全省推廣了這一做法。

相關焦點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基層治理,宿遷3512名「新村幹」成鄉村振興...
    記者從宿遷市委組織部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市共選聘像蔣竹清這樣的返鄉興村新村幹(簡稱「新村幹」) 3512名,其中有創業項目的1958人,近200人現任或提名為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今年27歲的蔣竹清是2017年7月第一批選聘的返鄉興村新村幹,掛職宿遷市宿豫區侍嶺鎮朱嶺村黨支部副書記。成為「新村幹」後,她帶頭開網店,成立嶺上鄉情苗木合作社,創辦了宿遷竹青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吸納30餘名留守老人、婦女就業,人均月收入2500元以上。2018年1月,她轉任侍嶺鎮侍嶺社區黨支部書記。在今年12月中旬的社區「兩委」換屆選舉中,她高票當選為侍嶺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 3.6萬名職業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
    3.6萬名職業農民成為鄉村振興生力軍 2021-01-11 0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振興】山南鎮:產權改革賦能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山南鎮:產權改革賦能鄉村振興 2020-12-17 18: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軍人本色在鄉村振興中閃光
    蒙陰縣從退伍軍人中選配村黨組織書記,組建了一支信念堅定、作風優良的「兵支書」隊伍,創新鄉村治理方式,帶領群眾增收致富,帶動村莊發展蝶變,為全省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樹立起榜樣,是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具體實踐,是新時代傳承弘揚「水乳交融、生死與共」沂蒙精神的生動縮影。退役軍人,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在部隊,保家衛國;到地方,為民造福。」
  • 白沙:脫貧摘帽不鬆勁 鄉村振興再發力
    面對著這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白沙嚴格執行脫貧攻堅「四不摘」和「三不減、三提高、三加強」要求,聚焦鄉村振興再發力,即總結梳理好有益經驗,同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資金支持、幫扶力量總體穩定,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抓手,高標準推動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夯實黨建 靶向發力促脫貧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
  • 常州經開區:「繡花」功夫推動鄉村振興
    「鄉村興則國家興」。近年來,常州經濟開發區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全力補短板、強弱項、增優勢,因地制宜謀篇布局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推進農業農村各項重大項目、重點工作的部署和落實,以「繡花功夫」描繪出「鄉村振興」多彩底色。
  • 「小草莓」貢獻鄉村振興「大力量」 首屆新莊全域旅遊季暨草莓採摘...
    同時,250畝的「扶貧草莓園」由83名低收入戶種植,帶動戶均增收2.5萬元。目前,新莊特色草莓產業已經形成了全產業鏈融合的發展模式,讓一顆「小草莓」貢獻出撬動鄉村振興的「大力量」。 新莊鎮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統籌,以優居、強村、興產、富民為主線,建成了1600畝的省級溼地公園,創成了國家五星級鄉村旅遊示範點杉荷園,塑造了振友和杉荷園兩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規劃了立足宿遷輻射淮海的袁家村宿遷印象項目。
  • 【視頻】鄉村振興服務隊幹了啥,讓這個小山村迎來巨變?
    臨沂市檢察院入駐坪上鄉村振興服務隊副隊長安源說道。據悉,從2019年7月入駐以來,坪上鄉村振興服務隊先後200餘次入戶調研,研究制定計劃方案,共申請資金700餘萬元用于振興幫扶,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家鄉變化。
  • 淮安金湖:"荷都香才"挑起鄉村振興"金扁擔"
    原標題:金湖:「荷都香才」挑起鄉村振興「金扁擔」   近年來,金湖縣聚焦鄉土人才作用發揮,通過評選定級、打造平臺、強化激勵等措施,不斷壯大鄉土人才隊伍,推動鄉村產業振興,促進群眾增收致富,成為金湖高質量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 河南濮陽西辛莊:2020加油幹 鄉村振興盼夢圓
    恰逢全國脫貧之年,我們要繼續加油再幹,助力偉大時代,追夢鄉村振興。」 建醫院、建初中 「村級市」標準高 李連成跟總書記匯報農民的「八個夢想」,溫飽問題早已解決,「想給孩子找個好學校上學,想找到一個好的醫院看病」,這兩個城市也「老大難」的問題,西辛莊怎麼改善? 去年開始建設村初中,春節期間疫情有影響嗎?
  • 四川綿竹:以人才振興促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離不開土生土長的本土人才,也離不開從四面八方回歸的返鄉人才。近年來,為了有效助推鄉村振興,綿竹市委組織部聚焦人才振興,巧抓關鍵、嚴抓基礎,牽頭在高端人才引進、涉農人才培養、培訓基地打造等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 產業興旺成為鄉村振興「主心骨」
    名字來源早已不可考證,但多年來,圖牧吉鎮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實現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卻切實印證了負重擔當、堅韌無畏的駱駝精神:沒有鬆懈、沒有放棄、沒有回頭,一步一個腳印,走向希望。「咔嗒咔嗒……」走進圖牧吉鎮靠山嘎查農旅融合示範園扶貧車間,工人們操作縫紉機的聲音此起彼伏,一件件圍裙漸漸成型,大家動作利落,偶爾閒聊幾句,氣氛輕鬆而溫馨。
  • 千名大學生為百色鄉村振興出謀劃策
    日前,第二屆廣西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新創業大賽複賽收官,參賽選手真題真做,為百色鄉村振興貢獻智慧,提出近300項創新創業計劃。經過評選,32支優秀大學生團隊脫穎而出,將於12月17日展開決賽角逐。,全面實現真題真做,讓廣大青年學生真正參與到百色產業發展的實踐與思考之中,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奉獻青春力量。
  • 威海市人才特色工作展播 | 榮成市: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引擎」
    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人,核心是人才,人才興則鄉村興,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基礎。但近年來,鄉村人才外流和缺失十分嚴重,農村呈現出了「空巢化」「老齡化」的趨勢,出現「人才饑荒」,這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工作高質量開展的短板。怎樣把人才吸引來、留下來,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人才,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能力突出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成為鄉村人才振興亟需解決的問題。
  • 「農媒總編走基層 鄉村振興中原行」溝域經濟「盤活」多彩孟津
    開欄的話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是,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為深入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宣傳報導河南在決勝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建設農業強省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河南日報農村版、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農村頻道、河南廣播電視臺農村廣播、農業農村農民雜誌社、農家參謀雜誌社於8月至12月組織實施「農媒總編走基層鄉村振興中原行」主題採訪報導活動。本報即日起開辦專欄,對採訪中的典型經驗、創新舉措、鮮活事例進行集中報導。
  • 全國科技報服務鄉村振興研討會在南寧召開
    11月14日,2020年全國科技報服務鄉村振興研討會在廣西南寧召開。會議以「服務鄉村振興」為主題,旨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的大背景下,凝聚全國科技報系統的共識和力量,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為服務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 發揚老井精神 推動鄉村振興 看新泰偏僻小山村如何變成鄉村振興...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雁彬 通訊員 李秀波 新泰報導在泰安市委組織部組織開展的2020年度全市黨員教育電視片評選工作中,新泰市黨建視頻《發揚老井精神 推動鄉村振興》榮獲三等獎。本視頻主要講述一個貧窮落後小山村變為鄉村振興樣板村的故事。
  • 當好生力軍 跑好接力賽
    他們當中,有人積極開展智力扶貧,突破物理空間的限制,為孩子們架起知識的「雲梯」;有人積極開展科技扶貧,用特色科技幫扶項目,幫助地方產業做大做強;有人變身電商主播,不僅號召廣大消費者「為貧困群眾拼一單」,還發揮人才和專業優勢,為當地提供電商培訓、品牌包裝和營銷設計,深層次促進消費扶貧;有人將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將人才培訓工作作為幫扶工作的重點,致力於為當地打造一支優質人才隊伍
  • 文潤鄉村 芳香自來——全國政協「發揮文化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還有些地方農房亂建,有新房沒新村,有新村沒新貌,村莊「形雖在、神已散」。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如果鄉村人才、土地、資金等要素一直單向流向城市,長期處於失血貧血狀態,振興就是一句空話。調研組提出,一方面要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讓農村的機會吸引人、讓農村的環境留住人,特別是要讓一部分年輕人熱愛農村農業,培養造就一支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改善農村人口結構。
  • 為鄉村振興打好地基
    原標題:為鄉村振興打好地基   初冬時節,記者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巨口鄉九龍村見到正在村道拓寬取直改造施工現場協調村民佔用地事宜的村第一書記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