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餘部網絡電影扎堆上線,「狄仁傑」IP正在被過度消費嗎?

2020-11-21 騰訊網

今年10月以來,全平臺共有7部網絡電影票房達到千萬級別,在本月初,改編自「狄仁傑」系列IP的網絡電影《狄仁傑之飛頭羅剎》上線,僅1周時間影片分帳票房便達到了1000萬,是近期最快突破千萬票房的網絡電影之一。

實際上,自2017年第一部《大唐狄仁傑之東瀛邪術》上線以來,「狄仁傑」IP就已然成為網絡電影界爭相改編的「香餑餑」,僅2020年就有10餘部「狄仁傑」系列電影已上線或即將上線,但影片質量均參差不齊,其中更不乏同質化嚴重的跟風之作,對於正處於提質減量關鍵時期的網絡電影來講,同一IP扎堆上線的現象或許也將給市場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藉助劇版和院線電影熱度,狄仁傑網絡電影井噴發展

2004年,由梁冠華、張子健、呂中等主演的古裝懸疑劇《神探狄仁傑》播出,一時間讓狄仁傑的形象紅遍大江南北,劇中多次出現的「元芳,你怎麼看」更成為風靡網絡的經典臺詞,此後,《神探狄仁傑》系列又製作了多部續集且均取得了不錯的收視成績。與曾被多次改編的《三國演義》《包青天》等歷史題材作品不同,在《神探狄仁傑》之前,國產影視劇鮮有涉獵這一歷史人物,而直到本劇的問世才讓狄仁傑真正走進了千家萬戶。

如果說2004年電視劇《神探狄仁傑》的播出讓狄仁傑的形象為廣大觀眾熟知,那麼由「徐老怪」徐克開創的「狄仁傑」系列院線電影則進一步助推了這一IP的走紅。2010年,由徐克執導的《狄仁傑之通天帝國》顛覆了觀眾對狄仁傑形象的固有認知,將狄仁傑與元芳的形象融於一人身上,塑造出了一個文武雙全的狄仁傑。

2010和2013年由徐克執導的兩部《狄仁傑》系列分別收穫了2.86億和5.85億的票房成績,對動作戲和特效場面的加強,讓徐克成功將這一IP徹底打造為一部為大銀幕量身定製的電影,與此同時,痴迷於奇門遁術的徐克也開創了將狄仁傑系列和玄幻元素相結合的先河,由其執導的第三部《狄仁傑之四大天王》更將鬼神異獸元素做到了極致,四大天王、巨型白猿的出現進一步讓影片蒙上了一層奇幻片和怪獸片的色彩。

隨著徐克《狄仁傑》系列的走紅,正處於高速發展的網絡電影市場也將目光鎖定在了「狄仁傑」這一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公共IP」身上,而隨著網絡電影投資體量和規模的不斷提升,也讓倚重視效和動作場面的狄仁傑系列的面世成為可能。2017年,由太平盛世文化公司、新片場影業聯合出品的《大唐狄仁傑之東瀛邪術》首度亮相,影片導演魏玉海此前曾師從洪金寶,在多部院線電影中擔任過動作指導,因此由其導演的這部《狄仁傑》同樣主打動作場面。然而《狄仁傑》系列的核心向來都是推理和懸疑元素,動作戲縱使再華麗也難以彌補影片故事、人物設定上的漏洞,最終這部《大唐狄仁傑之東瀛邪術》在一片罵聲中慘澹收場。

在吸取先前作品的教訓後,2018年1月上線的《狄仁傑之輪迴圖》不再將動作戲和特效擺在第一位,轉而將重心放在了探案過程上,最終收穫了460萬的分帳票房,某種程度上算是為《狄仁傑》系列正名。此後,改編自「狄仁傑」IP的網絡電影呈現井噴式發展,據影視產業觀察統計,2018年以來,市場上出現的《狄仁傑》系列網絡電影達到了近30部,其中不乏由連凱、陳浩民等業界知名演員扮演的狄仁傑形象。

據統計,僅在2020年,就有《狄仁傑之鬼影血手》《狄仁傑之深海龍宮》《狄公滅鼠》《狄仁傑之飛頭羅剎》等近10部電影上線,而今年已備案或即將開拍的《狄仁傑》系列電影也達到了20餘部,可以預見的一點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狄仁傑」掀起的熱潮仍然會在網絡電影界持續。

《狄仁傑之飛頭羅剎》票房破千萬,但劇情設定仍槽點滿滿

不久前上線的《狄仁傑之飛頭羅剎》是最近一部面世的狄仁傑系列電影,影片由網絡電影界知名青年導演黃河執導,曾製作《倩女幽魂:人間情》以及《大蛇》系列的林珍釗擔任編劇,可以稱得上是網絡電影界的頂級配置,在上線一周後分帳票房便突破了千萬,成為今年下半年表現最為亮眼的網影之一。

儘管近年來由「狄仁傑」改編的網絡電影層出不窮,但背後的製作方卻各不相同,這部《狄仁傑之飛頭羅剎》背後的主出品方為吾道南來和眾樂樂,此前兩家公司曾合作或單獨出品了《筆仙大戰貞子》《大蛇》《倩女幽魂:人間情》等多部爆款網絡電影,在2018年,由其聯合出品的《狄仁傑之幽冥道》收穫了1180萬的票房,是「狄仁傑」系列分帳票房最高的作品之一。

作為系列最新作品,《狄仁傑之飛頭羅剎》也延續了2018年《狄仁傑之幽冥道》的劇情和角色設定,故事從武則天祈福說起,大典之時,天空出現巨型飛頭,狄仁傑與赫連休屠奉命查案,經歷幾番周折回到洛陽後,狄仁傑終查出幕後兇手為外邦首領,想用障眼法製造巨型飛頭,藉此擾亂民心入侵朝堂……

從設定上看,《狄仁傑之飛頭羅剎》延續了前作奇幻+推理的設定,但與過去古裝推理電影不同,「狄仁傑」系列發展到現在已經走上了「重奇幻輕推理」的歧途,比如從影片伊始巨型「羅剎飛頭」亮相,就已經給整部電影定下了奇幻乃至「魔幻」的基調,而之後的多場高潮戲份也都圍繞著飛頭、巨龍、蜥蜴人等邪魔怪獸展開,藉助特效帶來奇觀化場面之餘,卻讓探案過程中的緊張和懸疑感全然不見,也與「狄仁傑」系列的初衷背道而馳。

除此之外,正邪兩方形象的過於臉譜化也弱化了影片的懸疑感,比如片中亮相的反派角色妝容過於妖豔,而正面角色出場無一不是一身正氣自帶主角光環,一目了然的正邪對立取代了過去層巒疊嶂、驚險刺激的探案過程,也進一步導致了整部電影的懸疑感盡失。

「狄仁傑」電影扎堆上映的背後,市場真的需要同質化嚴重的IP改編作品嗎

不僅是《狄仁傑之飛頭羅剎》,近年來出現的絕大部分「狄仁傑」IP網絡電影都存在東拼西湊、製作粗糙的問題。以今年上線的另一部《狄仁傑之深海龍宮》為例,影片圍繞武則天和狄仁傑間權術謀略的刻畫頗有幾分徐克《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的影子,但後半部分劇情卻逐漸跑偏,不僅全然不顧探案主線的嚴謹性,同時為了讓影片更具「賣點」,編導更在片中插入了「蟲王」、「鮫人」、「白蛛」等大量神魔和怪獸元素,很大程度上衝淡了影片前期鋪墊的政鬥戲和懸疑感。「怪獸」元素雖然與當下網絡電影受眾的喜好相一致,但事實證明不顧作品基調過分塞入「神魔鬼怪」元素的方式並不可取,尤其是對於「狄仁傑」這樣以推理懸疑元素見長的IP來講,往往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

梁冠華主演的劇版《神探狄仁傑》之所以能經久不衰,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在於其忠於故事原型,以角色魅力和懸疑主線取勝,而非一昧依靠神魔元素和特效場面。反觀之後各個電影版本的《狄仁傑》,絕大多數都偏離了原型設定,走向玄幻神魔、巫蠱之術的套路怪圈。比如今年的另外兩部《狄仁傑之幻涅魔蛾》和《狄仁傑之奪魂夢魘》中均插入了巫蠱幻術元素,不約而同弱化了推理戲份,情節設定上也大同小異,很容易便造成觀眾的審美疲勞,在豆瓣、微博等網站上關於兩部作品的批評聲音都大大蓋過了褒獎。

實際上除了狄仁傑系列外,當下包括孫悟空、黃飛鴻等IP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一方面這類公共IP擁有具備一定知名度、無需支付版權費用等優勢,深受各大製作公司和平臺的青睞;但另一方面由於缺少相應的版權約束,這類IP在改編過程中往往還會面臨被過度開發的現象,由同一IP改編而成的作品數量激增的同時質量卻大多參差不齊,由此不僅會對IP傳播造成消極影響,也不利於整個網絡電影產業的良性發展。

結 語

如何對IP進行合理開發一直都是備受影視界關注的問題,作為近年來網絡電影界炙手可熱的IP之一,儘管每一部《狄仁傑》電影上線後都能取得一定的票房收入和市場反響,但同時對「狄仁傑」系列的過度開發也正在扼殺這一IP的文化價值和大眾認知度,從長遠看來屬於弊大於利的做法,並不利於未來對這一IP的長線開發,而只有在尊重原型和不斷創新的基礎上進行適度開發,才能激發出IP的最大潛力。

— THE END —

作者 | 邁克李

主編 | 彭侃

編輯 | 楊倪

相關焦點

  • 經典IP陷扎堆翻拍怪圈
    上月,改編自「狄仁傑」系列IP的網大《狄仁傑之飛頭羅剎》上線,僅7天時間影片分帳票房達到千萬,成為近期最快突破千萬票房的網絡電影之一,「中國版福爾摩斯」狄仁傑IP的影響力可見一斑。記者發現,從2020年年初到歲末,共有《狄仁傑之鬼影血手》《狄仁傑之奪魂夢魘》《狄仁傑之幻涅魔蛾》等十餘部「狄仁傑」系列網大先後上線。
  • 9、10月網絡電影備案:數量充足,IP先行,星際片、怪獸片扎堆
    作者/向晨雪根據廣電總局發布的9月和10月全國重點網絡影視劇拍攝規劃登記備案情況的數據顯示,9月和10月備案登記的網絡影視劇總數量為622部和560部,其中,網絡電影的數量為460部和446部。2020年的網絡電影備案數量從1月起整體逐步攀升,自7月升至頂峰,備案數量高達500餘部,之後數量又有所回落,但9、10月仍保持在400部以上,可見網絡電影的儲備充足,行業整體發展態勢向好。
  • 9、10月網絡電影備案:數量充足IP先行,星際片、怪獸片扎堆
    月全國重點網絡影視劇拍攝規劃登記備案情況的數據顯示,9月和10月備案登記的網絡影視劇總數量為622部和560部,其中,網絡電影的數量為460部和446部。2020年的網絡電影備案數量從1月起整體逐步攀升,自7月升至頂峰,備案數量高達500餘部,之後數量又有所回落,但9、10月仍保持在400部以上,可見網絡電影的儲備充足,行業整體發展態勢向好。
  • 網絡電影10月備案:上線過審創2020最低,市場內捲化明顯
    規划過審446部,上線過審50部10月份規划過審網絡電影446部,至此,網絡電影規划過審已經連續4個月超過400部。整個行業後備項目充足,呈現出了持續的上升發展態勢。當然,一個月過審數量的多少並不能說明太多問題,一定範圍內的浮動都是市場的正常反映。
  • 三部「鬼吹燈」扎堆上線,誰能贏得觀眾芳心?
    作為「盜墓」大IP,4月份共有3部「鬼吹燈」扎堆上線,分別是騰訊視頻獨播的網劇《龍嶺迷窟》,愛奇藝獨播的網絡電影《鬼吹燈之龍嶺迷窟》,優酷獨播的網絡電影《鬼吹燈之龍嶺神宮》。3部鬼吹燈,一部網劇、兩部網大,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各佔一部,而且這3部「鬼吹燈」都是「龍嶺迷窟」,這讓「鬼吹燈」這個IP再次備受矚目,也讓不少網友犯暈,傻傻分不清楚。
  • 12月底,多部古裝題材網絡電影扎堆上線
    12月底,在愛優騰上線的網絡電影中,現實主義題材呈現明顯下降趨勢,古裝題材卻扎堆上線。
  • 《狄仁傑之無頭神將》正在熱播 尋找真正幕後真兇
    由郭玉龍、楊帥導演的網絡電影《狄仁傑之無頭神將》正在優酷熱播,劉屹宸、湯維文、石恩心、王亞斌、李澤宇等演員演繹了爾虞我詐的探案風雲。當大理寺司徒尋找狄仁傑的時候狄仁傑還在妙春坊搶奪花魁,其實狄仁傑在暗中調查數年前的命案,很可能此次案件和暗中調查的案件有關,當狄仁傑攜眾探案的過程中陷入重重困難,險些喪命,不過一點蛛絲馬跡都逃不過狄仁傑的火眼金睛,狄仁傑斷定無頭神將必有幕後黑手在操控,從此展開驚天地泣鬼神的斷案歷程!
  • 網絡電影9月備案:大IP、主旋律勢態凸顯,上線過審數量破紀錄
    雖然網絡電影上線數量沒有明顯增加,但網絡電影過審數量,較上半年正在成倍地增長。
  • 網絡電影2020:77部票房破千萬,行業正在發生變革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據《2020年度優酷網絡電影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全網共上線網絡電影756部,同比增長7%。2020年網絡電影數量不降反升,在電影市場陷入低迷的大環境下,這顯得尤為難得。
  • 網絡電影1月市場分析:全網上線64部,12部影片分帳破千萬
    受此影響,愛奇藝、優酷等在線娛樂消費呈現出了爆發式增長,尤其在院線電影集體撤檔之後,觀眾旺盛的觀影需求開始向線上轉移,這也催生了「網絡電影春節檔」,並且直接帶動了網絡電影的整體流量和票房。據云合數據,1月份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上線網絡電影共計64部,其中62部為獨播作品,愛奇藝33部,優酷17部,騰訊視頻11部,西瓜視頻1部。此外,愛奇藝和優酷還有2部非獨家作品。
  • 10月新上線網絡電影票房TOP10出爐,2部影片分帳破千萬
    10月,綜合愛奇藝、優酷兩大平臺網絡電影票房榜,《東遊》《橫行霸道》兩部影片分帳破1000萬,《我的喜馬拉雅》《花兒照相館》等多部現實題材進入分帳票房TOP10。
  • 徐克的《狄仁傑》計劃24部拍了3部,可網上已經狄仁傑滿天飛了
    【以8年出3部的速度,徐克有生之年很難拍完了。】這還不包括那些《少年》或《神探》打頭,足足的數百集的電視劇《狄仁傑》。如果把徐克執導的3部《狄仁傑》當成正宗,當正傳停止更新時,網上那些不正宗的《狄仁傑》電影,已經如野火燒不盡般的野蠻生長起來了。
  • 徐克的《狄仁傑》計劃24部拍了3部,可是網上已經狄仁傑滿天飛了
    【徐克的《狄仁傑》計劃24部拍了3部,可是網上已經狄仁傑滿天飛了】 2011年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劉嘉玲
  • 過度消費正在透支著我們:你有過度消費的經歷嗎?理性消費去哪了
    大家還記得那個老梗嗎?賣腎買iphone,以前看的時候只是一笑了之,現在在看,才發現了其中的含義—過度消費。1、過度消費正在慢慢地侵蝕現在年輕人的生活。那麼何為過度消費呢?過度消費,是指不符合國情,與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且超出基本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消費,是一種扭曲的、不可持續的消費方式。
  • 網絡電影4月:全網上線69部,2部「鬼吹燈」撐起票房,非獨家渠道正在...
    經歷了1-3月的火爆,4月份上線網絡電影數量並未減少太多,但票房上卻沒能延續前三個月的火爆勢頭。 4月份有兩部「鬼吹燈」網絡電影上映,也僅有這兩部「鬼吹燈」票房破千萬。網視互聯此前就曾預測,4月份是「鬼吹燈」的天下,如今看來,果然。 兩部「鬼吹燈」,某種程度上撐起了4月份的網大市場,但依然掩蓋不了爆款缺失的事實和市場整體下滑的態勢。
  • 48部狄仁傑網絡電影來襲,其實它們在90年前有個統一的名字
    這兩天一部關於「狄仁傑IP網絡電影」的統計表格不脛而走,表格中統計了2020年3月到9月間,在廣電總局重點網絡影視備案系統中,以「狄仁傑」為名的網絡電影共計48部。
  • 80部票房過千萬!網絡電影來到關鍵拐點
    來源 | 傳媒內參作者 | 朝明2020年「愛優騰」平臺共計80部網絡電影作品票房過千萬,梳理「愛優騰」三大平臺年度票房榜影片,呈現出三大特徵:老牌IP成為票房吸金主力、現實題材及主旋律影片收入可觀、消費群體的圈層化愈加明顯。網絡電影市場天花板不斷被打破。
  • 48部狄仁傑網絡電影來襲,其實它們在90年前有個統一的名字
    這兩天一部關於「狄仁傑IP網絡電影」的統計表格不脛而走,表格中統計了2020年3月到9月間,在廣電總局重點網絡影視備案系統中,以「狄仁傑」為名的網絡電影共計48部。其實在《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中已經看得出徐克逐漸回到《蜀山傳》的奇幻動作模式上,徐老怪一定想不到,第四部或許難產,但在網絡電影中有五十多部延續了他的模式,而且幾乎清一色選擇了「玄幻」。最早的一部狄仁傑網絡電影,應該是2017年的《大唐狄仁傑之東瀛邪術》,你沒看錯,狄仁傑也被迫加入了「抗日神劇」的隊伍。
  • 網絡電影6月備案:蹭IP現象捲土重來,警惕行業「開倒車」
    ,其中通過規劃備案的網絡電影共363部,取得上線備案號的網絡電影73部。其中,最受歡迎的公版IP竟然是——狄仁傑。 「狄仁傑」曾是2018年最熱門的公版IP之一,僅2018年「狄仁傑」相關作品就不下10部,在2019年票房TOP20中,「狄仁傑」就佔了3部,最高票房改編熱度堪比西遊。2019年,在平臺調控的作用下,狄仁傑的改編熱情有所下降,在2019年票房榜單上已經沒了狄仁傑的身影。 不過在這個6月,「狄仁傑」再一次得到激活。
  • 徐克拍了3部《狄仁傑》,網上就出了一堆狄仁傑,有探不完的案
    《神探狄仁傑》【徐克的《狄仁傑》計劃24部拍了3部,可是網上已經狄仁傑滿天飛了】 2011年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劉嘉玲憑藉《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武則天一角,成為金像獎影后,也和梁朝偉成為金像獎史上第一對影帝影后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