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鴨綠江》中的長津湖,與北京緯度相當,為什麼冬季這麼冷?

2021-02-07 京西劉大帥

近期央視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正在熱播,看後讓人盪氣迴腸,久久不能平靜。殘酷的戰爭環境,凍死凍傷上萬人,讓人潸然淚下,心痛不已。

長津湖位於朝鮮東北部蓋馬高原上,北緯40°29′ ~40.483°之間,與我們首都北京的地理緯度大致相當,其北部為中朝界河鴨綠江,隔河與我國的吉林、遼寧相望,東臨日本海,距離海岸線不足100公裡。


蓋馬高原是上圖中深棕色範圍,整個高原面為玄武巖臺地,海拔1300米左右,向北延伸到我國吉林省,可以看到有3座火山噴發,呈三角形分布排列,至今保存著非常完整的火山地貌——長白山天池,南部還有兩座破火山口,從衛星圖上辨認的非常清楚。

而朝鮮境內的火山活動並不劇烈,但會有熔巖流噴發出來,形成了面積非常廣大的蓋馬高原。從地質構造來看,我國的吉林省長白山與蓋馬高原同屬於新構造運動期間的產物,山同脈,水同流向鴨綠江,屬於同一區域地理環境。

長津湖屬於河谷型湖泊,南部是赴戰嶺山脈隆起斷陷形成的河谷,從蓋馬高原上可以看到除長津湖外,還形成了一系列斷裂湖泊,長津湖只是其中之一。


長津湖地勢低洼,地形起伏較大,橫亙在南部有一條海拔2000多米的赴戰嶺山脈,南北向穿通道可以直達日本海岸邊的城市——鹹興。當年美國陸戰一師就是從這個港口登陸,沿著這條通道北上,就可以直達長津湖,再穿過蓋馬高原就到了鴨綠江邊,也就是抗美援朝中的東線線路。


如果從水系發育來看,長津湖是長津江向北流動截流形成的,在中部與赴戰江匯合後,向北注入鴨綠江,是鴨綠江的一條支流,屬於鴨綠江水系。長津湖距離中朝邊境不遠,所以第九兵團在沒有後勤服務情況下步行就能到達長津湖區潛伏。

長津湖,從緯度和海陸位置關係來看,很難想像會這麼冷,1950年長津湖戰役恰逢60年來極端嚴寒天氣,當時零下40多度,即使當年沒有極端氣候,長津湖也是一個嚴寒地區,一般在10月下旬便會入冬,入冬特別早,11月下旬可達-27℃。年平均氣溫才1~2度,這樣的氣候環境農業生產會受到極大影響。

北京的緯度位置在39.5~41」01之間,很少有零下20度的天氣,今年1月初最猛烈的寒潮爆發,早晨才零下20度,朋友圈內一片譁然,紛紛曬出當時的氣溫,這已經是罕見的低溫了。如果我們比較兩地1月17號上午8.00氣溫,相差非常大,長津湖-21.3°C,而北京才-8.6°C。(數據來自於美國NOAA)


如果用體感溫度來比較的話差別更大,北京零下11.6度,長津湖達到了零下30多度。

長津湖為什麼這麼冷,而且還多暴雪?

這主要是地形、地貌和海陸位置關係造成的。

從地貌上來看,長津湖位於蓋馬高原上,高原這種地貌海拔較高,有1300多米,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1000多米氣溫要下降6度左右。其次高原蓄熱能力差,比四周高,白天接受太陽輻射後,熱量容易隨風散失掉,夜晚地面輻射降溫,使得氣溫進一步下降。

而盆地這種地貌能夠蓄熱,熱量散失的慢,如四川盆地,渭河河谷盆地,相比高原來說天氣要暖和。蓋馬高原與我國內蒙古高原寒冷程度接近,但降雪要多。


如果從地形條件來看,蓋馬高原孤零零地矗立在朝鮮半島東北部,四周沒有高大的山脈阻擋,北面恰恰是黑龍江衝積形成的平原,南部是我國的三江平原,地勢低洼,呈南北向分布,北部是敞開的鄂霍次克海,這樣的地形有利於寒潮南下,直衝蓋馬高原。

一般來說河流谷地往往隔斷山脈連續,成為水汽或風的通道,例如雅魯藏布江谷地就是通向林芝地區的一條水汽通道,才使藏南地區成為「江南魚米之鄉」。而黑龍江谷地也成為寒潮南下的通道,蓋馬高原雖然緯度位置不高,可處於風口之上,才讓這裡冬季非常寒冷。

寒潮爆發南下時,有西、中、東三條路徑,而東北平原及朝鮮半島正處於東部南下的通道上,蓋馬高原受蒙古冷高壓反氣旋系統影響,風向偏轉為東北風,風從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吹來,攜帶著大量水汽登陸,受到蓋馬高原抬升,就形成了降雪。


其次,冬季日本海相對於陸地而言,水汽活躍,當寒潮爆發南下時,冷暖氣團相遇也會形成降雪,我們國家煙臺、威海冬季有一種冷流雪,成為當地的雪窩子,蓋馬高原也有類似的降雪類型,所以蓋馬高原冬季常常出現暴風雪,雪非常大。

而同緯度北京要暖和得多,這主要是因為北京受北部燕山山脈和太行山的拱衛,阻擋了寒潮南下,相比於蓋馬高原氣候顯得要暖和得多。

1950年長津湖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在零下40度嚴寒的條件下,以超出常人的意志,苦戰20天,擊敗了美軍王牌師,凍死凍傷3萬人。而美軍也好不到哪兒去,陸戰1師逃到鹹興的時候,隨行的汽車裝滿昏迷不醒的重傷員,有的人乾脆被綁到汽車散熱器上,凍得像一塊塊堅硬的木板,身上滿是未凝固就凍成一團的粉紅色血塊,凍死傷也達7000多人。

蓋馬高原是一塊苦寒之地,人類的生存面臨著挑戰。至今長津湖還是人煙稀少,經濟發展落後的一片荒涼之地。

蓋馬高原緯度位置不高,又是沿海之地,但降水較多,土地利用只能向林業方向發展,至今成為朝鮮地區山高林密的地方,不太適宜人類生存。

相關焦點

  • 跨過鴨綠江:志願軍英勇無畏,長津湖之戰打敗美軍王牌第一師
    停播三日後,央視的《跨過鴨綠江》開播。 看過該劇的朋友就知道,現在劇情來到最感人的「長津湖戰役」。 長津湖戰役是志願軍第九團對陣美軍的王牌第一師。
  • 【關注】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外景在我市柴河鎮群力村北山屯取景拍攝
    近日,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由董亞春執導,唐國強、丁勇岱、劉之冰、姚剛、王同輝、劉濤等主演的戰爭史詩劇《跨過鴨綠江在拍攝中,我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在提供場地、招募群眾演員等工作中給與大力支持和配合,用實際行動展示英雄家鄉的時代風採。
  • 《跨過鴨綠江》開機,抗美援朝題材影視化加速,唐國強再演毛主席
    《跨過鴨綠江》開機,抗美援朝題材影視化加速,唐國強再演毛主席著名導演董亞春執導,餘飛編劇,著名表演藝術家唐國強、丁勇岱等眾多實力派演員主演的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今日舉行了開機儀式。該劇將在北京、瀋陽、天津、河北、黑龍江等省(市)拍攝,計劃於今年12月攝製完成,並擇時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間播出。
  • 《跨過鴨綠江》即將登陸央視一套,全景展現抗美援朝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將於12月27日晚登陸CCTV-1黃金時間首播。  電視劇《跨過鴨綠江》立意高、格局大、視野廣,以國際視野全景式再現抗美援朝戰爭,是一部展現正義之戰、精神之戰、勝利之戰的優秀作品,是一次揚我國威和軍威,歷史與現實風雲激蕩的對話。
  • 《跨過鴨綠江》首播:動用超4萬人次群演,子彈打了8萬多發
    稍微熟悉抗美援朝戰爭的朋友都知道,視頻所表現的就是長津湖戰役中志願軍的「冰雕連」。 這段視頻的流傳度很廣,甚至不少朋友還發給筆者求證,不過這段視頻其實並不是美軍攝影師所拍攝的,因此有的人先別著急去感謝什麼美軍攝影師。因為這段視頻是一部抗美援朝戰爭電視劇的拍攝畫面,而這部電視劇就是《跨過鴨綠江》。
  •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跨過鴨綠江》拍攝中,幕後創作故事曝光
    水均益帶觀眾探班《跨過鴨綠江》劇組,好多幕後創作故事首次曝光10月22日,央視「跨過鴨綠江——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新媒體直播活動中,主持人水均益和多位軍史專家,帶領觀眾雲探班正在拍攝中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劇組,通過央視的鏡頭,好多不為人知的幕後創作故事首次被曝光。
  • 首部全景式展現抗美援朝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將登陸央一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將於12月27日晚登陸CCTV-1黃金時間首播。該劇首次全景式、史詩般展現了抗美援朝戰爭及抗美援朝運動,反映了中國人民不怕難、不信邪,團結一致的精神風貌。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 唐國強、丁勇岱領銜主演,《跨過鴨綠江》周日晚央視首播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後屹立於世界東方的宣言書,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裡程碑,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深遠的意義。
  • 《跨過鴨綠江》央一開播 首次全景式展現抗美援朝史詩
    原標題:《跨過鴨綠江》明晚央一開播   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將於12月27日晚登陸CCTV-1黃金時間首播。該劇首次全景式、史詩般展現了抗美援朝戰爭及抗美援朝運動,反映了中國人民不怕難、不信邪,團結一致的精神風貌。
  • 《跨過鴨綠江》明晚央一首播,全景式展現抗美援朝史詩,陣容有點強
    本報訊,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將於12月27日晚登陸CCTV-1黃金時間首播。該劇首次全景式、史詩般展現了抗美援朝戰爭及抗美援朝運動,反映了中國人民不怕難、不信邪,團結一致的精神風貌。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以宏大的氣勢和格局,填補了這一空白,該劇由唐國強、丁勇岱領銜主演,孫維民、王志飛、劉之冰、姚剛、王挺、王同輝、劉濤、韓棟、連奕名、趙波等實力演員聯袂出演。
  • 《跨過鴨綠江》倉促定檔,不求超越《抗美援朝》,但求無愧於初心
    《冬與獅》 電影方面,管虎導演的電影《金剛川》在短時間內拍攝製作完成,上映後票房成績耀眼,《長津湖》《決戰上甘嶺》等作品也在拍攝中;電視劇方面 《跨過鴨綠江》中丁勇岱飾演彭德懷▲ 電視劇《跨過鴨綠江》中丁勇岱(前排右四)飾演彭德懷而央視自製電視劇《跨過鴨綠江
  • 總臺出品《跨過鴨綠江》即將登陸央一 全景展現抗美援朝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將於12月27日晚登陸CCTV-1黃金時間首播。全體主創歷時100天,輾轉北京、天津、黑龍江等5省市。5個組同時拍攝,恢弘展現東西兩線5次戰役,400多個場景,375個有名字角色,4萬多群演,500多人的美術置景團隊,子彈打了8萬餘發……《跨過鴨綠江》劇組繼承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短時間內高水準、精製作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打贏了一場規模宏大的拍攝攻堅戰。
  • 總臺出品《跨過鴨綠江》即將登陸央一,全景展現抗美援朝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將於12月27日晚登陸CCTV-1黃金時間首播。全體主創歷時100天,輾轉北京、天津、黑龍江等5省市。5個組同時拍攝,恢弘展現東西兩線5次戰役,400多個場景,375個有名字角色,4萬多群演,500多人的美術置景團隊,子彈打了8萬餘發……《跨過鴨綠江》劇組繼承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短時間內高水準、精製作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打贏了一場規模宏大的拍攝攻堅戰。
  • 雄赳赳 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央視大劇 真實再現抗美援朝戰爭
    2020即將結束之時一部年度電視劇「黑馬」出現了它就是近期熱播的《跨過鴨綠江》《跨過鴨綠江》填補了這個空白,可以說是全景式史詩般的反映抗美援朝戰爭。《跨過鴨綠江》於2020年8月開拍,據央視軍事報導:這部電視劇在北京、天津、河北、遼寧、黑龍江等5個省市,由5個組同時拍攝,展現東西兩線5次戰役,400多個場景,375個有名字角色。為了追求冰雪作戰的效果,劇組是在黑龍江牡丹江零下二三十度的環境中實地進行拍攝的。
  • 《跨過鴨綠江》開播,教材般的史實使抗美援朝的真相歷歷在目!
    《跨過鴨綠江》是繼《三八線》之後反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又一部大型歷史題材電視劇,不過從該劇的第一集和第二集可以看出,該劇不僅演員陣容非常強大,而且完全按照史實從宏觀和全局的角度來講述韓戰的爆發和志願軍抗美援朝的真實歷史。
  • 《跨過鴨綠江》豆瓣8.6 人物刻畫有血有肉有溫度
    《跨過鴨綠江》都通過詳實而準確的呈現,給出了回答。很多觀眾由衷感嘆:「以前看過抗美援朝紀錄片,現在再看電視劇《跨過鴨綠江》,終於知道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為什麼要抗美援朝了。」該劇用小細節呈現大歷史,宏大劇情之外還有煙火氣。劇中的一些細節,更是令人回味無窮。比如毛主席在出國回程火車上,盛讚廚師烹製的湘味魚,是「一招鮮,吃遍天」。比如美國總統杜魯門,下屬前來匯報時,他正趴在地上找扣子。
  • 《跨過鴨綠江》:震撼再現用熱血鑄就的勝利豐碑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40集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在央視一套已播出19集,據 CSM 全國網數據,截至目前,《跨過鴨綠江》平均收視份額 5.29%,單集最高收視份額 6.78%,而該劇酷雲實時關注度高達3.3%,豆瓣評分 8.5。一系列數據表明,《跨過鴨綠江》已經成為開年以來最火的電視劇作品,是現象級的輿論熱點話題。
  • 特別關注 | 總臺出品《跨過鴨綠江》即將登陸央一 全景展現抗美援朝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跨過鴨綠江》,將於12月27日晚登陸CCTV-1黃金時間首播。電視劇《跨過鴨綠江》立意高、格局大、視野廣,以國際視野全景式再現抗美援朝戰爭,是一部展現正義之戰、精神之戰、勝利之戰的優秀作品,是一次揚我國威和軍威,歷史與現實風雲激蕩的對話。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將永遠銘刻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永遠銘刻在人類和平、發展、進步的史冊上!
  • 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全集無刪減在線高清直播
    跨過鴨綠江 作者:王 筠鴨綠江,一條著名的大江。真正讓它聲名遠播的是那場戰爭,英雄的中華兒女以鐵血精神迎擊來犯強敵。江對面就是陌生的朝鮮和兇惡的強敵,跨過鴨綠江的那一刻無疑令人百感交集。我在長篇小說《長津湖》一書中寫下這樣一個細節:
  • 《跨過鴨綠江》高收視點燃愛國心 全民追劇引發強烈社會反響
    一系列數據表明,《跨過鴨綠江》已經成為開年以來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除了掀起收視熱潮,強勢領跑收視榜,《跨過鴨綠江》更是口碑爆棚,引發強烈社會反響。該劇開播以來,圍繞劇集的正面評論已成「刷屏」態勢,包括抗美援朝老戰士,志願軍後代以及眾多業內人士都給予了該劇高度評價。一些年輕網友更加入追劇大軍,感動表示:「全家都在追《跨過鴨綠江》,深受觸動」「每天2集根本不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