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美德就是勤儉節約,不浪費別人的勞動成果,這一點被爺爺奶奶那一輩以及父母執行得非常不錯。
越是經過了時間沉澱的人們,越講究節約,他們的日子不是大手大腳花出來的,而是慢慢節儉出來的,為未來考慮。
而且,老一輩的人總是不捨得丟掉剩菜剩飯,總是第二天加熱後或者是連續加熱好幾天後,將它們吃完才罷休,這種行為是不健康的。
每當我們反駁他們的時候,他們就會頂一句回來,說:「我吃了十幾年了,也沒見身體出現什麼異常情況」。
面對他們自成體系的理論,我們科學的「致癌理論」沒起到應有的作用。
經常吃剩菜剩飯真的會導致癌症嗎?
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導致癌症的發生一般是某種物質引發身體中癌細胞發生了病變。
吃剩菜剩飯引發癌症主要是剩菜剩飯的亞硝酸鹽,它本身是沒有致癌性的,但是它在進入人體後會與體內的蛋白質發生反應,釋放出氨類物質,從而生成亞硝酸銨。
這種物質是具有致癌性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吃剩菜剩飯引發癌症的原理,有致癌的可能性,但是這種可能性要建立在超量攝取的基礎之上。
白菜、菠菜等日常食用的蔬菜中含有的亞硝酸鹽的含量在3mg左右,它們在隔夜之後的亞硝酸含量在7mg左右,而成年人出現亞硝酸鹽中毒反應就必須要攝入至少200mg,經過換算,那麼一個成年人至少要一次性攝入30kg的隔夜蔬菜才會出現中毒的情況,這種假設就是不現實的。
此外,亞硝酸鹽在體內滯留的最長時間是在5分鐘,所以人們在吃了隔夜飯菜後,是不會導致體內亞硝酸鹽含量那麼高的。
中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麼致癌的可能性也就更低了。
這麼說的話,人們吃剩菜剩飯導致致癌的可能性這麼低,那麼我們是不是就可以隨意的吃剩菜剩飯了呢?
這是不可以的,以上的說法是針對於身體健康的人群,但是生活中免不了一些人的肝臟排毒能力比較弱,他們不能在5分鐘內甚至是更長時間內分解掉亞硝酸鹽。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肝臟也在一天天衰老,解毒能力也會逐漸下降,所以年齡大的人儘量避免吃剩菜剩飯,不然就會讓毒素在體內堆積,引發身體中的其他疾病。
經常吃剩菜剩飯還會導致的傷害就是營養不良,飯菜在蒸煮一次後的營養會有所下降,更別說剩菜剩飯了,它們的營養價值會大打折扣,尤其是維生素C、蛋白質等身體所需要的營養元素。而且,經常吃剩菜剩飯還會加速人體的衰老,還會出現脫髮的情況,嘴角發炎等。
看到這裡,大家心裡應該對剩菜剩飯的壞處有了一些基礎了解。它們不是不能吃,是儘量少吃或者是避免吃,這樣才能更好的利於身體發展,每天購買食材的時候,家庭成員應該估計大家的飯量,選擇蔬菜的數量和種類,儘量當頓吃完,營養價值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