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財經報導,在全球性大危機對航空業的衝擊下,日本亞洲航空公司終究還是沒撐住,宣布破產,同時還欠下了2.3萬人的機票款。日亞航不僅將目前僅有的4條航線全部取消,同時也正在退還各架租賃的飛機,這對急需出行的旅客來說實在是太突然了,而且,由於法律儘可能保護股東不被捲入超額負債,因此機票錢恐怕也返還無望。
據了解,這是日本今年以來在衝擊下出現的首例航空公司破產案件。而日本亞航本身也是一個較小的廉價航空公司,根本沒有能力承擔被迫停航停飛大半年帶來的運營負擔,破產某種意義上在預料之中。只是對於旅客或者是一些日本國內的服務提供商們,這個消息可能會有些太突然了,但必須清楚的是,從目前的情況看,日航整個行業面臨的危機其實才剛剛開始,未來全球的國際航空業很可能會遭遇空前的危機,尤其是一些小型廉價航空公司。
當然,這種危機是結構上的,與各個國家的經濟恢復情況大大相關。由於全球各國的狀況各不相同且始終無法統一標準,就連日本國內的旅遊和居家在政府層面都有兩種不同的論調,更不用提國際。同時,今年的社會和經濟衝擊對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巨大,「勒緊褲腰帶」過日子或者大量存錢囤貨已經成了「家常便飯」,也就是說,哪怕危機度過,也可能沒那麼多人願意出行,需求短期依舊不會上升,少有的也會大部分被大航空公司吸走,小公司就只能面臨資不抵債的命運。
另外,大型航空公司實際上也不會好受,報導指出,全日空和日航認為本財年的虧損也將是個天文數字,哪怕是大洋彼岸的美國波音,明年預計也要裁員將過萬人。而從另一方面說,由於大量的日亞航這樣廉價航空公司虧損甚至倒閉,大中小型航空公司可能也將經歷一次洗牌,更多廠商瞄準機遇插手其中,這也會變相增加航空業面臨的衝擊強度。因此,像日亞航這樣還欠債的,早點宣布破產或許危害還會更小一些,只是2萬多人的出行計劃和機票款就落空了。
那麼,有沒有渡過這些危機的方法呢?從目前的全球形勢看,很難。擴大國家間的地區交流同時提振國內需求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出路,國際航線在可預計的數月甚至一兩年時間內可能都難以全面恢復,市場競爭帶來的動蕩尤其重要,如果各小型航空試圖保全自身,發展國內的需求是可行的,只是對於日本這樣市場本身就小的國家,國內肯定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國與國之間的地區性交流了。
不過,要是日本希望通過地區性交流來提振需求,那麼首先要做的自然就是將國內的醫療衛生問題解決掉,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日本政府顯然還沒有下這個決心,這就意味著,日本面臨的困境短期內會更加嚴重。更重要的是,日本國內的需求至今沒有起色,航空業一旦出現問題,大量以此為生的服務業和製造業也要倒黴。
換句話說,日亞航的倒閉只是一個開始,是全球航空業重大變革中的一個縮影。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不斷發展,曾經以波音和空客兩大公司為主的全球航空業可能會逐漸發生變化,就像政治上的單極化轉變為多極化一樣,市場中出現「航空公司混戰」也是極有可能發生的,而且其中一部分可能就是成功熬過這次危機的亞洲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