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敦刻爾克》巨作:紀錄片《盧作孚》在重慶北碚開機

2020-11-19 鳳凰網

鳳凰網重慶綜合 他,是毛澤東評價的「中國近代史上萬萬不可忘記的人」;他,是習近平總書記稱讚的「愛國企業家典範」;他和他的企業,是在抗戰時期長江中下遊淪陷前承擔人員、物資向重慶等大後方轉移的主要載體;他,被視作是勇擔國難的民族企業家。

(9月22日,紀錄片《盧作孚》拍攝開機儀式在重慶市北碚區盧作孚紀念館舉行)

9月22日,有關這位中國民營企業家盧作孚事跡的紀錄片,在重慶市北碚開拍。這段感天動地的史實及故事,將因此令更多的人知曉。

(盧作孚)

重現中國船王的輝煌事跡

9月22日,紀錄片《盧作孚》拍攝開機儀式在重慶市北碚區盧作孚紀念館舉行。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鳴現場講話並宣布開機,北碚區委書記周旭致辭,紀錄片《盧作孚》總導演徐蓓等講話。北碚區委副書記、區長何慶主持開機儀式。

(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鳴:希望北碚發掘好、提煉好、講述好盧作孚先生的精神事跡)

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盧曉鍾,重慶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重慶市電影局局長張洪斌,重慶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政府文史館黨組書記李長明,重慶廣電集團(總臺)黨委書記、總裁牟豐京,重慶市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陳若愚,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副會長、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重慶市工商聯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謝華民,重慶市文化和旅遊委副主任江衛寧等出席開機儀式。

(北碚區委書記周旭:北碚將著力弘揚盧作孚企業家精神、凝聚奮進新時代力量)

盧作孚,近代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民生公司創始人、中國航運業先驅,被譽為「中國船王」、「北碚之父」。

(民生公司的第一艘輪船——民生輪)

1893年4月14日,盧作孚出生於四川省合川縣,幼年家境貧寒,輟學後自學成材,自己編著多本教材;1910年,加入同盟會,從事反清保路運動,投身辛亥革命;1914年,擔任合川中學教師,之後先後任報紙編輯、主編、記者;1925年,創辦民生公司,陸續統一川江航運,迫使外國航運勢力退出長江上遊;1938年秋,盧作孚領導民生公司組織指揮宜昌大撤退,用40天時間搶運150萬餘人、物資100萬餘噸,挽救了抗戰時期整個中國的民族工業,受到國民政府嘉獎。

(民主輪正在搶運物資)

250分鐘,回顧他光輝一生

據悉,為紀錄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先生生平事跡,北碚區委、區政府籌劃拍攝紀錄片《盧作孚》。目前,紀錄片《盧作孚》已納入重慶市重點文藝創作項目。

(北碚區委副書記、區長何慶主持開機儀式)

該紀錄片以「中國立場、國際視野、學術標準、一流水平」為要求,全方位、寬領域、立體化呈現盧作孚先生的光輝一生。整個片子暫定5集,每集50分鐘。

值得一提的是,此片由曾攝製《大後方》《城門幾丈高》等作品的徐蓓團隊具體執行,徐蓓擔任總導演,拍攝周期約為24個月。

(盧作孚紀念館展出的貨運船)

重慶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鳴在講話中指出,盧作孚是偉大的愛國者,是深深植根於重慶、植根於北碚的著名企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盧作孚一生致力於救國強國和富民興渝的偉大事業中。毛主席稱讚他是中國實業界不能忘記的四位人士之一,習近平總書記稱讚他是「愛國企業家的典範」。

(盧作孚紀念館一角)

「希望通過這部紀錄片,能夠讓盧作孚先生的形象更加立體、豐滿、生動,更加接地氣,從而使更多人了解盧作孚,走近盧作孚,學習盧作孚。」紀錄片總導演徐蓓表示,紀錄片《盧作孚》將聚焦「教育救國」「實業救國」「鄉建運動」三大核心內容,在紀錄片分集方式和聲音、畫面的設計上將大膽突破,把傳統精粹與現代元素相結合,讓整部作品更具有時空的延續感和張力。

(紀錄片《盧作孚》總導演徐蓓講話)

民營企業家盧作孚的家國情懷

北碚區委書記周旭在致辭中指出,盧作孚先生畢生致力於探索救國強國之路,在革命救國、實業救國等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和成就,指揮實施的「宜昌大撤退」更是舉世聞名。

(盧作孚紀念館一角)

對於北碚,盧作孚先生傾注了大量心血,創辦教育、興辦實業、開展鄉村建設,用十年時間,將北碚從一個西部偏僻的小鄉場建設成為了花園城市,為北碚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被譽為「北碚之父」。

(盧作孚紀念館)

據悉,近年來,北碚區委、區政府堅持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種責任,高度重視挖掘和弘揚盧作孚企業家精神,建設盧作孚紀念館,與西南大學聯合成立中國(盧作孚)民營經濟學院,舉辦弘揚盧作孚精神全市專家學者研討會,以作孚先生之名命名廣場、街道,籌建中國鄉村建設陳列館,組織創作《民生之帆》等系列優秀文藝作品,著力弘揚盧作孚企業家精神、凝聚奮進新時代力量。

(民生輪船公司成立大典)

「北碚之父」與實業救國之道

盧作孚既是一名實業家、愛國者,還是一位鄉村建設者。

1926年盧作孚在重慶創辦民生輪船公司。

盧作孚通過創辦民生公司,從事航運業務,獲得巨大的成功。在此基礎上,他以北碚為基地進行鄉村建設。北碚的鄉村建設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通過修鐵路、開煤礦、辦工廠,為鄉村建設打下了牢固的經濟基礎。

(1936年民生公司成立11周年大會標語之一:「一致克服國家的困難、事業的困難」 )

同時,盧作孚進行了科教文衛等事業的建設。在其持之以恆的努力下,重慶北碚從一個貧窮落後、盜匪橫行的鄉場,變成具有現代化雛形的花園城市。

盧作孚曾經在北碚所做一切,成為今天新北碚蓬勃發展的基礎,在北碚依舊能找到很多盧作孚留下的寶貴財富:文物景點、公園、行道樹、學校、圖書館……

(上世紀40年代北碚街景)

「盧作孚先生留給北碚的,不僅是一座城市發展的基礎,還有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身上閃耀的愛國報國、服務社會、創新創業的企業家精神,值得後來人學習和傳承。」周旭說。

如今,在北碚建有盧作孚紀念館和作孚園。

(開機合影)

相關焦點

  • 大型紀錄片《盧作孚》開機儀式在重慶北碚舉行
    9月22日,大型紀錄片《盧作孚》在北碚區盧作孚紀念館舉行開機儀式,標誌著該紀錄片步入拍攝階段。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鳴出席開機儀式。  盧作孚是中國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畢生致力於探索救國強國之路,在抗日救國、實業救國等領域作出了傑出貢獻。
  • 北碚:傳承盧作孚企業家精神 紀錄片《盧作孚》今日開機
    開機儀式現場。新華網發(北碚區委宣傳部供圖)  新華網重慶9月22日電(曹妤)9月22日,正值秋分時節,道路兩旁桂花盛開,淅淅瀝瀝的雨中,大型紀錄片《盧作孚》開機儀式在盧作孚紀念館舉行。  據悉,該片由重慶廣電集團(總臺)所屬重慶廣電紀實傳媒有限責任公司承制,曾攝製《大後方》《城門幾丈高》等作品的徐蓓團隊具體執行,徐蓓擔任總導演。紀錄片《盧作孚》暫定5集,每集50分鐘,拍攝周期約24個月。該紀錄片將以「中國立場、國際視野、學術標準、一流水平」為要求,全方位、全領域、立體化呈現盧作孚先生的傳奇一生。
  • 弘揚盧作孚企業家精神 大型紀錄片《盧作孚》在北碚開機
    9月22日,大型紀錄片《盧作孚》在北碚正式開機。盧作孚先生是中國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他畢生致力於探索救國強國之路,在革命救國、實業救國等領域作出了重要貢獻和成就。尤其是對於北碚,盧作孚先生傾注了大量心血,創辦教育、興辦實業、開展鄉村建設,為北碚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被譽為「北碚之父」。盧作孚企業家精神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 五集大型紀錄片《盧作孚》正式開機
    盧作孚》在北碚區盧作孚紀念館舉行了開機儀式。大雨中,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鳴宣布紀錄片《盧作孚》正式開機。五集大型紀錄片《盧作孚》是為紀念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先生、弘揚盧作孚生平事跡和企業家精神,由北碚區委、區政府與重慶廣電集團
  • 重慶掌故 | 北碚鄉民為什麼把盧作孚叫盧鬍子?
    在1932年底,著名的電力專家惲震參加三峽水利勘測隊,測量了宜昌葛洲壩後,同交通部揚子江水道整理委員會工務處長宋希尚一道專程來北碚參觀。他們來後,自己到處看,宋希尚先生去問北碚和溫泉的鄉民,對盧作孚先生的感想。結果回答都是沒有好感。原因呢?有一點點過失,即遭峽防局責罰甚至拘役。
  • 中國版敦刻爾克,一人拯救150萬人,卻被逼自殺,死不瞑目
    1中國版敦刻爾克,一人拯救150萬人-在魯迅先生的追掉會上,好友鬱達夫說過:「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有了英雄卻不知珍惜的民族更可悲。」這句話,讓我想起一個人,船王盧作孚。我們的船王盧作孚,也曾經主導過一場「敦刻爾克」式的撤退,那一次,他拯救了150萬人的命運。那是1938年的秋天,猖獗的日軍經過四個半月的狂轟濫炸,奪取了長江重鎮武漢,為避免武漢遭到南京大屠殺的厄運,就在城破的前40天,以蔣介石為最高統帥的國軍做出一項決定——將城中各類人員和13萬噸戰略器材,幾十萬噸物資運送到重慶,搶救抗戰實力。
  • 盧作孚的讀書和看戲
    ▼實業家、民生公司創始人盧作孚,曾將中國的航運事業搞得風生水起,同時,讀書和戲劇也是他生活裡不可缺少的部分。
  • 書說北碚:惠宇的來歷並不像傳說那樣離奇
    在北碚廟嘴往文星灣方向百多米,原是一個小山堡,叫柏樹林,種有一片柑子樹,也有些墳塋。這是熊明甫的產業。熊明甫不是北碚最大的地主,但馬鞍山這邊一坡,大多是他家的產業,他自己家,就挨著柏樹林。中國西部科學院辦在火焰山東嶽廟,理化所開展了各種檢測化驗工作,主要是針對礦石和煤的檢測分析,還要自制用於檢測的酒精,攤子鋪開了,原設在火焰山上的辦公場所就很不夠用了。
  • 區縣故事薈·北碚篇|巴山夜雨 溫泉故裡 自在北碚
    此時,在重慶北碚,一個叫盧作孚的愛國實業家,正在為「讓民眾皆有職業,皆受教育,皆能為公眾服務,皆無不良嗜好」,讓地方「皆清潔,皆美麗,皆有秩序,皆可居住,皆可遊覽,把世界建設成花園一樣」的夢想而苦苦探索。
  • 盧作孚:沒有錢的大亨
    他的孩子回憶說,他擔任民生公司的總經理,但多年來只靠一份工資維持家庭生活,其他兼職收入都捐給了北碚的公益事業,家中的經濟狀況一直是相當緊張的。1944年美國《亞洲和美國》雜誌曾經談到盧作孚的家居環境:「在他的新船的頭等艙裡,他不惜從霍菲爾德進口刀叉餐具,從柏林進口陶瓷,從布拉格進口玻璃器皿,但是在他自己的餐桌上卻只放著幾隻普通的碗和竹筷子。
  • 重慶自然博物館迎建館90周年
    王龍 攝  中新網重慶12月25日電(記者 鍾旖)重慶歷史上第一座博物館——重慶自然博物館25日舉行建館90周年慶。  重慶自然博物館由北碚金華路館區和北碚文星灣館區兩大片區組成,總用地面積近246畝,總建築面積36000餘平方米,是全國具有較大規模的自然博物館,其前身為中國西部科學院。
  • 中國實業史上的「敦刻爾克」:宜昌大撤退
    l 《敦刻爾克》的流行,與不應被遺忘的歷史《敦刻爾克》這幾日可以說是刷爆了斟茶君的微博和朋友圈,大家紛紛都曬出了自己的觀後感以及幾刷之後的電影票,表現出了自己對於《敦刻爾克》的喜愛。誠然,斟茶君並不否認《敦刻爾克》這部影片的優秀,諾蘭使用他深厚的導演功力將這場英法聯軍的大撤退表現得生靈活現,令所有的觀影人都能夠再度關注起這場二戰期間最大的撤退行動。
  • 重慶自然博物館90歲了!我國首具恐龍化石在這裡首次站立
    它就是我國第一家民辦科學院——中國西部科學院的舊址所在。 今天,提起中國西部科學院這個名字,已經很少有人知曉了,即使在最初創立這個科學機構的重慶也不例外。然而,上世紀三十年代西部科學院的名頭卻異常響亮,它不但是中國西部第一個綜合性科研機構,也是中國第一家民辦科學院。
  • 賞巴山夜雨 遊溫泉故裡 北碚加快創建縉雲山北溫泉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9月2日6時訊(通訊員 韋玉婷)北碚是一座生態資源和人文底蘊得天獨厚的城市。嘉陵江蜿蜒而過,縉雲山蒼翠而立,在這一江之畔,一山之下,縉雲山北溫泉旅遊度假區(以下簡稱旅遊度假區)就在其間,與嘉陵江小三峽溫塘峽自然相連。
  • 重慶北碚這棟樓,如今沒人敢接手,只因半夜歌聲繞耳!
    說到鬼樓鬼村之類的,大家腦海裡一定會冒出大名鼎鼎的封門村,或是青島瀋陽的鬼樓,但今天我要給大家說一個鮮為人知的鬼樓,重慶北碚鬼樓。 這棟樓最早的名字叫白家樓,最初為清朝末期民國初期的建築,是著名愛國實業家盧作孚先生為留洋好友白敦容,最後由於百生去世了,這個房子也就變的破了。
  • 首屆理事會成立,重慶自然博物館迎來90歲華誕
    重慶自然博物館館長、黨總支書記歐陽輝致辭 1928年,盧作孚提出在重慶北碚籌劃創建科學研究機構的設想,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在抗戰期間,中國西部科學院聯絡內遷北碚的中央研究院動、植物研究所等十餘家科研機構共同組建了「中國西部博物館」,以「從事科學教育之推廣及專門學科之研究」為宗旨,設地理、地質、工礦、生物、農林、醫藥衛生6個分館,該館也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年份較早、學科較全、規模較大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不僅在博物館發展史上佔有重要一席,在科學的促進與推廣上也發揮了積極作用。
  • 李北碚其人不在重慶北碚
    1      李北碚是重慶北碚人。幾年前在重慶一所大學畢業,學的是市場營銷。學營銷的李北碚,畢業後幾年才將自己營銷出去:他在面試了八次之後,才被觀音橋一家裝修公司錄取了。      錄取後,李北碚很高興,那天給大學同學打電話,說晚上一期到觀音橋慶祝一下,去吃火鍋。
  • 重慶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愛國民族女英雄!
    重慶,簡稱「渝」,別稱山城、巴渝、渝州、霧都、橋都、江城,是中國省級行政區、中西部唯一直轄市,因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這裡是「紅巖精神」起源地,巴渝文化發祥地,「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
  • 上遊互動丨體驗交通變遷·暢行自在北碚 北碚舉行「重慶作家體驗...
    體驗交通變遷·暢行自在北碚北碚舉行「重慶作家體驗北碚交通發展」採風創作活動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由北碚區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領導小組、北碚區作家協會、上遊新聞悅讀頻道舉辦的「體驗交通變遷·暢行自在北碚」採風創作活動在北碚舉行。
  • 《城門幾丈高》成入學教育影片,這樣的紀錄片請多來幾部!
    紀錄片三四集則介紹鴉片戰爭後抗日戰爭前的重慶尤其是北碚的發展,並以盧作孚對重慶發展的貢獻為切入點展現當時重慶的發展狀況,這為後來重慶作為戰時首都奠定了堅實基礎。第五集著重介紹了抗日戰爭時期重慶的發展,戰時首都的重慶匯聚了來自中國各地的人,不同習俗、文明碰撞融合,使戰時首都的重慶別有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