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行動》中的毒梟糯卡濫殺無辜、貪生怕死。為拍這部電影,導演林超賢曾經親自到「金三角」地區暗訪,並把這次「金三角」之行視為「一個大事件」,若果真遭遇不測,他就會放棄拍片計劃。(劇組供圖/圖)
全文共3759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
微信號:nanfangzhoumo
「差不多有70分鐘,你都在一種很緊張的狀態裡。」對新片《湄公河行動》,導演林超賢極有信心。120多分鐘的電影,20分鐘「文戲」點到為止,剩下的都是「武戲」:追殺、追車、追快艇、化裝易容、鬥智鬥勇……節奏是標準的香港警匪片節奏,呈現的卻是轟動一時的「10·5」大案——中國邊境緝毒公安的故事。
2011年10月5日,兩艘中國商船在湄公河上遇襲,13名船員全部罹難。泰國媒體很快報導稱,中國商船武裝販毒,該國軍人與其交火,導致船員死亡。雲南省公安人員進入「金三角」地區暗訪,卻發現情況並非如此,案件實際上與緬甸籍毒梟糯康有關。2012年4月,寮國警方逮捕糯康,5月移交中國警方。次年,糯康等四名罪犯被處以死刑。
博納影業集團總裁於冬一直想拍這個故事。2013年找到林超賢時,林超賢卻十分躊躇。香港人林超賢此前從未接觸過公安題材,更何況「10·5」大案案情格外複雜,涉及四個國家,所有偵查、取證和抓捕都在境外,這在中國公安史上也是頭一次。
幾經考慮,林超賢最終還是接下了片約。「如果拍城市裡的公安,可能有很多生活細節我不懂。」林超賢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但是案件偵破過程在境外,國內戲份很少,這便於按商業電影的路數拍攝。」2016年9月30日,這部完全按照商業電影路數拍攝的公安片,將在中國內地上映。
糯康被移交給中國警方後,曾經承認「10·5」案件是自己「犯下的大錯」。
當年,為偵破案件,抓捕糯康,中國公安人員曾在「金三角」地區工作近八個月,搜集的證據資料多達37卷,超過6000頁。準備拍攝期間,從組長劉躍進到前線警察,林超賢見到多位專案組成員,聽來了「很多不能說的東西」。
在公安部門的幫助下,林超賢甚至曾親自去「金三角」地區暗訪。情報人員開著車,拉著林超賢觀察毒販所在的小村,只能看,不能拍照。「糯康那些毒販的老婆、家人,都住在這兒,裡面的村民都很有錢,每個人都幾臺車、幾層樓。」林超賢記得,在一片貧困地區中,那個富裕的村莊顯得很突兀。
暗訪很順利,一行人沒有遇到危險。但林超賢把這次「金三角」之行視為「一個大事件」,果真遇不測,他就可能放棄拍片計劃。
美國電影常有執法人員跨境緝毒,在林超賢印象中,香港電影不會這麼拍,「拍出來觀眾也不相信」。他越發覺得,這些聽來的故事「很有電影的感覺」,把它們拍出來,可能會給警匪片帶來突破。
「10·5」案件曾被拍成電視劇。那部《湄公河大案》主創也很多元:「特邀導演」遊達志是馬來西亞名導,演員包括李修賢、李立群等港臺老戲骨。林超賢看過電視劇,又讀了一些媒體報導,感覺不過癮:「最重要的,它們都沒有說。」他覺得這些作品陷入了一種模式:先陳述案情,再講「一些很官方的東西」,最後抓住毒梟,審判他。
「中間怎麼抓的?基本上沒有說過這個部分。」林超賢說。
事實上,糯康長年遊走在老緬泰三國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區,耳目眾多,抓他並不容易。2011年底,中國專案組和寮國軍警曾去寮國某村抓捕糯康,卻遭到村長阻攔。糯康在村民護送下渡河,躲進了緬甸的山中營地。經歷了幾次失敗之後,寮國警方才終於得以逮捕糯康。
「怎麼把他引出來,跟他鬥過多少次,用什麼方法去抓他?」林超賢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就是大家還沒有聽過的故事,如果拍不出這一點,電影跟電視劇、報導就沒區別。」
精彩的故事大家不講,也有原因。根據相關政策,「暴露偵查手段,過細渲染犯罪細節」的內容,公安題材影視作品裡不能出現。林超賢和公安部方面開會討論劇本,收到了很多意見。一度覺得十分沮喪,差點放棄:「如果按他們說的方向去拍,基本上不用拍了。」
劇本前後修改十幾稿,拖了很久。監製黃建新安慰他,當年拍《黑炮事件》,自己收到了幾百條批評意見,還是拍了。現在才二三十條,不用放在心上。「他教我,我才知道怎麼面對。」林超賢特別感念黃建新。
最後,歷時漫長、過程複雜、線索時斷時續的真實破案過程,在電影中被歸併演繹成過關打怪。2015年7月9日,《湄公河行動》獲得立項同意。正式拍攝時,「通關打怪」的劇情配合著視覺場景,從鬧市、車站、商場,一路到叢林、河流,難度逐漸升級,林超賢想拍的警用設備——無人機、無人車,也在電影中一一出現,感官刺激隨之愈加強烈。
影片試映結束,公安部門十分高興。「他們完全沒想過,出來會是這樣子。」林超賢終於鬆了一口氣。
▲2013年,毒梟糯康被處以死刑。湄公河大案涉及四個國家,所有偵查、取證和抓捕都在境外,這在中國公安史上也是頭一次。(東方IC/圖)
送到電影局報審的劇本梗概中,林超賢是這樣寫的:「面對矛頭指向中國運毒,顛倒是非的輿論,中國決定派出緝毒精英,以高剛為隊長,潛入金三角查明真相,緝拿真兇。」
這樣的人物設定,並不是林超賢的慣常做派。在林超賢的電影裡,警察時常陷入困境,或根本就有性格缺陷。2014年,林超賢執導的影片《魔警》上映。片中,吳彥祖扮演的警察性情執拗,在重壓之下精神崩潰。林超賢當時關注人性陰暗,向觀眾發問:「你的黑暗面是什麼?」
「警匪片的精神,其實就是『正義』。但我們看了太多的正義,就開始思考一些陰暗。」林超賢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湄公河行動》不再出現這些陰暗,而是回到「警匪片的起點」:「以前的警匪片,最後都是正反派你死我活,必須打死你。這部就不是,你打死他沒意思的,『平反』不了13個人的生命,抓活的更難。」林超賢說,「它只是回到了警匪片的基礎:為正義而戰。」
「正義」之下,林超賢也並未完全拋棄複雜人性的設定。
在《證人》和《線人》中,林超賢採用過「雙雄」模式,謝霆鋒和張家輝輪流扮演警匪。先後扮演匪徒的張家輝、謝霆鋒,都拿到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湄公河行動》也有「雙雄」,但都是警察。湄公河秘密行動的核心人物,是緝毒警高剛和情報員方新武,分別由張涵予和彭于晏扮演。
高剛是小組負責人,警界高層知道他是「出了名的倔驢」,仍然委以重任;方新武女友死於毒品,他極為傷痛,長期混跡「金三角」,像是忠於職守,又像是自我放逐。影片初段,兩人曾因行動細節產生摩擦,當然,隨後迅速化解,齊心對敵。
片中出現的一些情節,很少能在以往的國產影視作品中看到:正面人物折磨俘虜,緊要關頭槍擊童兵,衝動之下打死毒販。
「出格」舉動之前,是大量的鋪墊:故事發生在境外,這是大前提。警察們的目標極其正義——「還十三位中國船員一個清白,給老百姓一個交待」;毒梟糯卡極為暴戾:濫殺無辜、貪生怕死,毫無大反派慣有的梟雄氣概。加之外界壓力巨大,這些都是「非正義行為」出現的合理性。
事後也得找補:供出情報,重傷的俘虜馬上獲得救治;童兵受傷,要交代他已被送醫治療。方新武犯了錯誤,上級懷疑其操守:「在那邊的世界待了太久,人是會變的。」高剛馬上為戰友辯白:「其實他的內心沒有變,你放心。」
「『將在外』,必須要用當時的判斷作出反應。如果放到正常世界,你可能會覺得這不行,那也不行。」林超賢對此相當自豪:「所以,從這一點上,我這個電影就不是主旋律。」
影片《湄公河行動》片尾,「10·5」案件遇害者的名字被一一列出。港片向來習慣在演職員表左側播放拍攝花絮,這一回,林超賢把它全部用來播放這樁案件的真實歷史圖片。
林超賢曾考慮在寮國、緬甸拍一部分戲,但又想:「會不會還有一些糯康的餘黨,知道中國要來拍這個電影,教訓一下你們?」最後出於安全考慮,還是放棄了。幾次勘景後,拍攝地定在了泰國和馬來西亞。
有段重要的飆車戲,林超賢想讓跑車在商場裡橫衝直撞,柬埔寨的商場沒那麼繁華,拍出來不壯觀,於是選在泰國商場。剛到泰國,曼谷的四面佛就發生爆炸案,至少27人死亡。聽到消息,大家惴惴不安。
馬來西亞中部的金馬倫高原海拔1500米,景色優美,但天氣陰晴不定。為了趕在天色最好的清晨拍攝,他們每次開三四個小時的車過去,在那裡住一晚,早上上山。有時候高原藍天白雲,視野開闊。但好運氣也許只有半小時,轉瞬就起霧、下雨,電閃雷鳴。劇組一兩百號人,時常往返兩地,拍攝斷斷續續,「基本上每一次去,都要賭運氣」。
毒梟糯卡藏身的山洞,有十幾層樓高,地勢複雜,氣候溼熱。拍高剛追擊糯卡,攝製組扛機器進山洞,一走一個多小時。張涵予全副武裝跋山涉水,還要打鬥,體能消耗很大。拍完一場,就得坐在一邊休息。
彭于晏對東南亞悶熱潮溼的氣候水土不服。他扮演的情報員方新武時常易容。遇到追殺,撕掉假面,換件新衣,才能安然脫險。涉及易容的化妝比較複雜,每次兩三個小時。「臉上那些妝容易花掉,得一直塗膠水。」彭于晏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
影片拍到後半程,警匪片變成戰爭片。中國警察獨自激戰兩路毒販。埋爆點時,動作指導董瑋都要先做測試,才讓演員上陣。演員不會有生命危險,但難免割傷或瘀血。
「炸彈在你旁邊那麼近引爆,你可以感受到小火藥、土砸到身上,有很燙很炙熱的感覺,但這樣就可以有比較真實的反應。」彭于晏對南方周末記者描述道,每拍到槍戰爆炸戲,他都能聞到濃濃的火藥味:「電影就是希望你有真實感,而不是很帥地跳過去。你必須非常狼狽。」
在片場,林超賢也被一條20釐米長的蜈蚣咬傷了。蜈蚣咬到他的左腳內側腳踝,感覺如同刀割。去醫院途中,麻痺感上升到大腿。「如果麻痺到腰,肯定心臟就會麻痺,甚至死人。」林超賢一路還害怕,想著到醫院就好了。結果,醫生給他兩粒止痛藥,打了破傷風針,治療結束。過了兩晚,劇痛感才逐漸緩解。
他一邊比劃,一邊回憶當時情景。在他的腳踝上,那隻蜈蚣留下了一塊小小的黃褐色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