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基因》人生存的意義是什麼?

2021-02-08 書評影評藝評

本文為作者投稿

作者:Danica

投稿郵箱:yeyuqiudeng@gmail.com


公眾號沒有其他收入,所有的打賞全部作為作者的稿費。您的支持,會是寫作者堅持的動力。


人生存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想必每個人都思索過吧。有人認為人生存的意義在於,來這人世間走一遭,體驗過人生的酸甜苦辣,然後再赤條條的離開;有人認為人生存的意義在於,能夠在死後還留有證明自己曾經來過的證據。所以人在世時,要努力追求名利、財產、聲譽等等,通過這些成就使後人銘記自己;也有人認為人生存本就無意義,人只是宇宙在特定時間段中偶然出現的生物而已,不該固執地一定要一個意義。總之,人生存的意義的答案是林林總總、各式各樣。



《自私的基因》中針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世界上的生物,當然這也包括人,都是基因的生存機器。基因是決策者,生物的肉體則是執行者。執行者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給基因提供生存容器,二是受基因指示,竭盡全力將基因複製傳遞下去。而基因最大的特點是其自私性。這裡的自私指的是努力讓自己複製繁殖傳遞到下一代的特性,是生物學上的現象,而不是指人的品行。我在無意中看到一個排名——最具影響力科學書籍。沒錯,排名第一的是由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理察∙道金斯所著的《自私的基因》。這本著作擊敗了《萬物簡史》、《時間簡史》等熱門書籍而躍居榜首,這激發了我的閱讀興趣。同時,我也期待著這本書能夠從生物學角度分析人生存的意義。


這個理論乍聽起來讓人感覺不可思議,因為這和人們潛意識裡的認知相差太大。基因怎麼可能能指示人的行為?作者理察∙道金斯也意識到這個理論有點驚世駭俗。為了證明這個理論的正確性,他從個體的利他行為,父母對子女的生育撫養行為,夫妻之間的合作行為(即人們通常認為是友善的、正能量的、無私奉獻的行為)等等為典型例子,用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向讀者證明了這些行為的根本動機就是基因的自私性。


比如父母對子女的舐犢之情,人們通常認為這是偉大的、無私的愛。但是在《自私的基因》中,這種感情的本質不是愛,而是基因為了複製繁衍而指示生物做出的行為。所有生物包括人,都是基因的載體,是基因在特定時間的容身之處,而非它的最終歸宿。基因為了永恆的存在,需要不斷的複製繁衍。基因如何複製繁衍呢?途徑是通過生物的生育及撫養下一代而實現的。所以,在《自私的基因》中,父母對子女的舐犢之情,不是無私的愛,本質原因是因為子女中存在著父母雙方各自一半的基因。這就是基因自私性的體現。


這本書讀到這裡,不免讓人感到些許的心灰意冷。這人世間的溫情,從生物學本質上來講,竟是由基因的自私性決定的。那麼,這是不是說明了人們認知中的高尚品格,如善良、寬容這些都是不存在的?只有能夠生存下去,能夠成功地把基因複製傳遞下去才是真正的勝者?而且,這裡的勝者,不是具體的生物,不是具體的個人,而是這個生物體內的基因。


以上這些問題,《自私的基因》在後續的章節中都一一回答了。


根據這本書中的論證,人之初,性本善是不存在的。因為生物的本質就是生而自私的,而且憑藉著「出色」的自私行為才得以生存至今。但是,高尚品格如善良、寬容,是存在的,而且甚至可以說是生存之道。


在《自私的基因》中,道金斯通過博弈論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如果想在長期的競爭中取得成功,那麼採取的策略中成功率最高的是善良、寬容、不嫉妒。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自私的基因的基本原理指導下,即使在自私的人類世界裡,合作與互助同樣促進社會興旺發展。簡言之,即使我們都由自私的基因掌舵,但好人終有好報。


書閱讀到這裡,仍會有人不完全信任這個理論。如果人生而自私,為什麼還會有捨身取義,視死如歸的人?如果人真的是基因的生存機器,那麼捨身取義的行為,可以說使得基因完全失去複製繁衍傳遞到下一代的可能性了呀。


道金斯的作出的解釋是:人類有其獨特之處——文化。道金斯認為,現在出現了一種新的複製基因——「覓母」。覓母是人類所特有的,是人類文化的複製基因。覓母通過人類之間的交流模仿而得以進行自我複製的。人類作為基因機器而被建造,作為覓母機器而被培養。捨身取義的行為,雖然使自己體內的基因失去複製傳遞的機會,但這種行為可以以覓母的方式傳遞下去。人體內的基因傳遞幾代之後,就早已不再是當初的模樣了,但是,覓母不同,它傳遞的視死如歸的精神,可能傳遞幾代之後仍舊繁榮昌盛,甚至更進一步。


而且人類還有一個非凡的特徵——自覺的預見能力,即在想像中模擬未來的能力。我們自覺的預見能力能夠防止,自己縱容盲目的複製基因幹出那些最壞的、過分的自私行為。我們人類至少已經具備了精神上的力量,去照顧我們的長期自私利益而不僅僅是短期自私利益,在必要時,我們甚至可以培育純粹的、無私的利他主義。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我們人類具備足夠的力量去反對自私基因的暴政。所以道金斯建議人們:如果我們想要建立一個人與人之間友善、和諧、互助的社會,我們不要從人的生物本性入手,而應該通過教育的方式,通過覓母的形式,將友善、和諧、互助的觀念種植在人們的頭腦中。


總而言之,理察∙道金斯這位著名的生物學家、科普作家,關於人生存的意義這個問題給出的答案是:人是作為基因的生存機器而存在的,但是人類有能力去反對他的締造者。


我剛開始讀這本書時,總覺得作者在不遺餘力地把據以論證的邏輯推理交待清楚,並多次強調自己理論的正確性,這使得整體的論述顯著有些繁瑣、無趣。但後來我了解到,作者的這個觀點其實在當時的生物界(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可謂驚世駭俗、褒貶不一、反響巨大,故而作者需要如此詳細地論述。


而我作為外行人來看,不管道金斯的這個理論正確與否,它引起的的社會反響已經給人們的思想帶來的巨大衝擊,觸動人們的深度思考了。如果覓母真的存在,那麼這個覓母想必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吧。


這本著作對於我這個理科生來說,剛開始閱讀時仍感覺有些吃力的,但是我還是很推薦讀者閱讀這本書。書中的內容遠遠不止我上文所說的這些,它不僅僅能夠啟發人們思考:人生存的意義,我們該如何認知自己。書中作者提出的穩定策略,非零和博弈等觀點,也能夠很好地啟發讀者理解一些社會現象。

相關焦點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本性的陰暗面是天生就有的——自私的基因
    我們生下來是什麼道理?人生應該做什麼?人是什麼?我們沒必要用迷信的思維來解讀。著名動物學家辛普森(G. G. Simpson)在提出上述的最後一個問題之後,曾這樣說過:「現在我要講明的一點是,1859年之前試圖回答這一問題的一切嘗試都是徒勞無益的,如果我們將其全部置於腦後,我們的境遇會更好些。」
  • 《自私的基因》錯在哪?
    生物學家理察·道金斯寫了一本著名的科普書,題目叫做「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大意是說,從長時段的自然選擇的角度看,只有那些善於保護自己和複製自己的基因留存下來,也就是說,只有那些「自私的」基因留存下來,「成功的基因的一個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它的無情的自私」。
  • 自私的基因告訴人類除了生存就是交配,還能有別的事情嗎
    所有人都是基因的奴隸,一切生物的一切行為都是基因控制的,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除了生存就是交配,還能有別的事情嗎?有時候我也在想,也許發達國家的人不想生育,也是一種更高的人生境界,至少我用思想控制自己的行為,對基因設定的程序說不。還有更多人不想結婚,不想交往異性,終生獨身,難道就是錯誤的嗎?
  • 《自私的基因》:帶你從頭認識這個世界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希望為了共同的利益,建立一個人與人之間慷慨大度、相互無私合作的社會,那你就不能指望從生物的本性獲得什麼助益。讓我們設法通過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義灌輸到人們頭腦中去吧!因為我們生來就是自私的。讓我們懂得我們自私的基因居心何在,至少可以有機會去打亂它們的計劃,而這是其他物種從來沒能做到的。> 這就使我要講一講本書不準備論證的第二點。
  • 《王朝》自私的基因還是人類的自娛?
    BBC多年來筆耕不輟一直在拍自然系列紀錄片,地球脈動,藍色星球,生命,etc…不斷更新著我們對多數無法親歷的自然的了解,即使是已知的自然朋友也總有新的更深的認知呈現,引發我們對自身,對社會,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
  • 人「生活」的意義是什麼?
    這個問題很大,大多數人的答案歸納起來就是為了更好的生存。生存與繁衍是哺乳動物的本能,從本質上講,人類個體生存的目的是為了讓人類的基因延續。換句話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人類基因延續的載體。社會趨向認為有意義的行為基本上是利好於人類生存的和繁衍的行為。
  • 烏託邦對現實主義的意義是什麼?
    似乎生存需求最容易滿足,但卻是生死攸關的大事。這是同樣的生存遊戲講述將死亡不吃人。與蔡俊小說相比,電影《飢餓站臺》更加明確。載滿食物的平臺從0樓開始,停在樓邊。上一層吃完下一層。不均衡的進食順序永遠不足以提供食物,搏殺大戰經常發生。影片以飢餓平臺為反烏託邦小社會,通過生死遊戲揭示生存規律。
  • 活著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有深度的回答
    聽說有人要跳樓……以前聽聞此類事件,總覺得有什麼想不開的啊,生活再難,總會過去的,總要活著啊!但那天,我沒有這麼想。腦子裡閃過的是《致命ID》裡那個警察的一段話:「一個墨西哥女性想跳樓自殺,她得了愛滋病還懷有身孕,她真的是走投無路,我請她讓我把她抱下來,她問我她有什麼好活的?活著有什麼意義?
  • 不吃人就會死的遊戲,烏託邦對現實主義到底有什麼意義?
    字如其意,小說講述了一場以愛與生存為名的吃人故事。安史之亂時期,被叛軍圍困多日的守城將士為了活命,城主率先殺死愛妻月香並烹而食之,眾人紛紛效仿,生存問題得到緩解之後,卻個個開始因為良心不安變得精神崩潰.很直白的道理,岌岌可危之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生存本能最終還是戰勝了與親人的情感紐帶,更別提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了。生存需要看似最容易滿足,但卻是關乎生死的重要。
  • 自私的基因,危險的模因,人類真的存在「自由意識」嗎?
    筆者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人類掌握虛構故事的能力是源於一次偶然的基因突變,那麼是不是人類能走到今天生物鏈的最頂端也都是有基因一步步牽引著完成的呢?還是人類認知革命之後擁有了思想力,於是便可以跳脫基因的掌控,有了發揮的餘地?說到這,就不得不提另一本非常有名的書《自私的基因》。
  • 深度 | 「生存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裡爾克《嚴重的時刻》現在世界是什麼時候了?一邊發現了「手段的王國」,一邊迷失了「人的目的」,這個世界沉溺在夜的狂歡中……就物質生活水準來看,現代恐怕遠遠超出了以往任何歷史時期的最奢望的想像,而且人類所顯示的徵服、改造自然界的力量,也同樣遠遠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英雄時代或巨人時代的最偉大的崇高。
  • 被人需要生存才有意義,擁有一技之長是最好的生存方式
    被別人需要是人的一種天性,也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價值。01 被人需要生存才有意義在特定的條件下,一個人如果不被別人需要,生存也就失去了意義。有兩個得了同一病症的病人,住在同一間病房裡,一個來自農村,一個來自城市。
  • 人為何生而為人?「聰明基因」是什麼?植入動物體中會怎樣?
    「以史為鑑,找出生命生存的規律以及發展方向系統性的科學理論」這是達爾文「進化論」中對生命起源和發展的一種假說。進化論存在的意義和「神創論」相似,但卻沒有權威性,神創論其中可能存在私慾,但是進化論不一樣,雖然現如今進化論某些方面並不適用,但是它存在的意義卻很有價值!但是人為何生而為人?
  • 皇帝制度是天底下最自私的制度
    皇帝制度是天底下最自私的制度,皇帝不是為國家而存在,相反,國家是為皇帝而存在。在這種極端自私的制度下,所有人都是皇帝的奴隸,所有臣民的生存意義都在於為皇帝奔走。 據說電視劇《大秦fu》被千夫所指,惡評如潮,因為目下的中國根本不可能接受皇帝的存在。歌頌暴秦,這是在傳遞什麼信息?
  • p16抑癌基因檢測意義,肺癌基因檢測要開刀麼
    嬰兒基因保存的越早,基因就越原始,越純正,越完整,保存的價值也就越大。嬰兒基因的檢測和保存,對他一生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有不可估量的意義。不僅可以掌控疾病易感基因,為一生的健康提供保證,還能分析其性格、愛好、脾氣秉性發展特長.可以根據孩子的 未來,讓孩子健康成長,定向發展。再也用不著逼著孩子今天學鋼琴,明天學繪畫,後天學舞蹈.
  • 案例:特殊的ALK基因融合讓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實現長期生存
    案例報導今天要介紹的病人是一位44歲不抽菸的女性患者,因咳嗽、咳痰加重入院,17年8月通過CT、淋巴結和肺組織活檢確診為肺腺癌(IV期),免疫組化檢查顯示肺活檢組織ALK陽性表達,此外患者進行了新一代測序(NGS)檢查,發現癌組織中存在一種鈣粘素同源和捲曲螺旋結構域1的抗原——SPECC1L基因表達,與ALK形成基因融合,並且具有較高的突變等位基因比例。
  • 從日劇《最完美的離婚》看,離婚基因是什麼?
    你只愛自己,只顧著懷念逝去的時光和愛,想著不被人打擾的狗屁自由。慢慢我變成自己都厭惡的自己,無法再忍耐下去……2,為什麼感情破裂?因為吵架。3,為什麼吵架?因為意見不合。4,為什麼意見不合?因為不知包容為何物。5,為什麼學不會包容?因為有人自帶離婚基因。離婚基因是什麼?
  • 蘇漪秋陽|對b站【自說自話的總裁】最新一期「基因奴隸」的隨筆
    顛覆認知的神作《自私的基因》「自說自話的總裁」一直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b站科普向up主,今天我想稍微說說我對他最新一期視頻「一個難以接受的真相:我們都是基因的奴隸|《自私的基因》」的看法。人們常說什麼「基因遺傳」,仿佛每個人從生下來開始所經歷的一切就是命中注定視頻中談到的對於《自私的基因》這本書的解讀「母子之間根本不是和諧共生,子宮根本不是孕育胚胎的』最佳環境』,子宮其實是胚胎的』煉獄』。」
  • 潛力釋放的末日生存題材:玩末日生存的人,都在玩什麼?
    遊戲標榜99.99%的人活不過三天,採用了開放世界,隨機地圖,玩家將會隨機遭遇殭屍和倖存者們,每個殭屍都有自己的特點,需要細心觀察,並通過躲避和戰鬥選擇不同的求生策略。或者是末日單機遊戲《活下去》,TapTap評分9.0,安裝人數超220萬。遊戲分為劇情、無盡生存、煉獄求生三種模式,6個人物可選擇,不同人物擁有不同的劇情。
  • 《釜山行》|自私是人的本性,推己及人是人性向上的自我約束
    所有人都陷入死亡的威脅,為了活著石宇他們不得不開啟生存爭奪戰。在反覆觀影的過程中,我在心靈受到觸動的同時也陷入了沉思。災難面前,人們應該犧牲小部分人利益來顧全大部分人利益嗎?自私的人真的會如他所願活得更久嗎?面對生與死的抉擇,人性真的如此不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