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自私是人的本性,推己及人是人性向上的自我約束

2020-08-27 琪雪

文|琪雪

最近因為疫情的原因,在家看了很多以前想看沒有看的電影。或許是因為現在的特殊情況,我鬼使神差的看了好幾部災難片,其中《釜山行》是將人性刻畫最深刻,也是最令我動容的。

韓國很擅長通過電影刻畫人性,而《釜山行》作為韓國首部喪屍題材的商業大片自然融入了這一特點。影片2016年在韓國上映,本土觀影人數1150萬人,之後在全球160多個國家上映,收穫1億4000萬美金。

《釜山行》主要講述的證卷公司基金管理人石宇,因為要送女兒秀安去在釜山的媽媽那,而踏上去釜山的列車。在車門關閉的前一秒,一名感染者闖了進來,並很快發生變異。所有人都陷入死亡的威脅,為了活著石宇他們不得不開啟生存爭奪戰。

在反覆觀影的過程中,我在心靈受到觸動的同時也陷入了沉思。災難面前,人們應該犧牲小部分人利益來顧全大部分人利益嗎?自私的人真的會如他所願活得更久嗎?面對生與死的抉擇,人性真的如此不堪嗎?

災難面前,必要的時候犧牲小部分人利益來維護大部分人利益,真的可以換來我們預想的未來嗎?

在整部影片中,有不止一次出現,為了大部分人能活著而犧牲小部分人的鏡頭。第一次是男主人公石宇,為了活命將已經跑到眼前的允誠大叔夫婦關在車廂外。第二次是穿黑色西裝的千裡高速常務,為了活命,拋棄還未上車的少數人,讓列車長將車開走。第三次同樣是這個常務,為了活命,不給從其他車廂過來的石宇他們開門,導致允誠大叔的死亡。

當面對質問的時候,他們說的都是「不是你一個人面臨危險」「至少這裡的人應該活著」。在他們眼裡,他們這麼做是為了大多數人能夠活著,而並非為了自己。

在現實生活中,似乎有一個大家公認的真理,那就是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犧牲掉那小部分人來成全剩下的大部分人。所有人都認為,這麼做不是自私,而是顧全大局,是為了更多人能夠活著。

可我卻認為打著犧牲小部分人成全大部分人旗號的無私者,才是真正的利己主義者,而且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所謂精緻利己主義者是指經過精心打扮甚至偽裝的「利己主義者」,為了粉飾自己是利己主義的事實,而給自己套上「無私」等偽裝的外套。

還記得《奇葩說》李誕講過這樣的故事:「有一個記者曾經和我說,她在採訪生涯中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困擾。那就是她覺得她把當事人的故事報導出來,可以幫助更多的人。但是報導之後,那個當事人的人生就毀了。因為那些殘害他們的人也會看到。她需不需要為了更多人,犧牲這一個人。」


我想很多人會和當初我一樣,覺得如果犧牲一個人可以幫助更多人,為什麼不犧牲這一個人呢?可是,李誕後面的觀點卻讓我至今驚豔:「為什麼要為了想像中的哭聲,把活生生的人犧牲掉呢?那些為了遠大目標,宏偉事業不計後果犧牲別人的人,才是頻頻讓我們世界陷入大火的人。」

我才意識到,我們認為犧牲小部分人,保全大部分人換來的未來,是我們想像中的未來,而並非真實存在的未來。我們竟然為了自己腦中想像的未來或者可能存在的未來,要犧牲活生生真實存在的人。這難道不荒誕嗎?

無論是前期的男主人公石宇還是自私的千裡馬高速常務,他們口口聲聲說的為了讓更多人能夠活著,不過是他們掩飾自私的偽裝。他們心裡從來沒有想過能為別人做些什麼,而是想著應該犧牲掉哪些小部分,來拯救大多數。而他們自己,自然永遠都在大多數人的行列。在這些看似有意義的犧牲背後,掩藏的是不顧他們的人性醜惡。

有人說:「自私是為了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可是自私真的能保護自己嗎?利己主義者真的會比利他主義者走得更遠嗎?

在影片中穿黑色西服的大叔--千裡馬高速常務,可以說是利己主義者的經典代表。在災難來臨的時候,他如大多數人一樣想要活著。可和允誠大叔不同的是,為了活著他可以不要底線和良知,用同伴的鮮血為自己鋪出生路。

他為了從15車廂突圍出去,他將乘務員推出去吸引感染者的注意,自己趁機逃跑;為了擺脫身後追趕的變異者,他毫不猶豫將無辜的珍熙推出去;為了踏上去釜山的新列車,狠心將跑來救自己的列車長推入死亡的深淵。可這樣,依舊沒有擺脫被感染的命運。

面對危險時的選擇,其實很大程度上已經決定了他們接下來的命運。

想要活著本身沒有錯,可是你活著就剝奪其他人生存的權力,就是罪過。他所做的一切,都毫無人性可言。此時的他,與其說是人,不如說是被欲望驅使的禽獸。他那些看似保護自己的舉動,其實都是在葬送自己活下去的機會。

與千裡馬高速常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男主人公石宇。

一開始,他和千裡馬高速常務石同一類人,心裡眼裡只有自己。他會在女兒給老人家讓座時,和女兒秀安說:「不用讓座,非常時期你自己最重要」;會在知道分廣場安全時,阻止女兒將消息分享給其他人;會在還有人沒有到達安全車廂時,關上車廂的門。

可是後來,當他被感染者攻擊,險些喪命時,允誠大叔的不計前嫌的善良讓他脫胎換骨。那以後,他開始學著和允誠大叔一般,不輕易放棄他人,尊重每個人生命,保持人性的善良。因為,他及時拉了允誠大叔一把,所以他的女兒得以生存;因為他不曾放棄那個流浪漢,所以危機時刻,流浪漢捨身救下了秀安。雖然,在這場生存的爭奪戰中,他沒能活下去。可是,他的女兒秀安卻幸運的活了下來。

通過將千裡馬高速常務與石宇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發現:自私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在刺傷他人的同時,也刺傷了自己。用自私行徑可以保護自己,就像是吃一顆用糖衣包裹的毒藥,雖然嘗起來甜卻會穿腸致命。

千裡馬高速常務將利己主義的醜惡嘴臉刻畫的淋漓盡致,他在自私的驅使下,並沒有迎來渴望的光明,而是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深淵。而石宇看似自尋死路的「蠢」行為,卻讓他獲得了新生,為女兒贏得了生的機會。在這場災難中,石宇向死而生,在災難中重塑自己的人格,如同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自私是人的本性,推己及人是人性向上的自我約束

在看這部影片過程中,我想的最多的目前我們正在經受災難的考驗。原本應該充滿歡聲笑語的新年,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而變得充滿焦慮和惶恐。

我知道在疫情面前,有很多人如千裡馬高速常務那般的利己主義者,也有很多如15車廂乘客那般的冷漠者,但是同樣有不少如允誠大叔那般的逆行者。而這些逆行者,給我們帶來了面對災難的力量和勇氣。

從疫情開始到現在,不斷有抗疫一線的英雄被報導出來。他們有的已經年過六旬;有的才剛給孩子斷奶;有的是夫妻一起在抗疫一線並肩作戰,將年幼的孩子留在家中;有的則是父子共同奔赴一線。

這些衝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是有百毒不侵的身體嗎?他們難道不知道在沒有特效藥和疫苗情況下感染新冠狀病毒後果會如何嗎?

不,他們知道後果,他們也和我們一樣,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們也有父母,他們也有孩子,他們也害怕病毒,他們也想平安的活下去。可是,他們知道,如果這時候他們不站出來,會有更多人因此喪命,會有更多家庭因此變得支離破碎。在自私的本性面前,他們選擇推己及人,用職業的道德進行自我約束,用他們小小的肩膀為我們撐起一天。

比起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這些有血有肉、明明害怕卻還是義無反顧往前衝的逆行者,更讓人覺得真實,更加令人敬佩。他們身上的那種堅韌的品質,那種義無反顧的衝勁給我們普通民眾帶來的力量和希望,讓我們覺得有他們在心裡很踏實。

在他們的在感召下,普通民眾也不斷加入抗疫的行列。有開著農用三輪車給武漢醫護人員送來新鮮蔬菜的秦師傅;有犧牲春節時間,虧本做盒飯專門供給金銀譚等醫院的小姐姐;隻身載著5噸蔬菜,趕往神山醫院的武漢老兵;有從國外千裡迢迢送醫療物資的海外華僑們。在這場疫情面前,五湖四海的中國人團結在一起,為我們共同家園戰鬥。

在他們所有人身上,我們都能看到人性向上的自我約束。誰都有欲望,可是不是每個人在災難面前都能進行自我約束。

還記得鼠年春晚有一個叫《風雪餃子夜》的小品,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沙溢飾演的那個那麼討喜的貨車司機。當他發現老闆有餃子給張若昀夫婦而不給自己時候,他第一反應是,他們在配合演戲,只為抬高餃子價格;當他發現吳磊飾演的交警想坐在麵館吃麵時候,他第一反應是他玩忽職守,上班時間偷懶;當他聽到老闆對吳磊飾演交警說,幫他把餃子送給他們老大時候,他腦補的是一出閨蜜插足婚姻的大戲。

從他的言行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其實對這個世界充滿戒備,他總是用惡意去揣度他人行為的背後,其實隱藏著害怕自己受傷害的內心。是,自私是人的本性,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可以過的更好。可是,當人人心裡只剩下自私時,群體的力量就被逐步瓦解,人也就成為了孤立的個體。這時候,倘若遇到災難,人將變得不堪一擊。

人之所以會有抱團取暖的行為,其實是由自然選擇的結果,因為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可是一群人卻能達到1+1>2的協同作用。這也是為什麼我們面對災難時應該選擇攜手並進,而不是輕易開始考慮犧牲掉小部分人。

戰勝災難其實是一個重生的過程,人們可以在抵禦災難的過程中放棄自私的本我,將人格進行重新塑造,獲得不一樣的新生。

--END--

我是琪雪,一個愛閱讀愛寫作的理工女,如果你也如此,那就關注我吧 ,和我一起探討閱讀和寫作的那些事

相關焦點

  • 《釜山行》:三個人物,三種關於人性的體現
    上映於2016年的《釜山行》雖然是一部喪屍題材的商業電影,然而在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之外,這部電影最具價值之處,是它在災難之中加入了對人性的探討。《釜山行》入圍第11屆亞洲電影大獎,足見對這部被劃為「商業片」的佳作的肯定。
  • 《釜山行》:三位乘客,三種對待災難時的人性
    電影《釜山行》是韓國導演延相昊執導的災難片,在上映之時曾引起了一波轟動,獲得了極高的口碑。電影講述的是一輛通往釜山的列車,在發車前闖入一位被感染瘟疫的喪屍咬過的女孩,不斷撕咬其他乘客,病毒在密閉的車廂內迅速蔓延開來,列車上的每個人都面臨著生死攸關,人性也赤裸裸展現出來:自私的有錢人、無私的熱心者、冷漠的旁觀者……《釜山行》之所以有著超高的口碑,在於它把災難面前人性的荒謬刻畫得淋漓盡致,可以說是一部批判現實的大片。
  • 《釜山行》災難面前將體現出人性的自私與骯髒
    《釜山行》是韓國2016年的一部災難片。其作品善於審視人性,透析人性陰暗的一面。這是一部不落俗套的喪屍電影,故事情節緊湊,人物個性鮮明,特技特效真實,打鬥場面震撼。沒有這類型片裡普遍會出現的智商堪憂的人物或情節,最重要的是把人性刻畫得入木三分,發人深省,感人至深。
  • 《釜山行》:一場人性與生死的博弈
    相較於第一部的高質量,《釜山行2》的重心完全偏向了槍戰+飆車的動作片。如果改個名或許大家接受度還高一點,偏偏頂著個「釜山行」的名號,狗尾續貂,期望有多高,失望就有多大。質量好壞是對比出來的,今天就帶大家看看傳說中的《釜山行》第一部到底好在哪裡。
  • 《釜山行》‖釜山之行,人性本善
    重溫《釜山行》,又一次熱淚盈眶。可這一次,我看見的是美好。有人說,我們永遠不要去考驗一個人的人性,因為人性是經不起任何考驗的。可是,這部電影駁回了這個說法。很多時候,我們也會看見渺小的人們,也會有「難以想像」的美麗。
  • 《釜山行》:恐怖的背後是對人性的思考
    ――《釜山行》影評。因為該片的主要地點就是狹窄的車廂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但這部電影還是讓我們感受到了險象迭生的刺激以及對人性的思考。導演延尚昊習慣用獨特的視角審視和批判韓國現實社會,從《釜山行》到《首爾站》他的兩部作品都可以看出他對人性洞悉的解讀。
  • 《釜山行》:表面上是喪屍世界,實際上展現了人性的多面
    2016年,韓國上映了《釜山行》,這是一部關於喪屍的商業電影,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但是,它的亮點在於災難之中融入了對人性的深刻理解。《釜山行》獲得第37屆韓國電影重量級獎項青龍獎,可見人們對這部「商業片」的欣賞。
  • 《釜山行》:這是一部催淚片,那個冷漠自私的孔侑為何讓人動容?
    在《釜山行》上映之後,導演延尚昊多次表示自己後悔把孔侑寫死了,但其實我相信,如果延尚昊重拍,最後孔侑的結局也會是悄然的死去,因為在《釜山行》裡面,沒有爸爸不行,爸爸不死也不行。這一個看似冷漠私自的角色最後也是最讓人動容的角色,我們一起來看看《釜山行》裡面那個一直偽裝自己的「爸爸」。
  • 沒有大篇幅撕咬的喪屍片,《釜山行》反寫人性是怎麼做到的?
    《釜山行2》、《活著》相繼上映,引起熱議。似乎在《釜山行》後,再無大熱韓國喪屍片。哪怕是同一個導演的作品,也都讓人食之無味,不禁讓人迷惑:《釜山行》到底是怎麼成為韓國喪屍片的扛鼎之作的?首先不得不說的是,《釜山行》對於惡的表達切入點就與眾不同,導演對於「人」本身的惡性刻畫可以說是入木三分,每一個角色都有不同面的呈現。
  • 《釜山行》人性的轉變
    之前沒有看過《釜山行》,原因無它,就是因為對於恐怖片的害怕。前段時間劇荒就去看了這部備受好評的電影,看完之後很多天都無法忘記,於是有了這篇文章。但凡成功的電影,大多都包含著一個必要條件:人性。而《釜山行》之所以好評一片,也正因為如此。對於人性的複雜、轉變,刻畫的淋漓盡致。
  • 《釜山行》一部敘述人性百態的喪屍片
    《釜山行》的出現,是繼《生化危機》後再次將「喪屍」這一題材展現在人們的面前。恐怖的喪屍與複雜的人性,在不斷的刷新著人們的感官。緊湊的劇情與平民化的人物設計,使《釜山行》好評如潮。再來觀看《釜山行》,確實算不上重口,甚至還可以下飯。
  • 驚悚片《釜山行》:死神步步緊逼,善良只是人性的一種選擇
    ②害人利己者:自私陰險,害人利己,人性接近泯滅巴士公司運營官誘導列車員撇下其他乘客繼續開往釜山,他攛掇車廂裡的乘客緊閉車廂門,害死了壯大叔,為了換取逃脫的時間他害死了列車員和棒球女孩,接著又把為了救他的列車司機送入火坑,最後還把男主石宇咬傷。在他身上,我們幾乎看到了最醜陋自私、令人噁心的人性。
  • 《小偷家族》:自私本性的背後,是靈魂碰撞的真情
    2、人性與愛背後黑暗面的呈現,惡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而愛卻是人與人相處碰撞間習得的能力在這部電影中,導演呈現兩大主題:「人性的自私」與「愛」,導演將自己的真情實感繪入其中,表達影片最真實的一面:①人性:劇情中的人物天性的都不完美,導演呈現小人物背後是人性黑暗的一面該電影充滿底層小人物的生活氣息,與其襯託的是人性的不完美和黑暗。
  • 《釜山行》影評:對於人性的考驗
    《釜山行》這部影片就是表達了當真正的災難到來時,人們面對災難該如何去抉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人石宇光鮮精幹,卻也是個重利輕義之徒。妻子為此與之決裂,女兒秀安則對如此自私的父親越來越失望,決定前往釜山和母親生活。在秀安生日這天,石宇抽出時間陪伴女兒登上開往釜山的特快列車。而與此同時,城市四處出現了極為可疑的暴動事件。
  • 人性或可惡,希望仍永存——《釜山行》觀後感
    其實所謂的盡興無非就是這五個女人形成一個超強處理器,有一搭沒一搭地喝茶閒聊,瞎聊……外加我和親愛的娜同學還挺認真地看了一部電影(有伴隨的尖叫聲為證),雖然這中間遭受了其他女人的白眼,鄙視,但我們本著認真負責的精神厚著臉皮邊看邊陪聊,楞是把這部叫《釜山行》的電影看完。哎!直戳人心!久久未能平靜!老實說,韓國電影看得不多,有印象的更少!
  • 《釜山行2:半島》上映,曾經刷爆朋友圈的影片,滿載期待而歸
    7月15日,《釜山行2:半島》在韓國重磅上映,該片講述在《釜山行》的故事發生的四年後,整個朝鮮半島化為了一片廢墟,島上的倖存者們為了逃離半島而進行了一番殊死搏鬥,很遺憾的是孔劉不再參演這一部了,《釜山行2:半島》是一個全新的故事,並不是第一部的續集,沒有孔劉的參演,第二部的票房和口碑是否會受較大影響呢
  • 釜山行:一切災難即人性
    重溫《釜山行》,終於決定該寫點什麼了。一輛飛馳而過的列車,多少暗示著如今道德錯綜的社會。一個被感染了病毒的女乘客在檢票員的疏忽中上了車,然後,所有人的命運,就此改變。金融業精英的他,帶著女兒,去往前妻居住的釜山。他努力、機智,卻也有著職業賦予的特有的自私與功利,甚至還教育女兒,在那樣人人自危的環境中,不需顧及他人只需保護好自己。
  • 為什麼《釜山行》高級又感人,《釜山行2》卻廉價又撲街
    在《寄生蟲》之前,韓國電影商業與藝術的高峰屬於《釜山行》。一部主打喪屍元素的商業電影,反而跳出喪屍電影的窠臼,披了一個災難片的外殼,本質上講的是人在生死考驗面前,自私人性的毀滅和轉變。甚至可以說《釜山行》並不是一部「喪屍片」。
  • 釜山行:災難面前,讓人性更直白的體現
    ,這是喪屍災難題材的電影《釜山行》的最後,小女孩和孕婦在逃離了層層喪屍的圍堵後,最終走進隧道時流著淚唱的這首歌......我不是自私,只是怕你再受到傷害男主角石宇,在影片中作為一個自私自利的證券公司基金管理人,同時又是一位單身父親,女兒在不滿父親的種種做法後,決定離開父親,前往釜山與母親一起生活。石宇努力抽出時間陪女兒在生日當天踏上了去往釜山的列車。
  • 再看《釜山行》:人性真的說不清。你認為老奶奶做得對嗎?
    韓國電影《釜山行》是由延相昊執導,孔劉、鄭裕美、金秀安、金義城、馬東錫、崔宇植等演員領銜主演的災難片,影片於2016年7月20日在韓國上映。該影片主要敘述了單親爸爸石宇與女兒秀安乘坐KTX高速列車往釜山,列車上由一位少女身上帶上來的殭屍病毒開始肆虐且不斷擴散,列車於頃刻間陷入災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