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行》:表面上是喪屍世界,實際上展現了人性的多面

2020-10-10 風中立蘆葦

2016年,韓國上映了《釜山行》,這是一部關於喪屍的商業電影,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但是,它的亮點在於災難之中融入了對人性的深刻理解。《釜山行》獲得第37屆韓國電影重量級獎項青龍獎,可見人們對這部「商業片」的欣賞。

《釜山行》講述的是:證券公司基金經理徐碩宇常年忙於工作,不重視家庭,導妻子因為這樣,從而提出和他分居。女兒生日的當天,孔侑飾演的男主徐碩宇和女兒一起坐上火車,帶女兒去釜山見媽媽。在這列火車上,一名感染者突然衝入車廂,快速屍變,對能見到的人發起平均地攻擊,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車廂的喪屍越來越多。在這趟開往釜山的火車上,在這關係生死的時間,電影以千常務、尹相華、徐碩宇三個人為代表,探討了在極端環境中人性的多面。


一、人性的自私——高層管理的千常務

千常務是一個集團的高層管理人員。在火車上遇到喪屍時,他的首要反應是不擇手段地保護自己。徐碩宇、尹相華和棒球小子採用避開和攻擊的方法,小心地走過幾節有喪屍的車廂,所以,千常務煽動車上的其他乘客,弄得徐碩宇等人只有去第15節車廂。

當喪屍將要威脅到千常務的基本安全時,他的首要反應是把他人推出去救自己,即使是女人和小孩,在他心裡皆是可利用的工具。

不可否認,千常務過於自私,而這跟本人的高地位和高權力有著極大的關係。美國的心理學教授凱爾特納對這兩者的關係很感興趣,經過多年的實驗室研究以及田野實驗,得出一個令人震驚的觀點:有權力的人似乎經受了大腦的損傷,無視別人的觀點,不能從中觀察事物。事情的確是這樣,當人在某一個較高的位置站穩腳跟,會蔑視一般的員工,還會對一般的員工施壓,這樣並不能對他構成多大的影響。他缺少外界的壓力,時間一長,他逐漸失去一種重要的能力——共情的能力。換句話說,普通人做上領導之前,會站在普通人的立場理解他人的想法,不缺乏共情的能力;當他成為領導以後,卻喪失了這種能力。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權力的悖論」。

自私的觀點塑造了自我和世界深刻的關係。所以,千常務的內心拋開倫理道德,把複雜的世界分成有利和無利兩部分。他看到後面奔跑的喪屍,向列車長發出求救的聲音,列車長不顧自己的危險,下車救他。但是,他把列車長推出去替他擋住喪屍,可見自私的觀念何其深入骨髓。千常務在這種喪屍的極端事件中的表現令人更加震驚。

千常務極度缺少同理心,採用欺騙的手段,藉助別人的同情達到自己陰險的目的。基於保住自己的生命的觀點,他認為自己最重要,他人都是可以利用的對象。我們都理解:在大災難面前,人們需要相互合作才能獲得生存的機會。機會還只是一種概率,並不能保證自己就不會死。著名教授吳炫談到自然災害說,整個人類的存活缺有可能使所有人脫離生存危機,所以個體生命這時只能作為整體的一部分才能存活。這種觀念也適用於喪屍傳染的災難,但是,多年身居高層的千常務自私的思維已經僵化,不能理解個人是整體的一部分的理念,所以,在災難面前,千常務的事例充分地展現了人性中的自私。

二、人性的閃光——敢為人先的尹相華

當我們看過《釜山行》這部電影,發現人性的閃光之處在尹相華大叔身上表現得最為深刻有力。喪屍暴動的全部過程中,尹相華大叔一直沒有脫離最危險的地方,他站在最前面去與喪屍戰鬥,在無法支撐的時候,他依然示意讓別人提前離開。

尹相華和千常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一個富有責任感不失擔當,一個極為自私毫無人性,兩個人形成鮮明的對比。

尹相華看上去很粗獷,卻在兇狠的喪屍的面前,他一直打頭陣,自己不怕危險,衝到最前面,竭盡全力保護其他人。這不是隨便一個人能做到的。最終,他因為救別人而犧牲自己,更是難得。面對生死的時候,他犧牲寶貴的生命去拯救他人,人性的光亮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韓劇《孤單又燦爛的神》中,池恩倬因為要參加會議而開車,,剛想從一條路右轉,上另一條路。右邊附近的幼兒園校車坐滿了小孩,左邊一輛無人駕駛的貨車剎車鬆動,從坡上直往下衝,車頭對著幼兒園校車,馬上就要相撞。千鈞一髮之際,她未右轉,而是把車停在貨車和幼兒園校車之間,貨車撞上她的汽車。

池恩倬只是一個普通人,在危急時刻拿出很大的勇氣,完全不顧自己的生命,解救了這些小朋友。尹相華同樣如此,獻出自己的生命,換來他人的生命。

心理學表明,在危險的狀況下,許多人順著自己的本能,想要擺脫而又無能為力,會產生恐懼的心理。恐懼引發強烈的壓抑感,讓人人迅速逃跑,縱使有一定能力的人,也可能會選擇逃跑,並不是自己挺身而出保護別人。有一位名人說,人類最原始且最強烈的情緒就是恐懼,而最原始且最強烈的恐懼就是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喪屍又是未知事物,因此,電影中人的恐懼是最原始最強烈的。尹相華大叔不是沒有恐懼,而是擺脫了這種恐懼,從而犧牲自己,讓大家脫離危險。

三、人性的轉變——極端事件中的徐碩宇

踏上火車之前,徐碩宇是一個忙於工作疏於家庭的男人。一個細節顯示他對家人的漠視:送給女兒的生日禮物與他之前買的禮物與重複了,可見他根本對女兒的喜好沒有關注,日常對女兒缺少交流。在事業中,徐碩宇仍然個自私冷漠的人,作為證券公司的金融經理,為了公司的利益不惜放棄了很多個體投資者的利益。

在女兒生日這天,他送女兒去見住在釜山的媽媽。恰恰在這趟列車上,徐碩宇這個自私又冷漠的人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徐碩宇雖然不是千常務那樣極度自私,但他的自私觀念需要個人與環境的長期互動,逐漸強化,所以力量相當強大。觀眾看到未踏上這列火車的徐碩宇,或許認為他不會轉變。社會心理學研究顯示一個基本歸因錯誤:高估行為的內容和性格因素的作用,低估情境的傾向。觀眾犯了基本歸因的錯誤。其實,情境的作用超出人們的想像。

在遇到喪屍的危險情況中,尹相華大叔救他的女兒,流浪漢救他。這樣極端的環境之下他人的關懷以及看到的風險,徐碩宇才真正地意識到自己的狹隘,理解互助協作的重要性。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恰爾迪尼等人從社會規範的角度創設了一個實驗:實驗者打掃城市圖書館的停車場空地,乾淨後,同時,實驗者在把很多傳單放在這裡的所有車的擋風玻璃上;如果一個從圖書館出來的讀者(經過的參與者)來到停車場取車時,那麼就有一個實驗助手出現在面前,撿起快餐食品的袋子,表示這裡不能扔垃圾;讀者丟傳單的概率有多少呢?經過數據的計算,研究人員看到概率只有百分之四左右。

讀者看到擋風玻璃上有許多傳單,想丟掉傳單,但是實驗助手撿起垃圾的動作,創造了不丟垃圾的情境,他被這種情境限制了,丟的概率極小,可見情境的力量。

正是情境的力量,徐碩宇才會徹底地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性格。以前,他一直不忘顧著自己,連教育自己的女兒也是這樣。但是,在開往釜山的這趟列車上碰到喪屍時,也就是在這種特殊的情境下,他改變了自己。他人不顧一切地幫助他和女兒,徐碩宇內心的那種善良被激發出來,在絕境之中他不再像以往那樣傾向於個人主義,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最高的地方,而是與他人互助合作,一起抵禦喪屍。最終,徐碩宇也因救女兒和尹相華的夫人,在想起女兒出生時的美好場景中,逐漸屍化。

在這一關鍵時刻,徐碩宇完成了人性的轉變。

結語

《釜山行》展示了一幅喪屍來臨之時列車中的眾生相。在這些人中,有像千常務這樣長期居於高位的人,遇到危險時把他人當做救命的工具;也有像尹相華這樣——在極度危急的事件中站出來,捨棄自我,從而保住他人;也有像徐碩宇這種在特殊情境中從自私轉變為願冒危險以及和他人一起合作的人。


事實上,災難並不是最為可怕的,最為可怕的是,在災難降臨時人們非同尋常、有違人性的行動,比如千常務這種的極端利己主義者。然而人性的光輝也往往在災難之中愈加閃亮,比如尹相華。災難並非只是會激發出人性中罪惡的一面,也會激發出人性中向善的一面,比如徐碩宇。

記得一位著名作家說過,文學的意義是不可見的東西被看見。此言適用於所有的藝術作品。在這部喪屍片的災難中,三個人物具備同樣的作用。電影《釜山行》使人性中隱藏的東西變得清晰可見。

相關焦點

  • 《釜山行》一部敘述人性百態的喪屍片
    《釜山行》的出現,是繼《生化危機》後再次將「喪屍」這一題材展現在人們的面前。恐怖的喪屍與複雜的人性,在不斷的刷新著人們的感官。緊湊的劇情與平民化的人物設計,使《釜山行》好評如潮。而對於一個喪屍片愛好者來說,對於喪屍早已麻木。從《生化危機》中各色的恐怖喪屍,再到《殭屍世界大戰》中上能幹飛機、下能幹坦克的速度喪屍。再來觀看《釜山行》,確實算不上重口,甚至還可以下飯。
  • 《釜山行》:末日逃亡電影,人性比喪屍更可怕
    與此同時,人們所不知道的是城市各處已經發生暴亂,雖然政府極力掩蓋各種暴亂事件的事實是因為喪屍肆虐,但是危險已經悄然來到毫不知情的列車乘客身邊,一位被喪屍咬傷了人不速之客逃到了特快遞車上,並且迅速開始繼續傳播喪屍病毒——血腥屠殺健康人類,人們被恐懼與絕望圍繞著,由於喪屍病毒的特性,使得喪屍數量迅速增長,而男主與倖存乘客開始了逃亡之路,在危難爆發的時刻,人性的弱點與溫情展現的淋漓盡致……
  • 《釜山行2:半島》:失去了人性的思考,喪屍就只是喪屍
    《釜山行1》是亞洲最好的喪屍片,是韓國電影商業與藝術結合的最好的片子之一,讓看慣了歐美喪屍片的觀眾眼前一亮,原來亞洲也能拍出這麼出色的喪屍片,而且不落俗套,既有精彩刺激的喪屍大戰,又有對人性的深刻剖析投資方在第一部上可以說是賺得盆滿缽滿,所以在第二部上下了血本,在特效、服化道、場景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 《釜山行2》:上演一場喪屍世界與人類世界的殊途同歸
    尤其是還記得去年,當《釜山行2》的海報在網絡上流出時便很快的就被炒上了熱搜,要知道單純的憑藉一部電影而被炒上網絡熱搜的事件少之又少,可見《釜山行2》背後有多麼龐大的忠實粉絲團了。終於在今年中旬,這部萬眾期待的電影在千呼萬喚中揭開了神秘的面紗,但是所取得的成功卻是那樣的大跌眼鏡。
  • 《釜山行》:三個人物,三種關於人性的體現
    上映於2016年的《釜山行》雖然是一部喪屍題材的商業電影,然而在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之外,這部電影最具價值之處,是它在災難之中加入了對人性的探討。《釜山行》入圍第11屆亞洲電影大獎,足見對這部被劃為「商業片」的佳作的肯定。
  • 《釜山行2》6大看點!最可怕的不是喪屍,而是沒有人性的世界
    以下整理了《釜山行2:半島》的6大看點,你會發現這部續集更多了一層對人性的反思!其實末日之中最卑劣的不是活屍,而是一個沒有法治、沒有倫理的世界。看點1:完美呈現末日世界的荒蕪和《釜山行》寫實的色彩不同,《釜山行2:半島》以微微虛擬感的背景,去呈現末日世界的荒蕪。
  • 「列車+喪屍+親情」下的喪屍模板,《釜山行2》上映了!
    在《釜山行》4年之後,韓國喪屍大片《釜山行2:半島》,在無數觀眾的期待下,來了在7月15日在韓國上映了!《釜山行2:半島》是由李貞賢,姜棟元等人主演的電影,該片講述2016年韓國電影《釜山行》的故事發生4年後,整個朝鮮半島化為了一片廢墟,倖存者們為逃離整個朝鮮半島展開了最後的殊死搏鬥。
  • 觀《釜山行》系列有感:世界是一輛裝著各色人性的列車
    》和《釜山行2:半島》看了一遍。關於人性的!與第一部相較,第二部對人性的複雜做了更多的渲染,喪屍沒有第一部那麼可怕了,淪為了人性鬥爭的背景。人對喪屍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如何避開他們,減少了和他們硬剛的風險,甚至可以把喪屍當成鬥爭和玩樂的工具。
  • 人性的善與惡,本就是世界原來的樣子——《釜山行》
    人性的善與惡,本就是世界原來的樣子——對《釜山行》的深度解讀《釜山行》作為一部由動漫改編的真人電影,無疑,它是成功的,情節一波三折,人物刻畫的細膩真實,糟點不多,雖然沒有生化危機那種視覺衝擊,但也是難得的佳作!
  • 《釜山行2》口碑炸裂,看點集錦,將人性的展現的淋漓盡致
    韓國以喪屍作為題材的電影一直都有著很高的水平,《釜山行》也曾一度成為了廣大觀眾心目中亞洲的喪屍題材電影中的經典。《釜山行》通過描寫了喪屍橫行列車的故事,刻畫了父親為愛女勇敢的抵擋喪屍的形象。和《釜山行》採用的寫實手法有所不同,《釜山行2:半島》藉助虛擬的背景,來呈現了末日世界的荒蕪。
  • 口碑爆棚的喪屍神作,續集卻大換血,《釜山行2》還是爛尾了!
    影片將故事的背景放置在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上,外有喪屍大軍追殺,內有人性假面下的陰謀自私。突然爆發的喪屍病毒從車站外的世界逐漸蔓延到了列車內部,乘客們不僅要面對無窮無盡不死不消的喪屍潮,更要面對災難之下複雜叵測的人性陰暗面。如果說喪屍片的本質是災難片,那麼《釜山行》無疑是此類作品中的佼佼者。
  • 《釜山行》一部票房過千萬的電影,原來「人性」與「喪屍」只差一線!
    首先我地先來睇睇精彩噶預告片!講到喪屍可能你只會霖到《行屍走肉》但喺呢部《釜山行》除了廝殺還有更多的是顯露了人性的醜陋!可能也因此成為了大熱的電影對自己的女友表面平淡實則十分關心知道看見女友變成喪屍再到現在的《釜山行》從喪屍大片提升到人性的真面目
  • 《釜山行》:有時冷血的不是喪屍,而是一心只想著自己的人心
    世界末日來臨的時候,是選擇解救自己還是解救人心,人心本來就是世界上最複雜難懂的東西,一個動作、表情都能詮釋不一樣的心情,有時人冷血起來比只會咬人的喪屍還要殘忍。而電影《釜山行》就詮釋了人心的變化,只有不辜負自己的心那一定能走到最後關頭。
  • 《釜山行2:半島》上映,帶你回顧第一部劇情,人性比喪屍更可怕
    (多圖警告)大家還記得2016年那個火爆全球的韓國喪屍電影釜山行嗎?這部電影讓全世界為之一驚,韓國竟然還能拍出這麼刺激的喪屍題材電影。因為在此之前,一說喪屍題材,人們只會想到歐美的生化危機,我是傳奇,殭屍世界大戰等等。上映之前,各種的不看好,但都被導演延尚昊狠狠的打臉。
  • 《釜山行2:半島》上映,帶你回顧第一部劇情,人性比喪屍更可怕
    (多圖警告)大家還記得2016年那個火爆全球的韓國喪屍電影釜山行嗎?這部電影讓全世界為之一驚,韓國竟然還能拍出這麼刺激的喪屍題材電影。因為在此之前,一說喪屍題材,人們只會想到歐美的生化危機,我是傳奇,殭屍世界大戰等等。上映之前,各種的不看好,但都被導演延尚昊狠狠的打臉。
  • 《釜山行》流傳的另一個結局,人性黑暗贏得勝利,簡直細思極恐
    看過劇的都知道,金常務簡直就是把人性的所有陰暗面都攬入自己山上了。比如,在列車上攔截男主等人,禁止他們進入車廂,只因懷疑他們「可能」會被感染;比如,在遇到喪屍的時候,把身邊的人推出去,為自己爭取逃跑的時間;比如,發現自己被感染了,居然在還有意志力的時候,想讓活著的人也被感染,陪著他一起死。
  • 人性和災難的盛宴,亞洲第一喪屍片《釜山行》解析!
    《釜山行》的故事脈絡簡明清晰,發生在首爾—釜山的特快途中。男主角石宇(孔侑飾),是個一切以工作為重的券商經理。環境設定上,《釜山行》又多少能看到《雪國列車》的影子——故事基本發生在一輛行駛中的列車上。種種跡象,都透露出《釜山行》不滿足於商業敘事的野心。但,可惜的是,這份野心並未真正落地。許多人看完《釜山行》時,都會提到一個詞——人性。
  • 末日喪屍大戰!《釜山行2》人性考驗直呼過癮,據說還有第三部?
    韓國這幾年出品了很多精彩的喪屍電影,其中《釜山行》最為膾炙人口,這部電影豆瓣評分高達8.5分,自2016年上映以來,一直好評不斷。這部電影講述的是韓國喪屍病毒爆發,男主帶著孩子前往沒有被喪屍侵襲的釜山避難,但是在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
  • 《釜山行》‖釜山之行,人性本善
    重溫《釜山行》,又一次熱淚盈眶。可這一次,我看見的是美好。有人說,我們永遠不要去考驗一個人的人性,因為人性是經不起任何考驗的。可是,這部電影駁回了這個說法。很多時候,我們也會看見渺小的人們,也會有「難以想像」的美麗。
  • 喪屍戰勝了人類,這部「反烏託邦」電影,比《釜山行》還要深刻
    近些年,恐怖電影中不可或缺的類型就是以喪屍為核心的末世題材影片。2016年,韓國的一部《釜山行》依靠出色的劇情和精湛的演技在全世界範圍內收穫了良好的口碑。回顧喪屍類電影,《我是傳奇》以個人英雄主義為題材,展現了人類孤軍奮戰的歷程;《生化危機》系列則是傳統對抗類型,以人類抗擊喪屍為核心主題;《溫暖的屍體》則是以喪屍為主視角,展現了變回人類後的情感;而《釜山行》則是末世追殺類型的喪屍題材。儘管喪屍類題材的電影層出不窮,但是都逃離不開以上幾個核心劇情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