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後什麼感覺?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逝去的親人?

2021-02-13 有部電影

今天來聊一部非常神棍的奇幻片——《從今以後》。

本片由「老東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馬特·達蒙主演,陣容不可謂不強大。

作為奇幻題材,影片還獲得過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視覺效果提名。

特別是開篇不久的海嘯場景,效果非常震撼,看過的人都會印象深刻:

但說它「神棍」,主要是因為影片以「通靈」為主題,採用交叉敘事的手法,講述了三個全程無尿點的故事。

在第一個故事裡,女主角是法國經濟節目的當紅主播,瑪麗。

在2004年,瑪麗曾和自己的男友在印尼海邊度假。

誰料他們忽然遭遇了印度洋海嘯。

一時之間,鋪天蓋地的海水衝上街道、衝倒房屋,瑪麗也被海水捲走,腦部遭到重創。

雖然她幸而得救,但從那以後,她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了。

她開始頻繁出現幻覺——在一片寂靜和黑暗中,她身邊閃過一個個人影,她感到失重,也找不到方向。

為此,瑪麗專程跑到瑞士去找專家諮詢。

而專家告訴她,這種感覺叫做「瀕死體驗」,也就是說瑪麗體會到了人在死亡瞬間的感覺。

雖然聽起來挺神奇,但頻繁出現的幻覺,嚴重影響了瑪麗的生活。

她在工作時都難以集中精力,因為「走神」差點釀成直播事故。

不久之後,她就被委婉地勸說休假、實則停職了。

不過,瑪麗倒是很樂意放下工作。她利用這段空閒時間,寫了本書來講述「瀕死體驗」的感覺,書名就叫做《從今以後》。

書籍一經面世,迅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而瑪麗本人也因此被邀請去倫敦圖書博覽會參加籤售活動。

片中的第一個故事,到這裡就告一段落。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美國,主人公喬治是個通靈師。

跟那些裝神弄鬼的騙子不同,喬治真的可以和逝者對話。

他年少時,因病做過開顱手術,從此就莫名擁有了「通靈」的能力。

只要他握住某個人的手,就可以感受到對方是否失去過至親,甚至還可以跟對方逝去的親人進行對話。

後來,他的特殊能力被哥哥當做商機,大肆炒作。

他也被包裝成了「通靈大神」,還建了個網站接單,名聲大噪。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天上掉下來的飯碗。但事實上,喬治飽受「通靈能力」的困擾。

因為他控制不了自己的能力,經常一不小心就被對方逝去的親人糾纏。

在他看來,「通靈師」這種每天要和死人打交道的生活,根本就不是人過的日子。

於是,喬治放棄了成名的機會,跑去一家工廠打工,每月只拿固定的微薄薪水。

即便這樣,他也要格外注意減少與人接觸,每天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聽著狄更斯的小說入眠。

直到有一天,他在烹飪課上遇到了一個女孩。

他忽然有了心動的感覺,生活也終於多了一抹色彩。

兩人一見鍾情,又是利用「味覺測試」的機會,在課堂上公然調情;

又是串門DIY義大利晚餐,想著順便來點「飯後運動」。

然而,就在戀情眼看就要修成正果之時,哥哥的一通電話,忽然讓女孩得知了喬治會通靈的秘密。

出於好奇,她請求喬治也給自己試一次。

於是,喬治只好握住女孩的手。

下一秒,他就感受到了她的亡父。

但誰知,接下來的體驗卻堪稱恐怖——女孩的亡父通過喬治的口,不斷向她道歉。

直到這時喬治才知道,原來女孩幼年時有一段被父親性侵的經歷。

被當面揭穿傷疤的女孩當場淚奔,飯也沒吃就跑了。

從此之後,喬治再也沒有見過她的身影。

之後不久,工廠裁員,喬治失業了。

面對事業愛情的雙重打擊,喬治決定出門散散心。

他給家人留下一封信件就飛去了倫敦,打算參觀偶像狄更斯的故居。

還記得嗎?之前瑪麗也因為籤售會而來到了倫敦,那麼這兩個人會上演什麼樣的交集?

別急,我們還有第三位主人公——倫敦男孩,馬庫斯。

10歲的馬庫斯有一個雙胞胎哥哥,和一個時不時就酗酒吸毒的單親媽媽。

兄弟倆雖然出生時間只差幾分鐘,但性格迥異。

哥哥愛說愛笑,成績優異;弟弟沉默寡言,學習也不太好。

不過,兄弟倆都非常愛他們的媽媽,日子雖苦,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無比幸福。

但馬庫斯萬萬沒想到,哥哥傑森某天出門買東西,碰上幾個小混混找茬,追趕之中被車撞死了。

隨後,媽媽淪陷在毒品之中,自己真的被送到了別人家生活。

馬庫斯天生性格內向,他無法向外人訴說自己的悲傷,只想跟去世的哥哥說話,告訴他自己有多麼想他,多麼希望他能夠回來。

於是他想到了有一種人可以幫他——通靈師。

可是他找了很多人,卻沒一個人真的能通靈。大多數通靈師,都是跳大神的騙子。

通靈師給他「召喚」來了個日本妹子的鬼魂

在經歷了種種曲折後,馬庫斯偶然間看到了喬治的網站。

而正當他想要尋找喬治時,正好被養父母帶到了倫敦圖書博覽會的現場。

就這樣,三個原本不相關的人就此產生了交集。

在籤售現場,喬治聽到了瑪麗的演講,被她講述的死後世界深深吸引;

於是他拿了一本書要瑪麗籤名,在兩人雙手觸及的瞬間,喬治感受到了瑪麗在海嘯中的瀕死體驗。

他朦朧地意識到,對於死後世界有著獨特認識的瑪麗,似乎就是他在千萬人中想要尋找的那一個。

而他剛要進一步搭訕,馬庫斯突然不知從哪兒冒了出來,並一眼認出了他就是那個通靈師。

馬庫斯請求喬治為他進行一次通靈,而喬治則憑藉著從瑪麗身上感知到的「瀕死體驗」告訴馬庫斯——死後的世界很奇妙,身體失去了重力,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想拿什麼東西一下子就能拿到。

他還告訴馬庫斯,從前傑森作為哥哥經常幫他做決定,而從今以後,他就要靠自己了。

在影片的最後,喬治約瑪麗在咖啡廳見面,當他牽起對方的手時,眼前沒有再閃現那些通靈畫面——他終於可以作為一個普通人,和自己愛的人過上正常的生活;

而馬庫斯得知哥哥在「死後世界」過得不錯,也終於打開心結,回到了戒毒成功的母親身邊。

整個故事,就在這樣溫情治癒的結尾中結束了。

看完電影,不少人都說,這麼一個結局似乎有點過於平淡。

但在我看來,這不失為最好的結局。

我們大多數人都無法做到直面死亡,就連和死亡有關的話題都不願多說。

瑪麗在「瀕死體驗」中看到的畫面

因此,當死亡降臨到最親的人身上時,人們或是感覺手足無措、或是沉溺於悲痛中無法自拔,甚至對生活失去信心。

影片借瑪麗之口,向我們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才能理性地面對死亡以及死後的世界?

這個問題或許過於高深,對於活著的人來說,似乎也沒有「標準答案」。

但是生活總會繼續,影片也給出了自己的回答。那就是喬治在通靈時,對馬庫斯所說的一段話——

「雖然你失去了我,但是從今以後,你也並不孤單,因為逝去的人總會在活著的人身上留下印記,他的精神已經和思念他的人融為一體。」

最「接近」逝者的人,並不是有著特異功能的通靈師,而是和逝者心脈相通的你。所以,只有更努力地活下去,才能告慰深愛我們的人,不是嗎?

相關焦點

  • 人死後又去了哪裡?夢到逝去的親人什麼意思?
    基本上每個人都會做夢,夢裡可以夢到各種各樣的東西,有一些真的是我們日有所思,但是也有一些我們根本沒有想過的事,卻突然出現在了夢境中。所以一直以來,有關夢境到底是怎麼形成的,一直是眾說紛紜。這不,馬上到了農曆十月一,我媽又開始天天夢見我姥姥,說是託夢了。
  • 如何跟逝去的愛人「保持聯繫」?
    「節哀順變」似乎是我們面對喪失時最容易講出的詞。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順利地節哀順變。這意味著你要馬上接受失去,接受告別。首先,一個人如何被哀傷影響跟很多因素相關:跟逝去親人的親密程度,對生活中重大變故的反應能力,你回憶和紀念親人的方式,你自己的人際和學習工作情況……;其次,每個人需要的時間不同,沒有一個對所有人都適用的「走出來」軌跡;另外,悲傷也並不像人們說的,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變淡,有些感覺可能永遠不會消失。人們對哀傷這個領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對逝去的愛人,我們是可以選擇「不告別」的
    「節哀順變」似乎是我們面對喪失時最容易講出的詞。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順利地節哀順變。這意味著你要馬上接受失去,接受告別。風之電話亭的存在,提供給我們另一種選擇: 面對親人的離開,你可以選擇不接受,不告別。
  • 【悅讀】《歸零 從新開始 》第五章 如何面對親人往生 1
    也許正是因為這些考驗才讓他在這一事取得成功,希望每個人不管是對親友還是家人,不要等到死後才表達感情,當我們還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能夠直率的表達出感情,也是學習成長的一環!人皆有之的經驗 「如何面對親人的往生」,可謂人生中的一大課題,我就來先談談自己的經驗。    我還小的時候,外婆曾經帶過我一段時間。
  • 為何人死後會「託夢」給親人?這究竟是封建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
    文/仗劍走天涯為何人死後會「託夢」給親人?這究竟是封建迷信,還是具有科學依據?雖然很多人都能夠正確地對待做夢了,可是在夢中所發生的這些現象,每當醒來也都是久久不能夠平復的。甚至還有人在做夢的時候,夢見自己已經逝去的親人。為什麼明明這個人已經死了,還會在夢中遇見了?難道所謂的託夢給親人的現象,真的是存在的嗎?這究竟是一種封建迷信,還是有科學依據的正常現象呢?
  • 奇聞:人死後到陰間有親人嗎,科學解釋人死後的世界
    也並非單身的人就有桃花運。數量穩居十二星座榜首。因為處女座的人本身就比較有魅力。特別是對書畫和篆刻更是非常的喜歡。而且會手牽手共創美好未來。當然此時雙魚座還應該要懂得把握機會才可以。有很多人最害怕的就是孤獨,怕死後在地獄裡不認識任何人,會感到孤獨,唯一想到的辦法就是和親人團聚,於是就會問人死後到陰間有親人嗎,有人認為世界上是真的有鬼魂生存的地方的,就是四維空間,裡面全部鬼魂人死後可能在裡面和親人團聚。
  • 親人離世,如何面對?
    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越來越多地觸及一個終極話題——死亡。那些意外去世,或者得了不治之症的同齡人越來越多,這些悲劇可能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雖然意識到原來死亡就離我們這麼近,然而,當我們還沒準備好接受這樣的課題時,我們卻可能要突然地面對它,有時甚至要面對身邊至親的人的離去。
  • 人死後到陰間有親人嗎,科學解釋人死後的世界
    怕自己死後在地獄裡一個人誰也不認識,非常的孤獨,對於人死後的世界,更多的是一種信仰,你信則有不信則無。人死後有可能和親人團聚有很多人最害怕的就是孤獨,怕死後在地獄裡不認識任何人,會感到孤獨,唯一想到的辦法就是和親人團聚,於是就會問人死後到陰間有親人嗎,有人認為世界上是真的有鬼魂生存的地方的,就是四維空間,裡面全部鬼魂人死後可能在裡面和親人團聚。
  • 為什麼親人逝去的時候很多人不悲不哭,這是什麼心理
    我們為親憂思,為愛狂熱,為事而怒,為情而悲。高興時會微笑,傷心時會落淚,痛苦時會揪心,憂傷時會沉默。各樣的情緒與心理變化,會有不同的外在表現!當面臨親人離世的時候,很多人會以悲愴之泣淚表達自己對至親者遠離的不舍與痛心。也有人會表現出與常人不同的淡定與冷靜,不悲不泣。令人心生疑竇,難不成其與死者不夠親近,或是其本就是「無情」之人?這些面對親人離世都「無動於衷」的人,心裡到底在想些什麼?
  • 人死後能與親友團聚嗎?這個千古之謎答案是什麼?聽過後令人唏噓
    到底我們有沒有前世和今生,科學目前的水平證明人是一個有機生命體,按照科學的方法來說應該不會像一些宗教所講的那樣,隨著近些年來科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有一些人號稱知道自己前世的事情,他們知道事情的詳細程度,讓很多科學也無法解釋人類是否有來世今生。
  • 假如親人得了絕症,關於離別,我們如何從容面對?
    引言:苦難是人生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從痛苦中獲得解脫不僅存在於我們生活的世界,也存在於天堂,人會以對待生活的態度對待死亡。美國臨終關懷醫生艾拉·畢奧格寫了一本《優雅的離別》,這本書告訴我們,如何更好地死亡不僅是個人勝利,也是一個家庭的財富。
  • 那些親人去世,卻在朋友圈直播的人,都是什麼心理
    生老病死,生死循環是自然界最正常的一種現象,也是我們每個人早晚都要面對的事情。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把「死」掛在嘴邊是一種很不吉利的做法,因此很多人對那些在朋友圈直播親人去世的行為感到非常不解。畢竟在大多數人看來,人死入土為安,你的悲傷沒必要告知大眾。
  • 【讀書沙龍】如何面對親人的離世
    面對死亡是非常難的功課,可是它又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因為當我們出生在這個世界,就意味著終有一天,我們將會面對死亡。面對死別,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補上這一課。(圖為金庸先生)一、請允許自己悲傷在親人離世時,親友說得最多的話可能是:節哀順變。
  • 我們為什麼會夢見逝去的人|夢境雜談
    這是每個人都逃脫不了的人生四大環節,人生的終點,就是與世界的臨終告別。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都會經歷身邊人的逝去。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一般剛剛經歷親人的離世,那在接下來的一兩個月裡,在夢裡見到已故之人的次數絕不會少。
  • 這個清明節除了掃墓,好好整理逝去親人的物品,也能化哀思為能量
    我們國人一向對死亡話題儘量避而不談,感謝清明這樣一個節日,給我們機會去緬懷故去的親人。讓我們生者,有勇氣面對人生生死這樣的大事。失去生命中重要的人,不是悲傷的結束,而是悲傷的開始生活中,似乎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著長輩的故去,而自己來不及告別的情況。
  • 【召喚天使】連結逝去親人與悲傷療愈
    去世的親人時常會成為我們的守護天使,而最近去世的親人,則有時候在、有時不在我們身邊,因為他們在經歷的有點像在學習有關死後的世界。他們一直在聽力所及處,所以如果你心中召喚特定的去世親人,他們會立即到你的身旁。去世的親人在危急的時候會幫助我們,他們也參加節慶與家庭的聚會。
  • 清明節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傷感說說 清明哀思對死去親人寄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傷感說說 清明哀思對死去親人寄語 明天就是2020年的清明節,你有什麼話想對逝去親人說的嗎?下面小編整理了清明節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傷感說說,清明哀思對死去親人寄語。
  • 毛開雲:清明,該怎樣為逝去的親人掃墓
    原標題:毛開云:清明,該怎樣為逝去的親人掃墓  作者 毛開雲   清明時節情悠悠,清明時節淚紛紛。又是一年清明到,大家掃墓忙不停。那麼,該怎樣為逝去的親人掃墓呢?昨天,《法制晚報》刊載一篇文章《一次「孝敬」勝過萬次「掃墓」》,說得真好。
  • 《尋夢環遊記》解決一個疑問:怎麼給孩子解釋親人的逝去
    中國的家長一直以來都會有一個疑問:怎麼給孩子解釋親人的逝去?科學的長篇大論只能換來更多的為什麼,或者是一知半解;去了很遠的地方、去了天堂……這些模稜兩可的答案,更不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當看完《尋夢環遊記》這部感人至深的電影後,你可能發現這個問題迎刃而解了。
  • 我們平時安慰親人離世時那些話
    5、大家都不要傷心了,人生總歸是要面對一死的,只要我們好好活著,他的在天之靈也好受些,傷心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想應該行吧!節哀順變!6、人的一生,生老病死,都是有自然規劃的,人年輕大了,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也許你爺爺很愛你,所以你才會很傷心,但是更加你爺爺不希望你這麼傷心,振作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