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屆香港金像獎已經過去了一周,我終於想到了一個詞去概括它:老朽。清一色的老演員,只有戲骨、沒有皮肉。大贏家《無雙》如果放在黃金年打死,也就是部中上水準之作;反倒是憑藉《三夫》獲得了「最佳女主角」的曾美慧孜,用飽滿的身體,折射出了港片如今的殘次。
陳果在迴光返照——這是我看完《三夫》的第一感覺。他再也沒有了以往的冷然、克制,全片直白得近乎癲狂、膚淺,美感僅僅濃縮在幾幕女主的側寫(水母婚紗、畫面漸變成黑白、紅布加身等)上,其他時間都是自作聰明的乖張表達。
《三夫》劇照
誰還看不出來,他在隱射珠港澳呢?一上船就露了白,還隱什麼喻?之後的表達又離藝術片相距甚遠,甚至部分鏡頭純粹是為了獵奇和討好,但又想用文藝片的蒙太奇給自己遮羞,以至於觀感奇差。
片子把女主角小妹設定成一個只有性癮和生存本能的人,但導演陳果自己又何嘗不是條將死之魚呢?他也感覺到了香港電影的風雨飄搖,妄圖用一部尺度大到令人驚嘆的電影,最終撲騰一下。雖然用力過猛,把觀眾都當成腦殘,但勉強成功了,水花四濺。
以前的香港,能讓人聯想到金融中心、東西方文化交匯地;現在,我第首先想到的是賽博朋克、是民風淳樸哥譚市(不過最近的巴黎更像哥譚)。雖然九龍城寨已經被推翻多年,但逼仄的樓宇群和狹隘的本土觀,讓這個彈丸之地愈發侷促暴躁。
這種城市級的情緒,反映到電影中,就是自我毀滅式的荒誕——就像《三夫》表現出來的那樣,如浮萍般格格不入的,何止是小妹和三夫,還有大灣、還有香港。但電影僅僅只到這個層次,那跟高登論壇上的某些叫囂有何兩樣?
《三夫》劇照
所以我說港片殘次,因為思考最多到「城市荒蕪」這一層就沒有遞進了,畫面和內涵都出現了斷層。我看著金像獎的頒獎禮,十分難過,這是華語電影曾經的最高峰。如今那些巨星也都像海邊的紅藻一樣,抱團取暖,多扛幾年算幾年,以殘次之作,度過茫茫浮生。
但難過同情之餘,又稍有羨慕。至少他們膚淺的抱怨能有展示的舞臺,哪怕這舞臺早已不復輝煌,但終究是有的。這或許也是我們為什麼還在看、他們為什麼還在辦的終極意義。
那天看見幾個影評在替「曾美慧孜」洗白,說她不是只會脫,也有演技云云。我想說會脫難道不是演技?莫妮卡·貝魯奇在《不可撤銷》中那段隧道強暴戲碼,足以影史留名——哪來跟《三夫》對比,是因為那段裸露戲同樣會引起不適,但女主發揮都極其精彩。
《不可撤銷》劇照
曾美慧孜,現在的她適合更大的海,香港這個小水渠,只不過是一站入海口。「情慾女王」這個定位很適合她。當年湯唯淡出再回歸,就沒了鋒芒;而她只要不被封殺,就有希望一路向西貫徹始終。劉玉玲、白靈沒有做到的事,她或許能乘風而為。對此,只有祝她好運。
而她留在《三夫》中那極度飽滿的形象,陸續帶給乾瘦的香港電影的震撼,會在接下來的數年中逐漸表現出來。不是「北姑」南下,而是宏觀母性的包容。這也是港片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