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如山,母愛如水。
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悉心陪伴。
父母中的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陰影,這個陰影可能會永生無法忘記,也可能會在後天受某些人影響而逐漸消散。
孫儷成長於一個單親家庭,她12歲時父母離異。
當時的孫儷內心恨極了父親,她想不明白為什麼在她看來一個幸福的家庭要離散。
她和媽媽一起生活,過了七年居無定所的漂泊生活。
爸爸之後又娶了一個女人,孫儷的內心更是憤憤不平。
在她看來,父親拋棄了她和媽媽,背叛了他們原本的家庭。
自從父母離異後,孫儷一直活在獨立自主的精神王國中。
帶著對爸爸的恨,她不相信愛情,也不再相信男人。
當時的她是個不婚主義者,想著一輩子都不要結婚。
然而,兩個人改變了她的觀點和看法。有一個人改變了她對爸爸的看法,另一個人改變了她對婚姻的觀念。
孫儷的母親和父親離婚後,獨自一人撫養孫儷。
最初,她的心中也或多或少對丈夫有怨言,無論如何,丈夫背棄了他們之間的愛情,轉而擁抱了別的女人,這對於任何一個女人來說都是難言的傷痛。
隨著時間的推移,她發現女兒孫儷的內心充滿著對爸爸的恨意,這讓她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一個女孩如果在仇恨中長大,她的人生又怎會快樂和幸福呢。
有一天,她把孫儷叫到房間,她告訴孫儷:不要恨父親,無論他做過多大的錯事,因為一個原因,就是沒有他就沒有你,你就要感激他、感謝他。
孫儷聽到母親的話,有些詫異。她以為最恨爸爸的應該是媽媽,可現在媽媽卻在勸說自己放下仇恨,感謝爸爸。
孫儷的媽媽不止於說,她還在做。
她會給孫儷和爸爸相處的時間,在生活中,也傳遞著爸爸曾經對家庭的愛。
耳濡目染下,孫儷改變了對爸爸的看法,她選擇理解爸爸當初和媽媽離婚的決定。
自從原諒爸爸後,孫儷的心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舒暢和輕鬆。
她和爸爸關係變得融洽起來,雖她和媽媽不在一起生活,但孫儷卻真真實實地有了父愛和母愛的雙重沐浴,她的心靈中住滿了陽光和雨露。
由於父母之間愛情的破解,孫儷接受父母離婚這個事實,但愛情在孫儷的眼中已不再美好。
朦朧期的花季少女對愛情應是滿心嚮往,期待自己的白馬王子有天能降臨到身邊。
孫儷的內心深處對愛情依舊牴觸,不婚主義的思想仍在佔據著她的大腦。
直到一個人的出現,孫儷開始逐漸打開封閉的那扇愛情之門。
2005年,鄧超和孫儷合作主演電視劇《幸福像花兒一樣》,劇中兩人飾演年輕小夫妻。
兩人因這部劇相識、相知。
在劇中,飾演鄧超媽媽的女演員王麗雲說過,在拍攝這部劇時,鄧超老約孫儷出去吃飯,孫儷都不願意出去。
當然,孫儷不願意出去,這是開玩笑的話。在那時,鄧超已經開始對孫儷心有所屬了。
在這部劇拍攝完成之後,兩人正式開始戀愛。
鄧超是個開朗活潑的大男孩,有他在的地方,歡樂總會如約而至。
鄧超的好性格,他對孫儷的真誠喜愛,慢慢使孫儷敞開了心扉。
有人問孫儷,你什麼時候開始發覺喜歡鄧超的?孫儷回答,當兩個人電話慢慢開始多起來的時候。
真正的彼此相愛,是不知不覺地依賴了對方,是難以說清戀愛的開端的。
兩人相戀後,於2010年2月8日那天,領取了結婚證,正式結成了夫妻。
鄧超出生在一個重組的家庭,孫儷成長於一個單親家庭。
原生家庭曾經擁有的不幸使得兩人格外珍惜家庭的幸福。
鄧超和孫儷這對夫妻,從結婚後一直到現在,沒有任何的緋聞傳出。
十年的時間裡,兩人有了一兒一女,幸福甜蜜。這在誘惑十足的娛樂圈中,實屬難得。
在孫儷的生命中,兩個人改變了她,她的母親和老公鄧超。
然而,真正改變孫儷的是情,是她心中原本就有的情,她的母親和鄧超只是喚醒了沉睡在她心中的情感,包括親情和愛情。
親情是每一個人心中的港灣,它讓我們在人生的任何時刻都能重新站起來。
愛情則滋養著每一個枯萎的心靈,它讓我們在人生的困境中看到生活的曙光。
親情和愛情組成我們生活的「左膀右臂」,能帶給我們生命永恆的意義,也能帶著我們飛越一個個高山峻岭。
有情,人活著才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