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天盛長歌》精緻,是因為他們在看不見的細節上更用心

2021-02-08 一夜美學


陳坤、倪妮主演的《天盛長歌》開播後,最多的評價就是「電影質感」、「高級」。

這是一種對視覺的綜合肯定。《天盛長歌》改編自小說《凰權·奕天下》,雖然是電視劇,但畫面的長寬比例採用了2.35:1的制式,是電影屏幕的標準,觀感更為寬闊深遠。故事發生在一個架空的歷史時期,涉及天盛、大越、金獅三個虛擬的國家,但讓觀眾稱道的是,從服裝、置景到每一個人物的身體姿態,都設計嚴謹,仿佛那是一群真實存在過的人,一段真正血淚相加的歷史。

 

一言以蔽之,這是一個有「說服感」的故事。

我們訪問了《天盛長歌》的造型設計方思哲和禮儀設計李斌。服裝和禮儀都是人物性格和內心的外化形式,這部戲不僅在主要演員身上下功夫,也做到了所有鏡頭中出現的人物和細節都經得起推敲,把看得見的浮屠和看不見的地基都精描和夯實。

🎬

不惜功本精益求精的服裝

《天盛長歌》邀請了香港「殿堂級」造型指導張叔平為造型總監,主要負責男女主角的造型,其餘人物由方思哲擔任造型設計。從2016年12月接到劇本開始到2017年5月正式開機,前期造型團隊準備了六個月,到全部殺青又是六個月,跨度整整一年。

20多位設計師之外,製作團隊總共近200人,總共製作了4000多套服裝,包括群眾演員在內,共計近700個造型。為了保證服裝風格和畫面質感的統一性,這次所有服裝全部為全新製作,連街上一晃而過的群眾演員服裝都如此,在同類作品中屬於超級體量的製作。

「風格上,《天盛長歌》可以說採用了一點『新中式古典主義』,既有中國古典元素,又融入當下的審美細節,一些頭飾髮簪、服裝的款式和圖案都不完全取自某個時代,在古典的風貌下,融入了我們對古代生活一些從未有過的想像。」

方思哲覺得張叔平的理念雖然每每出其不意,又總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他對細節的苛求讓我受益匪淺。有些面料遇熱會燙縮,做成衣服後車線處容易出現褶皺,但張叔平老師總會不厭其煩修改這些細節,十天半個月也是常事。」

這次許多服裝的製作周期都超過一個月,十幾天是平均量。「我們會一一列下鎧甲、刺繡、配套的配飾配件等等細節的製作時間,預估每件衣服的製作周期,根據拍攝的順序統籌安排。比如鎧甲製作周期最長,要三到六個月,所以根據開機時間來倒推,我們最先開始製作的就是鎧甲。」

 

因為服裝的種類繁多、工藝複雜,造型團隊很多時間都用在了新工藝的嘗試和剪裁上。比如天盛的鎧甲採用了純金屬的甲片,比一般的塑料鎧甲重了一倍,拍攝地襄陽的夏天非常炎熱,演員穿起來很辛苦,但劇中扮演顧衍的王策嘗試了兩種不同的拍攝效果之後,還是決定選質感更好的金屬鎧甲。

顧南衣出場時,根據劇本的要求,應該戴一頂帶面紗的鬥笠。考慮到男生用面紗的效果比較奇怪,造型團隊設計了一頂可以遮住上半部分臉的鬥笠,造型非常特別,也從未有過先例,請安徽專門做竹編的師傅花費近了一個月才做出了滿意的樣品

 

/ 鳳知微和顧南衣(右)

雖然時代架空,但是造型依然有基本的年代依據。天盛偏五代十國期間的中原地區,大越有一些舊朝的影子,比天盛更古樸,「為了區分,我們就把大越設計得更偏南北朝時期。」金獅在地理上看更為遙遠,但不能涉及具體的少數民族,所以造型團隊在中亞的服裝款式重加入了一些東亞的圖案元素。

三個國家的基本體系設立後,造型團隊也根據人物的個性背景加入不同的設計。「比如趙立新扮演的辛子硯雖然身在天盛,但他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我們給他天盛系統的圓領袍外配上柔軟的紗披,也不系腰帶,沒有條條框框的束縛,也更加飄逸灑脫。」

/ 趙立新扮演的辛子硯

🎬

細緻入微因人而異的禮儀

負責禮儀指導的李斌覺得自己工作更準確來說應該被稱為「禮儀設計」。「我們的確盡力在還原某個時期或者某個節點,遵照文獻的記載、古代的壁畫、出土的文物等資料去尋找和貼合劇中的年代感覺,讓演員呈現出恰到好處的狀態,但其中一定會有自己的理解和構想設計。」

 

李斌一般會在劇本階段就介入,「劇本我一般至少看兩到三遍,第一遍精讀故事,第二遍看人物的經歷,第三遍去摸索他的成長軌跡,他的轉折和成長。人物所行的禮,也可以隨著他的變化去體現。」

所有的「禮」,說到底都是人物內心的化外形式,是服裝造型之外構建人物性格最生動和直接的方式。陳坤扮演的寧奕在故事開始的階段行禮的幅度很淺,「一般來說,卑者見尊者時要『拱如抱鼓』,有一個非常大的彎曲幅度,呈現出畢恭畢敬的姿態。但從側面看,早期的寧奕行禮時手得位置十分貼近胸口。」李斌起初試圖糾正陳坤,但轉念一想,又覺得他這樣的幅度剛好。

 

「手在身體更近的位置,哪怕是拱在胸前,其實會更有安全感。寧奕自小不怎麼見父親,又被關在牢中多年,不管他處心積慮鋪排了多少計謀,在我的理解裡,他心底深處總有一些悲憫。他在很小的年紀就做過大事,但騙得了天下所有人也騙不了自己。」

李斌覺得驚訝的是,相對而言他給陳坤講「禮」是講得最少的一個,但每次發視頻過去,又總能看到他能學到骨子裡理解最關鍵的部分,「然後我們要做的,就是他身邊的人物鋪排好,用寧奕的特質去反襯他的兄弟和朝堂上的大臣,會立下大體的框架。」

 

倪妮扮演的鳳知微以男兒身在朝堂上嶄露頭角,平日以男裝和男禮示人,但回家時見到母親,下意識行的卻是女禮,同樣出於「人非草木」與「合情合理」的宗旨。「見到母親必然本性流露。但是鳳知微不知道母親所背負的東西,也不理解母親為何強令她退出朝堂的緣由。」鳳知微和母親爭執後憤而轉身離去,戲走到那裡的時候,李斌突然覺得少了些什麼。

 

「我覺得她不應該只是轉身離開,而應該表明一個決心和態度。鳳知微和母親慪氣,你不讓我扮男身,不讓我出人頭地,我就偏要以男身示天下。」於是,在轉身之前,李斌建議倪妮再鄭重行一個男禮,「這其中會有更多情緒的東西。」

導演告訴李斌,《天盛長歌》的年代基本落在五代十國後的唐晚期,他第一想起的就是「叉手禮」。「除了年代的落點之外,我希望看到服裝造型、道具場景的設計圖。比如,如果服裝是寬袍大袖,做周禮的『拱手作揖』就很儒雅,手打開再往胸前一攏,有線條的延展感,但如果是窄袖胡服,就體現不出這種美態。」

 

他們開始都有些擔心,觀眾或許不能一下接受這個以往很少出現的行禮方式。但從造型來看,私下的寧奕經常散發,是他天性中不羈和隨意的部分,這樣的「黑長直」髮型如果拱手作揖,反而會有諸多不便,比如把頭髮弄亂,但叉手禮反而適合他的性格和造型。

很多時候我希望『禮』不僅包含情緒,而且可以補充人物的性格,讓觀眾有更多的想像。很多場合,人物是跪還是坐,行禮時身體有多大的幅度,人前人後是否保持一致的體態……這些都需要我們在鋪排和理解了人物的身世後,才能想像設計出各種可能。」

 

李斌一般在拍攝期間會一直駐紮在劇組,就是為了時時可以在現場觀察演員,找到他們潛意識裡可以為角色所用的東西。「當演員穿上戲服站在現場的時候,可以用一千種方法去念同一句臺詞,呈現出各種情緒,但他們『下意識』做出的動作或者情緒的流露方式是他們最熟悉也是最習慣的,尋找到這些部分,會讓他們對角色的詮釋更添一份助力。」

過往的禮儀往往在於言傳身教,許多已經被淹沒在了歷史的更迭中,雖然還有歷史資料可以參考憑藉,但要把平面靜止的文字或者圖像轉化為身體的姿態細節,就需要時時學習。「除了『禮』之外,還有民族地域各不相同的『俗』,同一個時代,在山東奉行的禮,到了南邊可能就截然不同。」在實際設計中,當然也需要在資料的基礎上加入合理和豐富的想像,「在日落族行的禮中,除了身體動作外,我還加入了一些聲音的表現形式,這其中有祝福和祈願的意味。」

/ 倪大紅扮演的天盛皇帝寧世徵

對生活在某一個時代的人而言,「禮」是日積月累耳濡目染後沁入骨髓的身體語言,但對於不停穿梭在不停時空的演員來說,要在短期內讓身體培養出這種「自然而然」的感覺,並不容易。比如跪坐,很容易五六分鐘後就腿麻腰酸,加上許多演員腿部有舊疾,對長時間的拍攝而言都是挑戰。李斌在現場總是自己一次次為演員示範,而且從不帶護膝等防護措施。

「這是我必須承擔的部分,以身作則也是我對他們的尊重。」當然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出一些技術性調整,比如跪拜的部分改長揖打拱等等。讓李斌感動的是,《天盛長歌》中所有的演員都非常配合,「陳坤老師有許多戲份需要跪或者跪坐,但是別人給他準備墊子和護膝他從來不要。他說,如果我跪痛或是跪麻了,就應該把那個痛表現出來,這些都是人物的東西。」

 

如果說需要100%的精力去指導主要演員,那麼就要用200%的精力去指導群眾演員。「跟組演員我一般都要求他們至少提前一個星期進組,培訓排練。他們就像是一座房屋的地基,不管高樓多麼華美巍峨,如果地基不牢固,就只能成為海市蜃樓。一部戲要有『古韻』,這些群眾演員就是『韻』,主要演員承載的是人物和情緒,他們承載的是戲劇的發展。」

 

「禮」在劇中無處不在,奠定了整體的氛圍和基調,讓人對故事在時間長軸中的位置有更深層的代入感。在最開始接觸禮儀的時候,李斌也疑惑這些「繁文縟節」是否太過冗贅,但在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之後,他更能體會一個民族和一種文化因為「禮」才能在歷史中深紮下的根,「這是人性的外化形式,是一種尊嚴,更是一種自豪感。」

🎬

說說這部劇裡讓你覺得用心/還不足的地方?

留言上牆

🛒

好物推薦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你也許還想看,點擊圖片查閱

在日本比星巴克還火的國民咖啡館,居然這麼普通?!

好敢哦!他們把你的隱秘心事做成了首飾

👇戳這裡,發現更多好玩的生活小物

相關焦點

  • 看陳坤、倪妮的《天盛長歌》,感受一波東方美學的「高級感」
    前幾天在「問答」上回復了一個問題:「你能堅持把幾十集的電視劇一集一集地看完嗎?近三年裡大概有幾部?」我當時也沒多想,就隨手推薦了《天盛長歌》和《大宋少年志》兩部劇。但「看劇」這事本來就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沒必要把你自己不喜歡的、甚至是你壓根就沒看過的劇都說成「爛劇」吧,難道這樣能顯得你特別有品位?不管怎樣,我堅持:《天盛長歌》是部好劇,難得的好劇。我還給它寫了篇小作文:這是一部開播前被眾人寄予厚望的改編劇。那時,它還叫《凰權·奕天下》。光看海報,就有著撲面而來的「高級感」。
  • 電視劇《天盛長歌》舉辦研討會,闡述何為虛構不懸浮的新古典主義
    製作精緻、演員入戲,《天盛長歌》是一杯需要慢慢品的茶製作精緻是很多人對《天盛長歌》的第一印象,無論是考究精緻的場景,還是質感、風格化十足的服裝,以及逼真還原的氛圍,都體現了這部劇在製作上的用心。研討會上,數位專家都提到了其精緻、用心的製作,給予了頗多肯定。
  • 看懂了這些細節,才能品出《天盛長歌》的餘韻綿長!
    昨日,寧弈(陳坤 飾)、魏知(倪妮飾)等人的「天盛男團」出道預告大受追捧,網友連連稱讚「太帶感」「帥爆」。追劇之餘,網友也開始深挖本劇細節伏筆、細品人物古韻臺詞,隨著研究深入,大家紛紛被圈粉「入坑出不來」,並贊本劇為業界良心,本劇的初衷亦是如此,打造真正品質佳作,推進行業正向發展。
  • 陳坤再度安利《天盛長歌》,卻因1細節引熱議,魔幻剪輯成心病?
    不過陳坤這次發文其實是在向大家安利自己此前的電視劇作品《天盛長歌》,這部口碑與收視兩極化嚴重的作品也是陳坤演藝生涯中極具爭議的一部作品。如今他再度提起《天盛長歌》,卻因為一個細節引發了熱議。陳坤表示自己近來都宅在家裡,所以又看了一遍《天盛長歌》,他希望大家也可以看起來,但他特意強調要去某視頻平臺搜索「DVD版」。
  • 高評分低收視的《天盛長歌》瑕不掩瑜還是瑜不掩瑕?
    ,先有《扶搖》打響第一炮,後有《延禧》、《香蜜》步步緊追,就連姍姍來遲的《天盛長歌》也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和大家見面,只是觀眾這反響emmmm……許是關注太久,這劇一開播,黑粉水軍就拉開陣營槓上了。只是觀眾喜歡看的是主角如何一步步在談笑間撕開敵人偽善的面具,看他們跌落神壇。該劇開篇就將太子、二皇子、五皇子的嘴臉呈現給觀眾,少了和角色一起揣摩人心、步步為營的緊張感,反正結局一定是壞人都領盒飯,至於過程也就不吸引人了。
  • 從《天盛長歌》到《清平樂》,偽高級正劇才是真正的資源浪費
    果然《清平樂》在播出的時候,迅速爬上了熱搜的榜首,然而隨著劇情的展開,這部劇的後勁也好,還是劇情也罷,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吐槽,儼然有步上《天盛長歌》後塵的趨勢。01想當初,請來電影大咖陳坤和倪妮的《天盛長歌》,在開播之前的造勢也是轟轟烈烈,製作上的大手筆,服化道上的細緻用心
  • 撲街大劇《天盛長歌》真的不值得看麼?
    當然,它的布景也是精美絕倫,每一個場景都算得上是最精緻的背景板!隨便截圖,都是壁紙!  反正小編看的時候真的很沉醉,不少場景都看呆了……但並不是有了漂亮的房子,就一定能拍出好看的畫面,還要有出色的燈光和完美的配色。《天盛長歌》的色卡以青、赤、黃、白、黑為主,簡直美到不能和別的電視劇做朋友!
  • 【劇評】長歌古韻,《天盛長歌》質素漸顯
    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首播,愛奇藝、芒果TV同步播出的《天盛長歌》便是一個新近案例。正如光明日報評論所言,《天盛長歌》的著眼點是「一心為國」,劇集從寧弈與鳳知微兩個主要人物的命運切入,講述天盛王朝(影視化背景參照了晚唐)的風雲際會與人情人心。劇作鏡頭精細,服化道古風濃鬱,主配角表演都有亮點,半文半白的臺詞也顯匠心,在同期劇目中質素突出。
  • 《天盛長歌》女子圖鑑
    《天盛長歌》寧奕的眉毛上熱搜了嗎?並沒有心疼我廠花,可愛委屈腹黑的樣子都擁有,《天盛長歌》就是上不了熱搜!改編自天下歸元小說《凰權》的電視劇《天盛長歌》講述了天盛王朝逆境皇子寧弈(陳坤 飾)和前朝皇族遺孤鳳知微(倪妮 飾)的故事。相較於原著小說,電視劇更側重於權謀,從演員到畫面,再到劇情都呈現出一種高級感。
  • 「品茶劇」《天盛長歌》在線燒腦,你真的看懂了嗎?
    另一種就是「暗爽」畫風,就像《天盛長歌》這種「品茶劇」一樣,剛看時覺得清新淡雅,可是只要你再繼續往後看,就會發現前面劇情裡那些雲淡風輕的小細節都是暗流湧動的王詐!就像在《天盛長歌》中,稍微不走心你就看不明白劇中的戰隊格局了,大家常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在這部劇中,你眼見的也未必為實,因為你看到的,基本都是咱家六皇子寧弈想讓你看到的。
  • 被誇上天的《天盛長歌》撲街了?我不服!
    然鵝,這期間有一部生不逢時不被提起的大製作,就是由陳坤、倪妮主演的《天盛長歌》。沒錯,就是改編自網絡小說《凰權》的《天盛長歌》,原著講的是一個大女主言情文,而電視劇則改編成了一部權謀劇。上映這麼久,熱搜榜上沒有它的身影,討論的人寥寥無幾,可以說是毫無水花的撲街了。數據慘澹到喜歡它的劇迷們都怕它被砍。
  • 《天盛長歌》,皇帝的新衣
    我們不怕死地繼續更《天盛長歌》了!#晚上看到有大號今天推了香蜜加戲,很好奇後臺啊#昨天說到,由於《香蜜》編劇團隊的作妖,這部劇順位繼承了暑期檔最高分▼▼▼如果說普通電視劇需要看個十集再來下初判,那麼《天盛長歌》就需要一倍的時間。【看不懂】是目前《天盛長歌》出現頻率最高的評價。
  • 豆瓣7.6的《天盛長歌》 ,其實可以更好
    期待已久的《天盛長歌》終於開播了!大IP改編,斥巨資拍攝,這部單憑定妝照就一度讓觀眾預定「暑期最佳」的古裝劇從開拍就賺足了眼球。 看劇情——《天盛》別名《凰權弈天下》,由天下歸元的小說《凰權》改編,(沒錯,就是寫了《扶搖皇后》的那個桂圓!)講述了當朝逆境皇子寧弈和前朝皇族遺孤鳳知微之間步步為營,「弈一局權謀天下,博一場愛恨起伏」的權謀故事。
  • 一部好戲不該是表面上爽的,倪妮陳坤的《天盛長歌》真的輸了嗎?
    一定意義上,《天盛長歌》的這個題材以及命題就已經決定它註定要放棄一部分觀眾這部豆瓣評分很不錯,看過都說好的劇,偏偏不輸口碑輸收視甚至看遍微博朋友圈,大家好像明明追什麼劇的都有,偏偏《天盛長歌》是社交平臺裡的「查無此劇」
  • 《天盛長歌》——倪妮的誠意之作
    《天盛長歌》是今年暑期檔豆瓣高分作品,倪妮的首部電視劇作品實力得到了認證。智鬥最強女主,在老戲骨的環繞,種種壓力下,不負眾望,撐起了角色。每個身份都要有不同的打開方式,承接轉換要自然,細節要到位,這對演員來講,想完成當然不容易。而倪妮經受住了這考驗,並且演繹得很優秀。
  • 《天盛長歌》:好故事是一門世界語言
    對於國內觀眾來說,《天盛長歌》是一個《琅琊榜》式的權謀大劇。對於外國觀眾來說,《天盛長歌》則更像是東方的《哈姆雷特》。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鬥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 哈姆雷特曾經要面臨的抉擇,也是楚王寧弈要面臨的。 《天盛長歌》與《哈姆雷特》都展示了紛亂的時代背景:小人得志,奸佞當道。《哈》發生於12世紀的丹麥,用哈姆萊特的話暗示時代特徵,「丹麥是一所牢籠」。
  • 豆瓣7.6,收視卻僅有0.3的《天盛長歌》究竟做錯了什麼?
    但在《天盛長歌》裡,爽朗利落的造型,還是得到了一致的好評。髮髻和服裝在樣式上化繁至簡,但是色彩搭配和材料質感卻別具匠心。這種低調的奢華,讓各色造型都透著一股高級感。後來為了過審和觀眾接受度,又被改成更具氣魄的《天盛長歌》至此,不僅趕走了不少原著粉,還讓前期積累的宣傳熱度幾乎落了空。
  • 《天盛長歌》首播觀察:電影的技術,正劇的拍法
    圍繞《天盛長歌》的輿論議題,主要集中在2.35:1的純電影畫幅,杜比視聽,同期收聲,自然光效,演員演技等多個維度。觀眾的專業程度足夠令從業者驚喜之餘背後發涼:如今的觀眾早已今非昔比,他們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全能型用戶,在明顯供求關係失衡的「時間爭奪戰」裡,他們有更大權力選擇將自己的時間投放給哪些內容。
  • 《天盛長歌》被閹,又一個「大明王朝」涼了?
    若按照原著女主視角,前六集女主遭遇了嫁人、殺人、逃亡、弟弟被抓等緊迫又必須立刻解決的「爽點」,隨著女主成長層層揭開劇情,觀眾的代入感或會更強。而這種強行分割,也導致《天盛長歌》在原著粉和普通觀眾中兩邊不靠、兩邊不討好。
  • 電視劇《天盛長歌》為什麼不火
    陳坤、倪妮、全知名演員逼真配聲、影片級場面……從頭到腳都釋放出著網紅爆款的光,卻仍然打破記錄湖南衛視節目黃金檔古裝劇日電視收視率最少統計,0.28%,《天盛長歌》手機上網搜出下高清劇照、簡介,看一下演職員表認為應當還不錯,現如今看到了第十集,只能夠用一句話來評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