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歌就有舞,歌舞不分家。
好的歌曲能感人至深,好的舞蹈更是震撼人心。好的音樂和好的舞蹈合奏,永遠是人們終生的記憶。今天給大家推薦的作品是歌與舞完美結合的呈現,來自臺灣乃至全球大名鼎鼎的「雲門舞集」的經典作品,其「靈靜之旅」系列的第二個《水月》。
賞「月」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林懷民和他的雲門舞集。
林懷民,大神級的人物,享譽國際的臺灣編舞家。2009年5月12日,林懷民在德國舞動(Movimentos)國際舞蹈節上被頒發終身成就獎,確定了林懷民國際大師的崇高地位。
評審團主席考夫曼在回答國際媒體詢問時表示,評審團對林懷民得獎幾乎沒有異議地通過。得獎原因是林懷民的舞蹈,無論形式或內容無懈可擊,舞作的美感及所呈現之思想性是獨到的,沒有任何西方舞蹈家可以在那種慢速度中表現那樣的美,只有林懷民。評審團一致認為,就舞蹈創新的貢獻來說,林懷民的藝術地位,可與貝嘉、威廉佛塞(William Forsythe)、喬治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等難得一見的藝術家相提並論。2013年,世界現代舞重鎮「美國舞蹈節」宣布,今年度的終身成就獎,頒給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雲門表示,林懷民是歐美以外地區的第一位獲獎人。
關於「雲門舞集」法蘭克福匯報說:雲門舞集是世界一流的舞團。雲門大都為國內舞蹈科系畢業生,他們的訓練包括現代舞、芭蕾、京劇動作、太極導引,靜坐與拳術。總之,它為中國的一張文化名片。
接下來的《水月》,是雲門舞集的「靈靜之旅」系列的第二個作品。創作靈感來自於兩個主題:一是佛門的偈語:「鏡花水月畢竟總成空」,另一個是熊衛先生所創的「太極導引」原理發展成形。以清冷,冥想式的氣氛貫穿全舞,美得令人沉醉。它反映了表象與本質,著力與不著力,男人與女人,真實與虛幻、陰與陽之間的關係。
從「太極引導」原理發展成形的舞蹈動作,把中國傳統動作推至現代化的極致。舞者每次調動氣息,每次換氣都與背後低吟著的巴赫經典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完美的揉合在一起。舞動過程中呈現出敦煌壁畫似的這種造型美,如同流水動態中的自然形成,似乎是無意成型卻是有意雕刻出來的。舞臺運用了相當多的水和鏡子,在舞者服裝上,僅用白色的舞衣來代表水的意象。
音樂地選擇上,採用西方音樂經典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竟是如此的相得益彰,一同將觀眾帶到一個空靈的境界。《水月》自1998年首演以來已演了90多場,一直是好評如潮,《國際芭蕾》雜誌曾如此評價:東方的太極與巴哈的經典,等待兩百年,只為了在《水月》種相逢。
林懷民認為:「挑舞者入雲門就像結婚。這個要很慎重,要花很多時間相處,不管是我們『娶』她還是她進團,都是很重要的抉擇。」他還說舞者進雲門也像修行,「我們有打坐、書法等課程,舞者在旅行時,甚至帶著毛筆,在旅館裡有時間就寫,體味筆斷意連的意向與韻味。雲門的舞者跟上夜店的舞者是不一樣的,沒有人禁止他上夜店,他們都不上。」
觀賞雲門舞蹈,你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純淨與靜心的意味與能量,這與一般的舞蹈有很大不同,裡面的精神內涵與人文涵養讓其走向世界,徵服人心,平均每場觀眾多達5-6萬人,令人佩服。
真正的舞蹈都是靈魂的歌唱,
你的身體也在渴望一次盡情的歌唱吧!
世界頂級大師茲維卡《舞動治療工作坊》
讓身體講述生命的故事與智慧
Move your body
… …
點擊左下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