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前,一乞丐抱壇泡菜要進清華,門衛死活不讓,校長卻奉為上賓

2020-12-23 雷劍鋒說歷史

常聽人談到「魏晉風度」與「民國風度」,這兩種說法頗具爭議。以後一種為例,批評家認為,當時山河危急,一群群文人學者只顧埋頭求學,對現代化沒有什麼貢獻,不值得追捧。

贊成者認為,民國的許多學人,都有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在風暴中探尋救亡圖存的道路,在自己的領域中作出貢獻,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堪稱棟梁,對比了一些只會抱怨,沒有勇氣改變任何東西的鍵盤俠,他們身上的風度,即使帶著一點理想,也充滿了知識分子的風骨。

這個討論也不是兩天就能在網上找到的,隨便搜一下就能找到一堆言辭激烈的帖子。首先,我們不評價哪對哪錯,而是談談83年前一段不為大多數人所知的民國往事。

一九三七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北平、天津相繼陷落,平津大學緊急南遷,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湖南長沙合併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三校師生、全國各地的校友,一接到通知就迅速趕往長沙,那時原在北平的清華園已被日寇掠奪,成了一片狼藉。

大量珍貴儀器、書籍在清華園被日本人打包搬走,局面混亂。林徽因、梁思成夫婦剛從山西考察完古建築回來,在日軍佔領北平後,決定帶著孩子,也去長沙。正當他們正在收拾行李時,一個男人衝進了他們住的北總布胡同三號院。

在看到來人之後,梁思成突然問道:「你怎麼回來的?」來人神情緊張地環顧四周,確信沒有人注意到梁思成在跟蹤之後才告訴他自己的意圖。聽完後,梁思成臉色立刻變得嚴肅起來,接著,他駕車載著對方,繞過日本人的哨所,悄無聲息地回到了被破壞的清華園,他在外面焦急地等了半天才看到對方拿著一個鉛筒出來。

這個東西丟在實驗室的一角,想來想去,當時日本人不知道裡面藏著什麼。趁黑夜,梁思成悄悄地駕車離開清華園,在偏僻的胡同口,兩人分別。

超過一個月後,突然有一個滿臉汙漬、步履顫抖、面容憔悴、拄著拐杖,懷中好像抱著什麼東西的乞丐,從長沙臨時大學的辦公室裡走出來,向學校走去,說要見清華校長梅貽琦。看門人捏著鼻子趕了半天才走,還以為他是個流浪漢呢。

好消息是,梅貽琦正好送客人出去,這乞丐看到他的眼睛都亮了,大叫:「梅校長!剛開始沒有認出梅貽琦,實在是這個乞丐身上一點「風度」都沒有,又髒又臭,聲音又嘶啞,可他再仔細一看,頓時大吃一驚,這乞丐到底是什麼乞丐啊,明明是清華物理系的趙忠堯教授!

趙忠堯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他的學生錢三強、鄧稼先,你們一定聽說過。出生於1902年,是中國核物理研究和製造加速器事業的先驅,1930年代,國內核物理研究一片空白,趙忠堯和同事們在艱苦的條件下建造了實驗室,培養了眾多物理系人才,其中包括著名的楊振寧、李政道等;

他也是第一個發現反物質的科學家,被國際公認為是被諾獎者。一九四六年,他被派去美國進行原子彈試驗,從事研究工作,購置中國所需的核物理研究設備,可手頭沒有足夠的錢,買不起昂貴的加速器,他決定自己設計加速器;旁人勸他多花些心血,但他認為,個人的成就並不能給國家帶來真正的利益。趙忠堯在50年代初艱難地回國,不久就當選為科學院院士。

這種「教授變乞丐」的奇特現象,源自於30年代初趙忠堯從英國工作回來,盧瑟福博士送給他50毫克放射出的鐳,是全世界禁運的,原子彈材料中的一種,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是多麼的重要,趙忠堯好不容易才將這一珍貴的東西帶回了祖國,自然小心保存。

那一年,中國第一所鐳學研究所草創,缺乏設備、資金、人才、材料,絲絲入扣,千辛萬苦,全靠留學歸國的罕見人才嚴濟慈、鄭大章等人的大力支撐,趙忠堯這50毫克鐳,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是永遠不會丟失的高能物理材料,如果落在日本人手裡,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因此,這一年趙忠堯本已離開北平,但想到鐳還在清華實驗室,便毫不猶豫地跑回來找梁思成幫忙。身著珍寶的趙忠堯,只怕引起別人注意,他把裝著鐳的鉛筒藏在一隻泡菜罈子裡,把所有行裝都丟掉,打扮成難民,隨眾南下。他不敢走這條路,只敢走那條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盡苦頭,卻始終堅守在心中的責任。

來到長沙,昔日英俊的教授與遊蕩的乞丐無異,以致看門人都不相信他的話。在認識趙忠堯之後,梅貽琦校長握著他那已經乾裂的手,淚水奪眶而出......後來趙忠堯帶著鐳轉移到昆明,不管是在火車上還是在倉庫裡睡覺,他都將裝鉛的瓶子緊緊地壓在懷裡,甚至還壓出血來。

在混亂的戰爭局面中,在北平陷落時,趙忠堯首先想到的不是個人安危,而是拯救國家民族的利益,為了把這些試驗鐳安全地運到大後方,無論他還是梁思成,都冒著很大的危險。

這就是真正的民國風度,它其實與時代無關,那是一種純粹為了信仰堅持,為了家的理想而甘願奉獻,知識和操守兼備從外面顯露出來的民族風骨,只有見多識廣的人才會只肯定物質層面,而忽略了精神層面的東西對一個國家來說到底有多重要。世界上還存在著興亡,但是古往今來,文化和思想何曾絕跡。

相關焦點

  • 一乞丐要進清華,被門衛攔下,校長見後大驚,讓其跟去辦公室
    01、一乞丐要進清華,被門衛攔下,校長見後大驚! 而就在西南聯大在長沙市成立學校之時,突然間有一天,一位穿著破衣爛衫的人來到了西南聯大當時的清華校區門口,這個穿著十分不得體的人,手裡還抱著一個酸菜罈,可以說酸菜罈的酸味很是嗆鼻,使得其他人都沒辦法靠近。
  • 1937年一乞丐抱壇酸菜進清華,被門衛阻攔,校長看清臉後溼了眼眶
    今天的中國之所以騰飛,是因為無數愛國人士為之編織了一雙翅膀,讓我們的祖國能夠穩步快速發展,這與所有愛國人士的無私奉獻是分不開的。今天,我們故事的主人公趙忠堯也是一個典型的愛國者,但這個愛國者曾經被清華的看門人當成乞丐。怎麼回事?
  • 風味獨特的四川泡菜製作方法,見證一壇傳家泡菜的誕生
    四川泡菜知道的人不少,但真正吃過的人不多,它與韓國泡菜不同,四川泡菜製作是用的傳統工藝,採用傳統的四川專有的泡菜罈子,壇口用水密封發酵,製作出來的泡菜口感爽脆,味道鹹酸,色澤亮麗,別有風味,在四川是家家必備的下飯小菜。
  • 思念是一壇老壇泡菜
    思念是一壇老壇泡菜 壹        以前總跟媽媽開玩笑:如果有一天嫁到了很遠的地方,我只要一樣嫁妝,老壇泡菜。特地給我帶了一壇泡菜。這大概也是她不肯坐飛機(無法託運)非要坐高鐵的原因之一。哪怕高鐵票價更貴時間更長。       在我們那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祖傳的泡菜罈。泡菜罈水動則就上百年。只需要用其中一點作為引子,就可以重新複製一壇味道一樣的老壇泡菜。       我說裝一點原液來就好。
  • 作為一個眉山人,這些你不能不知道,60年老壇泡菜水,真金不怕火來煉.
    講在前面的話泡菜,尤其在咱們四川,一直以平民化的姿態出現在百姓餐桌上。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泡菜成了每日所食的惟一菜品(且不一定能日日供應得上)。那時,泡泡菜也沒現在這麼講究:一壺井水、一把粗鹽,泡出了一家人的辛酸。多年傳承下來的泡菜水,隨著時日的遞增,所蘊含的是幾代人對家的歸屬及渴望。在那個年代,泡泡菜、做豆瓣、敷鹽菜是衡量一個好女子的標準,一如古時候,女兒家要會針線女紅一樣。
  • 【烹飪技術】重慶老壇泡菜的製作
    泡菜製作工藝為:1.泡菜罈洗淨,瀝乾水分,「泡菜老鹽水」1千克,味精2克,野山椒200克,胡椒3克,幹香菇10克,鮮檸檬片5克,圓蔥塊30克,製成泡菜水,壇口加蓋,壇沿加水密封放置3.鍋置中火上,注入清水,放入拍破的老薑150克、大蔥結100克、乾花椒1克、豬蹄、豬耳、豬尾、燒沸,撇淨浮沫,改用小火煮至剛成熟時撈出(先熟的原料先撈出),晾涼,豬耳朵切成片,豬蹄、豬尾斬成節。4.將甜鮮椒塊50克,仔薑片、西芹段各100克,豬蹄,豬尾,豬耳放入泡菜罈中泡製8—12小時後即可食用。
  • 她遠赴幾千公裡求學,只為做好這一壇泡菜
    近在東莞茶山鎮也有一位「大長今」,這位年輕辣媽也有一雙靈巧的雙手,醃製出令人稱讚的泡菜。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葉小姐邀請我來到她家裡品嘗用泡菜製作的各種美味。這一天,葉小姐拿出已經醃好的泡菜讓我試吃,咀嚼中嘗到酸鮮辣的複合味道,且酸度十分溫和,口腔頓時生津,清脆爽口與往日吃的重鹹的泡菜大不相同。
  • 勵微美食:我是泡菜,你喜歡我嗎?來來,我是一壇泡菜,菜菜菜菜菜菜~~~
    來來,我是一壇泡菜,菜菜菜菜菜菜~~~本灶神夜觀天象,看來,祖國大地已經全面進入過冬狀態。
  • 中年男子打砸泡菜罈,餐廳搞活動時,千萬不要低估人性的貪婪!
    大跌眼鏡,男子打包10壇泡菜被拒,一怒開砸,網友:這是明搶!近日重慶一家火鍋店開業活動上了熱搜,嚴格來說是被一個奇葩顧客的要求被網友們頂上了熱搜,奇葩顧客的要求讓網友們大跌眼鏡,這個奇葩顧客是一個40多歲的中年男子。
  • 韓國泡菜vs四川泡菜,四川人的泡菜罈子裡,到底藏了什麼秘密?
    就在前不久,四川還制定了國際泡菜標準,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條消息一出,韓國網友就先不幹了,畢竟他們國家的招牌菜餚就是泡菜,隨後其他各省人民也「憤憤不平」:明明我們的泡菜也很好吃!你還真別說,四川還真有制定泡菜國際標準的底氣!01四川人製作泡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
  • 清華前校長曾兩會上說「神仙老虎狗」 什麼意思
    據馮友蘭口述回憶錄《三松堂自序》中記載,20世紀20年代,留學預科學校「清華學校」有很多不正常的問題,如並不是中國教育系統之內的學校,而是外交部的一個附屬機關;「清華學校」校長之上還有「太上校長」——董事會;內部教職員中,職員地位高於教員。
  • 四川泡菜是怎麼做出來的,這有關於泡菜的一切!
    老罈子泡出來的泡菜口感爽脆,且不容易生花。選罈子,可以用張紙點火丟在罈子裡,蓋好壇蓋,沒有煙冒出則為上品。其次,用手敲壇身,有「嗡嗡」聲就很好。新買回家的罈子,灌滿清水泡三天。3.用老泡菜水新起一壇泡菜:買回來的罈子泡三天水。泡了水的罈子洗乾淨倒扣滴幹水份。同時燒一壺開水,倒在乾淨的碗裡晾涼,做為新起泡菜水的水。泡泡菜所需調料,不用那麼花哨。老薑、幹辣椒、小米辣、花椒粒。
  • 李子柒做川人「泡菜」,極具中國特色,何為韓國人要來橫插一槓
    有些人一聽到「泡菜」一詞,腦海中就聯想到了韓劇中的「辣白菜」,這不前日李子柒做泡菜的視頻一流出就被「韓網友」議論紛紛。泡菜作為中國一道傳統且風味獨特的小吃,它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典故。據2013年10月,有媒體報導顯示,「韓」泡菜有著深厚的中國儒家文化痕跡。在中國《詩經》記載,泡菜古稱「菹」,在中國的字典裡被解釋為酸菜的意思。
  • 絕不能錯過,四川泡菜的秘密!
    在老家的鄉下楊橋,每一戶人家都有一排泡菜罈,像糧倉一樣,儲藏著全家人一年的下飯菜。一年連著一年。那些高大的泡菜罈,都使用了數不清的年月,壇腳處甚至還帶著些陳年泥巴,壇肚上則積著厚厚的灰塵。它們總是被主人置於較隱秘而陰涼的房間,倚牆而立。有一年的夏天,母親又開始籌劃新泡一壇青菜。於是,我就隨父親去鎮上買泡菜罈。
  • 泡菜——酸爽的誘惑
    我國製作泡菜的歷史開始於一千四百多年前(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有記載)。泡菜的發現純屬偶然,古代是為了將蔬菜進行發酵而便於儲存,發酵後發現其特殊的酸爽味而被人們直接食用。泡菜的製作工藝,是我國悠久而精湛的烹飪技術遺產之一。世界各地的都有製作泡菜的習慣,風味和做法也不盡相同。
  • 四川泡菜:泡菜離開四川還能泡多久?+四川泡菜的製作流程+川式泡菜的製作及技術關鍵
    2、需要每天為泡菜罈子清洗外部(降溫),必須放置於陰涼通風處,嚴禁日照(陽光下暴曬),泡菜罈子內的泡菜要隔2天將底部的菜翻到上不來,使之全部充分醃泡入味,最要一點就是要由專人負責,採用專用手套操作。川式泡菜罈,壇口小,肚子大,在距壇口邊緣6~16釐米處有一圈水槽,稱之為壇沿,壇沿低於壇口,壇口上放一蓋碟作為假蓋,以防生水濺進壇內。這種泡菜罈既能抗酸鹼,又能密封,且能自動排氣,使壇內形成一種嫌氣狀態,有利於乳酸菌的繁殖,又能防止外界雜菌的感染。泡菜罈本身質地的好壞,對泡菜鹽水有著直接的影響,故選擇泡菜罈是泡好菜的關鍵之一,否則泡菜鹽水會變質,泡出的菜品會變色,甚至「豁風」變臭。
  • 如果梅貽琦復活,現在很多大學校長要羞死在廁所........
    在西南聯大曾經流傳著這麼一件事,一名乞丐在大街上追逐朱自清先生乞討,朱先生被糾纏不過,便回頭道「別跟我要錢,我是教授」。乞丐聽到這句話扭頭就走。艱苦歲月逼得教授們各自施展特長,聊以謀生,梅貽琦的夫人也曾上街賣過糕點。如今,我們想想梅貽琦,想想趙忠堯,想想那時候的大師們,再想想當今那些性侵學生、歧視女生、索賄受賄、搞各種潛規則的「大學教授」,真是哭都哭不出來啊。
  • 清華品質 藝路傳承 / 清美藝考創始人賈昆校長專訪
    故事裡,不為旅行、不因某人、只為遇見那個未知的自己。 ,為了7年前始於清華的初衷,正式全身心的投入到美術藝考培訓事業當中,從那一刻起,他成為陝西藝考培訓界裡唯一是清華大學畢業創辦藝考培訓學校的校長,至今依舊沒人能比肩而立。
  • 四川泡菜怎麼做?大叔教你跳水蘿蔔,酸辣味美,比外面賣的開胃!
    說到四川泡菜名揚天下,泡製時間長短不同,長的可以有幾十年的老壇泡菜,短的有一天以下的洗澡泡菜。說到泡菜,不論時間長短,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開胃寡油。考慮到最近大家海吃哈脹,油葷過重,吃點泡菜,清理一下腸胃,特別推出這道跳水泡菜秘籍。
  • 川式泡菜的製作及技術關鍵
    一、擇泡菜罈川式泡菜需用土陶專用泡菜罈來泡製,這與西北地區的酸漿菜、東北地區的酸菜,以及韓國泡菜所用的器具不一樣。視吸水。向壇沿摻一半清水,再點燃一巻草低,放入壇內,蓋上蓋,若壇沿水能被吸乾,則表明泡菜罈質量好,反之則差。 二、壇的處理泡菜罈購回後,還應對其進行處理:1.泡菜罈子洗淨後,裝滿清水泡10天,並注意每天換水,這叫「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