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首發,舊文。
正文如下:
「你以為我貧窮,不美,就沒有感情嗎?我也會的!如果上帝賦予我財富和美貌,我一定要使你難於離開我,就像現在我難於離開你。上帝沒有這樣!我們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經過墳墓,將同樣地站在上帝面前。」這是70版頗為經典的臺詞,一席話讓平淡瘦小的簡.愛一下子高大起來。上譯的配音成就了70版無可替代的經典。曾經和現在都是那樣認為的,但沒有感動,簡.愛就是家庭教師與其男主人一段關於平等的愛情故事,其中穿插著關於男主人公羅切斯特暗中隱藏瘋癲妻子的離奇背景,甚至之後在其他影視作品涉及到前傳,那只是編外話了。也許是電影篇幅的局限性,很難將原著的細節表述出來,雖然線條框架搭建的足以令人矚目,但總歸缺少那份深層次的感動。
接觸83版《簡愛》,並不是從正大綜藝開始的,而是原版原聲中文字字幕。我不是一個忠實的原版愛好者,對於上譯的配音是亦是極其鍾愛的,但聽過演員的原聲後,再看正大綜藝的配音,我不得不說配音版本令羅切斯特的魅力大打折扣,配音的聲音有點漂,有點浮,不及提摩西.道爾頓(Timothy Dalton飾演Rochester)本身的聲音來的深沉、厚實,最重要的是他的聲音很好的拿捏了人物的情緒變化,相信莎翁舞臺劇出身的功底,足以說服。他的聲音配合他的表演,令觀眾會隨著情節變化、人物情緒起伏而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畢竟羅切斯特先生是位感情豐富,情緒變化不定的男人。這也是促成讓人感動的原因之一。建議欣賞原版。
因為83版《簡愛》的感人肺腑,令我真正去閱讀原著小說,從原著的字裡行間,就可以領略到作者的獨特個性,以及對於情感的態度。通過簡.愛,一位從慈善學校培養出來的女教師,一位孤兒,姿色平常,卻敢愛敢恨,具有反抗精神,擁有驚人的毅力和韌性。正如羅切斯特對她的評價:「從來沒有任何東西既那麼脆弱,又那麼頑強。在我手裡她摸上去只不過像根蘆葦。」恰恰是這根蘆葦,不會為任何人的意志左右,頑強的、獨立的生存。她善良、樸實、坦誠、純潔、高尚的品質,顯得她平凡中卻又透露著不平凡的氣質。這種獨特的氣質,令羅切斯特驚為天人。同時,正因為這些品質,令她在發現羅切斯特有瘋癲妻子的情況下,離開了這深愛的男人,因為她的自尊和理性令她不能繼續留在他的身邊,淪為他的情婦。離開他並不等於不愛他,當桑佛爾德(Thornfield)被毀,羅切斯特又瞎又殘,她選擇成為他的妻子,因為他們之間的鴻溝已經不存在(羅切斯特妻子死了),和最愛的人在一起,互為彼此的生命,心手相連,融為一體,才是她想要的,活著的目的。
提摩西.道爾頓詮釋這段,將羅切斯特的孤傲與善良,冷漠與熱情,霸道與幽默,深情與陰鬱,渾然天成的展現出來。從他富有穿透力的眼睛,深邃的眼神中,確實有著某種變化,如果那不是柔情,至少也會使你想起這種感情來。
經歷梅森事件後,羅切斯特對簡.愛說:「不管是誰或是如何遇到的,你找到了二十年來你一直在找的優良品德,這樣的交往,使人復活和再生,你渴望著用一種配的上這個不朽靈魂的方式重新開始你的生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你是否有理由跳過習俗的障礙,一種傳統的障礙呢?」這幾乎等同於表白,他眼中閃耀的光輝,臉上的溫情,會在瞬間消逝,取而代之的是苛刻和嘲弄,他用英格拉姆小姐來敷衍他將要洩底的熱情。這段提摩西.道爾頓拿捏的令人拍案叫絕,幾乎把觀眾的心提到嗓子口,又咽了下去。
直到七葉樹下,情感的徹底暴露。這段提摩西.道爾頓與澤拉.克拉克對手戲,幾乎讓人心跳加速,而潸然淚下。同樣還是這段話——「你以為我貧窮,卑下,不漂亮,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我和你一樣有靈魂,有一顆完整的心!如果上帝能賜予我美貌和財富,我會讓你難以離開我,就如同我現在難以離開你一樣……」83版簡.愛控制不住眼淚,站起來身繼續道:「我們是用心靈溝通的,就仿佛我們穿過墳墓,站在上帝腳下,彼此平等。」簡.愛眼中的傷痛,羅切斯特眼中的光輝,在黑夜裡愛情碰撞出的火花是如此的狂野,亦是如此賦予悲劇色彩。每一次喘息,每一次親吻,是如此的熾熱,亦是如此的溫情。
命運是註定的,簡.愛決絕、毅然選擇離開了羅切斯特。他的眼神狂亂而急切,神情絕望而受傷,那種心痛和心碎,痛苦和絕望,將83版《簡愛》推向了高潮。
「我愛你,甚至從前,但是我最後一次說。」
「最後一次!」
「羅切斯特先生,我必須離開你」
「離開」
「永遠離開你」
「簡,你是我的妻子」
「簡,答應我吧!」
「你為何沉默不語,你知道我需要你給我這個承諾」
「我不能嫁給您」
「簡,你現在想拋下我去另一個地方?」
「是的」
「是現在嗎?」
「是的」
「立刻嗎?」
「是的」
「可是簡,這太殘酷無情了」
「聽您的話才是錯的」
「離開之後,想想我的生活,所有的快樂將隨你而去,我該怎麼辦?簡!我的伴侶,我的希望……」
「跟我一樣尋求上帝的慰藉」
「為什麼要把一個人逼到窮途末路?為什麼不違背一條法律,而且沒有人受傷害!從來沒有任何東西既那麼脆弱,又那麼頑強。在我手裡她摸上去只不過像根蘆葦。過來這裡,簡,過來……」
「你要走?」
「是的」
「你不願安慰我的心?」
「不能」
「我的救主」
「我要走了」
「哦,簡,我的希望,我的真愛,我的生命」羅切斯特痛苦地脫口而出,隨後響起了深沉而強烈的哭泣聲。
這段對白讀來並不算什麼,但欣賞電視劇這段後,絕對會令人痛徹心扉,肝腸寸斷。羅切斯特心弦繃斷了,心在流血。
簡.愛不願放棄尊嚴淪為愛情的寄生者,堅韌不拔的活了下去,而羅切斯特只能用殘缺的肉體和失去光明的眼睛祈禱,用毀滅的心靈繼續呼吸。在夢中、幻覺裡,簡.愛成為了他活下去的理由。從狂亂、急切的呼喚:「簡!簡!」,到從深情、深沉的呼喚「簡.愛,簡.愛」,失而復得,又怎能讓他放棄快樂?他就像一盞熄滅了的燈,再度被點亮。愛德華.費爾法克斯.羅切斯特的整個人生都需要簡.愛、依靠簡.愛、愛著簡.愛。
濃濃的中世紀英倫風情中,提摩西.道爾頓全身心的投入,形神兼備演出,讓人真正領略到了那位追求幸福與真愛的英國紳士羅切斯特的性格與內心,他將羅切斯特從原著裡復活,讓紙上的文字演變成活生生的人,他的激情令人動心動情,令觀者心潮澎湃。
或許有人認為他飾演的羅切斯特過於英俊,難免與原著人物外形上有所出入。按照原著描寫外貌是臉龐黝黑,面容嚴厲、眉毛濃密;他的眼睛和緊鎖的雙眉看上去剛才遭到了挫折、並且憤怒過。他青春已逝,但未屆中年。他又黑又強壯、又嚴厲。濃密的寬眉,方正的額頭,上面橫流著的一片黑髮,使額頭顯得更加方正。那堅毅的鼻子,它與其說是因為英俊,倒還不如說顯出了性格而引人注目。胸寬腰細,身材很好。可這些描述在提摩西.道爾頓身上具體化的時候,亦是非常和諧,非常吸引人的。當時他39歲,身材高大(身高:1米88),寬肩,細腰,長腿,窄跨,穿上暗綠燕尾服,儼然一位英國紳士。他擁有濃密的黑髮,平直而濃密的眉毛,筆挺堅毅的鼻子,靈活的嘴巴,下巴上的那個代表英國人的凹槽,還有尤其引人入勝的眼睛。在他目光如炬的眼睛裡,時而深邃、時而嚴厲、時而譏諷、時而深情、時而絕望、時而又渴望,閃耀的眼睛讓人深深體會到羅切斯特的激情與狂熱。其實每個人對於英俊的定義沒有一個標準,情人眼裡出西施,大家各取所好,英俊不能成為理由。(PS:也有人覺得這版老羅最醜呢)
與之對手的澤拉.克拉克也很不錯,外形上頗為符合原著,長得這麼小,這麼蒼白,五官那麼不端正而又那麼顯眼。換到羅切斯特眼中,她額頭透著理性、堅定和自制力,微皺的眉頭,眼神堅定,偶爾露出她這個年齡段應有的俏皮和少年老成的睿智,緊閉的小嘴笑起來的時候,非常討巧。簡.愛的沉靜、雅致、樸素在她身上顯而易見。原著裡很多心理描寫,觀眾可以從簡.愛的眉目之間看出端倪。
83版在劇情編排上,也採取原著裡很多精彩橋段。例如羅切斯特扮演吉普賽女人算命,提摩西.道爾頓變聲令人真假難辨,扯下化裝大笑著跳起來的時候,宛如從書中跳躍出來;再例如簡.愛請假暫時離開桑佛爾德,對白、神情頗為風趣而溫馨,令人會心歡笑。
當一部電視劇足以令觀眾抑制不住心中的歡喜,想方設法珍藏起來,百看不厭的話,該部電視劇無疑是成功的。1847年、1983年,時光早已流逝,但在我的心中有一盞燈,泛著暗綠色的瑰麗光芒,閃爍的亮點,宛如愛德華深邃的明眸,那暖暖的光線,令人怦然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