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學到舞臺:袁泉、王洛勇談話劇《簡愛》(視頻)

2021-01-17 中國作家網

權威文學資訊,深度作品解讀。

2009年,演完《簡愛》第一輪最後一場的時候,袁泉曾淚如雨下,因為「短期之內再也找不到像簡愛這樣適合自己的角色了」。

當時她未曾想,在接下來的十年間,話劇《簡愛》幾乎每年復排,穿著灰色長裙的簡愛一次次闖進靜物畫般的舞臺,走在霧氣迷濛的桑菲爾德莊園,也走進無數觀眾的心田。

作為國家大劇院排演的第一部話劇,《簡愛》從2009年6月首演亮相至今,演出16輪,118場,場場一票難求。十年積累與沉澱,《簡愛》首演十周年紀念演出將於7月26日至8月3日亮相2019國家大劇院國際戲劇季。

從文學經典到舞臺呈現

「有觀眾說,他能背誦《簡愛》這本小說,他帶著自己很具象的期待而來,看過話劇以後感到內心被呼應和滿足,重溫了感動。」導演王曉鷹講起選擇改編和排演《簡愛》的初心:

「這是夏洛蒂勃朗特同名經典小說在國內話劇舞臺的首版演繹。一部文學經典對話劇創作來說是種挑戰。不能去挑戰觀眾心中已經存在的『簡愛』形象,要用舞臺表演與觀眾呼應,讓熟悉作品的觀眾獲得更藝術直觀的滿足。」

小說《簡愛》在我國有著跨越年齡層的龐大讀者群,它是文學經典著作,它講述了一個經典的愛情故事,成功塑造了一個不拘泥於世俗、獨立自強的經典女性形象,其對於人格尊嚴平等幸福的追求,傳遞出經典性的價值觀和經典性的情感理解,使得它在170年後的今天仍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這些年,我們是在努力還原、打造一個關於《簡愛》的舞臺經典。它一定是要立得住的,要像小說一樣經得起時光的打磨與市場的淘洗。」

話劇《簡愛》將原汁原味的詩意文字,融和進靈動的舞臺語彙,以「閃回」的舞臺調度和流暢的場景轉換,展現出簡愛的成長經歷及其與羅切斯特從相遇到相守的跌宕起伏,在整個面貌上努力契合小說本身的風採,在舞臺上「揮發」出這部百年經典的醇香。

▲王洛勇談經典文學著作《簡愛》

羅切斯特的扮演者王洛勇表示:

「我們會為一句臺詞,找出英文、法文、中文不同版本的小說,反覆研讀推敲。直到覺得吃透了小說裡的話,才能確定人物在舞臺上到底怎麼開口。」

十年常演常新,只會更精良

「袁泉的表演會讓人幾乎忘記了她是在演戲,在劇場有限的時空內,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眼前的這個女孩子,就是簡愛!」王曉鷹曾這樣感慨。而袁泉也在這個19世紀的英國女孩身上找到了某種歸屬感,「簡愛這個角色就是上天賜給我的禮物。」

提及這一伴隨自己多年的舞臺形象,袁泉感嘆,「第一次參與排練時我還是個女孩子,後來結婚,當了媽媽,簡愛一直陪伴著我,特別幸運。」袁泉已憑藉這一角色摘得國內戲劇最高榮譽「梅花獎」,卻在不斷的復排中追求更紮實的表演。為準備十周年紀念演出,袁泉一早就扎進劇組:

「每次對復排都滿心期待,收到復排的通知都很開心,因為回到《簡愛》就像回到了家,在排練場就會特別興奮。我們嘗試著讓角色的微妙之處更加細膩、從容,也很期待把自己的閱歷和對人物的新感觸帶給觀眾。」

「每次復排,想超越自己的願望都很強烈!」曾在百老匯日復一日將一個劇目連續上演千場的王洛勇,坦言自己在那樣的密度下曾對角色產生疲勞感,而《簡愛》的復排節奏,恰好讓自己對「羅切斯特」保持了新鮮感。「適時回爐,追求藝術的精準性,對細節進行不同方向的嘗試,像挖金礦一樣,過程很享受。」他發覺,這十年成長的不僅僅是劇是表演,「大劇院的舞臺監督有了詳盡的國際化備忘錄,大劇院的觀眾會對微小的表情和短小的臺詞產生專業的反應」。

「這些也都激勵我們,從來不會簡單重複。能堅持十年不斷上演的劇目不多,每次復排都是精雕細琢的新探索。」王曉鷹對這次演出充滿信心,「它將會是到目前為止最完備的一版。」

排練花絮

攝像:王婉

攝影:牛小北

編輯:劉雅

相關焦點

  • 話劇《簡愛》:我們能賦予經典什麼?
    由於女主角簡愛由袁泉換成了陳數,正式演出前一晚的媒體場,導演王曉鷹反覆強調這還只是彩排場,會有各種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明顯底氣不足。然而演員沒有讓他和觀眾失望。只合練了不足兩周的陳數,將簡愛追求「愛與尊嚴」的生活詮釋得獨有韻味。跟空靈剔透的袁泉版簡愛不同,陳數版的簡愛多了一份東方美感,情感厚重有力,並沒有因為演員本身太過漂亮以及年齡問題而有失水準。
  • 專訪王洛勇:「所有文化人都應該是貴族」
    權威雜誌《亞洲周刊》稱「由於他的表演,百老匯舞台歷史將翻開新的一頁。」《美國戲劇》則說「美國應該更多承認像王洛勇這樣的亞裔演員,從他身上可以預見中國演員、中國戲劇走向世界已為期不遠。」 近期,他和袁泉在國家大劇院演出話劇《簡•愛》,在京城掀起一股熱潮。這個外貌算不上多麼出眾的男人,一到了舞臺上就散發出光彩。
  • 胡歌的老師——王洛勇,也是一個開口醉的男人
    從武漢音樂學院畢業,回到劇團的王洛勇依然不安於待在這裡,1981年他又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戲劇表演專業,四年以後留校任教。這要是打怪升級,王洛勇就相當於是人民幣玩家了吧,一考一個準。可是王洛勇又講,「大學畢業就教書,從理論到理論,總感覺自己有點誤人子弟」。
  • 王洛勇:百老匯華裔第一人
    王洛勇飾演羅切斯特王洛勇被稱為「百老匯華裔第一人」,他因主演百老匯名劇《西貢小姐》而成為西方戲劇界的明星。《亞洲周刊》稱,「由於他的表演,百老匯舞台歷史將翻開新的一頁。」《美國戲劇》則說,「美國應該承認更多像王洛勇這樣的亞裔演員,從他身上可以預見中國演員、中國戲劇走向世界已為期不遠。」近期,王洛勇和袁泉主演的話劇《簡·愛》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場場火爆。
  • 朗讀者:從不會英語到百老匯華裔第一人,王洛勇心酸往事讓人動容
    朗讀者:從不會英語到百老匯華裔第一人,王洛勇心酸往事讓人動容。在最新一期的朗讀者中,王洛勇來到了現場,為大家朗讀了簡愛裡的一個片段。王洛勇在和董卿聊天的時候,分享了自己在過去一些辛酸往事,這些話讓人聽起來無不動容。很多年輕人可能對王洛勇不是太了解,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 11歲離家學京劇,大學拿到「金雞獎」,舞臺上的袁泉光芒萬丈
    ,你可以暫時忘掉自己是誰,完全進入到另外一個人的世界,那是一種極大的快樂。」在袁泉心裡,自己首先是一名話劇演員,雖然她清楚演話劇並不能帶給她拍電影那樣的名與利。「在話劇舞臺上,你可以暫時忘掉自己是誰,完全進入到另外一個人的世界,那是一種極大的快樂。」
  • 王洛勇:低調的「百老匯中國第一人」
    不一會兒,繁華似錦、人流如織的百老匯,出現了一個陌生的亞洲面孔,他徒步來到這裡,只為了省下一美元的地鐵票錢。站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這個年輕人暗暗握緊拳頭:有一天,我也能成為百老匯音樂劇中的主角。整整28年前,這個叫王洛勇的年輕人出生在河南洛陽。王洛勇自幼喜歡文藝和表演,13歲那年,他就離家去了湖北十堰的一所戲曲學校,學習京劇武生。每天清晨苦練基本功,摸爬滾打、舞刀弄槍。
  • 【專訪】王洛勇:想讓諸葛亮由神變回人
    無論是吳秀波飾演的司馬懿還是第一部中飾演曹操的于和偉,劇中許多角色都讓不少觀眾眼前一亮,圈粉無數,其中老戲骨王洛勇飾演的諸葛亮則更是收穫了無數的好評。在不久前,王洛勇用英文聲情並茂地朗誦千古名篇《出師表》的視頻悄然走紅,甚至火到了國外的視頻網站上。許多「歪果仁」爭相模仿,還有諸葛亮的法國「小迷弟」用法語模仿誦讀《出師表》。
  • 王洛勇眼中,諸葛亮是個「普通農民」
    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因為在《虎嘯龍吟》裡飾演諸葛亮,王洛勇又紅了一些。他朗誦英文版《出師表》的視頻尤其受網友歡迎。幾年前,電視劇《焦裕祿》播出時,他也受到過廣泛關注。2018年初,王洛勇在「文化進萬家」活動中朗誦了詩歌《高與低》。活動在焦裕祿工作過的河南蘭考縣舉行,場地旁邊就是他引入當地的「焦桐」,《高與低》是懷念他的詩作。
  • 王洛勇朗讀的英文版《出師表》 折服眾網友
    《出師表》、時長5分鐘的視頻。兩天來,這一視頻走紅網絡——包括《人民日報》在內的許多微博大號、熱門微信公眾號爭相轉載,討論熱度持續高漲。在王洛勇本人微博上,該視頻的點擊量、轉發量和點讚數都高出此前其他微博數倍,成為當之無愧的冠軍;至於本主之外的微博,僅Vista看天下就點讚15萬、轉發近10萬,評論有兩萬多條。王洛勇此段視頻引發了一波背誦《出師表》熱,新浪微博據此還發起了「全民出師表」話題。
  • 隻身闖蕩百老匯的亞洲第一人:王洛勇
    在電視上,他是《林海雪原》裡的楊子榮,是虎嘯龍吟裡的諸葛亮,演技精湛;在美國百老匯的舞臺上,他是「百老匯亞洲第一人」,光環耀眼;在上海戲劇學院音樂劇中心的學生眼裡,他是個獨特到不可思議的系主任。如果給王洛勇的人生和身份找一個分水嶺,那無疑是登上百老匯舞臺成為《西貢小姐》的男主角。
  • 【讀後感】《簡愛》
    最終她投身於文學創作的道路。1845年夏洛蒂建議和她的兩個妹妹合寫一本詩集,雖然出版後銷量不好,但堅定了她們寫作的熱情。之後她的兩個妹妹分別寫出了《呼嘯山莊》和《艾格尼斯·格雷》。夏洛蒂·勃朗特的第一部小說《教師》卻沒有被出版商看中(這部小說一直到她去世之後才出版)。但之後她又寫出了《簡愛》,一舉成名。
  • 小說《簡愛》讀後感
    小說《簡愛》在英國文學甚至世界文學史上是一座亮眼的豐碑,約克郡的勃朗特三姐妹也都因為她們的作品而聞名於世。《簡愛》問世一百多年來,擁有了無數的讀者和粉絲,中學時我還沒有看過這本小說,卻聽說許多女生喜愛該書的程度,許多動人的章節她們可以大段背誦。一本書帶來的共鳴大家都是深有體會的,但是能夠受到如此廣泛讀者的喜愛卻不多見,《簡愛》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現代女性成長過程中的必讀作品。
  • 相愛21年,半路被高圓圓「截胡」,袁泉是如何「搶」回夏雨的?
    別看熒幕中袁泉堅強獨立,生活中她卻是性格溫柔內向,甚至曾經自卑孤僻。曾經為長相自卑11歲時,袁泉來到北京學戲,開始了噩夢般的訓練生涯。每天起早貪黑的練習,強忍疼痛壓腿都不算什麼,最難過的就是自己已經付出了最大力量,卻還是被老師批評為不夠努力。1996年,袁泉被中戲錄取,成為「明星班」的一員,和章子怡、胡靜、曾黎等人成為同學。
  • 王洛勇 以後可以叫我「歪嘴王」,這是特色
    於是王洛勇開始「使勁學、拼命學、一絲不苟地學英語」,「學到自己煩了還不夠,還要學到周圍的人都煩你,學到情人都煩你,學到你媽覺得你有神經病,學到周圍的人都覺得你不正常才行。」光是「world」一個詞,王洛勇就念了將近一個月,「因為我總是念成word。」
  • 王洛勇:13歲學習京劇,留學美國卻被開除,後成百老匯「奇蹟」
    每次王洛勇在波士頓的地鐵上練習,就有外國人看著他一臉嫌棄,因為把舌頭拉出來練習,伸出來久了,手絹上都是口水。歷經艱險登上舞臺 被評為百老匯的百年奇蹟靠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學習三年英語的王洛勇在1989年的時候拿到了波士頓大學戲劇系的碩士學位,邁出了成功地第一步。之後,王洛勇去了威斯康辛州的米爾沃基大學擔任表演教師。
  • 豆瓣7.5《簡愛》:簡愛成長曆程中的三大人生啟示
    我非常喜歡看書,國內的書是有限的,基本上都是國內的,至於外國文學,我上大學後才接觸到他,而《簡愛》是我早期接觸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當時,這本書給了十八歲莫名其妙的震撼,仿佛為我的世界打開了一扇門。現在,回顧這部經典之作,我似乎回到了那一年青春,在這部經典的文學作品中,我重溫了青春之路,讀出了另一種成長方式。
  • 《簡愛》在這裡,他不是詹姆斯·邦德
    從上個世紀三十年代開始,簡愛就不斷被拍攝成各種影視作品。像1944年瓊·芳登版,到1970年喬治·斯科特版,再到1983年BBC版,還有後來1996年法國那一版,以及1997年的猥瑣版(哈哈,原諒我這麼說,男主羅徹斯特再怎麼暴躁也該是典型的英國紳士啊,而不應該是個流……不,痞子),2011年法鯊版等等等等,甚至還有中國王洛勇和袁泉主演的話劇版的簡愛。
  • 王洛勇:三分人生五種味道
    2001年央視請王洛勇演一個電視劇,聽說是正面的英雄形象,王洛勇毫不猶豫就答應了,這是時隔十八年他再次踏上祖國的土地。他不僅接演了很多電視劇,到上海戲劇學院執教,出演話劇《簡·愛》,還參加綜藝節目。看著他越來越好,其實很多人不知道這背後也有煎熬、苦澀。與十八年前剛到美國,要去適應西方的文化不同,這一次他難以被國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