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5年連演2478場!王洛勇創下了《西貢小姐》的表演紀錄,他也獲得了「百老匯華裔第一人」的美譽。
在美國百老匯,有了錢有了地位,還有了賢惠的妻子和可愛的兒女,這樣的人生在外人看來已經近乎完美。2001年央視請王洛勇演一個電視劇,聽說是正面的英雄形象,王洛勇毫不猶豫就答應了,這是時隔十八年他再次踏上祖國的土地。他不僅接演了很多電視劇,到上海戲劇學院執教,出演話劇《簡·愛》,還參加綜藝節目。看著他越來越好,其實很多人不知道這背後也有煎熬、苦澀。與十八年前剛到美國,要去適應西方的文化不同,這一次他難以被國人理解。
回歸後,重新了解自己的國家
李安曾評價王洛勇,說他是個「生不逢時的演員」。之所以說「生不逢時」,是因為要找一批像他這樣既懂中文又懂英文的演員,無論是在美國還是中國,都很少。但他得服從中國市場。李安給王洛勇提醒過,在很長時間內,他的能力有可能不會被國內製作人看好,要做好心理準備。被李安這樣一說,王洛勇也曾很煩惱,其實他和李安都遇到了相同的問題,在行規面前不得不妥協。
從1985年到美國,到2002年回歸,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行業規矩不同,王洛勇開始很不習慣,也得罪了不少人。他曾經因為嚴格按照美國的工作時間,合同中規定每天不超過10小時工作,而被稱為最斤斤計較、摳門、沒人情味的演員;他也曾經遵守在美國接受過的訓練,尊重導演、尊重編劇,不提出劇本修改意見而被稱為圓滑;後來王洛勇才發現國內很多劇本不完善是需要邊拍邊改,他參與改劇本後,又落了個「小焦晃」的名號:「後來我發現,我不說,得罪我的演員朋友,我一說得罪了所有的製作人、導演、編劇。」
王洛勇得罪導演最狠的一次,是拒絕了一位知名導演在沒有劇本的情況下接演角色,對方至今對他恨之入骨。面對如此大的差異,王洛勇很無奈也很委屈。「就是說當兩種文化不一樣的時候,你用一個標準試圖去硬套另一個標準,你得在這個過程慢慢悟、慢慢適應。」王洛勇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在國內待不下去了,不被理解、無處訴說的王洛勇回到美國看心理醫生。「心理醫生說,你現在處在裡外不是人的時期,你開始在美國時,別人也是拒絕你的,通過交流人家知道你是懂美國文化的,你已經走過了這個過程。你回國雖然是你自己的祖國,但是你也不了解今天的中國,所以就得等著和堅持,就像你在美國一樣的堅持,就在這守著,不能放棄。這麼大的一個國家,你把美國的東西學了這麼多,你不要在這個時候半途而廢,也許透過這個過程,他們也會改變。」接受了心理治療,王洛勇開始思考自己「最能做的是什麼」。
「我可以教書啊,我可以把我這些橫跨東西的知識,傳承給年輕學生,培養中國的下一代,來彌補李安曾經講過的,兩邊都找不齊的這種演員生態。」
彼此的鼓勵支撐,是最好的師生關係
「你說我是個演員,我覺得也不是,說我完全是個教師,也不是。我不是天天坐班的。」王洛勇把很重要的三分之一的時間給了教學。碩士念的是戲劇教育,畢業後在威斯康星大學執教5年,回國後任職於上海戲劇學院音樂劇專業,並於2012年創立了上海戲劇學院音樂劇中心。身為該中心主任,長達二十幾年的教學經歷,讓他始終懷揣著一種根植於心的為師的責任感。「我是宣過誓的!」
「我這一生不為傳播真理而拼搏、忙碌,我就在默認罪惡、墮落和愚昧在人間蔓延。」這句誓詞對於王洛勇而言,不僅是曾說過的一句話,而且是要時時刻刻放在心裡、努力做到的準則。
把自己的實踐經驗傳授給自己的學生,王洛勇覺得是特別好的一件事,他曾對自己的學生說過,有一天這種師生關係不僅是師生關係:「我們會在一起競爭,在一起成長。我說你們不要覺得好像比較遠,很快我就會面對這一切。」
王洛勇的話沒有多久就實現了,在《天地民心》中王洛勇給他的學生袁弘助陣;在國家大劇院的經典話劇《簡·愛》中助陣學生朱傑;在《我就是演員》總決賽的舞臺上給韓雪助陣,據悉,演出後,韓雪也親自到王洛勇老師的休息間再次回訪拜別。曾經在某訪談節目中,王洛勇老師的另一位學生胡歌,也到節目現場給老師助陣了。所以真正的美好的師生關係應該就是這樣了吧……
王洛勇講起他和學生朱傑同臺演出的事。「她問王老師我怎麼演?』我說,『咱們現在都是專業演員,老師不存在』。在這過程中我才發現一個真正的好學生和一個真正的好老師,就是把角色『玩』出來。演員是感受性的行業,它伴隨著一種玩的感覺。」在創作的過程中,王洛勇認為自信很重要,「歐美的好演員,他們犯錯也是驕傲的犯,不完美也是驕傲的不完美,勝利了也是不卑不亢的勝利。」所以,王洛勇在教學中給年輕人很多鼓勵,「因為他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受到了太多的條條框框或者標準的壓力,可是走進表演,除了基本功需要認認真真地去練,但在作品創作的過程中是應該鼓勵的。」
老師的愛與哀愁
王洛勇是最歡快的老師。在教學中,他喜歡跟學生玩遊戲,完全信任自己的學生,很多學生跟他在一起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他說這才是表演的真正意義。王洛勇也是最嚴厲的老師,他說他會兼顧每個人,他不會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最讓我痛心疾首的,是這些學生的毅力太差,練基本功沒有耐心,讓我非常痛苦。我在國外學的戲劇教育,在美國也教了很多年的書,來自美國、歐洲、南美的學生,從沒有過遲到、作弊,然而這些情況是經常會在國內出現的,很是讓我痛心。
「我一回去,學生都被我揪起來,所有的排練我都要檢查,有時大家會有一點點的興奮、緊張還有新意。我覺得挺新鮮,小別如新婚,我對老師們的一些建議,他們也覺得挺受用,學生們也對我也蠻尊重。」
「王老師太特別了,我就沒見過這樣的系主任!」不止一位音樂劇中心的學生這樣表示。每時每刻都像打了雞血一樣,隨時隨地都會唱起來、跳起來。他帶給學生們的不只驚喜,有時還有「驚嚇」。一次,王洛勇在教學樓裡巡課,剛好碰見一個新生班在解放天性,模仿小動物。他悄悄地推門進去後,猝不及防地就跪在地上化身成一隻狗,仿佛一位精通變形術的「阿尼馬格斯」。
王洛勇覺得在生活中、教學中,「真」和「愛」是最重要的,在其中他能感受到全心全意的放鬆,他也希望學生們能夠感受到。其實,在王洛勇心中,教學是責任,也是愛。「我們前天開新生見面會,看見那些年輕人,我由衷覺得:真好!我甘願為我的這些學生鋪路搭橋。」提到學生,王洛勇滿眼都是慈愛的光芒。
王洛勇說,這些年的拍戲和教學工作,他不僅知道中國的製作水準、要求,市場的要求,播放平臺以及資本的運作和籌集,也更加了解中國,了解歷史。他知道有些事情哪怕沒有高收視率、高回報也是要做的,慈善和公益原本沒有國界,更何況是為了自己的祖國。「在百老匯我們一年四季都要參與慈善公益工作。我們把我們的用品、籤名照片、籤名海報拿出來銷售,收入全部捐給基金會。所以我也在想,我把我了解的概念、制度帶到教學裡,讓學生不僅學習表演技術,同時把經典作品與中國的文化和特色融合起來。」
而對於「臺前英雄退居幕後」這件事,他很淡然。而在「該經歷的都經歷過了,並一路走到現在,平靜地沉浸在戲劇文化的海洋中,為我的學生提供來自世界的資源,這是當前我所能發揮的最大作用,也是我覺得自己最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