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嘯龍吟》無疑是當下最火的電視劇,這部以曹魏視角敘述後三國時代歷史的歷史劇,獲得了播放量與口碑的雙豐收。無論是吳秀波飾演的司馬懿還是第一部中飾演曹操的于和偉,劇中許多角色都讓不少觀眾眼前一亮,圈粉無數,其中老戲骨王洛勇飾演的諸葛亮則更是收穫了無數的好評。在不久前,王洛勇用英文聲情並茂地朗誦千古名篇《出師表》的視頻悄然走紅,甚至火到了國外的視頻網站上。許多「歪果仁」爭相模仿,還有諸葛亮的法國「小迷弟」用法語模仿誦讀《出師表》。
苦練英文發音閃耀百老匯舞臺
標準的英文發音,飽含深情的語調,極具磁性的嗓音,英文版《出師表》大火的背後,則是王洛勇在百老匯舞臺鍛造出的深厚的英文臺詞功底。「因為我出演過這個角色,能理解他的內心世界。又把莎士比亞戲劇中臺詞的特點融入了進去,而這實際上跟我在百老匯多年的表演是分不開的。」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能讓外國人對其英文功力做出褒獎的王洛勇曾經因為英文發音而被取消獎學金,一度無法登上百老匯的舞臺。
1985年,王洛勇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在校期間優異的表現使他獲得了留校任教的機會。在一次藝術節活動上,王洛對百老匯的舞臺產生了嚮往。同年,路易斯安那大學戲劇學院給了王洛勇6000美元獎學金,他立刻辭了工作前往美國。可是到美國的第四天,他就因英文發音問題被取消了獎學金。1986年的聖誕節,為省下1美元,王洛勇徒步走到了百老匯。
回想起初到美國時的往事,王洛勇依然唏噓不已,語言成了橫亙在他和百老匯舞臺間的一條鴻溝。與普通人印象中的英文不同,因為要登臺演出,所以對於演員來說英文發音要極其準確,這對不以英文為母語的王洛勇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
怎麼辦?練!那段時間,百老匯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成了他的老師,「無論是演員、場記還是保潔人員,我都會去跟他們學習怎麼發音。」甚至於他還用口含紅酒木塞的形式練習英文中的元音,用含著鑰匙的方法練習輔音。
1995年7月4日,王洛勇以《西貢小姐》主演的身份站在百老匯舞臺中央。演出結束,全場觀眾起立鼓掌20次。1999年,他憑藉《西貢小姐》獲得了「美國福克斯演員獎最佳男演員」,同時也被美國媒體稱為「百老匯的百年奇蹟」,成了無數人口中的「百老匯亞洲第一人」。
「司馬懿」三顧成就「諸葛亮」
2001年回國之後,王洛勇陸續參演了一些影視作品,當接到《虎嘯龍吟》劇組邀請的時候,他選擇了婉拒。「說讓我演諸葛亮,這個角色說名士之風有唐國強大哥,說俊美儒雅又有陸毅師弟,這兩個諸葛亮都太經典了,這我哪敢去演啊。」然而,沒過多久,王洛勇再一次接到了邀請。「我這一次就說我家裡有事情,時間上安排不開,也算是拒絕了。」讓王洛勇沒想到的是,劇組第三次又聯繫到了他,而這一次則是《虎嘯龍吟》的監製、劇中司馬懿的扮演者吳秀波親自做「說客」。「秀波給我發了一個特別長的微信,他在裡面就說『哥,諸葛亮這個角色一定得你來演,你家裡的事情要處理多久我都等你』。」被吳秀波的誠意所打動,王洛勇決定接演諸葛亮這個角色。
在確定出演諸葛亮之後,王洛勇開始試著去探究角色的內心世界。「我記得我進組之後,導演跟我說希望我這版諸葛亮能夠演出『寧靜致遠』的感覺。」這讓王洛勇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王洛勇解釋,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當一個人內心有太多事情的時候,他會自然地流露出一種疏離之感,而這種疏離之感造成了諸葛亮晚年內心的孤獨。
王洛勇告訴記者,在接演諸葛亮之初,他閱讀了包括《三國志》《三國演義》在內的大量歷史文獻,但是卻依然無法準確地找到諸葛亮的形象。「史書中的記載是一個形象,在後世的文學作品中是一個近乎『神話』的形象。」轉了一大圈之後,王洛勇回到了最初的起點,「還是要看諸葛亮怎麼形容自己,在《出師表》中他寫道『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其實這就是他對自己形象的一個定位。」王洛勇解釋,從他自己的形容來看,他就是一介書生,形象其實跟普通人很接近。「我希望我詮釋出的諸葛亮能接近普通人的感覺,至於塑造得成功不成功,那就得觀眾去評判了。」現在來看,觀眾的好評如潮,無疑證明了王洛勇塑造的諸葛亮形象是成功的。
難忘和吳秀波的對手戲
《虎嘯龍吟》全劇的第一個高潮無疑是吳秀波飾演的司馬懿和王洛勇飾演的諸葛亮在祁山前線針鋒相對。王洛勇告訴記者,回想起和吳秀波的每次對手戲都十分難忘,「我們兩個都是為了角色能掏心掏肺的人,對表演都近乎瘋狂。」其中,又以「隴上搶麥」「空城計」兩場戲最讓王洛勇難以忘懷。
很多《虎嘯龍吟》的觀眾都表示,「壟上搶麥」的橋段幾乎成了整部劇的笑點擔當,司馬懿和諸葛亮的陣前喊話,既幽默感十足又顯示出兩位大謀士的惺惺相惜。「其實這場戲拍的時候全劇組的人也都笑得不行了,我記得我跟秀波NG了好幾次。」王洛勇告訴記者,在設計這場戲時,對原劇本做出了很大的改動。
與「壟上割麥」不同,「空城計」則讓主創們絞盡了腦汁。「這場戲前前後後一共弄了兩個月,反覆地討論,推倒重來。」王洛勇解釋,《虎嘯龍吟》希望能夠兼顧《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因為『空城計』本身就是後世演繹而來,我們希望能處理得相對合理一些。」在王洛勇看來,如果司馬懿看到一個諸葛亮坐在城頭掉頭就跑,那是「黑」司馬懿,那有沒有可能是司馬懿故意不進去呢?「所以我跟秀波和導演就商量,能不能用意識流的拍攝手法,讓司馬懿在潛意識裡的第一自我和第二自我進行對話,讓第二自我去點破『鳥盡弓藏』的道理。當時我們三個人是一拍即合,很快這場戲就出來了。」
新報記者 邵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