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十分鐘,帶你漲知識
2012年,由焦裕祿傳記改編,並由焦裕祿的妻子徐俊雅審定的電視劇《焦裕祿》在央視一套節目黃金時間播出,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劇中飾演焦裕祿的王洛勇用其神形兼備的表演,鮮活地塑造了這位備受人民愛戴的好幹部。
王洛勇有著「百老匯華裔第一人」之稱,在接到劇組的電話時,接到劇組電話時,王洛勇在百老匯的發展勢頭正好,他有些猶豫,擔心自己在美國生活十多年,身上有一股「洋氣兒」,害怕不能演出一位縣委書記的「土氣兒」,演砸了!但在看了劇本後,他被焦裕祿這個人物深深地打動了,毫不猶豫地接下了這個角色。
為了演好焦裕祿,王洛勇提前進組,查閱了大量資料,還採訪了不同年齡層的村民,把焦裕祿的照片掛在房間裡,天天看他的眼睛,去感知和體會焦裕祿的氣質和精神。
王洛勇說,當年來蘭考拍戲,剛下了火車,就有許多老鄉排著隊想看他像不像焦書記。於是他迅速化了妝,換了衣服,去見鄉親們。
他回憶道,「許多老人見到我就給我下跪,馬上跑到我面前來,說老書記,你來了,你好,就拉著我的手在抖。我被這些老人的信任感動了,我絕對不能把這個戲演砸了,我得把功課做透,我得對得起這些老人。」
劇中洪水的部分是在哈爾濱拍攝的,王洛勇回憶當時拍攝時,還是很危險的。
當時正好趕在小浪底水庫放水,我站在沙丘上,小浪底的水還沒來之前我就先陷進去了,因為水下面已經都滲進來了。陷進去了以後腳正面是拔不起來的,必須左右晃一下,因為一走就吸進去,我就得晃一晃,跳著這個怪舞蹈往前走。
劇中最難演的是焦裕祿肝癌晚期的疼痛,在一次拍攝中,劇中飾演焦裕祿小女兒的4歲小演員問了王洛勇一句:「爸爸你牙疼嗎?」這句話驚醒了王洛勇,他把肝疼演成了牙疼。
於是為找到焦裕祿的真實感覺,王洛勇想了個笨辦法。他在自己腰部綁上一個插頭來尋找疼痛感,導致腰部被插頭磨出了傷口甚至流了膿。
如此用心的演繹,不僅得到了觀眾的認可,也讓他自己對焦裕祿、對蘭考產生了別樣的情感。
焦裕祿是屬於世界的,他能跟世界人交流,贏得世界人對他的一種認可,不卑不亢,不是靠出賣自己靈魂的方式,他是完全是憑著交流當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回去做功課,之後把作業交給你,讓對方不得不承認他。這樣的精神就是咱們老祖宗講的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恥下問的精神,愚公移山的精神。所以焦裕祿這個精神是在中國現代文化裡面結合了傳統很多優良文化傳統綜合起來的一個新中國的精神。
不過,在演完《焦裕祿》時,王洛勇也收到了網上的一些質疑。
焦裕祿這個電視劇播的時候,居然在網絡上有人說,你不要在那兒幫著宣傳假英雄。你知道嗎焦裕祿怎麼怎麼地,我就給他回信,我說你能不能把你名字告訴我,我帶你去蘭考去看一看,跟他工作過的老人是什麼樣;到洛陽礦山機器廠,到退休辦,你到那些老人的活動中心,你去聽聽那些老人們怎麼評價焦裕祿的。
現在我們真到了一個不容易相信過去的時代。但是中華民族走進世界強國之林的時候,我們真的應該來幫助我們的下一代,來了解我們的過去,了解父輩、了解爺爺輩的夢想。要不然的話,我就白當一回文藝工作者。
王洛勇常年在百老匯演出,總是演繹外國故事,他說也要讓我們的中國故事傳承下來。
我演完焦裕祿之後,我由衷的感覺中國像這樣的英雄的故事應該不停的講下去,因為英雄的故事和文化傳統,它絕不像人的身體,可以自然的修復、自然的傳承、自然的新陳代謝,它需要我們文藝工作者傳遞下去。
我每一次回國,我的一些百老匯的朋友都說,《國王與我》你都敢推掉回去演什麼戲啊?我說我回去演一個焦裕祿的角色。
世界上有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哪一條街道,他不希望自己的鄰居就是焦裕祿?這樣的鄰居住在你邊上,你家有困難,他就會幫你。今天對他的精神的傳承,學習他,不是個人的事,這是國家的事,民族的事。
監製 | 陳 傑
製片人 | 石巖
主編 | 紀萱萱
記者 | 石 巖 焦 雯
編輯 | 王 晉
視頻製作 | 李雅琦
運營 | 鄧 榮
往期節目推薦
▶ 楊洋:《贊贊新時代》春節見咯 ~
▶ 獨家解讀 | 馬克龍訪華為何「不走尋常路」?歐美政要訪華為何偏愛以傳統文化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