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米爾《讀信的藍衣女子》:把平凡畫出詩意,讓時間成為永恆

2021-03-02 數圖藝術在線

約翰尼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是荷蘭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但卻被人遺忘了長達兩個世紀之久。

維米爾1632年出生於德爾夫特(Delft)一個小業主家庭,1675年卒於同地。維米爾的作品大多是風俗題材的繪畫,他的畫往往只有一兩位人物,一般是從事著家務勞動的婦女。

維米爾的畫整個畫面溫馨、舒適、寧靜,給人以莊重的感受,充分表現出了荷蘭市民那種對潔淨環境和優雅舒適的氣氛的喜好。

維米爾在藝術風格上也別具特色,他的繪畫形體結實、結構精緻,色彩明朗和諧,尤善於表現室內光線和空間感。

約翰尼斯·維米爾

維米爾大約在15歲時,即1647年,加入法布裡蒂烏斯畫室學藝。經過六七年的勤奮學習,維米爾於1653年12月29日加入聖路加公會,成為正式畫師。

同年的4月5日,維米爾娶了一位名叫卡塔裡娜·博爾尼斯的少女為妻。新婚夫婦沒有離開父母,仍住在「米什蘭」老屋。

披露維米爾藝術生涯的記載雖然是寥若晨星,記錄他告貸、負債的字據卻時為後人所發現。看來,在經濟上,維米爾似乎一直處於拮据狀態。

到了1672年,維米爾竟不得不盤出父親遺留下來的產業「米什蘭」客店,攜妻小遷出久居的老屋(維米爾的許多作品當是在那裡畫成),而搬到一所小得多的房子裡去。

1675年,43歲的維米爾正是年富力強之時,卻不幸過早地溘然辭世。在1696年5月16日阿姆斯特丹的一次拍賣會上,有維米爾的21幅畫。

其中的《德爾夫特》賣價最高,為200荷蘭盾。拍賣清單上還記載著維米爾的一幅靜物,現已不知下落,這是很可惜的。

維米爾曾經被人忘卻達兩個世紀之久,後來才被「發現」。18世紀的大多數傳記作家都把他忽略了。到了19世紀,注意維米爾的人顯然多起來;自20世紀以來,研究維米爾的人就更多了。

以前,維米爾屈尊排在荷蘭小畫家之列;而今,他的地位扶搖直上,同哈爾斯和倫勃朗並列為荷蘭三大繪畫大師。世人何以要對維米爾如此前倨後恭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時過境遷、審美趣味變化、人們擺脫某些偏頗,恐怕其中重要的一條。

然而,關於維米爾其人、其畫,大家卻始終不甚了解。維米爾的生平,若明若暗,維米爾的作品,眾說不一,對維米爾的評價,至今尚無歷史定論。為此,這位17世紀的荷蘭畫家維米爾曾經獲得一個雅號:德爾夫特的斯芬克斯。

作  者:約翰尼斯·維米爾 - johannes vermeer

作品名稱:讀信的藍衣女子(讀信的少女) - young woman reading a letter

作品別名:窗前讀信的女子

作品尺寸:46.5x39cm

作品年代:c1662-1664

作品材質:布面油畫 oil on canvas

現收藏於: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讀信的少女》是荷蘭畫家維米爾最為著名的幾幅作品之一,畫中的少女身穿藍衣,正在窗前讀信,光線透過窗戶打在讀信的少女的身上,顯得恬靜唯美。

在這一幅畫中,畫家描繪了一位正臨窗專心看信的女子,她神情專注、莊重大方,仿佛正在被信中的內容所吸引,她周圍的一切都在沉靜中消失而不復存在。

這是一個普通的市民家庭,室內寬暢而簡樸,僅有的帷簾、臺毯顯得質感厚重沉穩,具有一種崇高冷峻的美感。

維米爾還曾畫過另一幅立於室內光照下已有身孕的讀信女子。除了環境陳設稍有變更外,人物動態形象大致相似。

自2012年10月以來,維米爾的油畫《讀信的藍衣女子》便開始作為國家博物館豐富的荷蘭繪畫作品珍藏的「大使」週遊世界。繼在上海和聖保羅展出之後,洛杉磯是巡展的最後一站,也是在北美的唯一一站。之後油畫《讀信的藍衣女子》將被送回阿姆斯特丹的國家博物館,參加2013年4月13日萬眾矚目的開館慶典。

這對於南加州而言確實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維米爾的《讀信的藍衣女子》是他最偉大和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

《讀信的藍衣女子》很少離開阿姆斯特丹,而這也是它第一次訪問西海岸。維米爾有關讀信的女子和其他以私密的居家生活景象為描繪主題的畫作,只有身臨其境的觀賞才能夠充分地感受到作品傳遞出的獨特親密感與現實感。

在維米爾創作的傑出佳作中,正如《讀信的藍衣女子》,都擁有著無與倫比的超凡藝術魅力。

《讀信的藍衣女子》被譽為維米爾最美的作品之一,展示了維米爾對於色彩、光線和透視的卓越掌控力。

這幅畫描繪的是一位專心讀信的年輕女子,它體現了維米爾將普通的日常生活以富有強烈的情感張力再造為別樣場景的能力。

而這幅油畫最讓人浮想聯翩的是:油畫中人物最可能讀的是一封情書,但我們不知道這封信是誰寫的,什麼內容,以及這幅油畫的主人公為什麼如此的全神貫注。

《讀信的藍衣女子》尺寸雖小但卻擁有豐富的表現力,巧妙平衡的構圖讓其顯得更為優美而精準,其中光線的唯美應用創造了一種柔和、瀰漫的氛圍。維米爾對色彩的卓越把握體現的淋漓盡致,畫面中運用的各種藍色色調一定會讓觀眾流連忘返。

國家博物館的修復部門最近對《讀信的藍衣女子》進行了清洗和研究。在這個過程中對以往的不當處理和已泛黃的部位進行了清除,讓油畫煥然一新。

值得注意的是,修復過程中展現出了維米爾光彩奪目的藍色色域,這是數代人以來第一次看到這麼卓越的亮度和精妙的灰褐色、黃色、赭色和白色搭配,形成淺藍的色彩。

同時在國家博物館對《讀信的藍衣女子》進行的技術研究結果表明,維米爾在創作這幅作品的過程中對構圖進行了重要的調整。例如,他將少女背後牆上地圖的左側立邊向窗戶方向進行了擴展,壓縮了牆壁造成的白色區域。他還去掉了少女藍色外套背面的喇叭口,突出了她的豎直體形。這兩處變化有助於將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到女性主人公和她的思想上來。

在這幅作品中,也許毫無象徵性的奧秘可言。還有人說這是一個身懷六甲的少婦(這也許又是維米爾的妻子卡特琳娜的畫像),穿著天藍色的上衣,手捧一封信讀著,迎面依舊是一片淡淡的冷色亮光,透過左側的窗戶(這次是隱而不見的)漫射進來。

純白色的信紙,與羊皮地圖、少婦的手臂、以及她身上的藍色外袍,形成鮮明的對照;上衣的藍色,又與座椅軟墊的藍色和桌布的深藍色相互呼應。

壁上精製的地圖獨佔一方,圖中詳細標明出交錯的荷蘭海岸。十七世紀的地圖極富畫意,而且當時的荷蘭製圖人正在引領著全歐洲的製圖風尚,像這樣精緻美麗的地圖常在維米爾的作品中出現,或純為裝飾,或另有寓意,現已不明。

總而言之,這幅畫的色彩和諧而樸實無華,內景寧靜而清澈透亮,正是維米爾成熟時期的創作特點。

相關焦點

  • 除了《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維米爾到底有多厲害?
    維米爾不是那種你看一眼就能決定好惡的藝術家。不論是以令人咋舌的方式肢解形象的抽象派,還是展現全新感受方式的印象派,鍾愛或者厭惡、憤怒,它們對你的意義都能在強烈的視覺衝擊之後變得明晰,而像維米爾這樣內斂的畫作,每次觀看都如同在試探,不同時間不同階段可能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感受,或許在某個珍貴時刻,你不再認為它們只是呆板的肖像畫或某種室內裝潢指南。
  • 聽說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維米爾畫的,該怎麼聊聊這位畫家?
    維米爾這一生只流傳下來34幅畫,但他依然被稱為「荷蘭國寶級畫家」。要知道,另一位獲此稱號的倫勃朗,可是留下了上千多幅畫作。2. 維米爾能有如此大的成就,在我看來,主要是因為他有著非凡的感知力。維米爾的畫大都是描繪荷蘭人的日常生活,但他卻能夠從這些平凡的瞬間裡,挖掘出極具魅力的一面,並將它呈現給觀眾。
  • 世界史:介紹極富藝術天分的維米爾
    維米爾的繪畫過程雖然利用暗箱技術,有時非常精細緩慢,但其作品並不是對暗箱所顯現的影像的直接描摹,透露出他對於景色背 後蘊含的意義的獨特理解。《代爾夫特風景》很可能是根據暗箱技術畫成的,其圖像與真 實的圖景非常相似或逼真。這幅風景畫所反映的景觀非常開闊,但是畫的尺幅並不大,描 繪的似乎是代爾夫特在雨過天晴以後或是陰雨即將來臨時的景色。
  • 每日一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1665年 約翰內斯·維米爾
    月15日)創作時間:1665年作品材質:布面油畫44.5釐米x39釐米現藏地點:荷蘭-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17世紀中期正是荷蘭的文化藝術逐漸失去其本來的文化特色的特殊時期,在荷蘭新興的資本主義制度下,社會賦予人民更多的民主和自由,好像春雨復甦大地,萬物覺醒。
  • 維米爾繪畫中的「絕望主婦」
    17世紀荷蘭繪畫大師維米爾的風俗畫是唯美而含蓄的,沒有人能夠讀懂這些繪畫真正的含義。他的室內繪畫營造了一種沉默而平靜的氛圍,畫中描繪的人物或事件常常令人費解,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這些畫中的美麗女子表面上看天真無邪,然而她們似乎又隱藏著很多秘密。
  • 安格爾、維米爾、雷諾瓦筆下的那些情書與告白
    藝術中的浪漫愛情約翰內斯·維米爾《情書》約翰內斯·維米爾《情書》荷蘭黃金時代的著名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曾描繪過一位女子剛收到情書時的情景,畫中充滿了具有含意的細節,但主要是用來表現軼聞趣事,而不是出於純藝術的考量
  • 約翰內斯·維米爾
    約翰內斯·維米爾。出生於荷蘭代爾夫特(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荷蘭優秀的風俗畫家,被看作「荷蘭小畫派」的代表畫家。這位維米爾的繪畫不僅給人一種真實性,而且除了日常生活中的真實之外還使人感到一種信仰上的真實感。維米爾最偉大的作品之一「The Milkmaid」中文叫倒牛奶的女工就像我們展示了一位僕人形象的尊貴。一位不怎麼好看卻又專心致志地把手上工作做好的女僕成為畫面的主角。這個氣質的原型與當時的人崇尚基督教,並且在生活工作上效法基督僕人的態度可是吻合。
  • 英國白金漢宮翻修,提香、維米爾等65件王室收藏出宮展出
    這件作品在1762年進入英國王室收藏,最初被認為是弗朗斯·范·米耶裡斯(Frans van Mieris)的作品,直至1866被證實為維米爾。維米爾,《音樂課》,1660年代畫面中的女性正在彈奏樂器,構圖以嚴格的透視將觀眾吸引到房間深處一位年輕女子的背影上。
  • 西方史:分析維米爾一生經歷的歷史過程
    引言維米爾的一生經歷了荷蘭共和國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到了晚年的時候,已經窮困潦倒。當時,荷蘭共和國與法國進行了漫長而又耗費巨大的戰爭,時局危殆,他賣不出任何作品。法軍佔領了烏特勒支,繪畫市場完全崩潰了,其他城市也是百業蕭條,人們哪還有心情作畫或者買畫。他不得不靠借債度日。
  • 畫筆下的偉大與平凡——藝術大師維米爾,記錄生活的唯美瞬間
    雷語話丹青·淺析維米爾的繪畫藝術技法與風格維米爾生活於17世紀的荷蘭,是從文藝復興時代走出來邁進巴洛克時代的藝術家。那個時期處於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在荷蘭誕生了維米爾與倫勃朗、哈爾斯這三位偉大的藝術家。
  • 佳畫翼起賞No.7 《帶珍珠耳環的少女》約翰內斯·維米爾
    維米爾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即正是畫家在這個時間段內所作,並於1665年創作完成的,據說,畫面裡的女主人公是以他當時年僅14歲的長女瑪利亞為模特兒的。藝術鑑賞在該畫中,維米爾描繪了一名身穿黃色「日本和服」式外衣,佩戴黃、藍色頭巾的少女。
  • 畫作傳世總共才幾十幅的十七世紀荷蘭偉大畫家維米爾
    約翰內斯·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 ; Jan Vermeer),出生於荷蘭代爾夫特(1632年10月31日—1675年12月15日),荷蘭優秀的風俗畫家,被看作「荷蘭小畫派」的代表畫家。
  • 他用假畫賺了1.06億美金嫌不夠,竟然還跑到納粹去騙希特勒
    他利用自己的繪畫天賦,憑空畫了一幅《耶穌與他的門徒》,引起軒然大波,經過當時鑑定專家的認證,對外宣布此畫就是維米爾的真跡,還被鹿特丹布曼博物館收入館中。嘗試過偽造假畫的甜頭後,米格倫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希特勒在成為德國元首之前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藝術家,可惜命運使然,成為了納粹黨黨首,但他對藝術的熱情依然還在,當坐擁無上權利的時候,他開始瘋狂搜刮藝術品。
  •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以電影之名講述偉大畫家維米爾
    有這樣一幅畫,畫面畫了一位戴著珍珠耳環的少女,畫中少女美麗,和諧;畫面柔和精確,令人難以忘懷。畫這幅畫的畫家楊.維米爾.凡.德爾弗特生活在17世紀的荷蘭,屬於荷蘭的黃金時代,不管是經濟還是文化都得到空前的發展。繪畫藝術也一樣,那時候的荷蘭藝術已經學會像鏡子那樣忠實的去複製自然。然而藝術反映的自然總是反映著藝術家本人的內心。
  • 世界名畫成為頂流爆款的套路
    這幅畫是梵谷看到的幻象,超出了以往中世紀藝術家為了表現基督教的神秘偉大做出的任何嘗試,來自某種奇特的直覺,並不受理性和技法的約束。但是這幅畫,包括梵谷本身,一直到梵谷去世,都默默無聞。讓梵谷成為名人,他的畫作成為爆款的,是梵谷弟媳婦喬安娜。喬安娜在整理丈夫的遺物時,發現了梵谷的近2000幅作品。
  • 俄國風景畫大師|列維坦(Isaak Iliich Levitan)作品集
    他的繪畫天才在班級中很快大放光彩,曾經以《白嘴鴉歸來》一畫而成為俄羅斯現實主義風景畫的奠基者的薩甫拉索夫對他格外青睞,不但向他傳授技巧,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俄羅斯繪畫的文學性傳統以及如何在風景畫中用深刻的抒情性手法加以體現的做法,教給了這位天性聰穎的學生。1884年,23歲的列維坦首次參加巡迴展覽協會的畫展,1891年成為它的正式成員。後來,成為被得堡皇家美術學院的教授。
  • 謎一樣的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和他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1665年創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17世紀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於1665年創作完成的油畫。是其代表作之一。該畫描繪了一位無名少女,身穿棕色衣服,佩戴黃、藍色頭巾,氣質超凡出眾,寧靜中淡恬從容,欲言又止的神態栩栩如生,看似帶有一種既含蓄又惆悵、似有似無的傷感表情,驚鴻一瞥的回眸使她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無華而奪目,所傳遞出的平實情感具有了淨化人類心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