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朋友蓓蓓似乎遇到了麻煩,一向愛說愛鬧的她不僅變得沉默寡言,甚至還變得有些憂鬱,經詢問才得知,蓓蓓最近一直在為女兒的事煩惱。貝貝的女兒是個很乖巧的小寶貝,但有些太過內向,因此貝貝決定要多花點時間陪女兒,爭取讓女兒變得熱情些,開朗些,這對女兒的未來發展也有不少好處。所以蓓蓓就推脫了公司的一些差事,相當於主動降薪,以求有足夠的時間陪女兒。
但令蓓蓓沒想到的是,她的陪伴不僅沒有讓女兒的性格變好,反而讓女兒不願和她親近,母女兩人的關係瞬間變壞,這才讓蓓蓓無比糾結。實際上,蓓蓓根本沒必要糾結,畢竟問題的根源還在於她自己,雖然蓓蓓已經下定決心要陪女兒長大,但遺憾的是,她的陪伴質量很差,蓓蓓總是拿著手機和朋友們聊天,甚至一邊看著她寫東西一邊拿著文件和朋友們聊天,很少有時間和女兒交流。亦正因如此,儘管蓓蓓每天花很長時間陪女兒,但由於她並沒有給女兒很好的陪伴,所以女兒的性格不會因此變得開朗一些。
看了這篇文章,有不少家長可能會問:高品質的陪伴與低品質的陪伴有什麼區別?例如,如果蓓蓓能夠在空閒的時候帶女兒到遊樂場玩,到圖書館看書,到動物園認識更多的小動物,或者是和女兒一起堆積木,做一些益智遊戲,並能經常和女兒聊聊天,那麼蓓蓓的女兒自然會和女兒變得更親密,性格也會更熱情開朗。相反,如果蓓蓓還是像現在這樣敷衍地陪著女兒,幾乎不和女兒交流,而是和女兒各忙各的,那她帶給女兒的就只是低劣的陪伴,低劣的陪伴對女兒的成長毫無幫助。
希望能給寶寶帶來高質量的陪伴,或者希望寶寶的性格變好,家長一定要做到這幾點。第一,父母必須多和寶寶互動,最好能創造一個小的空間,和寶寶一起獨立活動。寶寶在上小學之前,對父母的依賴是非常強烈的,所以大多數的寶寶都會把自己的心事告訴父母,但是由於父母每天都忙於工作,所以很少有時間能和寶寶親密交談。所以我們希望家長們能多多少少地和寶寶互動,並在一個相對獨立的小空間裡和寶寶暢談,能對自家的寶寶有所了解,這就是優質的陪伴。
第二,父母最好建立一個和孩子一樣的興趣愛好,有些孩子喜歡運動,家長不妨周六周日和孩子一起去跑步打球,並逐漸形成一種習慣;有些孩子喜歡畫畫,家長也可以經常帶孩子去看畫展,或在工作之餘與孩子一起學習速寫,增加共同語言;有些孩子喜歡下棋,家長不妨成為孩子的棋友,在下棋的過程中,父母和孩子都能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感情自然也會加深一些。
不但如此,想要給孩子提供優質的陪伴,父母就要捨得花時間和精力。的確,現代社會的競爭壓力很大,年輕的父母為了給孩子過上更好的生活就必須日夜奔波勞碌,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家長不要忘了,嬰兒的童年是永遠不會重現的,如果父母沒有陪伴孩子成長,孩子心裡肯定會有一定的缺失感,缺失感越強,孩子對家庭的依賴感就越弱,自然也無法和父母建立良好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