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12月23日訊(記者 周可 視頻 何佳潔)一場大雨過後,落在地面、屋頂的雨水經過收集、過濾後進入埋在地下的雨水蓄水池,仔經過濾消毒後從綠化帶或花園裡的噴灌設施噴出,或成為衝廁用水。在長沙,已有不少小區配置了雨水綜合利用系統,雨水不僅可以在本校區內實現回收再利用,甚至還可以作為資源進行交易。
12月16日,長沙高新區市政園林環衛有限公司的灑水車從地下抽取了6立方米處理過後的雨水噴灑路邊綠化樹木,這些雨水資源由湖南雨創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每立方米的價格為3.85元,比自來水價格低了20%。這是 12月11日我國首宗雨水資源使用權交易在長沙成功落地後,正式投入使用的第一車雨水。
(12月16日上午,長沙高新區市政園林環衛有限公司的灑水車使用處理後的雨水對路邊的綠化樹木進行噴灑作業。受訪者 供圖)
湖南雨創環保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曾福安告訴三湘都市報記者,自2016年長沙市開展海綿城市建設以來,雨水收集利用成為民用住宅小區的建設的「硬性要求」。「多數小區雨水綜合利用系統的集蓄容積量在300-500立方米左右,這樣大部分雨水在小區範圍內就可以回收利用掉而不流向市政管網,這在雨季可以大大減輕市政管網的排洩壓力,緩解城市內澇問題。」據了解,目前湖南雨創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在長沙承建的雨水收集工程集蓄總容積已達7萬立方米。
曾福安介紹道,一個完整的雨水綜合利用系統包括管網收集、棄流、儲存、處理、回用五個部分,處理過後達標的雨水被稱為中水或再生水,目前主要用於道路衝洗、衛生間衝廁、綠化澆灌等,未來還可以應用於消防救援用水、噴泉類的景觀補水甚至是洗車。「我們的設計標準是5天到10天一個雨水回用周期,但由於南方雨水充沛,可能出現雨水收集後連續好幾天都下雨而不用再人工進行綠化灌溉的情況,這時物業就可以選擇將集蓄的雨水賣給我們公司,由我們處理後再賣出。」這樣一來,空中灑落的雨水便成了可利用、可交易的資源。
連結新聞:
國內首宗雨水資源使用權交易在長沙落地
12月11日,湖南高新物業有限公司以每立方米0.7元的價格將集蓄的每年4000立方米的雨水資源賣給湖南雨創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湖南雨創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再將處理過後的雨水資源以每立方米3.85元的價格轉讓給長沙市高新區市政園林環衛有限公司,用於園林綠化、環衛清掃作業,這一價格比自來水價低了20%。
這是我國首宗雨水資源使用權交易,標誌著我國雨水資源等非常規水資源實現生態價值市場化進入了實踐階段,開創了雨水資源集約化利用及生態價值市場化實現的新模式。
[責編:蘇亮]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