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母親總是為孩子們操心,將孩子放在第一位。當孩子遇到危險時,母親就會散發出難以想像的意志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為母則剛。在封建社會裡,女子多為權力鬥爭的犧牲品,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能叫得出名字的女子少之又少,能夠獲得權力大位的就更少了。
說到握手大權的並且在歷史上有具體名字記載的,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呂雉。她是漢朝開國皇帝劉邦的皇后,也是臨朝稱制十六年的皇太后。
在劉邦去世後,她對舊臣們趕盡殺絕,扶植自己的呂氏集團,卻唯獨對一個人手下留情,這個人就是夏侯嬰。
養馬駕車,與劉邦成為至交
夏侯嬰出生在沛縣,是個不折不扣的沛縣人。從小他就待在沛縣,長大後就進了沛府的馬房,開始負責養馬和駕車。
每次他經過泗水亭的時候,都會停下來去找劉邦聊天,兩人一聊就是大半天,一來二去,兩人就成為了至交好友。
那麼這兩人的關係有多好呢?根據《史記》記載,在劉邦還是亭長時,無意傷了夏侯嬰,這兩人本是好友,所以覺得沒什麼,可有心之人卻看到了,還將此時告發。
劉邦傷人本該重罰,可他是無心之失,夏侯嬰極力證明也於事無補。最後夏侯嬰一力推翻,自己擔下了罪責,被關押了一年多,還受鞭笞刑數百下,這才讓劉邦免於刑罰。
劉邦回攻沛縣時,夏侯嬰一直是他的擁護者,在被推舉為沛公後,夏侯嬰不僅被賜七大夫的爵位,還被任命為太僕。
此後夏侯嬰就開始根式劉邦一起打天下。從濟陽開始,一直到滅秦,劉邦打到哪裡,夏侯嬰就跟到哪裡。劉邦在被項羽封為漢王時,也不忘賜予夏侯嬰列侯的爵位。
不懼劉邦,冒死救劉盈
平定三秦後,夏侯嬰隨著劉邦一起向項羽的軍隊發起進攻。可是到了彭城時就大敗項羽,劉邦只能倉皇逃走。兩人駕著馬車跑到半路時,發現了劉邦的一對兒女,也就是劉盈和後來的魯元公主。
幼子可憐,夏侯嬰將他們帶到車上一起逃跑。但是因為連日的奔波,馬匹已經沒什麼力氣了,加上後面還有追兵,劉邦就更是著急。情急之下,劉邦竟然將兩個孩子扔下了車,但每次都被夏侯嬰救了回來。
不管劉邦丟下孩子幾次,夏侯嬰都下車將他們再救回來,這讓劉邦非常生氣。就這樣一路逃,一路救,兩個孩子在被自己父親丟怕後,直接抱著夏侯嬰的脖子不撒手。有好幾次劉邦都恨不得直接殺了這位好兄弟,終究還是沒下去手。
經過長時間的奔波,終於甩開了追兵逃出了險境,還把兩個孩子安然無恙地送到了豐邑。夏侯嬰一路保護孩子的做法讓呂雉感動不已,作為一個深愛孩子的母親,她在心裡記上了這一筆,這也成為了後來夏侯嬰能夠留下性命的原因。
親賜宅第,格外尊寵
漢高祖劉邦還在世時,身為皇后的呂雉就開始殺人立威,以此來鞏固自己的權勢。在劉邦去世後,呂雉的野心完全彰顯了出來。
不管是劉邦的后妃還是前朝的大臣,無不被呂雉剛毅的性格和殘酷的手段震懾,更有甚者直接被呂雉斬殺、折磨。
可是到了夏侯嬰這裡,呂雉的態度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她賜給了夏侯嬰一等宅第,位置緊靠著皇宮的北面,並且為這座宅子取名為「近我」。
這是所有大臣裡距離皇宮最近的宅院,呂雉這麼做就是為了感謝當年他救下劉盈和魯元公主。
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惠帝劉盈、太后呂雉,再到漢文帝劉恆,夏侯嬰一直盡心為漢皇室效忠。
在呂雉去世後,皇室一團亂,為了迎接代王劉恆登基,夏侯嬰以太僕的身份和東牟侯等大臣一起清理皇室,廢后殺帝,為劉恆的登基掃清障礙。
後來,夏侯嬰還親自用天子才能用的法駕到代王的府邸裡去迎接劉恆登基。作為開國功臣,夏侯嬰的地位舉足輕重,他這一系列的做法無疑是肯定了劉恆的地位。劉恆登基後,夏侯嬰繼續擔任太僕一職,八年之後去世。
結語:
有因必有果,夏侯嬰能夠在呂雉手上逃過一劫還受格外尊寵,是他救下劉盈和魯元公主時種下的因。
在當時那種連自己性命都難保的時刻,連孩子的親生父親劉邦都放棄了孩子,夏侯嬰作為外人卻能一次又一次救下孩子,這怎麼能不讓身為母親的呂雉感動。
夏侯嬰的忠並不是盲忠,在呂雉執掌朝政的時期,夏侯嬰明白自己效忠的是劉皇室,而不是掌權者,所以他能夠極力為劉盈掃清障礙,把劉邦辛苦打下的江山社稷放在第一位。是難得的將才,也是難得的忠臣。